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长江文艺 2006年第01期 >

第21章

长江文艺 2006年第01期-第21章

小说: 长江文艺 2006年第01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妻子说
  我也有这种感觉
  
  退休的老吴
  整整一个下午他面朝沟道
  身子深深地埋了下去整个下午
  重复着相同的动作他在掏沟
  屁股撅着靛蓝的屁股撅着
  时而手执粗长的竹篾
  捅捣着阴沟里的淤泥
  时而挥动铁锹一铲一铲地清除
  沟道里的枯叶纸屑碎石
  时而若紧握冲锋枪一样紧握
  胶皮水管哧哧叭叭的直向
  阴沟里的肮脏开火 一遍一遍
  就像退休前在工厂干活一样认真过细
  一遍一遍直到孙女在阳台上喊:
  “爷爷爷爷吃晚饭啦”他
  这才直起瘦弱的身子 用力
  捶了捶腰间盘远远的
  夕阳穿过钢筋混凝土的丛林
  
  投照在他古铜色的脸上
  闪烁动人的光
  
  清晨
  清晨
  被鸟声唤醒
  是幸福的
  
  委婉热切而又温馨
  自远处的林子里传来
  自轻纱般的乳雾里传来
  一声声一声声
  
  有溪水哗哗的朗笑
  有花草淡淡的清香
  有微风湿润的吹拂
  有露珠晶莹的颤动……
  
  循声而去
  绿色的山冈上
  迎面奔来的太阳
  光芒灿灿赠我
  一身温暖一身金黄
  哦我怎能一再错失
  
  回乡
  一只喜鹊于桂树的
  枝头上一声长一声短地叫着
  在我走到村口的时候
  一声长一声短地叫着
  亲切而又温暖
  分明是在呼叫我的乳名
  欢迎游子回乡
  一声声直叫得人
  心头发热鼻子发酸
  ——故乡啊
  


诗四首
■ 冰 客
  梦想
  谁的灵魂坚守在那片荒芜的领地
  在梦想抵达之前找寻失去的时间
  城市在辞旧迎新梦想在新旧交替
  谁在一年的尾声里追问
  
  这是崭新的征程
  这是无边的暗夜
  我们走过茹毛饮血的年代
  在风声中成长
  声音划破长空
  渴望叫醒黎明
  
  这是我们生活的城市
  诗歌楼群城市街道
  一群躁动的诗人
  在这晚风的吹抚下
  开始艰难的跋涉与漫游
  远方不远又不近远方不近又不远
  身背沉甸甸的行囊
  劈开阳光与雨露
  岁月与风尘
  行走在时间的浪海中
  用手中的钢笔打磨那条坎坷的长路
  用诗歌温暖一生的冬天和寒夜
  
  从太阳升起的地方出发
  每天都有一个崭新的黎明
  即使阳光与风暴即使坎坷与险阻
  也要让笔墨吐露生命的呼唤
  也要让人生放牧动人的诗篇
  完成诗歌与城市的接轨
  梦想与现实的交融
  
  这是诗人的宿命
  温暖与寒冷都被大雪掩埋
  心灵会穿过无边的暗夜
  寻找栖息的归宿
  
  母爱仿佛一株棉
  母爱仿佛一株棉
  长在我的身上
  温暖我的行程
  洁白温暖
  一如母亲的心
  
  年年冬天
  母亲总要为我缀絮棉衣
  一层层的棉花
  一层层的温暖
  母亲惟愿絮厚
  不愿絮薄
  她总是念叨着
  越厚越暖和
  温暖的是我的身心
  缀絮的是母亲的关爱
  年年的冬天
  无论我走在哪里
  都走不出母亲的牵挂
  她总是担忧
  孩子的棉衣是否单薄
  
