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素问直解-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苍者,肝之色。爪者,筋之余也。
x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x
黄者,脾之色。肉者,脾之合也。
x肾热者,色黑而齿槁。x
黑者,肾之色。齿者,骨之余也。
x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x
论,疑即《本病论》,五脏之热征于外合,固可见矣。夫子既各举本病论证五脏之痿,而论文言治
痿者独取阳明,则何也,
x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闰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x
闰,润同,阳明者,胃也。受盛水谷,故为五脏六腑之海。皮肉筋脉骨,皆资于水谷之精,故
阳明主润宗筋。宗筋前阴之总筋,故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痿,则机关不利,筋骨不和,皆由阳明不能
濡润,所以治痿独取阳明也。
x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 谷,与阳明合于宗筋。x
阳明不但为五脏六腑之海,又为奇经八脉之长。《灵枢·海论》云,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故日
冲脉者经脉之海也,冲脉之血,主渗灌
谷,与阳明合于宗筋。《灵枢·五音五味》篇云,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脉,故须不生,是知冲脉会于
宗筋。又云∶天宦者,其任冲不盛。宗筋不成,故须不生,是知冲脉为是,任脉亦如是。
x阴阳总宗筋之合,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x
阴阳,阴跷阳跷,阴维阳维也。其脉皆从下而上,至于脐腹,故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气街者,
腹气有街,脐左右之动脉,而阳明为之长。经脉论云,阳明之脉,起于胃口,下挟脐,循
腹里,至气街中而合。
x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x
气街者,皆属于带脉之循行,是阳明又为带脉之长,带脉,如
束带然,前终脐腹,后环腰脊,围身一周而终于督脉,是阳明又从带脉而主于督脉也。
x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x
阳明主润宗筋,故阳明虚则宗筋纵。纵者不能束骨而利机关也。宗筋纵,则带脉不引。不引者,不
能延引而环约也。夫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致成痿 ,所以治痿独取阳明。
x帝曰∶治之奈何?x
治痿独取阳明,而阳明虚,则何以治之?
x岐伯曰∶各补其荣,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x
x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x
各补其在内之荣血,而通其在外之俞穴。正虚,则补以调之;邪实,则泻以调之;逆者,和之使顺;
顺者,和之不使逆。由是而肝主之筋,心主之脉,肾主之骨,脾主之肉,各以其四时受气之
月,而施治之,则病已矣。受气者,筋受气于春,脉受气于夏,骨受气于冬,肉受于长夏也。
x帝曰∶善。x
但言筋脉骨肉,不言肺主之皮,以肺为五脏长,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 ,帝故默会其义而善之。
卷之四
厥论第四十五篇
属性:承痹证、痿证而论厥证也。经脉,阴阳之气,不可偏胜。阳气
损,阴气独在,则手足寒厥,或令人腹满;阴气衰,阳气独胜,
则手足热厥,或令人暴不知人。经脉厥而形诸病,则有厥状,气机
逆而形诸病,则有病能,故终举手足六经之厥状病能以明之。
x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x
厥,犹逆也。经脉之血,皮毛之气,不相顺接而厥逆也。盖经脉之血,出于手足之指井,合皮毛之气,
而溜于荣,注于俞,过于原,行于经,入于合。若经气不相通贯,致有寒热之厥,故以为问。
x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x
厥有寒热,其根皆起于下。故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下,足下也。
x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x
热为阳,足为阴,热厥之为热也。何以必起于足下?
x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x
x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x
阳气之热,本于阴气之虚。故阳气、阴气皆起于足,而有表里之分。太阳根起于足小趾外侧,阳明
根起于足大次趾之端,少阳根起于足小次趾之端,是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太阴根起于隐白,少
阴根起于涌泉,厥阴根起于大敦,是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三阳三阴,皆起于足。今阴气衰,故
阳气胜,阳气胜则足下热也。此热厥所以起于足下也。
x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x
寒为阴,膝为阳,寒厥之为寒也,何以必从五指而上于膝?
x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x
x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x
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则阴气当起于五指之里。三阴经气,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今阳气衰,故
阴气胜;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膝外为阳,膝内为阴。故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此寒厥
所以从五指,而上于膝也。
x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x
失其所用之阳气,则为寒厥,故问寒厥何失而然?
