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饮食分册 >

第2章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饮食分册-第2章

小说: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饮食分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北京的烧麦传到山东、浙江、安徽和广东等地后,因“麦”与 

 “卖”京音相谐,传来传去传讹了。 

     另一种说,因为北京的烧麦大都是早晨卖得多,早晨称“晓”,故而得 

名“晓卖”,南方人“晓”和“烧”发音相近,后来又传成了烧卖。 

     烧卖自北至南,品种很多,各具风味,一般以馅料定名。如河南有切馅 

烧麦 (河南人仍叫烧麦),安徽有用鸭拌糯米饭为馅的鸭油烧卖,杭州有羊 

肉烧卖,广州有蟹肉瑶柱干蒸烧卖等。广州还有几种不用面皮的独特烧卖, 

如猪肝烧卖、牛肉烧卖和排骨烧卖等。 


… Page 16…

                               金糕的由来 



     色如胭脂甜如蜜的金糕,酸甜爽口,补脾健胃,无论大人小孩都喜欢。 

金糕的创始人,是北京富川斋的“金糕张”。 

     100多年以前,北京做山楂糕的店铺不少,但都不能贮存过夏,唯独富 

川斋的山楂糕因为用的是祖传秘方,不但味道好,色泽可爱,而且常年贮存, 

就是三伏天也能吃到他家秋天做的糕。 

     一年夏天,慈禧想吃山楂糕,偏偏宫里宫外都弄不到,正在这当儿,富 

川斋的糕上市了。宫人如获至宝,立刻买了一大块。慈禧大为赞赏这种糕的 

味道,更为喜欢糕所专用的金黄颜色(金黄色是皇家的象征)。于是,就指 

定富川斋专门为她送货。 

     一天,“金糕张”和伙计们抬着食盒又来宫里送货,接货的太监头目一 

见,大声吆喝了一句:“金糕来了!”慈禧听见称为“金糕”,十分欣赏这 

种叫法。自此以后,宫里人便叫山楂糕为“金糕”了,并很快传出宫外,人 

们一直叫到今天。 


… Page 17…

                               春卷的由来 



     春卷是我国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佳点。用薄面皮裹馅,卷成长方形,放 

在油里炸熟即成。看去色泽金黄,吃来酥脆香嫩。特别是到得融融春日,许 

多人家都喜欢品尝这种点心,并用于款待亲友,以取迎新春之意。 

     据载,在唐朝以前,一到立春日,家家户户都用面粉做成一种薄饼,摊 

在盘中,加上精美的蔬菜、水果等,赠送给亲友,叫做“春盘”,以示迎春 

和祝福。杜甫有诗道:“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反映的就是 

唐代前后这一生活习俗。春盘的内容,也因时因地各有不同。 

     据 《摭言》,唐时的春盘一般是放的萝卜和芹菜,而富裕人家春盘的花 

样就多了,除了薄饼外,还备有酱熏及炉烧盐腌各肉,并各色炒菜,如菠菜、 

韭菜、豆芽菜、粉丝、鸡蛋等,用薄饼卷着吃。宋代,宫廷里办的春盘可是 

豪华多了。 

     明清时,随着烹调技术的提高,经厨师们一再改革,面粉薄饼就成了小 

巧玲珑的春卷。这时,不仅在民间深受喜爱,而且在宫廷里也算一名点。在 

清朝盛大宴会时,举办的“满汉全席”  128种菜点中,春卷也作为 9道主 

要点心之一。如今的春卷,从品种众多、形状独特、馅心丰美等诸方面,都 

是以往的春卷所不及的。而且,不论北方,还是江南,都有自己的著名产品。 