  母爱就是一株棉
  时时长在我的心里
  这粒温暖的种子
  从山野撒到我的心间
  不知母亲经历了多少艰辛
  
  而今母亲已在另一个世界
  荒草野岭的山头
  她所种下的棉籽
  却始终温暖着我的一生
  
  是风你就冷冷地吹
  风落在窗上
  玻璃发出声响
  深夜里
  响着风声
  隆冬中
  寒冷的是北风
  
  是风你就冷冷地吹吧
  毕竟是深夜
  毕竟是隆冬
  没有什么比风声更贴近人的知觉
  没有什么更知道这失眠的灵魂
  没有风的冬天是温暖的冬天
  没有风的夜是寂寞的夜
  
  因为有风
  冬天才更加寒冷
  因为有风
  夜晚才更加静谧
  
  是风你就冷冷地吹吧
  因为毕竟已经走在人生的冬季
  是寒冷你就来临吧
  度过了今夜的寒冷
  明天迟早会迎来春天
  
  关于树
  关于树
  我不知道它生长的过程
  还有诞生和死亡
  当我看到它的时候
  它已经叫树
  当人们要用它时
  叫材那时它已长大
  就像人已经成才
  是树都渴望成材
  然而不是所有的树
  都能成材
  总有一些弯曲的树
  不能成才
  只能把身体化作燃烧的灰烬
  在自然中消融
  
  于是 我总在想
  有许多人
  终久没能成才
  他们在世上的存在
  该有着何样的泪水在流淌
  比如我的一生
  因为没有成才
  才终日在路上奔走
  寻找人生直立的过程
  


岸边
■ 赵俊鹏
  1
  水鸟无法忍受比石头还硬的沉默
  褐色的水草
  系不住白色的飞翔
  
  他坐在岸边
  云坐在堤上
  鱼在思想之外跃起
  在时间之外
  落下
  
  2
  蓊荫的四月
  漏下一滴阳光
  像蜜蜂
  叮在额头
  我走过流水的村庄
  
  一只粉糊蝶在母亲的坟上吮吸
  秘密的时间花园
  
  3
  水边
  那个全身白的人
  模仿羽毛
  提腿展翅
  在原地飞
  
  半空响起几声怪笑
  他挥舞一匹雾裹住
  
  4
  蜗牛
  寻着一行脚印
  探来
  翻过一块石头
  抵达早晨的中心
  我的难以触摸的软组织
  痒痒的
  
  出世的太阳
  滴着太平洋的水
  
  5
  河坡上
  贝壳
  展览死亡的浪花
  
  我捡一些带回去
  为金色装饰玻璃的海
  如金鱼装饰我
  
  6
  坐在石头上
  把脚伸到流水里
  十个趾头像十条小鱼
  在沙上回忆
  它们来自上游
  
  风雪归人
  母亲端出一盆春水
  
  7
  五月,是收割的日子
  他播下小麦之后
  也播下了自己
  
  镰刀把小麦领回村子
  他留在野外
  以深度的黑把世界照亮
  
  8
  这个小站也是白天的最后一站
  火车饮了些水
  两边的白杨已作好了奔跑的姿势
  
  我不奔跑
  隔水倾听 偶尔想一下
  前面我所熟悉的站名
  
  9
  他弯腰捡起一块瓦片
  掂了掂如果扔出去
  在水里跳跃
  一下两下三下
  能不能削去大半个中年
  他放弃了这个想法
  立在岸边听风中的蝉声
  
  10
  夏日的高音
  无人倾听
  灰蝉很没趣的
  闪身飞向白日的终点
  
  树下的耳朵
  乘一张车票出了远门
  难得的轻且闲
  如高原上的云
  裤带上的钥匙是唯一的重量
  
  11
  洪水之后
  我所熟识的都在黄沙的下面
  河上的绿地,通向水边的码头
  雨水奶肥的牛声
  在黄沙的下面
  
  一朵白色的小花
  像海平线上的一叶帆
  一颗钉子
  我被钉在那里连同沙子
  
  12
  如果不是偶尔的咳嗽
  我真以为是永生永世的一块石头
  垂钓的人蹲在水边一动不动
  
  一河的彩霞足够鱼吃的了
  那点腥臭的宿命
  只配钓浮在水面的两三心事
  
  一棵树一堆燃烧的火
  一堆火一棵蓬勃的树
  一队雁一条天上的路
  一颗心一种人间的飞翔
  今天是什么日子
  无论出发还是回家
  口袋里都有一壶酒
  无论是天涯还是月光
  


