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史-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认为,缅甸是中国与外界联系的重要走廊,中国必将成为对日作战的最后战场,他相信最终有一天他能率领中国军队,在美国军队的参加下,收复缅甸。
在战役失败的过程中,史迪威就制定了重新打回缅甸的作战计划,这一计划的目标是收复缅甸。史迪威计划把中国军队运往印度,由美国提供武器加以训练,使之成为从印度向缅甸进攻的主力部队。此外,再组织一支中国部队从云南出击,采取辅助行动。他一定要打败日本,向世界证明,中国军队只要有好的统帅,就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史迪威制定计划后,立刻派参谋送到重庆,请蒋介石批准。5月初,蒋介石向史迪威表示原则上同意。美国陆军部也批准了这一计划。因为它符合美国用当地人的军队在亚洲作战的原则。
5月24日,史迪威到达新德里。次日,史迪威致电陆军部,要求史汀生和马歇尔派遣一个或更多的美国师给他指挥,以使盟军向南中国海发动军事行动。如果美国战斗部队到印度,加上重新训练装备的中国军队,他将收复缅甸。把日本军队逐出泰国,然后从中国境内攻打河内-海南-广州三角区。'注:《史迪威资料》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28~29页。'可以看出,这时史迪威反攻缅甸的计划中增加了派遣美军的要求。
马歇尔把史迪威关于派遣美国部队的要求转达罗斯福,他认为人力和运输状况不可能满足史迪威这个要求,转而向总统建议采用陆军部作战司制定的“使中国继续呆在战争中”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基本点是要使中国继续抗战就必须运送足够的物资,但空中运输线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因此必须打通滇缅公路。罗斯福总统批准了马歇尔的建议。
6月3日,史迪威到达重庆。第二天,他强忍正在发作的黄疸病的折磨,按时去见蒋介石,向蒋介石汇报了缅甸战役的情况,提出了改革和整编中国军队的方案和反攻缅甸的设想。此后,史迪威又仔细分析了中国战区的形势,认为重新打通仰光、昆明之间的交通线,是扭转中国战场形势的根本问题。
6月29日,蒋介石约见史迪威,向他提出了维持中国战区的三项最低要求:(1)三个美国师应于八九月间到达印度,与中国军队合作,恢复通过缅甸的交通线。(2)从八月开始,中国战区的空军应有500架飞机连续在前线作战,并应有必要的补充来维持其实力,不得中断。(3)从八月开始,空中运输每月应为5千吨。史迪威立刻将此要求转告华盛顿。
7月19日,史迪威将他长期以来一直思考的关于收复缅甸的军事行动的详细备忘录送交中国战区总司令官蒋介石,在这个备忘录中,史迪威计划由中国提供15至20个师,从云南向缅甸发动进攻,由美英出动5至10个师和空降部队从印度发动正面进攻,盟国提供3至4艘战列舰和6至8艘航空母舰,控制制空权和中国海及爪哇海的制海权,并进攻缅甸附近的安达曼群岛以掩护登陆仰光。'注:美国陆军部,军事史局长办公室查尔斯、F·罗马纳斯等:《史迪威在华使命》,《二次大战中的美国陆军,中缅印战区丛书》(Stilwell‘sMissionToChina)(UnitedStatesArmyinWorldWarII)ChinaBurma-IndiaTheater)华盛顿1953年版第225~226页。'即南北夹击,两栖作战收复缅甸,代号“安纳吉姆”的作战计划。
