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六卷全)_毛泽东选集第六-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作假问题。公社决议(按:指郑州会议提出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初稿)现在要搞成指示,作假问题要专搞一条,不要同工作方法写在一起,否则人家不注意。现在横竖要放〃卫星〃,争名誉,就造假。有一个公社,自己只有一百头猪,为了应付参观,借来了二百头大猪,参观后又送回去。有一百头就是一百头,没有就是没有,搞假干什么?过去打仗发捷报,讲俘虏多少、缴获多少,也有这样的事,虚报战绩,以壮声势,老百姓看了舒服,敌人看了好笑,欺骗不了的。后来我们反对这样做,三令五申,多次教育,要老实,才不敢作假了。其实,就都那么老实吗?人心不齐,我看还是有点假的,世界上的人有的就不那么老实。建议跟县委书记、公社党委书记切实谈一下,要老老实实,不要作假。本来不行,就让人家骂,脸上无光,也不要紧。不要去争虚荣。比如扫盲,说什么半年、一年扫光,我就不太相信,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扫除了就不错。绿化,年年化,年年没有化,越化越见不到树。说消灭了四害,是〃四无〃村,实际上是〃四有〃村。上面规定的任务,他总说完成了,没有完成就造假。世界上的事,没有一项没有假,有真就有假。没有假的比较,哪有真的?这是人之常情。现在的严重问题是,不仅下面作假,而且我们相信,从中央、省、地到县都相信,主要是前三级相信,这就危险。如果样样都不相信,那就变成机会主义了。群众确实做出了成绩,为什么要抹煞群众的成绩?但相信作假也要犯错误。比如一千一百万吨钢,你说一万吨也没有,那当然不对了,但是真有那么多吗?又比如粮食,究竟有多少,去年三千七百亿斤,今年先说九千亿斤,后来又压到七千五百亿斤到八千亿斤,这是否靠得住?(谭震林:七千五百亿斤到八百亿斤,差不多。)(XXX:九千亿斤,已经打了七折。)(李先念:七千五百亿斤是有的。)去年三千七百亿斤,今年七千五百亿斤翻了一番,那就了不起。(XX:丢掉不少。)丢掉不要紧,物质不灭,变了肥料。农民很爱惜,听说又收第二道。
搞评比,结果就造假;不评比,那就不竞赛了。要订个竞赛办法,要检验,要组织验收委员会,像出口物资那样检验,用显微镜照。一斤粮,含水量多少?有多少虫子?不合规格不行。经济事业要越搞越细密,越深入,越实际,越科学。这跟做诗不一样,要懂得做诗和办经济事业的区别。〃端起巢湖当水瓢〃,这是诗,我没有端过,大概你们安徽人端过。巢湖怎么端得起来?即使检查了,也还要估计到里头还有假。有些假的,你查也查不出来,人家开了会,事先都布置好了。希望中央、省、地这三级都懂得这个问题,有个清醒头脑,打个折扣。三七开,十分中打个三分假,可不可以?这样是否对成绩估计不足,对干部、群众不信任?要有一部分不信任,要估计到至少不少于一成的假,有的是百分之百的假。有时候事情还没办,他说办好了。(XXX:群众知道。)你讲一县一省的,群众也搞不清楚,群众只知道本村的。这是不好的造假。另一种是优良的造假,值得高兴的造假。比如瞒产,干部要多报,老百姓要瞒产,这是个矛盾。瞒产有好处,有些地方报多了,上面就调得多,留给它的就没有多少了,吃了亏。再有一种假,也是造得好的,是对付主观主义、强迫命令的。中南海有个下放干部写信回来说,他所在的那个公社规定要拔掉三百亩包谷,改种红薯,每亩红薯要种一百五十万株,而当时包谷已经长到人头那么高了,群众觉得可惜,只拔了三十亩,但上报说拔了三百亩。这种造假是好的。王任重说,他的家乡河北某地,过春节时,要大家浇麦子,不让休息,老百姓有什么办法,只得作假。夜间在地里点上灯笼,人实际上在家里休息,干部看见遍地灯光,以为大家没有休息。湖北有一个县,要群众日夜苦战,夜间不睡觉。但群众要睡觉,就派小孩子放哨,看见干部来了,大家起来哄弄哄弄,干部走了又睡觉。这也是好的造假。总之,一要干部有清醒头脑,一要对他们进行教育,不要受骗,不要强迫命令。不然,人家起来放哨怎么办?现在有种空气,只讲成绩,不讲缺点,有缺点就脸上无光,讲实话没有人听,造假,讲得多,有光彩。讲牛尾巴长在屁股后面,没有人听,讲长在头上,就是新闻了。要进行教育,讲清楚,要老老实实,几年之内能做到就好。我看经过若干年,上了轨道,就可以比较踏实。苏联比较踏实,老老实实,每年生产五千万吨钢。(XX:不一定,苏联也造假。)我也知道他们有许多假,但钢铁总不会假。他们留有余地,设备没有充分利用。(XX:发展到一定时期,也是要样样有余。)