创世纪的壮歌
■ 张 军
  最近看到一部美国电影,主人公在一场演讲中是这样开头的:“中国人说过,人生的最大不幸是生活在一个稳定的时代。”我们中国人什么时候说过这话?这大概是从“乱世出英雄”杜撰而来。具体到文学上,我想到一句“国事不幸文学幸。”由此看来,谢克强这一代人是幸运的,他们见证了中国社会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的重大历史变革与事件,他们的创作经验和社会生活阅历到了该出鸿篇巨制的时候。但遗憾的是他们中的不少诗人没有把握这个历史机遇,要么浅斟低唱,要么下海经商,要么改行换笔,要么喑哑失语,在国家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这些诗人经不住种种诱惑,耐不住诗的寂寞,也纷纷转型了。然而,诗人谢克强依然坚守在诗歌的高地上,不改初衷,几十年笔耕不辍,先后出版5部诗集和3部散文诗集,最近又推出长达4250行的抒情长诗《三峡交响曲》,引起诗坛关注。
  正如谢克强在《三峡交响曲》中所吟:“好以最质朴的的文字/抒写人类惊世的杰作/构筑历史显赫的经典/谱写时代瞩目的史诗。”这是谢克强的独白,也是谢克强诗歌创作的一种挑战。这是因为三峡工程这个“人类惊世的杰作”与“历史显赫的经典、时代瞩目的史诗”有着重大的矛盾与冲突,那么谢克强怎样才能以“一种大气派、一种大构思、一种大手笔”来使自己成为一个“宏大叙事者,”驾驭这个巨大的题材,用自己微弱的笔展示和抒写这波澜壮阔的大场面呢?对于谢克强来说,这是一次突破,也是一次探索与尝试。那么,这次探索与尝试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什么呢,本文仅从其艺术特色作一一阐述。
  
