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素问直解-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此客气,皆可胜也。客胜,则阳明清肃之气动于下,清气下动,则少腹坚满,始虽坚满,继而数便泻,
便泻,大便溏泄也。主胜,则腰重腹痛,少腹生寒,亦清气之下动也,始则少腹生寒,而下为 溏,则寒厥
于肠,而上冲胸中,上冲胸中,甚则为喘,不能久立。
x太阳在泉,寒复内余,则腰尻痛,屈伸不利,股胫足膝中痛。x
太阳者,寒气也。寒腹内余,言太阳在泉,受客气主气之胜,则太阳寒气,屈而不舒,故寒气在泉于下,
而复有余于内也。寒腹内余,则太阳经脉不舒,故腰尻痛,屈伸不利,而股胫足膝中痛。不
言客胜主胜,但言寒复内余,乃举一以例其余,以明六气虽有客主胜,而皆病在泉之经脉也。
x帝曰∶善。治之奈何?x
客胜主胜,经气受病,治之奈何?
x岐伯曰∶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佐以所x
x利,和以所宜,必安其主客,适其寒温,同者逆之,异者从之。x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得其中矣。有余折之,不足补之,得其平矣。佐以所利,和以所宜,顺其性也。
然必安其主客,适其寒温,调其味也。同者,主气清寒,加以清寒之客气;主气温热,加
以温热之客气。此为过盛,故当逆之,逆之者,抑之折之也。异者,主气清寒,加以温热之客气,主气温热,
加以清寒之客气。此非过盛,故当从之,从之者,举之补之也。
x帝曰∶治寒以热,治热以寒,气相得者逆之,不相得者从之,余已知之矣。其于正味何如?x
承上文,寒热逆从之治,而问主客之正味也。治寒以热,治热以寒,气同而相得者逆之,气异而不相得
者从之。上文言之,故已知之,然非气运本位之正味,故问其正味何如?
x岐伯曰∶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x
六气主时之位,不外木火土金水之五行。主位者,气之常,故先泻后补。加临者,气之客,故先补后
泻。初之气,厥阴风木,木位之主,木气胜也。木胜曰发生,酸则反其性而收之,故其泻以
酸。辛则助其上达,故其补以辛。
x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x
二之气,少阴君火,火位之主,火气胜也。火胜曰赫曦,甘则反其性而缓之,故其泻以甘。咸能 坚,
助其畅达,故其补以咸。少阴少阳,皆火位之主,少阴如是,则少阳亦如是也。
x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其补以甘。x
三之气,太阴湿土,土位之主,土气胜也。土胜曰敦阜,苦则反其性而泄之,故其泻以苦。甘则助其
和缓,故其补以甘。
x金位之主,其泻以辛,其补以酸。x
五之气,阳明燥金,金位之主,金气胜也。金胜曰坚成,辛则
反其性而散之,故其泻以辛。酸则助其凝敛,故其补以酸。
x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苦。x
终之气,太阳寒水,水位之主,水气胜也。水胜曰流衍,咸则
反其性而凝之,故其泻以咸。苦则气寒,助其寒水,故其补以苦。
x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x
此六气客胜,其补泻之味,一如上文之主胜也。上文木位之主,其补以辛,其泻以酸,此厥
阴之客,补泻相同。以甘缓之者,《藏气法时论》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x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收之。x
上文火位之主,其补以咸,其泻以甘,此少阴之客,补泻相同。以咸收之者,《藏气法时论》云∶“
心欲 ,急食咸以 之”。 之即所收之。故此言收,下文少阳则言 也。
x太阳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x
上文土位之主,其补以甘,其泻以苦,此太阴之客,补泻相同。以甘缓之者,《藏气法时论》云∶“脾
欲缓,急食甘的缓之”。
x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 之。x
少阳少阴皆属于火,同一义也。
x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x
上文金位之主,其补以酸,其泻以辛,此阳明之客,补泻相同。以苦泄之者,《藏气法时论》云∶“肺苦
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x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x
上文水位之主,其补以苦,其泻以咸,此太阳之客,补泄相同。《藏气法时论》云∶“肾欲坚,急食苦
以坚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此以苦坚之云云,其义一也。
凡此,皆主气客气之正味也。
x帝曰∶善。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x
上文岐伯云∶“身半以上,其气三矣。身半以下,其气三矣”。帝举以问,谓阴阳止有少太,何以有三?
x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x
阴阳之气,由少而太。太,多也;少,少也。阴阳之气,有多少之异用也。
x帝曰∶阳明何谓也?x
太多少少,则阳明何谓?