… Page 18…

                             小窝窝头的由来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仓惶出逃,又饥又渴,有人给她窝头吃,她 

觉得特别香甜。后来,慈禧回到北京,下令御膳房制作这种食品。御膳房不 

敢违命,试制了好几次,最后用过细箩的玉米面、黄豆面,加上优质白糖和 

糖桂花,仿照普通窝头的样子,做成颜色鲜黄、细腻甜香、上尖下圆、中有 

小洞、精巧别致的小窝窝头,成为清宫御膳房的名点。 


… Page 19…

                               光饼的由来 



     明朝中后期,日本海盗时常侵扰闽浙沿海一带。他们所到之处,烧杀抢 

掠,无恶不作,百姓恨之入骨,称之为“倭寇”。朝廷派戚继光保边驱倭, 

百姓听说戚家军来了,无不欢欣鼓舞。他们争送军粮,鼓舞将士们多杀倭寇, 

为民除害。 

     当时,戚继光为了行军作战方便,便命令军士们将老百姓所送的饼,在 

中间开一个洞,用绳贯串,挂在身上,便于携带,食用方便。后来,人们为 

了纪念这位抗倭英雄,就把这种当中穿孔的饼,称为“光饼”。 


… Page 20…

                              凤尾酥的由来 



     凤尾酥是四川糕点名品。凤尾酥源于传说。很久以前,四川某地有一家 

夫妻面馆,卖的是小面、抄手、炸酱面、香菌面,也卖刀削面。一天晚上, 

老婆不小心,打破了猪油罐子。当时,正值三伏天,猪油不凝,流得满面板, 

怎么也擦不完,很可惜。男人突然心生一计,他把没卖完的刀削面放到面板 

上,又是揉又是擦,把猪油弄得干干净净。第二天,老婆起来做早饭,忽然 

想吃油炸包子。馅料是没卖完的炸酱,皮子用昨晚上揉擦过猪油的面团。当 

她烧开了油,把包子生胚往锅内一放,突然大叫一声:“咦,好怪!”男人 

不知出了什么事,赶快跑过来。他一看,也叫了起来:“稀奇!稀奇!”原 

来,那包子生胚一进油锅,竟嗤嗤地直往上冲,像是个什么活的东西。冲出 

来的部分,像云,像雾,像羽毛,像花朵,好看极了。他们把包子生胚都放 

进油锅里,个个如此。一尝,又酥松,又滋润,味道好极了。这个打破油罐 

的故事,后来传到了一个聪明的糕点师傅耳朵里,他琢磨出了其中的奥妙, 

用猪油揉进面再油炸的方法,重现了这个奇迹。因为这种点心底部小巧而圆 

实,不过一寸多高,而上端却冲出二寸多高的酥丝,像鸟的尾羽,又像凝结 

的雾,静止的云,透明的翼,丝织的冠,糕点工人们便给它起了个漂亮的名 

字叫“凤尾酥”。 


… Page 21…

                              荷月酥的由来 



     荷月酥是湖北汉川一带的风味佳点,人们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都要准 

备它。 

     当年明皇太后身患重病,不想吃,不想喝,无论御厨做什么美味佳肴, 

也提不起她的食欲。皇上只好传下圣旨,让各地进贡美味食品。 

     汉川县令接到圣旨,找来糕点名师梅翁,让他制作贡品。梅翁苦心设计, 

终于以白面、砂糖、金桔饼、桂花等为原料,制出一种糕点,并特意注明, 

要以鲜豆浆加白糖泡食。 

     点心送到京城,皇太后照着说明吃,只觉得香甜酥绵,甚为好吃,于是 

食欲大增,皇太后问皇上:“这点心有名吗?”皇上答不出,他捧起一块点 

心细细观看,只见点心正面的图案宛如待熟的莲蓬;四周酥皮翻起,如同荷 

花瓣。再看样子,好似十五的圆月,皇上灵机一动,笑着对太后说:“这叫 

 ‘荷月酥’。” 