7月27日,蒋介石口头上同意了史迪威收复缅甸的计划,史迪威又立即向蒋介石递交了一份发动太平洋攻势的宏伟建议。这个建议中,收复缅甸是攻势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盟军在曼德勒会师后,成扇形展开,通过缅甸南部、泰国,到达印度支那的海岸。同时,中国在云南方面以9个师的兵力以河内、海防或广州香港为目标发动攻势。'注:《史迪威在华使命》第182页。'蒋介石接受了史迪威发动太平洋攻势的建议,并将此计划交给当时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特使劳克林·柯里,请他转交美国总统和联合参谋委员会。
8月1日,蒋介石正式批准了史迪威收复缅甸、打通滇缅公路的计划。但是,蒋介石提出了中国参加缅甸战役的两个条件:英军必须全面参加海上和地面战役,并须掌握制空权并得到空军强有力的支援。'注:麦克米伦公司:《蒋介石的外国高级参谋长——史迪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63页。'此后,这两个问题就成为影响中美英三国关于发动缅甸战役的战略决策的重要问题。蒋介石之所以批准史迪威的计划,是因为他知道要获得物资支援,必须要有所表示,而且他判断英国并没有全力以赴地保卫缅甸,那么将来也不会有很快夺取缅甸的意图,所以批准反攻缅甸并没有多大风险。史迪威对此的看法是,只要中美两国军队做好了进攻准备,英国不致于不采取行动,去夺取他们自己的领地。
美国陆军部作战司权衡了蒋介石提出的三项要求后,向马歇尔建议应履行对中国许诺的飞机,迅速送交飞机的补充。敦促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考虑在雨季结束后收复缅甸,并极力主张采纳史迪威和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约翰·马格鲁德中将的建议,即给予中国租借法案物资应以中国进行军事改革取得军事成就为基础。'注:《史迪威在华使命》第223页。'史汀生、马歇尔批准了作战司的建议,并将作战司以蒋介石、史迪威收复缅甸的计划基础上制定的方案提交参谋长联席会议和美英联合参谋委员会。
美国在提出交给联合参谋长委员会的文件中强调:如果盟国不增加对华援助,中国就可能对日本讲和,使日本抽出一些部队南下,攻击澳大利亚或印度,有可能在中东与德国会师,目前美国通过空中运输向中国提供援助,但由于数量很少,不能令人相信足以使中国继续作战。由于美国对欧洲战场的承诺及运输船只的缺乏,派遣地面部队去中国是不现实的。因此,美国建议雨季之后,于1942年10月至1943年5月收复缅甸。美方估计联合参谋长委员会会采纳这个意见,故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于9月19日命令史迪威转告蒋介石,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正在研究收复缅甸和重新打通滇缅公路的军事行动,并集中力量解决所涉及的问题。
1942年9月,为了向英美提出进攻缅甸的要求,打通中印交通,中国政府军令部提出“中美英联合反攻缅甸方案大纲”,主要内容如下:
反攻缅甸的理由:(1)收复缅甸可以建立反攻日本的基地,便于盟国以后发动攻势作战。(2)可以巩固印度,彻底击破轴心国会师远东的企图。(3)打通中印交通,使美国援华物资大量输入,及早完成中国总反攻的准备。(4)牵制日本陆海空军,使之不能再行增辟战场(如对苏澳或袭击美国)。
缅甸敌军兵力判断:(1)陆军现约为5个师团,将来最大限度增加到10个师团。(2)海军现新加坡以西到孟加拉湾,尚无主力舰,将来最大限度增加到全部舰队的1/4。(3)缅甸空军现约有飞机150架,将来最大限度增加到第4飞行师团全部约800架飞机协助作战。
作战准备:(1)中国陆军以15至20个精锐师分两路从滇西、滇南出击,主力放在西路,英美陆军以5至7个师的兵力及部分伞兵与中国驻印部队联合,以主力从印度出击,另遣一军从仰光登陆攻击日军。(2)英美联合海军以主力舰3至4艘、航空母舰6至8艘为骨干,配以大量潜水艇,准备确实控制孟加拉湾,掩护陆军在仰光登陆。(3)英美联合空军须有打败日本1个空军师团的能力。(4)美国以设法加强中印空运力量,尽先输送中国出击部队所要的装备及其他必要物资。(5)美国应迅速准备开设印缅边境的交通线。