x岐伯曰∶两阳合明也。x
有少阳之阳,有太阳之阳,两阳相合而明,则中有阳明也。
x帝曰∶厥阴何也?x
太少之中有阳明,何以厥阴不居二阴之中,故问厥阴何也?
x岐伯曰∶两阴交尽也。x
从少而太,则中有阳明,由太而少,则终有厥阴,有太阴之阴,有少阴之阴,两阴交尽,而有厥阴也。
x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其约,奈何?x
两阳合明,阳之多也,两阴交尽,阴之少也。阴阳之三,仍属气之多少,故举气有多少,而探病之盛
衰,以及治之缓急,方之大小,期于约言不繁,故愿闻其约。
x岐伯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x
气有多少者,气有高下也。谓阳气多而居高,阴气少而居下。病有盛衰者,病有远近,证有中外也。谓
病久远而在中则盛,病新近而在外则衰。治有缓急者,治有轻重也,谓缓病之治宜轻,急病
之治宜重,更当适其病至之所,为复其故也。
x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x
x臣六,偶之制也。故曰∶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x
x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浓,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此之谓也。x
奇,音箕,下同。方有大小者,大要∶君一臣二,合而为三,乃阳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合而为六,
乃阴偶之制也。奇数之大,则君二臣三,亦奇之制也。偶数之大,则君二臣六,亦偶之制也。品数少而分
两多,故曰君。品数多而分两少,故曰臣。方之奇偶,因病之远近以为用,故曰近者奇之,远者偶之。谓近
病为阳,宜用奇方以治之;远病为阴,宜用偶方以治之。发汗为阳,攻下为阴。汗则从阴出阳,地气升而为
云为雨,故汗者以偶不以奇;下则从阳入阴,天气降而能泻能输,故下者以奇不以偶。治之缓急,因病之上
下以为用,病在上而补上治上,则制方以缓;病在下而补下治下,则制方以急。制以急,则气味宜浓,气
味浓,则能下行也。制以缓,则气味宜薄,气味薄,则能上行也。上文云∶治有轻重,适其
病至之所,故曰适其至所,即此缓急浓薄之谓也。
x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之者,食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是故平气x
x之道,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少,x
x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x
x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x
重,平声。下同。药味入口,先归中道,然后行于上下,故服药先后,制方大小,皆以病之上下远近
为法也。病所远者,在上在下之病,而远于中道也。而中道气味之者,气味先归中道也。食而过之者,以食
之先后,使药之过于上下也。如病在上而远于中,则先食后药,使过于上;病在下而远于中,则先药后食,
使过于下,此服药先后之法,无越其制度可也。服药先后,以病之上下远近为法,则制方用药,正气自平。
是故平气之道,其病在上而近,而用奇偶之方,则制小其服也。其病在下而远,而用奇偶之方,则制大
其服也。大则分两多而品数少,气味专而能远也。小则分两少而品数多,气味薄而易散也。奇数终于九,故
数多则九之,无以加矣。偶数始于二,故数少则二之,无以减矣。奇偶虽殊,合而并用,故
奇之而病不去,则偶之,先奇后偶,是谓重方。若偶之而病仍不去,则反佐以取之。反佐以取者,以寒治
寒,以热治热,以温治
温,以凉治凉,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而取治之也。此制方大小以病之上下远近为法者如此。
x帝曰∶善。病生于本,余知之矣。生于标者,治之奈何?x
风热湿火燥寒六气,所谓本也。上文详言之,故曰∶病生于
本,余知之矣。三阴三阳之气为标。故问生于标者,治之奈何?
x岐伯曰∶病反其本,中标之病,治反其本,中标之方。x
如太阳以寒为本,以热为标。病反其本寒,中标阳之热病,则不治其寒,而治其热。故治反其本,中标
之方。六气标本之治,仿此类推,然从本从标,复有不同,有如下文所云也。
x帝曰∶善。六气之胜,何以候之?x
六气者,五行也。五行者,五脏也。气胜则脏病,故问六气之胜,何以候之?
x岐伯曰∶乘其至也,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x
x焉。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寒气大来,水之x
x胜也,火热受邪,心病生焉。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x
x病生焉。风气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所谓感邪而x
x生病也。乘年之虚,则邪甚也。失时之和,亦邪甚也。遇月之空,x
x亦邪甚也。重感于邪,则病危矣。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x
候之之法,当乘其气至之时而候之也。如清气大来,燥金之胜也,金刑其木,风木受邪而肝病生焉
矣。热气大来,火刑其金,则肺病生焉矣。寒气大来,而心病生。湿气大来,而肾病生。风气大来,而脾
病生,皆受制生病,所谓感邪而生病也。邪之感也,如主岁之气不及,而乘年之虚,则邪甚也。主时之气不
及,而失时之和,亦邪甚也。主日之气不及,而遇月之空,亦邪甚也。年之虚,时之失,月之空,有一于
此,则病。若重感于邪,则病危矣,此皆有胜之气而为病,须知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
x帝曰∶其脉至何如?x
六气之胜,必形于脉,故问其脉至何如?
