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差距在哪里 >

第8章

差距在哪里-第8章

小说: 差距在哪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将是最为完美的时刻”。
  布莱尔入主唐宁街后,按照竞选时提出的“新工党,新英国”的目标,相继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
  首先布莱尔主张“第三条道路”的经济改革。他认为政府应摆脱老工党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政策,实行“有活力的社会市场经济”。1997年,布莱尔上台伊始,就把调整利率的权利从财政部转移到中央银行,使中央银行独立地操纵货币政策,更快地反映市场变化,引导健康的经济发展。布莱尔政府还优先扶持教育和医疗事业,力争把英国建成一个“世界技能超级大国”。布莱尔认为强调国民的就业能力比关注失业率更为紧迫,培训年轻人的就业技能的“新工程”脱颖而出。在外交上,布莱尔强调英国“将永远坚持独立的外交立场”,以确保英国的国际利益,发挥其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在北爱尔兰问题上,他表示工党将致力于民族和解和与爱尔兰人民的团结。布莱尔主张加强英美交往,借以提高英国的地位。
  布莱尔重视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关系。保守党执政期间,在香港问题上采取与中国对抗或不合作的态度,严重损害了中英关系。布莱尔上台后,认为与华对抗政策不符合英国国家利益,并明确提出英中之间应建立起“建设性的牢固关系”。2003年7月,布莱尔以首相身份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在与清华大学学生座谈和出席上海“中国企业家峰会”时,布莱尔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中英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大有可为。
  在其他事务上,布莱尔一贯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主张。他刚刚上任几个月后,就给了世界一次深刻的印象。1997年8月31日,戴安娜王妃去世。“她是人民的王妃,不仅过去是,今后这个形象也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对于那场悲剧事件,布莱尔伤感的讲话把准了基调,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布莱尔以他的同情心抚慰了他的国民。2001年9月11日,在前所未有的美国恐怖袭击发生后,布莱尔迅速地冲到了美国总统布什的身边。他说此时此刻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坚定地反抗恐怖主义。他从一个谨慎小心的国内政治家变成了世界级的政治家。他组织反恐联盟,他前往巴基斯坦、叙利亚等国家进行考察。在世界备战的舞台中心,他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自1997年工党执政以来,布莱尔致力把“只会花钱不会赚钱”的工党演变成“会花钱也会赚钱”的新工党。工党在经济治理上取得一定成效:经济连续多年稳定增长,在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的投资也有所增加,失业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英国现在的人均GDP增长率高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欧盟主要国家。2001年6月,布莱尔在大选中再次获胜,连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首位连任的工党首相。接着,布莱尔再接再厉,在2005年5月的英国大选中再次获得胜利,成为工党历史上第一位三次蝉联首相职务的领导人。
