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83-医学正传 >

第16章

583-医学正传-第16章

小说: 583-医学正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疟也,宜二陈汤加苍白术、柴胡、芍药之类。如于寅申巳亥日发,恶寒发热,寒多热少,或腹痛引阴,如淋状,善恐, 
此厥阴经疟也,宜用二陈汤加桂枝、附子、干姜之类。大抵疟属三阳,宜汗宜吐,麻黄、葛根、柴胡、常山、草果、乌 
梅之属治之。疟属三阴,宜下宜温宜和,大柴胡汤、柴胡桂姜汤、柴胡四物汤、附子理中汤之类,选而用之。 
(祖传方) 
截法∶ 
木通 秦艽 常山 穿山甲(醋炙黄,各一钱) 辰砂(五分,另研) 乌梅(七个) 大枣(七枚) 
上细切,以水三盏,煎至一盏,先以枣和辰砂末食,后服药。 
x一方x 用常山、草果、知母、槟榔各一钱,酒一盏浸一日,临发日早服。 
x又方x 治久疟不愈,一服便止,永不发,其效如神。 
常山(一钱五分) 槟榔(一钱) 丁香(五分) 乌梅(一枚) 
上细切,作一服,用好酒一盏浸一宿,临发日清晨饮之。 
予壮年过杭,同舟有二男子,皆年逾四十,已各得 疟三年矣,俱发于寅申巳亥日,一人昼发于巳而退于申,一人 
夜发于亥而退于寅。予曰∶但到杭,可买药俱与痊可。昼发者,乃阴中之阳病,宜补气解表,与小柴胡汤倍柴胡、人参, 
加白术、川芎、葛根、陈皮、青皮、苍术。夜发者,为阴中之阴病,宜补血疏肝,用小柴胡合四物,加青皮。各与十帖, 
教其加姜、枣煎,于未发前二时服,每日一帖。服至八帖,同日得大汗而愈,永不再发。 

