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当代文学史 >

第27章

世界当代文学史-第27章

小说: 世界当代文学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冒认共产党干部作亲人的情景,《铁道游击队》中的飞车夺枪,都足以使人 

过目不忘。 

     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17年的小说作家主要是师承《三国演义》、《水 

浒》等古典小说,因此都注重故事情节,同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煞费苦心, 

有成就的作品都能注意以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来布置场面,推动情节发展, 

形成完整的故事,因此故事情节的背后总是血肉丰满的人物。通过故事来塑 

造人物,使其成为足以传世的文学形象,在这一点上,80年代的小说尚不能 

企及。《红岩》中的江姐、许云峰、华子良作为为理想而奋斗、受难、献身 

的共产党人,《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少剑波作为大智大勇、所向无敌的 

革命战士,《暴风骤雨》、《山乡巨变》中的老孙头、亭面糊作为老一辈中 

国农民,《创业史》中的梁生宝作为社会主义农村一代新人,在当代读者的 

心中都有不可磨灭的印象。80年代的长篇小说侧重人物的情感心理纠葛,呈 

现静态或稳态,人物多是为命运所拨弄,在生活中找不到适当的位置,也缺 

少强有力的明确的目标。此一时期的小说人物则往往处于时代的急风暴雨 

中,有着单纯而明了的奋斗目标,为理想而力克艰难险阻,因而较少内心冲 

突而较多外部动作,更具动态性与可视性,所以栩栩如生。 

     ③语言的锤炼。由于古典小说诗文及民间文学的影响和作家的刻意追 

求,这一时期小说的语言有很高的成就。孙犁、赵树理、周立波等人都是公 

认的语言艺术大师。孙犁的语言清澈澄明而有情致,讲究起伏顿挫,流畅而 


… Page 112…

节奏明快,富于乐感与诗意,如《铁木前传》、《风云初记》,读者在了解 

人物、熟悉故事之前总是首先为其语言的磁力所吸引。赵树理是立志创造新 

的农民文学的作家,青年时代受新文学影响极深,但他将《阿Q正传》读给 

父亲听时,这位老农民显出茫然的神色,于是赵树理感到新文学文坛太高, 

必须将它拆散铺成“文摊”,使最大多数老百姓能读得懂,喜闻乐见。他研 

究评书、鼓词、山东快书等民间文学,搜集和提炼农民的口头语,因此他的 

语言本色而机智,具有鲜活的生命气息和朴拙之美。时过境迁之后,赵树理 

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引起争议,而他的语言功力始终无人能够否认。周立波出 

身乡村读书人家庭,通外文,有不少译作,因此他的语言既有乡野的清纯灵 

秀,俚俗粗犷,又有欧美文学中细腻绚丽的风采,既有牧童织女的活泼俏皮, 

又有绅士式的幽默,对意境的营造,则是他的基本特色,比如: 

      “天正下着雨,空际灰濛濛。远山被雨染得迷迷茫茫的,有些地方,露 

出了一些黛色。近山淋着雨,青松和楠竹显得更青苍。各个屋场升了灰白色 

的炊烟。在这细雨织成的珠光闪闪的巨大的帘子里,炊烟被风吹得一缕一缕 

的,又逐渐展开,像是散在空间的一幅一幅柔软的轻纱。”(《民兵》) 