  《差距在哪里》 三第一家庭
  布莱尔一当上首相,立刻对英国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他非常大众化,年轻英俊,穿牛仔裤,轻松随意,不拘礼节,注重家庭,而且他知道英国的症结所在,那就是抛弃僵化的绅士淑女,迎来大众文化的偶像。布莱尔政府成了泰晤士河畔的好莱坞,他和切丽举办晚会,招待各界名流,突然间,英国政坛充满了生气,而且“辣”劲十足。2000年5月20日,布莱尔47岁时,切丽生下了他们的第四个孩子——儿子利奥,这又一次证明了布莱尔的年轻。小利奥是152年来英国在任首相生下的第一个孩子。
  首相夫人切丽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富有才能与实力。最初,布莱尔与切丽在同一家律师行工作。1976年的一次办公室圣诞聚会上,托尼和切丽分到一组,玩一种大胆的游戏,在双腿之间传递气球,他们立刻感受到对方强烈的吸引力,不久便成了一对恋人。切丽来自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工人家庭,布莱尔是圣公会教徒,他们都信仰基督教。共同的抱负和对事业的追求,使这对恋人在1980年缔结姻缘。像布莱尔一样,切丽也胸怀大志。她是英国最好的辩护律师之一,对政治也很感兴趣,并曾几次参加竞选,可惜都未能如愿。后来,才学出众的她成为英国女王钦定的法律顾问,年薪37万英镑,挣得比丈夫布莱尔还多。她曾被评为英国司法界“1997年度风云人物”。
  布莱尔和切丽共有四个孩子——尤安、尼基、凯瑟琳和利奥。布莱尔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在家中还是一位好父亲、好丈夫。他善于处理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与家人相处和睦、融洽。他还能主动承担家务,与妻子共同照看子女。甚至在访美期间,他还忙里偷闲去商场为孩子们购买玩具。布莱尔说:“家庭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 而第一夫人切丽则表示,她不会像前任首相夫人诺玛那样,只是呆在家里相夫教子,她不会放弃自己的事业。于是,切丽成为唐宁街10号的第一个全日制职业母亲。但她同时又表示“要和丈夫一起,与他同甘共苦……最重要的是维护我们的家庭,我们要尽可能地过着普通、正常的生活。”
  布莱尔和切丽都喜欢电影、戏剧和艺术。布莱尔还喜爱收集各种各样的CD,但只要有空回到家,他最喜欢的还是脱掉身上笔挺的西服,拿起他心爱的吉他弹上一曲过把瘾。
  《差距在哪里》 三布莱尔的未来
  昔日不愿意参与政治的布莱尔虽然起初在人们眼中只是莽撞、不计后果的初生“牛犊”,但自1994年接掌工党帅印特别是入主唐宁街10号以来,其“战绩”基本保持着不败的纪录。他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三度带领工党赢得大选胜利,长时间保持英国经济繁荣,甚至参加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等几场战争也赢得了“胜利”。布莱尔虽然是英国近200年来最年轻的首相,但经过多年的政坛历练,布莱尔已从一个政治新手成长为强有力的政治家了。布莱尔自己也声称他自1997年以来学会了自己判断事物,而不依赖智囊。他现在对自己的权力更有信心,也更强硬了。然而,布莱尔在未来的日子里还将迎接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在伊拉克问题上,2003年,布莱尔政府对民众的反战声浪置若罔闻,力排众议,派兵支持美国攻打伊拉克。在战争结束后至今,民众仍然对此事不依不饶。一名英国士兵在伊拉克被炸死,战死伊国的军人家属甚至向法院控告布莱尔。布莱尔虽然打赢了伊拉克战争和与媒体BBC的“情报门”的官司,但是却在民意支持、工党的团结与活力以及新欧洲外交政策等方面上输掉了自己的威信。伊战后的政治危机是对布莱尔最大的挑战。