卷之二
霍乱
属性:x论x 
《内经》曰∶岁土不及,风乃大行,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陈无择曰∶霍乱者,心腹卒痛,呕吐下 
利,憎寒壮热,头痛眩晕,先心痛则先吐,先腹痛则先利,心腹齐痛,吐利并作,甚则转筋,入腹即死。盖阴阳反戾, 
清浊相干,阳气暴升,阴气顿坠,阴阳痞隔,上下奔趋。河间曰∶吐泻不止者,其本在于中焦,或因渴而大饮,饮而过 
量,或因饥而始食,食而过饱,以致湿热内甚,故阴阳交错而不和,是为吐泻。仲景曰∶邪在上焦则吐,邪在下焦则泻, 
邪在中焦则既吐且泻。此为急病也,然吐泻为患,十死其一、二,如挥霍撩乱而不得吐泻者,此名干霍乱也,多死。法 
日既有其入,必有所出。今有其入而不得其出者,痞塞也。故转筋吐泻者,其气有三∶一曰火,二曰风,三曰湿。大抵 
霍乱吐泻之证,皆风火湿热之为害耳。治法宜分利阴阳,散风行湿而降火也。又当引清气上升,使浊气下降,无有不安。 
仲景又曰∶热多欲饮水,五苓散;寒多不饮水,理中丸。河间亦曰∶凡觉此证,急用五苓益元散、桂苓甘露饮,乃吐泻 
之圣药也。慎勿与粟米粥汤,入胃必死。丹溪曰∶内有所积,外有所感,阳不升,阴不降,乖隔而成,非因鬼邪,皆饮 
食所致,此先哲确论也。切勿与谷食,虽米汤一呷,下咽立死。必待吐泻止,过半日饥甚,方可与稀粥少食,以渐而将 
息也。学人详之。 
x脉法x 
脉微而涩,或代而散,或隐而伏,或大而虚。 
脉右关滑,为霍乱吐泻。 
脉结促代者,不可断以死。脉大者生。脉微弱渐迟者死。 
脉洪者为热。脉弦者为饮。气口脉弦滑,膈间有宿食留饮,宜顺其性以盐汤探吐之。 
x方法x 
丹溪曰∶大法,生姜理中汤最好。有宜吐者,虽自吐利,还须以吐法提其气,用二陈汤探吐,或樟木屑煎汤,或盐 
汤,皆可吐之。 
一方∶苍术、浓朴、陈皮、干葛各一钱五分,水煎服。 
或用姜汤下保和丸四、五十粒。 
转筋属血热,四物汤加酒芩、红花、苍术、南星,煎服。 
转筋,男子以手挽其阴,女子以手牵乳近两傍,此千金妙法也。 
干霍乱(忽然心腹痛 ,欲吐不吐,欲泻不泻者是也,俗名 肠痧即是),难治,死在须臾,升降不通故也。宜吐以 
提其气,最是良法。内有物所伤,外为邪气所遏,大法宜发汗,有用吐法者,即兼发散之义。有用温药解散者,二陈汤 
加川芎、苍术、防风、白芷等解散药也。 
委中穴出血,或十指头出血,皆是良法。 
(以上丹溪方法凡七条) 
x桂苓甘露饮x(河间) 
x五苓散x(二方并见中暑门。) 
x半夏汤x 治霍乱转筋,吐泻不止。 
半夏曲 茯苓 白术(各五钱) 淡桂(二钱五分) 甘草(炙,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渴者以凉水调下,不渴者以温水调下,不拘时候。 
x理中丸x(仲景) 
白术 人参 干姜 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凉水化下。 
x六和汤x(河间) 治霍乱,吐泻不止。 
白术 半夏(泡) 砂仁(炒) 杏仁(泡去皮尖) 人参 甘草(各五分) 赤茯苓 藿香(洗去土) 白扁豆 
(姜汁拌炒) 木瓜(各一钱) 香薷 浓朴(姜汁制炒,各二钱) 
上细切,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 
x浆水散x(机要) 治暴泄如水,周身汗出尽冷,脉弱不能言语,甚而吐逆不止。 
半夏(二钱) 附子 干生姜 炙甘草 桂心(各五分) 良姜(三分半) 
上细切,作一服,浆水煎服之。 
x姜附汤x(活人) 治霍乱,吐泻转筋,手足厥冷,多汗。(方见伤寒门。) 
x理中汤x(局方) 治过食生冷,遂成霍乱吐泻,食不消,心腹满闷不快。加青皮、陈皮,名治中汤。更加丁香、 
附子,名丁香治中汤。宜临病斟酌施治。(方见伤寒门。) 
(祖传方) 
灸法∶治霍乱已死而胸中尚有暖气者,灸之立苏。 
其法,以盐填满脐孔,灸之不计壮数。 
又法 治霍乱吐泻不止,灸天枢、气海、中脘四穴,立愈。 
天枢二穴,在脐心两傍各开二寸。气海一穴,在脐下一寸半。中脘一穴,在脐上四寸。 
洗法 治霍乱转筋。 
用大蓼一握,水煮熏洗,立效。 
(丹溪活套)云∶凡霍乱不渴,用生姜理中汤。如渴,用五苓散加五味子、麦门冬、滑石。转筋,用四物汤加酒芩、 
红花、南星、苍术。又云∶冬月,用理中汤。夏月,用黄连香薷散,放井中浸冰冷,顿服乃效。 
一方 治吐泻,用藿香、苍术、浓朴、陈皮、砂仁、白芷、甘草、半夏、茯苓、人参、炒神曲各等分,水煎。遇寒 
加干姜,寒甚加附子。 