作战指导:(1)英美联合空军先攻击敌空军根据地,夺取制空权,掩护陆海空作战。(2)英美联合海军先以有力的潜艇舰队截断中国海爪哇海敌之海上交通,然后以主力攻取安达曼群岛,挖制孟加拉湾,掩护陆军在仰光登陆。(3)中国陆军在盟国空军掩护下,主力由滇西,一部由滇南,向滇北之敌攻击。(4)中英美联合陆军以主力向斯威堡、曼德勒方向出击,另以一部在海军掩护下由仰光登陆攻击日军。
这个三国联合反攻缅甸方案大纲是蒋介石批准的史迪威反攻缅甸计划的深入和具体化,突出了三国协作,海陆空三军配合作战的要旨,体现了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团结战斗的精神'注:国民政府军令部《中英美联合反攻缅甸方案大纲》,国家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第3辑第41册。'。方案制定后,蒋介石曾同威尔基商谈此方案,并请转告罗斯福总统。
10月,罗斯福正式通知蒋介石,就他的三项要求做出答复。罗斯福同意从1943年起,将派出100架运输机,每月经驼峰空运5000吨物资。
另外还将向中国战区调拨265架作战飞机。罗斯福还对不能以美国战斗部队来支援中国、缅甸、印度战区表示遗憾。总的来看,罗斯福表现出积极的对华租借态度。罗斯福还告诉蒋介石,美国正在为中国成立一支美国空军,重新组建装备中国在印度的陆军参加反攻缅甸的战争而尽其所能。
自从缅甸战役失败后,通往中国的国际交通线被完全切断,一切战争所需重要物资,完全依靠从印度阿萨姆经喜马拉雅山到昆明的“驼峰”航线,由于飞行条件恶劣,使援华物资数量大大减少。罗斯福以前允诺给中国的465架轰炸机和运输机,到6月中旬,运交中国的只有5架。空运的物资,5月份只有80吨,6月份106吨,7月份73吨。'注:梁敬淳:《史迪威事件》,台湾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66页。'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维持中国作战的战略目标,收复缅甸,重新打通滇缅公路以增加对华援助。成为美国远东战略的重要考虑。因此10月10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力促其同意反攻缅甸。他指出,“必须重新占领缅甸以建立一条通往中国的可行的供应线,空中运输线将永远不能运给你我们希望你能得到的数量充足的装备。”“滇缅路的重开将为美国提供完成装备30个师计划的机会。'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档案》(TheKecofedoftheJointhcielsofstaff)第二卷第134页。'”蒋介石接受了罗斯福的建议,同意进行缅甸战役,但提出两个条件:一是美国至少要派陆军一个师和足够的空军部队提供有效的支援,一是英国必须以足够的海军控制孟加拉湾,以陆战队从仰光登陆。
史迪威反攻缅甸的计划被蒋介石批准后,他就积极争取美英两国政府的支持。10月17日、18日、19日三天,史迪威接连会见英国驻印度总司令阿奇博尔德·P·韦唯尔陆军元帅,协商反攻缅甸问题。但后者表示:任何缅甸的军事行动只应是最小规模的。'注:《史迪威在华使命》第226~227页。'在10月17日的日记里,史迪威写道:“他们(英国人)不想要中国人参与收复缅甸。”次日,史迪威又记下:“韦唯尔说得很明白,不欢迎中国人。”'注:西奥多·H·怀特整理编辑:《史迪威文件》(TheStilwell’sPapers)纽约威廉·斯隆公司1948年版第163页。'第三天,由于马歇尔的干预,韦唯尔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他同意以收复整个缅甸的“安纳吉姆”方案为制订盟国反攻方案的基础。