     在这水墨画式的描写中,一种对自然人生的挚爱之情,空灵轻盈,曼妙 

缥渺的阴柔之美浸润着文字,使整个作品更显得意蕴深长。 

     ④精神照射——文学之魂。这是前30年部分文学作品能够震撼人心的根 

本之点。与80年代以后的小说比,它的形式、技巧要粗糙、朴拙一些,但读 

者往往在形式技巧意识觉醒之前已被其精神的强光熔化了。这种精神的威力 

首先表现在对崇高的美学追求,《红岩》中写了以江姐、许云峰为代表的数 

十个共产党人的形象,作者曾与他们同生死共患难,对人物原型有深切的了 

解,作为活生生的人他们必然各有自己的欲望、要求、痛苦、烦恼、疑惑与 

快乐,但在作品中,所有的正面人物都被一个远大的目标所吸引,这个目标 

的实现将惠及全人类,所以他们完全忽视自己个体的存在而沉浸在一种奉献 

与牺牲的喜悦之中,为他人为全体而牺牲个人,为未来而不惜现时受难。他 

们对理想的执着,对信念的坚定不移和由此而产生的不可摧毁的意志力量, 

超尘拔俗的巨大的幸福感,使他的生命显出雄壮与圣洁之光,作品由此而产 

生一种在嚣嚣红尘中进行精神拯救的力量。 

     其精神力量还表现在不可遏制的生命激情的奔腾回荡。《青春之歌》写 

作者的亲身经历; 《暴风骤雨》、《创业史》剖析社会历史,也在展示作者 

自己的精神历程,因为他们本身就与描写对象血肉相关;李准的《李双双小 

传》,王愿坚、王汶石、马烽等人的部分短篇小说,也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 

热力和理想的光辉。《红岩》依然是最典型的代表。作者作为一个人间魔窟 

的幸存者和最直接的见证人,他们的小说所提供的是人类生活中不可重复的 

特殊生活经验,其中又包含着极具普遍意义、作为人,谁都不可能无动于衷 

的生命激情。江姐在竹签子面前的“脸不变色,心不跳”,在面对亲人滴血 

的头颅时,面对双枪老太婆强忍悲痛掩饰真情时的不动声色;许云峰以一双 

溃烂的手经年累月地在地牢里为难友越狱挖掘通道,而自己却在成功的前夕 

含笑赴死;华子良在狱中装疯15年,忍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与肉体摧残,在 

关键时刻像山峰一样拔地而起,他的深谋远虑,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形象, 

所有这些足以使任何精雕细琢的美丽文字都黯然失色。 

     对于当代诗歌来说,五六十年代是颂歌的时代。新的国家,新的社会制 

度,光明灿烂的未来和前无古人的事业是诗人百唱不厌的主题。此时的诗歌 


… Page 113…

没有明显的流派,风格也大同小异,因为一段时期新民歌曾被指为诗歌发展 

的方向。诗人们的题材有不同、手法也各有特点,抒情主体却几乎千人一面, 

个人的意志、情感和价值判断很难得到表现,但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 

憬使得诗人们无法压抑涌泉般的艺术冲动,他们由衷地歌颂新生活,真诚地 

表现时代精神,同时也顽强地表现自己,创立了一个时代的诗风。 

     50年代初期,诗坛上活跃的是一批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诗人,如郭沫 

若、臧克家、冯至、卞之琳、袁水拍、艾青、田间、阮章竞、李季、何其芳、 

柯仲平、张志民。他们的诗往往是政治运动的回应,但偶尔也有可以把玩的 

珍品,比如臧克家以纪念鲁迅为题写的短诗《有的人》。紧随他们之后是一 

批有生气的青年诗人,主要有:郭小川、贺敬之、闻捷,以及李瑛、公刘、 

邵燕祥、严阵、白桦、梁上泉、雁翼、顾工、周良沛、流沙河等,他们逐渐 

成了五六十年代中国诗坛的中坚力量。 

     田间以40年代的叙事诗《赶车传》成名,1960年前后他将这部旧作扩 

展为两万行的巨著,其艺术风貌从其中这一小节诗可见一斑:“诗是阶级一 

颗星/皎皎挂在高山顶/揩净长城千里沙/点起碧空万盏灯。”阮章竞写了叙事 

诗《漳河水》,表现新时代的妇女争取自由解放,其中女青年荷荷是这样表 

白心迹的:“自由要自由个好成份/荷荷戴见的是庄稼人/自由要自由个好劳 

动/合心合意闹时光/自由要自由个好政治/能给群众办好事。”闻捷在50年 

代中和60年代初先后出了诗集《天山牧歌》和叙事长诗《复仇的火焰》,前 

者写新疆风情,后者讲平息叛乱的故事。李瑛的诗往往有独特的视角,艺术 

感受力比较敏锐,比如“风沙很早就醒了/像群蛇贴紧地面/一边滑动/一边嘶 

叫。”(《敦煌的早晨》),观察之细与想象之奇都是当时不多见的。 

     可称为大家的是郭小川和贺敬之。贺敬之作品数量不多,但颇有特色。 

 《回延安》以信天游形式写成,朴实而感情真挚,《桂林山水歌》、《三门 

峡歌》意境空濛灵秀,词彩清澄醇厚,情理景在流动跳跃的气韵中交相辉映。 

 《放声歌唱》、《雷锋之歌》是他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作。诗人浓烈真挚的情 

感和对时代、历史所做的思考,诗中渗透的激情和理想,诗所营构的崇高境 

界,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心理和时代精神,引起过广泛的共鸣。郭小川的 

抒情诗以其抒情对象的本质化和抒情主体的个性化的结合而享有盛誉,《致 

青年公民》、《甘蔗林——青纱帐》、《厦门风姿》、《林区三唱》、《团 

泊洼的秋天》、《秋歌》都是传诵一时的作品。诗中塑造的革命者形象,喜 

欢“蓝天碧海之间的日出”、“朝霞映照着的高山瀑布”,追求“沸腾的生 

活”、“作战般的工作”,即使“老态龙钟”,也还有一颗“暴跳的心”。 

他的叙事也取得了很高成就,主要有爱情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 

深的山谷》、《严厉的爱》、《一个与八个》、《将军三部曲》等。《白雪 

的赞歌》写战士的妻子在丈夫失踪后强忍悲痛投入战斗生活,不久与一位朝 

夕相处的医生产生了微妙的感情,两人经过心灵搏斗都保持了克制态度,后 

来这位忠贞的妻子与归来的丈夫重逢。《深深的山谷》写奔赴延安的女青年 

爱上一位英俊文雅的男子,这男子不久却为逃避艰苦的斗争而跳崖自杀了, 