x岐伯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x
x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下气上争不能复,精气溢下,邪气因从之x
x而上也,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x
《痿论》云,入房太甚,宗筋弛纵。故前阴者乃宗筋之所聚,阳明主润宗筋,而阳明胃腑,水谷之精,又
借太阴脾土以营运。故宗筋乃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时当春夏,则人身阳气多而阴气少,阴气虽少,阳之守也。
时当秋冬,则人身阴气盛而阳气衰,阳气虽衰,阴之使也。此人寒厥者,秉质壮盛,以秋冬用阳之时,而
夺于所用,则在下之阴气,上争于阳,致阳气不能复。复,内藏也。阳气不复,不和于阴,则精气散溢于下,
正虚邪生,故邪气因从之而上也。阴寒之邪气因于中,而阳气日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
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是失其所用之阳气,而为寒厥也。
x帝曰,热厥何如而然也?x
失其所藏之阴精,则为热厥,故问热厥何如而然?
x岐伯曰∶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x
x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也,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x
x散,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故热偏于身,内热而溺赤也。夫x
x酒气盛而 悍,肾气日衰,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也。x
数,音朔。溺,鸟去声,下同。阴虚阳胜,则为热厥,故假饮酒以明之,酒入于胃,先行皮肤,先充
络脉,则络脉满而经脉虚,不由脾气之营运,故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今不由脾运,是阴
气虚,酒气先行皮毛络脉而后入,则阳气入。入者,络脉之热,复入于胃也。故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
则经隧之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灌其四肢也,此人热厥者,必数饮酒而醉,若既醉且饱以入
房,其谷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复与谷气相薄,酒性热,故热盛
于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外皆热,故内热而溺赤也,夫酒气盛而性 悍,致肾精之气日衰,而阳气
独胜,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也,是失其所藏之阴精,而为热厥也。
x帝曰∶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运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x
上文寒厥热厥,其厥在于经脉,故复问厥,或令人腹满,则脾
土内虚,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一日乃知,则心神失守,不在经脉,其故何也?
x岐伯曰∶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胀满。x
阴寒之气盛于上,则上下皆阴,而阳气虚于下,下虚则腹胀满,以明腹满而为寒厥之意。
x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也。x
重,平声。阳热之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乱则心神不宁,故暴不知人。或
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也,以明暴不知人而为热厥之意。
此一节,论厥证之寒热阴阳,阳虚则为寒厥,阴虚则为热厥也。
x帝曰∶善。愿闻六经脉之厥状病能也。x
腹满不知人,仍不外阴阳寒热之义,帝故善之。而三阳三阴之六经脉,皆有厥状病能,故举以问。
x岐伯曰∶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 仆。x
厥状属经,病能属气。巨阳,太阳也,其脉上额交巅,下出足外踝之后,故巨阳之厥,其状则上为
肿首头重,下为足不能行,病经而转于气,则发为 仆。此明巨阳经脉之厥状,而兼及病能也。
x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x
阳明之厥,则阳明经脉不和,故巅疾欲走呼,其脉下循腹里,故腹满。状为巅疾,故
不得卧。阳明之脉起面 ,故面赤而热,状欲
走呼,故妄见而妄言,此明阳明之厥状也。
x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 不可以运。x
少阳之厥,则少阳经脉不和,其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故暴聋。其脉加颊车,循胁里,行身
之侧,故颊肿而热,胁痛,出膝外廉,下辅骨,故 不可以远,此明少阳之厥状也。
x太阴之厥,则腹满 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x
太阴之厥,则太阴经脉不和,其脉入腹,属脾络胃,故腹满 胀。腹满则脾土不和, 胀则胃土不
和,其状腹满,故后便不利,其状 胀,故不欲食,不欲食而强食则呕。脾胃不和,故不得卧。此明太阴之厥状也。
x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痛。x
少阴之厥,则少阴经脉不和。少阴,肾脉也。肾为水脏,厥则