卷之二
泄泻
属性:x论x 
《内经》曰∶湿胜则濡泄。又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又曰∶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又曰∶诸病水液,澄澈清冷, 
皆属于寒。叔和云∶湿多成五泄。是故知风寒湿热皆能令人泄泻,但湿热良多而风寒差少耳。《原病式》曰∶泻白为寒, 
青黄赤黑为热也。大抵泻利,小便清白不涩为寒,赤涩为热。又大便完谷不化而色不变,吐利不腥秽,水液澄澈清冷, 
小便清白不涩,身冷不渴,脉迟细而微者,皆寒证也。凡谷肉消化者,无问色及他证,便断为热。夫寒泄而谷消化者, 
未之有也。或火性急速,转化失常,完谷不化而为飧泄者,亦有之矣。仲景曰∶邪热不杀谷。然热得湿,则为飧泄也。 
噫!寒热二证,冰炭相反,治之者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者也,医者可不谨乎。 
x脉法x 
《内经》曰∶脉细,皮寒,少气,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是为五虚,死。其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脉经曰∶ 
泄注,脉缓时小结者生,浮大数者死。 
又洞泄,食不化,不得留,下脓血,脉微小流连者生,劲急者死。 
《脉诀》云∶下利微小则为生,脉大浮洪无瘥日。 
x方法x 
丹溪曰∶泄属湿,属气虚,有火,有痰,有食积者。 
戴氏曰∶凡泻水,腹不痛者,湿也。饮食入胃不住,完谷不化者,气虚也。腹痛泻水肠鸣,痛一阵泻一阵者,火也。 
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者,痰也。腹痛甚而泻,泻后痛减者,食积也。 
燥湿,四苓散加苍术,倍白术。甚者,二术炒为末,米饮调服。 
气虚,用人参、白术、芍药。 
火宜伐火利小水,四苓散加滑石、黄芩、栀子、木通。 
痰宜伐痰,海石、青黛、黄芩、神曲为丸服,或用吐以提其清气。 
食积,宜消导疏涤之,神曲、大黄、枳实之类。 
水泻,用苍术、浓朴、陈皮、炒曲、茯苓、猪苓、泽泻、地榆、甘草,冬加干姜,等分煎服。 
泄泻水多者,必用五苓散。 
夏月水泻,桂苓甘露饮。(二方并见暑门。) 
治泄泻诸药,多作丸子效。 
脾胃不和泄泻者,胃苓汤。(五苓合平胃散是也。) 
世俗例用涩药治泻,若病久而虚者或可。若初得者,必变他证,为祸不小。殊不知泻多因于湿,分利小水,为上策 
也。 
(以上丹溪方法凡十二条) 
x清六丸x 治泄泻。 
六一散(一料) 加红曲五钱。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服。 
x温六丸x 治泄泻,或兼呕吐者。 
六一散加干姜,或生姜汁亦可,蒸饼丸服。 
x姜曲丸x 治食积泻。 
陈曲 茴香(各五钱) 生姜(一两) 
上为细末,蒸饼丸服。 
x止泻方x 
肉豆蔻(五钱) 白滑石(春冬一两二钱五分,夏二两五钱,秋二两) 
上为细末,姜汁调神曲作糊,为丸服。 
x脾泄丸x 
白术 神曲 芍药(并炒,各等分) 
冬加肉豆蔻,去芍药,为细末,神曲糊为丸服。 
(以上皆丹溪方) 
x茯苓汤x(东垣) 治因伤冷冻饮料水,泄泻注下,一夜十余次,变作白痢,或变赤白相杂,腹中 痛,食减热燥, 
四肢沉因无力。 
生黄芩(一钱五分) 当归(二钱) 肉桂 炙甘草(各二分半) 猪苓 茯苓(各三分) 泽泻(五分) 芍药 
(七分半) 苍术 生甘草 升麻 柴胡(各一钱)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稍热服。 
x黄 补胃汤x(东垣) 治一日大便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时作泄,肠中鸣,小便黄。 
黄 柴胡 当归身 益智 橘红(各一钱五分) 升麻(二钱) 炙甘草(五分) 红花(少许)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稍热,食前服。 
x升阳除湿汤x(东垣) 自下而上者,引而去之。 
苍术(一钱) 柴胡 羌活 防风 升麻 神曲 泽泻 猪苓(各五分) 炙甘草 陈皮 麦 面(各三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服。如胃寒肠鸣,加益智仁、半夏各五分,生姜三片,大枣一枚同 
煎。非肠鸣勿用。 
治痛泄要方(刘草窗) 
白术(二两,炒) 白芍药(二两,炒) 陈皮(一两五钱,炒) 防风(一两) 
上细切,分作八服,水煎或丸服。久泻,加升麻六钱。 
x白术芍药汤x(机要) 治太阴脾经受湿,水泄注下,体重微满,困弱无力,不欲饮食,水谷不化,宜此和之。 
身 
重暴下,是大势来,亦宜和也。 
白术 白芍药(各四钱) 甘草(二钱)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 
x茯苓汤x(机要) 治湿泻,又治食积、湿热作泻。 
白术 茯苓(各五钱) 
上细切,作一服,水煎,食前服。一方有芍药,三味各等分,名白术散,为末,米饮调下。 
x苍术芍药汤x 治证如前。 
苍术(五钱) 芍药(二钱五分) 黄芩(一钱五分) 淡桂(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 
x防风芍药汤x(机要) 治飧泄身热,脉弦,腰痛微汗。 
防风 芍药 黄芩(各二钱) 
上细切,作一服,水煎,空心服。 
x苍术防风汤x(机要) 治泄泻,脉弦头痛。 
苍术(二钱) 防风(一钱) 白术(四钱) 麻黄(一钱)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五片,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服。 
x神术散x(良方) 治春伤于风,夏必飧泄之证。 
苍术(一钱五分) 本 川芎(各六分) 羌活(四分) 甘草(炙,三分) 细辛(二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如欲汗,加葱白三茎。 
x胃风汤x(局方) 治证如前,及治风冷乘虚,入客肠胃,米谷不化,泄泻注下,及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 
瘀 
血,或如鱼脑,日夜无度,久不得愈者。(方见中风门。) 
(丹溪活套)云∶泄泻注下如水,用生料五苓散,加苍术、车前子,倍白术,为末,米汤调服。湿热甚、下泄如热 
汤者,本方去桂,加滑石、黄芩、栀子、木通之类。如腹中 痛,下泄清冷,喜热手荡熨,口不燥渴,乃寒泄也。本方 
倍桂,加肉豆蔻。有气,加木香。病甚者,更加丁香、附子。作丸服。如久泄,谷道不合,或脱肛,此元气下陷、及大 
肠不行收令而然。用白术、芍药、神曲、陈皮、肉豆蔻、诃子肉、五倍子、乌梅为丸,以四君子汤加防风、升麻,煎汤 
送下。如食积,时常腹痛,泻积先以木香槟榔丸或东垣枳实导滞丸推遂之,而后以四苓加浓扑、苍术、神曲、麦芽之类, 
作丸服之,以安胃气。如泻水腹不痛者,属气虚,宜四君子汤倍白术,加黄 、升麻、柴胡、防风之类,补以提之而愈。 
(祖传方) 
治暴泄注下用。 
车前子(一两,微炒) 
上一味,研为细末,清米饮调服。 
又方 治腹痛泄泻用。 
艾叶(一握) 车前子叶(一握,阴干) 
上先将二叶细切,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入姜汁,再煎一沸,稍热服,立愈。 
(医案) 
一人泄泻,日夜无度,诸药不效。偶得一方,用针沙、地龙、猪 
苓三味,共为细末,生葱捣汁,调方寸匕,贴脐上,小便长而泻止。 
一人吐泻三日,垂死嘱付后事。予为灸天枢、气海三穴,立止。 