史迪威与韦唯尔初步商定:史迪威的任务是指挥中国驻兰姆伽的部队,沿胡康河谷地进入缅甸北部,攻克密支那,夺取密支那机场,与云南部队汇合。韦唯尔之所以同意史迪威的计划,是因为他相信,史迪威绝对不可能通过胡康河谷。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中印缅战区成立了一个联合计划参谋部,史迪威派梅里尔作他的代表。按照计算,要把中国部队经利多运进北缅,并保证作战物资的要求,必须在一条长350英里的运输线上每天使用800辆卡车,运送200吨物资,英方同意提供500辆卡车和驮运大炮的畜力车。当时印度100万劳工正在为盟军修建机场,双方把近期可望竣工的机场的运力也计算在内,史迪威还与韦唯尔达成协议,由美国修筑一条从利多穿过胡康谷地的公路,以使在发起进攻后向前推进时提供物资支援,这条公路最终与滇缅公路接通。'注:《史迪威在华使命》第228~229页。'
11月3日,史迪威向蒋介石汇报与韦唯尔会晤的情况,与会的还有宋美龄、宋子文、商震。蒋介石对史韦会谈的结果表示满意,指示史迪威可以命令长官部做任何事情为反攻做准备。蒋介石还答应在云南方面布置15个师,2月15日即可投入反攻,并同意由史迪威指挥兰姆伽的部队。但蒋介石强调,必须预先获得制海权和制空权,否则他就按兵不动。'注: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战争时期》第二编《作战经过》第3册,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民国70年,第356~357页。'11月10日,蒋介石命令军令部次长林蔚、刘斐就对泰国、越南、马来亚、缅甸的日本海陆空三军力量的估计和中英美联合反攻的目标同史迪威进行会商。结果一致同意对泰越取守势,对缅甸取攻势,并初步决定了中国方面拟使用的兵力及准备选用的部队、补给、交通、卫生等方面的准备。会议纪要送交蒋介石后,蒋介石批示可照商议结果积极准备进行。'注:中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中华书局1960年第57页。'
12月28日,国民政府军令部颁布了“部署联合英美反攻缅甸作战计划”训令,主要内容如下:
1.在我滇西及缅泰越方面,约有日军9个师团,有待机攻滇犯印的可能。英美联军及我驻印军正在加紧准备,适时与国军协力收复缅甸。
2.国军以联合英美反攻缅甸,恢复中印交通之目的,应于英美由印发动攻势时,先行攻取腾冲、龙陵,整备态势,尔后向密支那、八莫、腊戍、景东之线进击,保持主力于滇缅公路方面,与印度盟军协力歼灭缅北之敌,会师曼德勒。作战准备须于明年(1943年)2月底以前完成。
国军部署:滇西方向,以三个军一个师沿滇缅公路及以北地区攻略腾冲、龙陵后,以一部分向密支那、八莫,主力向畹町、腊戍方面攻击前进。以一个军沿滇缅铁路使道协同主力向腊戍方向攻击前进。以一个军沿东里、佛海大道及双江、盐脑道协同主力向雷列姆、景东前进,威胁敌之侧背。滇南方面,以三个军守备国境。桂南方面,以一个军守备国境。昆明方面,以两个军担任防守。
除了上述决策外,还对后方勤务、航空及防空、交通通信、兵站整备等作了较为具体的安排。这一训令表明了中国对反攻缅甸的积极态度。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训令只是一个局部反攻计划,与蒋介石批准的安纳吉姆计划有较大的不同。
12月初,韦唯尔告诉史迪威的联络员本杰明·费里斯准将,提出:由于后勤方面的困难,要求取消计划中的缅甸战役。他怀疑盟军想于1943年春重新占领缅甸北部的企图是否明智。12月17日,史迪威在新德里会见韦唯尔,韦唯尔向史迪威表示,他继续计划向缅北采取联合攻势,但是雨季里无法向军队运送补给,而日军有一条较完整的公路补给网,军队就不能在前线维持很久。
在英方提出取消缅甸战役的同时,马歇尔通知史迪威,由于重新打通滇缅路可以加强从中国出击的空军力量,美国决定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