  1
  
   一首诗的独特与精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思的独特与精巧。谢克强是深谙此道的,因此他总是力图发现生活中的诗意,选取典型的形象、最佳的角度来表现这些诗意,进行艺术构思。
  诗歌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想象,想象愈是新颖奇特,诗就愈有艺术魅力,而构思就是诗人想象的蓝图。
  “一个车队刚刚驶过/又一个车队匆匆驶来/充满动感的车轮/掠过风的呼啸/闪过时间与速度/这情这景仿佛那儿见过呵/直到车轮掠过我的记忆/我才猛然想起/当年几十万辆手推车/在鲁南淮北广袤的大地上/碾压着自己的影子/支援前线打仗/而今三峡工程建设/一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新的淮海战役”(《写给三峡工程开工典礼的贺词》)。
  看见一个车队又一个车队动感的车轮掠过风的呼啸、闪过时间速度,诗人忽然想起当年几十万辆手推车在鲁南淮北广袤的大地上碾压着自己的影子。这联想粗看起来似乎有些奇怪,实际上却有着它生活和思想上的依据。诗人以小推车作为过去艰辛与严峻的战争岁月的象征,而一个一个奔驰的车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象征,诗人正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俯瞰生活,纵观过去、现在、将来,通过动感的车轮触发诗人的联想,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上发现和展示我们社会主义事业与过去革命战争历史的必然联系。这种联想,是诗人对生活进行过充分的观察、体验和理解,才使想象的羽翼自由翱翔,才有了这既富有浪漫色彩又符合生活真实的艺术构思。
  构思,也是对诸如情感、感觉、意绪、事件之类原料或者主要经验的重新组合,而构思的目的,在于把众所周知的内容表现得新鲜有特点,把习以为常的现象表现得新奇,把不易为人发现的隐秘的意念,表现得神采焕发。
  “看来还需睡一会儿/以满足内心的种种期待/或者将一天的疲乏消除/当月光掀开她们梦的一角/那是姑娘们隐秘的一角/也是一首诗的意境”(《电焊女工们的梦》)。
  “诗,有从题中写出,有从题外写入;有从虚处实写,有从实处虚写;有从此写彼,有从彼写此,有从题前摇曳而来,有从题后逶迤而去;风云变幻,不一其态。(薛雪:《一瓣诗话》)其实说来说去,无非是诗在构思时选择什么表现角度。角度不同,自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电焊女工的生活,诗人不再像写扎钢筋的男子汉、浇筑工、吊车女工那样正面描述他们的工作姿态,而是别出新裁借迷离的月光透过窗口,观察电焊女工的梦,从虚处写实、从实处写虚,将电焊姑娘的劳动生活表现得缤纷多采、神奇瑰丽。我想,如果不是从梦的角度去写,或许很难将电焊姑娘们枯燥程式化的生活表现得如此缤纷多采、神奇瑰丽。
   诗的表现角度的选择,更重要的是独特、新颖,这就需要独具慧眼。重复别人表现过的角度,这对诗的艺术创造不仅毫无意义,诗的艺术魅力即诗意也将大打折扣。
  诗意,是诗人经验和认识的概括。诗的构思,主意则是诗的全部构思活动的基础,也就是说构思时要给诗的形象赋予它以独特的意蕴,不仅意有所归,而且应该是创造的。
  例如,人大会议表决三峡工程议案,这个表决过程是枯燥的,可是说是毫无诗意:但这件事又意义重大,有着它的历史意义,诗人在构思时采取时空交错、据实构虚来写。诗人先写“令人怦然心动的春天/说来就来了,”又写“北京的春天/比哪一个季节都来得靓丽,”又写四月三日下午“我看见青草也和我们一样/早早踮起脚尖/在瞩望着,”这是虚写,但诗人的情感、情思和思想却都潜在诗行中。进而实写三峡工程议案表决通过后响起的暴风雨般的掌声,然后又虚写请电波告诉长城、黄河、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发黄的《南京条约》——这一虚写既避免了前面实义己尽而继续申说的累赘,又深化了诗的意蕴,彰显了这件事的重大意义,又扩大了读者的想象,也增强了诗的韵味。
  诗歌非实写不足以阐发本义,非虚不足以摇曳诗情,当据实构虚、虚实相济,就可以在叙写的基础上或赋予旁意或推广余隋,以意象营造诗境。
  
  2
  
  有人认为,写叙事诗当然需要安排细节,写抒情诗就不必那么要求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诚然,许多直抒胸臆的抒情诗,有的是没有细节,但也应该承认,长篇抒情诗若是缺少细节,就往往容易写得空泛乏味。这是因为典型的细节可以直抵事物的本质,传神地显现出“思想的表情”。
  谢克强知道,抒情诗中细节的描写不可能像叙事作品那详尽,但选择一些典型的细节加以描绘,至少可以使诗丰盈生动,因此他在深入三峡工地和三峡库区时,便以诗人敏锐深邃的眼睛,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体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典型细节。请看《移民图与世纪大迁徙》——
  “男人常用粗糙的手指/卷动烟叶/眼光投向空荡荡的天空/女人伫立老屋的废墟前/像举行永诀的告别/告别烟垢垒积的故事/只有孩子们显得有点兴奋/忙问阿爸阿妈/拆了世世代代居住的老屋/我们搬向何处。”
  这章片段里,诗人还选择了一个细节,拆除老屋,“惊动相伴几十年的蚂蚁/或许还有老鼠/它们在老屋深处吓醒/惊魂稍定之后还赖着不走,”更何况世世代代居在此的人们呵!故土难离又不得不离时男人的迷茫和女人的惆怅以及不谙世事的孩子们的兴奋的情状生动鲜活又惟妙惟肖地跃然纸上。正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