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2006年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理论剖析 >

第11章

2006年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理论剖析-第11章

小说: 2006年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理论剖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四个必须”——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④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六种新的社会阶层”):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9。目前的小康水平: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0。未来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六个更加”):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1。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四个新”):    
    “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12。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13。关于所有制(基本经济制度)问题:    
     “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14。关于分配制度问题: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1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1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7。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六种执政方式”: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18。关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19。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0。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我们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21。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要求是(“四个一定”):    
    “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2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五种能力):    
    “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23。“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三)中共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理论创新    
    1。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两个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基础、理论渊源和历史地位: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一)2003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二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即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二)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创新    
    1。党中央提出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3。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即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重点是“四个坚持”即“一脉相承”的“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5。“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6。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三个落实”:    
    (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     
    (3)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7。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三个一致性”: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8。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个结合”:    
    (1)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     
    (2)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    
    (3)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    
    9。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进行关于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探索的若干重大课题,即“十四个如何”:    
    如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如何进一步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如何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    
    如何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如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如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如何更好地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如何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如何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如何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1。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提交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