  2005年7月,伦敦发生多起地铁和公共汽车爆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系恐怖组织的袭击。许多英国民众将伦敦遇袭归罪于伊拉克战争。布莱尔及时出面安抚民众并采取了恰当的应急措施使此事得到了解决。英国媒体7月26日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伦敦爆炸案后,布莱尔的支持率飙升,由今年1月份的50。7%升至55。5%。但布莱尔今后的道路可谓危机四伏,包括目前是否已有进展和平进程,以及布莱尔参与设计但被认为已失去控制的伊拉克与中东和平蓝图等。而在英国国内,推动英国公共服务改革并使改革成果得到公众认可,也是布莱尔未来执政面临的严峻考验。
  《差距在哪里》 四欧洲革命的播种者:拿破仑
  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败屡起。
  曾几何时; 拿破仑被所有的人视为一个无所不能的人。这位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军事统帅和杰出的国家元首,凭借过人的才智和领袖才华,在短短数年登上了欧洲这个政治、军事大舞台的中心,在把法国推向前所未有的光荣巅峰的同时,也为欧洲的君主们掘开了墓穴。革命使拿破仑登上了历史舞台,拿破仑又将革命散播到整个欧洲。虽然因为野心的膨胀他最终亲手摧毁了自己所建立的一切,但他一生的努力终将在未来的时代开花结果。即便在将近200年之后的今日,他所做的一切的影响依然萦回在这个星球上,就像他那部把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以法律形式保存起来的《拿破仑法典》,至今仍然是诸多国家法律的蓝本。
  军校少年
  1769年8月15日,拿破仑·波拿巴出生在位于地中海的一个法属小岛科西嘉的首府阿雅克修。父亲夏尔·波拿巴有意大利贵族血统,是当地一位知名的法官。母亲列蒂契亚也出身于贵族,并被认为是岛上最具魅力的女性之一。尽管家族并不显赫,但还在拿破仑孩提时,父母就不断地向他灌输一种理念,要他相信自己与众不同,同时又十分务实地教导他处世要脚踏实地。
  若要选择一个岛屿作为培养战士的地方,可以说科西嘉是最合适的了。几个世纪以来,战争已成为岛上男人生活的一部分。就在拿破仑出生的这一年,科西嘉岛正在为争取独立而与法国人作战。生活在这个崇尚自尊、复仇和荣誉的小岛上,拿破仑自幼就梦想着有朝一日挥刀驰骋沙场。
  1779年5月,9岁的拿破仑前往法国东部布里埃纳城一所公费的军事学校学习。这个孩子很快就表现出良好的军人潜质。虽然他的年龄比别人小,但他却是同学中最具胆识的,这使他很快就成了众人的小领袖。除了如饥似渴地学习军事知识外,拿破仑还非常喜欢历史、地理和数学,同时一丝不苟地做他该做的每一件事情——这是他日后成为一名成功将领的原因之一。
  1784年10月,拿破仑前往巴黎,在法国最负盛名的军校——巴黎高等军事学校继续学业。年轻的士官生尤其对火药感兴趣,成了精通火炮的专家。他凭借本能知道,如果能熟练地运用火炮,在战斗中他将能控制住任何局面。由于成绩优异,拿破仑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便完成了为期两年半的学业。1785年离开军校时,16岁零15天的拿破仑被任命为瓦朗斯拉费尔炮兵团炮兵少尉。
  《差距在哪里》 四扶摇直上
  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拉开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帷幕。拥护共和政体的拿破仑以一名青年军官的身份投身到打击保王分子、保卫共和国的战斗中。
  1792年8月10日,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六被赶下王位。9月22日,法国宣布建立共和国。第二年秋天,法国南部的土伦爆发了反革命叛乱。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已是炮兵中尉的拿破仑被任命为围攻土伦叛军的炮兵副指挥。1792年12月17日,1000余名共和党人向土伦要塞发起进攻,但被得到英军支援的叛军击溃。紧要关头,拿破仑指挥炮兵夺下控制舰队的制高点,猛轰英国舰队。英国援军逃进了公海,叛军投降。土伦之战是拿破仑戎马一生中指挥并取得胜利的第一个战役。拿破仑因表现杰出而擢升为准将。