     从此以后,荷月酥就在汉川地区传开了,成为当地给皇上的贡品。 


… Page 22…

                            淮安茶馓的由来 



     茶馓,又名油面,各地虽有,然首推江苏淮安地区的茶馓最负盛名,它 

香、脆、酥、细,点火即着,入水即化,是老少皆宜的营养佳品。 

     相传清朝慈禧太后患了乳瘤,不思饮食,太监李莲英请御医韩氏医治。 

韩氏,名达卿,号淮阴,为淮安府人,随即开了一道偏方:“荔枝核二枚研 

末,黄酒二两浸泡,淮安茶馓四支调服,大被蒙头出汗。”慈禧太后服后盖 

被,出了一身大汗。瘤渐渐消失了,病也好了。从此淮安茶馓在宫廷内名噪 

一时,一举成为了清王室的珍贵贡品。 


… Page 23…

                                糌粑的由来 



     糌粑是我国藏族人民的主食。它甜美可口,营养丰富。糌粑源于如下传 

说:公元7世纪,藏王经常带兵打仗。但雪山连绵,地广人稀,交通不便, 

军队给养十分困难。为此,藏王日夜忧虑。一天晚上,在天的格萨尔王给藏 

王投了一梦:何不将青稞炒熟磨成麦,既便于携带又易于贮藏。藏王醒来, 

恍然大悟,立即命令部下烧锅磨麦,筹集军粮。青稞炒麦飘香,其加工方法 

很快传遍了雪山草地。 


… Page 24…

                               孔膳的由来 



     孔府的菜十分讲究温文尔雅,甚至连菜单也充满了诗意。现在整理出来 

的孔府宴会菜有126种,最常见的有“诗礼银杏”、“玛瑙海参”、“御笔 

猴头”、“御带虾仁”、“翡翠虾环”、“带子上朝”、“怀抱鲤”、“一 

卵孵双凤”、“金钩挂银条”等等。几乎每个菜式都有一个小故事。 

     相传,有一天,孔子问儿子:“学诗否?”孔鲤说没有。孔子又问:“学 

礼否?”孔鲤还是摇摇头。孔子见儿子不才,便发了一通议论:“不学诗无 

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也。”孔府后人为了教育子弟,就盖了一座“诗礼堂”, 

堂前有一棵宋代栽下的银杏,孔府请客,一定要用这棵银杏上结的果做一道 

甜菜,名为诗礼银杏。 

     孔府接过许多皇帝的圣驾,因此,孔膳也带有浓厚的宫廷菜的特色,比 

如“御笔猴头”、“金钩挂银条”这些都很有讲法。御笔在孔府家墓地—— 

孔林里,皇帝所赐的御笔碑刻数不胜数。为了表达感铭之情,孔膳里用猴头 

菌作为主要原料,另外用鸡茸做成笔头形状,经文火清蒸而成的8枝御笔排 

成一列的“御笔猴头”十分精致。“金钩挂银条”说的是乾隆皇帝7次下江 

南都经过曲阜,山珍海味都吃腻了,于是,孔府的厨师别出心裁,将豆芽掐 

去头尾,然后加入海米,炒时却十分讲究脆和嫩,结果大受皇帝赞赏,赐名 

曰:“金钩挂银条”。 


… Page 25…

                              全家福的由来 



     秦始皇三十五年,焚书坑儒。传说当时有一个叫朱贤的儒生,侥幸未死, 

到晚间又苏醒过来,从坑里偷偷爬出来,躲藏在深山老林中,靠吃野生植物 

度日。为了躲避官府的搜捕,朱贤只好隐姓埋名,漂流他乡。 

     几年后,秦始皇驾崩,秦二世登极。朱贤得知返回家乡。可家人都不见, 

唯剩一片断壁残垣。原来,一年前洪水暴发,妻子儿子外出逃难不知下落。 

朱贤悲伤难抑,跳入江中欲自杀,后被一渔夫救起。当他把自己的遭遇哭述 

以后,渔夫却笑了:“老弟,不瞒你说去年发大水时,我曾救起一少年。我 

看他老实能干,便收为婿。据他讲也姓朱,你不妨随我回家看看。”一见面, 

果然是自己的儿子,父子俩抱头痛苦一场。 

     时光流逝,半年后的一天,朱贤正在街上卖鱼,从人群中挤过一老妇人。 

朱贤一抬头,不禁呆住了,这不正是自己的妻子吗?几经磨难,朱贤一家终 

得团圆。那天渔夫特请名厨掌勺,为朱家庆贺。厨师得知朱家这些悲欢离合 

的经历后,煞费苦心,烹制出一个菜,精选了山珍海味、禽、畜、鱼及蔬菜 

组合成,意喻全家团聚之福。众宾客食后,均赞不绝口。从此,“全家福” 