正在建的,已经建的钢铁企业,列个表,哪一省多少,多少数量。我想把我们过去想的,回头再提一下,也许机会主义。过去想,明年三千万吨,后年六千万吨钢,61…62年达到八千万吨到一亿吨;现在回头想,假若明年只搞一千八百万吨,后年三千万吨,苦战三年,超过西德,变成世界第三位,那就很好。61年62年每年多少?如果每年增加一千万吨,第二个五年计划就达到五千万吨,或者五千三百五十万吨,比一九五七年增加十倍,还能叫机会主义吗?如果马克思还要骂我们机会主义,我们就不承认他了。需要和可能,需要是个问题,可能也是个问题。五年计划要做几个方案,三千万吨还不能作第一个方案,要看明年的结果,假如大家努力,领导正确,破除迷信,土洋结合,大中小结合,鼓足干劲,五年能达五千万吨就很好了,如果超过一点就更好了,那时苏联也不过七千万吨,他看到我们五千万吨,也是又惊又喜。(李富春:苏联还可能多一点)整个说来,技术关,什么关明年一年我看过不了,至少要一年,如果都过了关,当然很好。机床,第一个五年计划二十万台,今年八万台,明年十八万到二十万台,后年二十五万台到三十万台,就是把原定的明年计划推迟一年,苦战三年,总数达到八十万台,超过日本,一九六一年六二年再搞六十万台,可以达到一百四十万台或一百五十万台,就是由二十六万台增加到一百五十万台,那就很好了。如果钢只有五十万吨,不要一百五十万台,有一百一十万台就差不多了。
钢材的分配,要有一个排队,机器制造第一位(其中作母机第一位,机械设备第二位),铁路交通运输第二位,农业第三位。
这种设想,把盘子放低一些,很有必要。两个五年加三年,达到十多万吨。我们十三年,相当于苏联的四十年。(苏联)到一九三九年二十年只搞一千八百万吨钢,我们五千万吨钢和一百五十万台机床,这就大为优胜,其原因:(1)大国,人口多;(2)三个并举,党的路线;(3)苏联经验。没有第三条,是不行的。它二十年,搞一千八百万吨,我们十三年搞五千万吨,这样一想还是划得来。机会主义有一点,也不多,可能比较切实一些。
农业,快的很,明年再搞一年,就粮食而论,搞到一万五千亿斤,农民就可以休息了,就可以放一年假,粮食多了吃不完。棉花当然不行(XX:农业有个政策问题,粮食每人搞到一千五百斤到二千斤,还不够吗?为巩固公社,要搞些能交换的东西,重点就可用放到经济作物方面来,可以多搞一些商品。)(XXX:我们担心农作物的出路问题。)(XX:油料作物有出路。)对,河北从一千一百斤搞到一千五百斤,粤、赣、皖从一千五百斤搞到二千斤就行了。经济作物要订合同,就在这次会议上订,我们这个会上就做生意,中央、省、县、乡要订四级合同,全国各省要分工,竹、木、丝、茶、油、麻,搞多了是没有问题的。
(五)破除迷信,不要把科学当迷信破除了。比如,人是要吃饭的,这是科学,不能破除,还没有人证明人可以不吃饭。张良辟谷,但他吃肉。现在,不放手让群众吃饭,大概是产量报多了,搞七八千亿斤,还不愿意人家吃的多。可能就是报的多了,吃不饱饭的,就没有跃进。人是要睡觉的,这也是科学。动物总是要休息,细菌也要休息,人的心脏一分钟跳七十二次,一天跳十万多次。一要吃饭,二要睡觉,破除了这两条,就不好办事,就要死人。此外,还有不少的东西被当作迷信在那里破除。破的结果,人被机器压死。人去压迫自然界,拿生产工具作用于生产对象,自然界这个对象要作抵抗,反作用一下,这是一条科学。人在地上走路,地就有个反抗,如果没有抵抗,就不能走路。草地不大抵抗,就不好走路;拌泥田不抵抗,陷进去就拔不出来,这种田要掺沙土。自然界有抵抗力,这是一条科学。你不承认,它就要把你整死。破除迷信以来,效力极大,敢想敢说敢做,但有一小部分破得过分了,把科学真理也破了。比如说,连睡觉也不要了,说睡觉一小时就够了。方针是破除迷信,但科学是不能破的。
成绩与虚假,要有个估计,到底有多少,要议一下。三七还是二八,可带回去与地委、县委同志研究一下。把假的估计多了,不相信群众,要犯错误,要泄气。不估计到假的也要犯错误。这是说一般,就个别来说,有全部是真的,有全部是假的。例如扫盲除四害,文盲成堆也报扫除了,根本没有绿化,报绿化了,四有报四无,如此类推加以分析。
凡迷信一定要破除,凡真理一定要保护。资产阶级法权只能破除一部分,例如三风五气,等级过分悬殊,老爷态度,猫鼠关系,一定要破除,而且破得越彻底越好。另一部分,例如工资等级,上下级关系,国家一定的强制,还不能破除。六千万人上阵,阜阳五万人口无铁无煤,还不是听共产党的话没错。命令六千万人搞钢是有强制性的。是北戴河会议,几次电话互译逼上梁山的。这种强制性,强制分配劳动,到现在还不能没有。如果自由报告,自由找职业,谁愿意钓鱼就钓鱼,画画就画画,唱歌就唱歌,跳舞就跳舞,如果一亿人唱歌,一亿人跳舞,一亿人画画,还会有粮食啊?那就要灭亡了。资产阶级法权一部分要破,有一部分在社会主义时代是有用的,必须保护,使之为社会主义服务。把它打得体无完肤,像过去内战时期,肃反一样,捉了好人,打得一身烂,会有错,我们要陷于被动,要承认错误。对有用的部分,你打烂了,搞错了,还要道歉,还得扶起来。因此要有分析,分清哪些有用,哪些要破除。鉴于苏联对于资产阶级法权应破者没有破,秩序相当凝固,我们应当应破者破,有用的部分保护。
(六)四十条,这次不搞为好,现在没有根据,不好议。