卷之三

属性:x论x 
《内经》曰∶溲而便脓血,知气行而血止也。 
愚按∶经文溲字下,必缺一涩字。溲即尿也,溲涩而便脓血者,言病因也,盖血因气滞,而大小二便俱不利耳。气 
行而血止者,言治法也。故河间阐明其说,所谓和气则后重自除,而用木香、槟榔、枳壳等药以和之,即此意也。 
河间曰∶行血则便脓自愈,和气则后重自除。又曰∶后重则宜下,腹痛则宜和,身重则除湿,脉弦则去风,脓血稠 
粘以重药竭之,身冷自汗以热药温之,风邪外束宜汗之, 溏为痢宜温之。又曰∶在表者发之,在里者下之,在上者涌 
之,在下者竭之,身表热者内疏之,小便涩者分利之。又曰∶盛者和之,去者送之,过者止之。兵法云∶避其来锐,击 
其惰归。此之谓也。夫古方以泻痢滚同论治,朱紫混淆,殊不知泻属脾而痢属肾也。丹溪曰∶先水泻而后脓血者,此脾 
传肾,贼邪难愈。先脓血而后水泻者,此肾传脾,微邪易愈。是皆先哲之格言,以为后学之绳墨,医者其可不详究乎。 
x脉法x 
《脉经》云∶肠 下脓血,脉沉小流连者生,洪大数身热者死。 
又曰∶肠 筋挛,脉小细安静者生,浮大而紧者死。 
x方法x 
丹溪曰∶痢赤属血,自小肠来;白属气,自大肠来。 
《原病式》曰∶痢为湿热甚于肠胃怫郁而成,其病皆热证也。俗以痢白为寒,误也,如热生疮疖而出白脓,可以白 
为寒乎?阴阳水火,一高则一下,一盛则一衰。若以白为寒赤为热,则兼赤白者,乃寒热俱甚于肠胃之间而为病乎?况 
下迫窘痛小便赤涩而痢白者必多有之,为热明矣。世有用辛热药而愈者,盖辛甘发散,热主出行,故病微者则郁结开通, 
气和而愈;若病甚者,郁结不开,其病转加而死矣。故治痢者,必用寒以胜热,苦以燥湿,微加辛热佐之,以为发散开 
通之用,如此固无不效者。 
仲景治痢,可下者,悉用承气等汤加减下之。大黄之寒,其性善走,佐以浓朴之温,善行滞气,缓以甘草之甘,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