这个菜就在江南地区传开了。每逢佳节,很多人家都爱烹制这道菜肴。它不 

但取口彩,而且因选料多样而具备多种滋味。 


… Page 26…

                              佛跳墙的由来 



     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访中国,在北京国宴席上,品 

尝了中国名菜“佛跳墙”。这道名菜,可以说是中国菜肴里的奇品。 

     清朝同治年间,福州聚春园名厨郑春发,以鱼翅、鲍鱼、海参、鹿筋、 

鱼唇、鱼肚等18种海鲜为主料,加入绍兴花雕等多种辅料,装入绍兴酒坛里, 

用泥封口,文火煨炖。煨熟以后,在客座席前开坛上桌,菜味鲜美,满堂喷 

香。天津名菜菜坛子肉,似乎就效仿郑春发的做法,不过是只有猪肉,用料 

简单,纸封坛口罢了。 

     当年,郑春发做出这道菜以后,一时还想不出适当名称。后来,有几位 

名士在聚春园饮宴,尝过这道菜后赞不绝口且即席赋诗,诗中有:“坛启芳 

香飘四座,佛闻弃禅跳墙来”之句。意思是,佛门高僧每天参禅打坐,本来 

不动荤腥,但是,闻到菜味太香太美,居然馋涎难耐,不住要开荤戒,跳墙 

过来,想饱餐一顿。诗句当然是夸张的。郑春发就从这句诗里,选出“佛跳 

墙”三个字,给这道珍馐正式命名。 


… Page 27…

                                拼盘的由来 



     拼盘亦称冷盘、冷碟、冷盆、凉菜,是将宜于冷食的菜肴切配拼装而成 

的盘菜。它适用不同刀法将冷菜原料加工成各种形状,以排、推、迭、围、 

摆、覆等方法装盘,是便餐和筵席上以佐酒为主的头道菜。拼盘源于我国。 

春秋时代,我国就有了食品雕刻艺术,但这不是真正的拼盘。唐代,我国有 

了用菜肴仿制园林胜景的习俗,但并不限于冷用。宋代,出现了以冷盘仿制 

园林胜景的形式,宋代寺院中用冷菜组制的仿王维辋川别墅的图景,被认为 

是世界上最早的拼盘。明、清时代,拼盘的制作已发展得十分精制,山水、 

花卉、鸟类、动物等图案的拼盘无不制作得形象逼真,色彩动人。 


… Page 28…

                               酿菜的由来 



     所谓“酿菜”,就是将一种或几种原料,填入另一原料中间而加以烹制 

的一种方法。如“蟹酿橙”、“莲房鱼包”等,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酿菜。其 

风味之佳美,构思之巧妙,足以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见于记载的, 

我国早在周代,就已有类似“酿菜”的烹制方法。如号称“八珍”之一的“炮 

豚”,是把枣子酿入乳猪腹中,经过烧烤、油炸、隔水炖焖而成。但这里面 

的枣子是不吃的,只用来增加猪肉的美味。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有 

 “胡炮肉”,是取一岁左右的肥白羊肉,与羊油一起切碎后,加豆豉、盐、 

葱白、花椒、胡椒等拌匀,塞入翻过来的羊肚中,缝好,投入灰火中烤。据 

说其味“香美异常”。唐代有“乳酿鱼”,见于《韦巨源食单》,可惜语焉 

不详,不知道是怎么做的。 

      “蟹酿橙”和“莲房鱼包”都见于宋代林洪所撰的《山家清供》。前者 

用黄熟而大的橙子,在截顶剜瓢后,留少许橙汁在里面,实以蟹膏,再把顶 

带枝盖上,放入小甑,用酒、醋、水蒸熟,再用醋、盐佐食。其味“香而鲜, 

使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兴。”后者则用同样的方法,将鳜 (佳) 

鱼切块加酒、酱、香料,菜虽含一定量的亚硝酸盐。但其量在标准允许范围, 

加之泡菜的原料——蔬菜本身含有一些能分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