x岐伯曰∶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阴之至,x
x其脉沉;少阳之至,大而浮;阳阴之至,短而涩;太阳之至,大而长。x
厥阴属木,故其脉弦;少阴属火,故其脉钩;太阴属土,故其
脉沉;少阳属火,故大而浮;阳明属金,故短而涩,太阳属水,为诸阳主气,故大而长。
x至而和则平,至而甚则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阴阳易者危。x
和,调和也。六脉之至,至而调和,则为平脉。甚,过盛也。六脉之至,至而过盛,则为病脉。春弦夏
钩秋浮冬沉,春得秋脉,夏得冬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至而反时者病。时至而脉不至者病。时未至而
脉先至者病。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春夏见阴脉,秋冬见阳脉,是为阴阳易。阴阳易者危。
x帝曰∶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x
三阴三阳六气之标也,风火湿热燥寒,六气之本也。标本阴阳不同,则所从亦不同。帝故问之。
x岐伯曰∶气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x
从本者,从风热湿火燥寒之气也。从标本者,或从三阴三阳之
气,或从风热湿火燥寒之气也。不从标本者,从中见之气也。
x帝曰∶愿卒闻之。x
从本,从标本,不从标本,愿卒闻之。
x岐伯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x
x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x
气有从本者,少阳太阴是也。少阳之气惟火热,太阴之气惟阴湿,皆从本气以为生化也。气有从标
本者,少阴太阳是也。少阴本热标阴,太阳本寒标热,有寒热阴阳之气,故从本从标,以为生化
也。气有不从标本者,阳明厥阴是也,两阳合明,阳之极矣。无取乎燥,从中见太阴之气,以为生化,两
阴交尽,阴之极矣。无取乎风,从中见少阳之气,以为生化也。
x帝曰∶脉从而病反者,其诊何如?x
承上文三阴三阳之脉而复问也。上文云∶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阴之至其脉沉,少
阳之至大而浮,阳明之至短而涩,太阳之至大而长。脉从阴阳而病相反,则诊之不易,故举以问。
x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x
三阳之脉,脉至而从,脉虽见阳,必按之不鼓,按之不鼓,病必相反。诸阳脉而病反者皆然也。
x帝曰∶诸阴之反,其脉何如?x
阳脉按之不鼓,诸阴之反,其脉何如?
x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鼓甚而盛也。x
脉至而从,三阴脉也。脉虽见阴,按之必鼓甚而盛,所以诸阴之脉,而病反也。
x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x
x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逆,正顺也。若顺,逆也。故曰∶x
x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间。此之谓也。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x
x故《大要》曰∶粗工嘻嘻,以为可知,言热未已,寒病复始,同气异形,迷诊乱经。此之谓也。x
承脉从病反之义,而推言百病之起,有生于本气者,有生于标气者,有生于中见之气者,因其所生,
取而治之,始得其真。然取治之法,又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逆取而得则逆取,正为
顺也,若不逆取而顺,反为逆也。故曰∶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间,即此脉从病反之谓
也。苟不知此以诊,是为迷诊乱经,《大要》云云,其粗工之龟鉴欤。
x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x
x与本,易而弗损,察本与标,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天之道毕矣。x
易,去声。承上文而言标本之道,至精至微,所该者广,故要
而能博,小而能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也。故一言标与本,则施治平易而弗之损,察一本与标,
则六气虽病而可令调,知标本则知胜复,可为万民之式,而上天之道毕矣。
x帝曰∶胜复之变,早晏何如?x
承明知胜复之言,而探胜复早晏之变。
x岐伯曰∶夫所胜者,胜至已病,病已愠愠,而复已萌也。夫所x
x复者,胜尽而起,得位而甚,胜有微甚,复有少多,胜和而和,胜虚而虚,天之常也。x
胜者复之基,夫所胜者,胜气至,则已病。病方已,中犹愠愠之时,而复气已萌也。故夫所复者,必胜
气尽而复始起,得位而复方甚。然所胜之气有微甚,则所复之气有少多,故胜和而复亦和,
胜虚而复亦虚,此天之常数为然也。
x帝曰∶胜复之作,动不当位,或后时而至,其故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