(七)谁先进入共产主义?苏联先进入还是我国先进入?在我们这里成了问题。赫鲁晓夫提出在12年是准备进入共产主义的条件,他们很谨慎,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也要谨慎一些。有人说,两三年,三四年,五年七年进入共产主义,是否可能?要进,鞍钢先进,辽宁后进,(他们2400万人中有800万人在城市),而不是别省,再其次是老柯(庆施),上海。如果他们还要等待别人,不能单独进。那徐水,寿张、范县就要进,那不太快了吗?派了陈伯达同志去调查,说难于进,现在专区、省还没有人说先进,想谨慎,就是县有些打先锋的。整个中国进入共产主义,要多少时间,现在谁也不知道,难以设想。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三十年?苏联四十一年,再加上十二年,共五十三年,还说是准备条件,中国就那么厉害?我们还只有几年,就起野心,这可能不可能?从全世界无产阶级利益考虑,也是苏联先进为好,也许在巴黎公社百年纪念时(1971年)苏联进入共产主义,我们12年怎么样?也许可能,我看不可能。即或十年到1968年我们已经准备好,也不进,至少等苏联进入二三年后再进,免得列宁的党、十月革命的国家脸上无光。本来可进而不进,也是可以的。有这么多本领,又不宣布,又不登报说进入共产主义,这不是有意作假吗?这不要紧。有许多人想:中国可能先进入,因为我们找到人民公社这条路。这里有个不可能,也有个不应该。(彭真:吃红薯怎么进入共产主义?)一块钱工资怎么进入?这些问题不好公开讨论,但这些思想问题要在党内讲清楚。
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谈话
(1958年11月9至10日)
斯大林写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要好好读,要多读几遍。过去看这本书,不感兴趣,现在不同了。为了我们的事业,结合当前的实际问题,学习经济理论著作,比脱离实际专门读书,要好得多,容易懂。目前研究政治经济学问题,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省委常委、地委常委以上干部都要研究,花几个月时间,好好组织一下这个学习。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这本书,我认为正确的方面是主要的,一、二、三章中有许多值得注意的东西,也有一些写得不妥当,再有一些恐怕他自己也没有搞清楚。不要轻易否定这本书。书要从头到尾读,要逐章逐节读,并且进行讨论。单看《有关的经济问题的意见》,不看后边的几封信,有些问题不易了解。
人民公社的性质是什么?如何过渡?结合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学习,好好议一议这些问题。
一、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法则的性质问题
斯大林说,一种是科学法则,它反映自然中或社会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另一种是政府所颁布的法令,它是依据人们的意志创制出来的,并且只有法律上的效力。但这两种东西无论如何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毛主席评论说,这一段基本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另一种是政府所颁布的法令,它是依据人们的意志创制出来的,并且只有法律上的效力”,这种说法,有两个缺点:第一,对党和群众在认识规律上的主观能动作用阐明得不够;第二,没有说出依据工人阶级的意志创造出来的、由政府颁布的法律,要能够正确,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
斯大林说,在天文、地质及其他某些类似的过程中,人们即使已经认识了它们的发展法则,也确实无力影响它们。在其他许多场合,人们决不是无能为力的。
毛主席评论说,斯大林这里说:“在天文、地质及其他某些类似的过程中,人们即使已经认识了它们的发展法则,也确实无力去影响它们。”这个论点不对。他没有从发展看问题。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是无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是无限的。现在认识不到的,将来可以认识;现在改造不了的,将来能够改造。
斯大林说,有人引证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的公式:随着资本主义的消灭,人们将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人”。恩格斯把这种自由叫作“被认识了的必然性”。这就是说,人们认识了客观的法则之后,就会完全自觉地运用这些法则来为社会谋福利。
毛主席评论说,自由是“被认识了的必然”,说的是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客观规律是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是和人们的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