  大革命时代的法国,各派力量争夺激烈,政治气候瞬息万变。身处政治漩涡中的拿破仑在1794年热月政变后,于8月9日被政敌草草投进监狱,又在8月20日被无罪释放。1795年,他被召回军队,负责保卫国民公会。10月5日,两万多名保王党人发动葡月叛乱,进攻国民公会。拿破仑指挥手下炮兵在巴黎街头镇压暴徒,此举挽救了革命。他因此而晋升少将,并被任命为法国内防军司令。这一年,拿破仑只有26岁。
  《差距在哪里》 四横扫欧洲
  1793年1月,英国、普鲁士、奥地利等欧洲列强结成第一次反法同盟,企图以武力镇压法国革命,推翻共和国,恢复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
  1796年3月2日,拿破仑被任命为意大利军团总司令。9日,他与自己深爱的女子约瑟芬·德·法阿尔内结婚。新婚后两天,3月11日,拿破仑就告别妻子,踏上征途:欧洲近代史揭开了新的一章,充满战争和悲剧的一章。
  1796年3月,拿破仑抵达尼斯。在对自己的部队检阅一番以后,他发现这是一群乌合之众组成的所谓军队。兵力不够;军饷不足;不但装备差,士兵们连饭都吃不饱;纪律涣散,偷盗成风。要想战胜对手,除非奇迹出现。然而拿破仑对他自己以及他所拥有的能力充满信心。4月上旬,他率领自己经过整肃的部队越过了阿尔卑斯山。
  拿破仑终其一生不断地研究军事知识。他在意大利战役中将理论付诸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令战争艺术获得了革命性的进展。在拿破仑之前,战争好像从来就是君子之争似的:两军在战场上各自列阵,然后互相进攻,直至有一方投降为止。拿破仑的作战方式则截然不同。敌兵来犯时,他绝不会轻举妄动;而一旦他要杀灭敌军时,他便把对手分成数截,然后再各个击破。在战斗中,拿破仑总是站到最前线去指挥军队,在枪林弹雨中毫无惧色。他对下属既特别友善也格外严厉,向他们大呼小叫,但他尽可能地做所有的事情以求别人跟随他。最终奇迹出现了,法国人开始转败为胜。不足一年,拿破仑做到了人们认为是天方夜谭般的事情:他从一无所有,竟然打败了四支阵容比他强大的军队;迫使奥地利于1797年10月签订《坎波福米奥合约》,从而促使第一次反法联盟解体。
  拿破仑在一封信中写道:要真正打垮英国,就必须占领埃及。1798年3月,拿破仑被任命为东方远征军总司令。5月,他率领载有3万军队和大炮的350艘大小船只驶离土伦。早在出发前,拿破仑就放出风来,他将经直布罗陀海峡,绕过西班牙,在爱尔兰登陆。当英军将领纳尔逊守在直布罗陀傻等拿破仑时,法军已悄悄沿地中海海岸直奔马耳他岛。7月2日深夜,拿破仑在亚历山大港登陆,24日攻下开罗,次年2月,远征叙利亚。
  在拿破仑远征埃及的同时,英国联合俄、奥等国组成第二次反法联盟,在意大利、荷兰与多瑙河上游等地区连续挫败法军。为了研究对策,拿破仑带精兵500名于1799年10月返回法国。
  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降临到凯旋而归的拿破仑将军头上。革命带来了10年的社会动荡和内乱。人民对执政的督政府失去了信心,渴望找到一个强大的领袖来平息战乱。在战场上屡建奇功的拿破仑成了最佳人选。拿破仑抓住了这一机会:1799年11月9日发动雾月政变,不费一兵一卒就推翻了督政府,自任第一执政,三年后成为终身执政。
  1800年5月,拿破仑率军攻入意大利,6月在马伦哥会战中大败奥军,12月在霍亨林登再次击败奥军。1801年1月,法奥签订《吕内维尔和约》,第二次反法联盟随之瓦解。
  拿破仑建功立业疾如迅雷。不出几年,他差不多已经掌握了法国的一切。1804年5月18日,元老院宣布拿破仑为法兰西人的世袭皇帝,号称拿破仑一世。12月2日,罗马教皇庇护七世来到巴黎,在圣母院为拿破仑加冕。当教皇欲把皇冠给拿破仑戴上时,他突然从教皇手中夺过皇冠,自己给自己戴上。许多人认为; 这个加冕仪式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拿破仑由一位人民英雄摇身一变而成为皇帝贵胄; 他的狂妄自大和野心也随之膨胀到了极点。
  此后的几年,在拿破仑一世的率领下,法军四面出击,所向披靡,先后粉碎第三、第四、第五次反法同盟。拿破仑建立的帝国伸展至北欧、中欧、南欧,成为自古罗马帝国以后欧洲最大的帝国。
  在长年的征战中,拿破仑的对外战争逐渐变为同英、俄争夺霸权和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