水竭火盛,故口干溺赤。溺赤则水道不利而腹满,口干则火热上炎而心痛,此明少阴之厥状也。
x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 内热。x
好,去声。厥阴之厥,则厥阴经脉不和,其脉过阴器,抵小腹,故少腹肿痛,少腹不但肿痛而
且胀,肿痛而胀,故径溲不利,肝木不舒,故好卧。筋不柔和,故屈膝。屈膝,蜷卧也。阴缩肿,
前阴萎缩而囊肿也。厥阴之脉,上 内廉,故 内热。此明厥阴之厥状也。
x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x
结上文而言三阳三阴之厥,当以针刺治之。故经脉有余而盛,
则针刺以泻之;经脉不足而虚,则针刺以补之;经脉不盛不虚,则各随其经脉,取而调和之。
x太阴厥逆, 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x
上文申明厥状,故但言厥,此下兼论病能,故言厥逆。太阴厥逆,经厥而气亦逆也。 急挛,太
阴之气不和于髀 也。心痛引腹,太阳之气不能从腹上交于心,故心痛复引于腹也。此太阴厥逆
之病能,乃太阴所主之病,故曰治主病者。
x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治主病者。x
少阴经厥气逆,少阴火气虚于上,故虚满而有欲呕之变证。少
阴水气虚于下,故下泄而其便复清,此少阴厥逆之病能,故当治其主病者。
x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 言,治主病者。x
厥阴经厥气逆,则筋挛腰痛;肝气郁,则虚满,而前阴闭结;
肝木不生心火,故 言。此厥阴厥逆之病能,故当治其主病者。
x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x
结上文而言。三阴厥者,病在经;三阴逆者,病在气。故三阴
俱逆,不得阳气以和之,致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三阴,不和于阳,故三日死。
x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治主病者。x
太阳经厥气逆,则阳气不能周遍,故僵仆。僵仆,即上文发为 仆之义。阳热之气,不行皮毛,内
伤络脉,阳络伤则血外溢,故呕血善衄。此太阳厥逆之病能,故当治主病者。
x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x
少阳经厥气逆,则枢转有乖,故机关不利。申明机关不利者,病于下,则腰不可以行,病于上,则
项不可以顾;不能枢转从外,则发肠痈,发肠痈则内郁之气,从痈而泄,不可治。少阳之主病,
当治阳明之肠痈。若治少阳,虚其旋转之气,神机内乱,而发惊,枢将折也,故死。此少阳厥逆病能,发
于阳明,当治阳明,故不言治主病者。
x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x
阳明经厥气逆,则阳明燥金之气,不和于肺,故喘咳。阳明气逆,故身热,闻木音则善惊,热迫于经,
则衄、呕血。上文发肠痈,不可治少阳,当治阳明,是治阳明之意已寓于上,故此不言治主病者。
x手太阴厥逆,虚满而咳,善呕沫,治主病者。x
上文论六经之厥状,复论六经之病能,而经脉之中,又有手之六经,故复举手六经之厥逆,以终经
脉病能之义。手太阴经厥气逆,则肺气虚、满而咳。肺气满、咳,不能四布其水津,故善呕沫,此
手太阴厥逆之病能,故当治主病者。
x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x
手心主厥阴包络,手少阴心经,经厥气逆,皆有心痛之病。喉者,肺气也。心痛引喉,则两火上炎
而烁金,又兼身热为焚为焰,则死不可治。由是而知心包与心,不可皆病也。
x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x
《经脉》论云,小肠手太阳之脉,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故手太阳经厥气逆,则耳聋、泣
出。耳聋、泣出者,液虚也。液虚,则骨属屈伸不利,故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俯仰。此手太阳厥之病
能,故当治主病者。
x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 ,治主病者。x
经脉论云∶三焦手少阳之脉,则病嗌肿喉痹。今手少阳经气厥逆,不能外通腠理,故上逆而喉痹、
嗌肿,当治手少阳之三焦。 者,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也。《经脉》论云,大肠手阳明之脉,是主津
液所生病者。今手阳明经气厥逆,津液不荣于经脉,故 。当资手阳明之津液,故治主病者。
此一节言,厥状在经,病能在气,举手足六经之主病,以终厥论之义。
卷之四
病能论第四十六篇
属性:上编论六经脉之厥状病能,而病能未畅其旨,故复论之。十二经脉秉气于胃,故首论胃脘痈,其次有病
厥者,有病颈痈者,有病怒狂者,有病酒风者,举病气之合于四时者而论之,皆病能也。
x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应何如?x
十二经脉,秉气于胃,人病胃脘痈,则经脉之诊当何如?
x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甚x
x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x
胃脘有痈,故诊此者,当候胃脉,病在于胃,其脉当沉细。沉细者,由于正气之逆气逆则经脉不和,
故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胃热也。申明人迎者,乃结候两旁之胃脉也。今气逆而热盛,则热聚
于胃口而不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
x所谓深之细者,其中手如针也,摩之切之,聚者坚也,搏者大也。x
旧本在为后饭之下,今改正于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