女青年战胜感情危机,后来与一位坚强的革命者开始了新的爱情生活。《严 

厉的爱》写一个因感情受挫而性情严厉的女战士重获爱情的故事。《一个和 

八个》写一个受误解而同八个杀人凶犯关在同一牢房的共产党人忍辱负重, 

出污泥而不染的节操,《将军三部曲》在战争的大背景中写将军的博大胸怀、 

过人的才智和美好的心灵。这些叙事诗张扬革命者的人格力量和人性人情之 


… Page 114…

美,是能够感染、震动人的好作品。他以长句子铺陈渲染,反复咏叹的方法 

被称为“新辞赋体”,在当时诗坛有广泛的影响。 



                          3。作为再现艺术的戏剧 



     现代戏剧在中国的发生和发展与民主革命进程密切相关,其美学品格也 

受到政治要求的规范,注重以现实主义方法反映人民革命的历史与现实,揭 

示本质与规律,教育与鼓舞人民齐心协力建设新生活。戏剧是工具,它的主 

要价值就表现在再现生活、教化民众、统一意志上,戏剧常常不是依循戏剧 

自身的艺术规律去发展,而是按政治尺度去适应新时代,它要收回探索的锋 

芒、削平个性的棱角、填平可能使大多数普通观众发生审美障碍的技巧上的、 

精神内涵上的深沟巨壑,使之成为简明易懂的大众艺术。但是政治在限制和 

规范戏剧的同时也给了戏剧以强大的外部推力,使它成为公众文化生活和社 

会政治进程中举足轻重的因素,从而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在30年间,尤其 

是17年间,戏剧的各种品类、样式以各种姿态不择地而出,数量不小。虽然 

大部分作品只是昙花一现,但也出现了少数有特点的作品。极少数作品甚至 

已接近戏剧艺术的颠峰状态,成为使后人难以企及的范本,比如《茶馆》。 

      (1)舞台新风貌 

     在限制中进行创造性劳动,戏剧家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 

就。王炼的《枯木逢春》场景富于生活气息、充满诗情画意;胡可《槐树庄》 

以人立戏,人物形象个性化;张海默的《洞箫横吹》以一支特别的洞箫为核 

心结构全篇,构思颇具匠心;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洋溢着生活的激情和 

欢乐;白刃的《兵临城下》情节曲折,富于传奇色彩;沈西蒙等的《霓虹灯 

下的哨兵》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技巧的运用也很娴熟;独幕剧 

 《刘莲英》、《赵小兰》、《妇女代表》也都各有特色;郭沫若《蔡文姬》、 

 《武则天》,曹禺的《胆剑篇》、《王昭君》,田汉的《关汉卿》、《文成 

公主》对历史剧进行了探索;湖北省实验歌剧院的《洪湖赤卫队》则是新歌 

剧的重要创获,其色彩鲜明、风味醇厚的音乐语言三十年后依然魅力无穷。 

      (2)老舍与《茶馆》 

     17年话剧,老舍的《茶馆》一枝独秀,从整个20世纪中国戏剧史来看, 

它也是当之无愧的典范。《茶馆》出自老舍之手,正是题中应有之义。老舍 

20年代即已在大学任教职,并以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 

马》享誉文坛,30年代的《骆驼祥子》已列入世界文学名著之林,此后又写 

过十几部剧本,在对人情世态的洞悉、艺术语言的锤炼和戏剧特性的把握上, 

积蕴深厚。 

      《茶馆》以裕泰茶馆的兴衰为线索,通过清末、民初、抗战胜利后三个 

历史片断,描写北京的社会风情,从中透露出现代中国历史变迁的轨迹。全 

剧只有三幕,但写了50年的历史进程。三个场面之间相隔20余年,没有贯 

穿事件,没有推进情节的动力线,但它却像一幅世态图卷,丰富而完整。这 

种图卷式或串珠式的结构方式,散点透视式的观照方式深得中国艺术的精 

髓,对于以欧洲文化为母体的话剧艺术的表现形式是个创造性发展。 

      《茶馆》在不大的篇幅里写了近80个人物,在有限的时空中处理众多的 

人物,却能做到主次分明,各司其职。主要人物自壮年到老年,贯穿全剧, 

次要人物父子相承,并由同一人扮演父子,一般人物则呼之来挥之去,所以 


… Page 115…

作者能从容地将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如老板王利发,茶客松二爷、 

常四爷、秦仲义、刘麻子等等。沈处长上场只说了一个字:“好(蒿)!” 

也已形神俱在。 

      《茶馆》的台词艺术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地步,往往三五句话就把一个人 

写得神气活现。比如第一幕开场,二德子在茶馆里要打人,一直静坐在角落 

里独饮的马五爷发话了: 

     马五爷(并未起立)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 (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 

     我可眼拙,没看见您! (过去请安) 

     马五爷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二德子 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 

     我候啦! (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 (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马五爷 (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 

     马五爷只说了三句话,但他的个性与气派已显露无遗。 



                         4。文学的多元共生时代 



     70年代末期,随着社会动荡的结束,文学的主体性开始复苏,文学的自 

由探索、自由表现、张扬个性的特质逐步显露。文学的基本主题是表现人, 

人的存在状态,人在社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