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毛泽东选集(六卷全)_毛泽东选集第六 >

第24章

毛泽东选集(六卷全)_毛泽东选集第六-第24章

小说: 毛泽东选集(六卷全)_毛泽东选集第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科书说(第二十二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集体化的基础上,在尖锐的阶级斗争的条件下进行的改造,起初给农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后来,随着集体农庄的巩固和加强,集体农庄生产开始迅速地增长起来。

  毛主席评论说,苏联的集体化,“起初给农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一点,使东欧许多国家在实现合作化的问题上增加了许多顾虑,不大敢搞,搞起来也很慢。我们的合作化没有减产,反而大大增产。开始很多人不信,现在相信的人慢慢多起来了。

  7、几个农庄合并成一个大农庄后事情好办了。第735,736页

  劳动组合公有经济的发展达到高度的水平,就有可能完全保证社会的需要和庄员的个人需要,因而将来个人副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乡村的住宅建设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乡村里,对集体农庄住区进行合理的规划,建筑设备完善的、样式美观的庄员房屋,逐渐实现所有集体农庄的无线电化和电话化。集体农庄建设优良的学校、俱乐部、电影院和图书馆,这对于庄员们特别是青年们的共产主义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毛主席评论说,这一段的设想,很好。

  苏联有一篇文章,介绍红十月集体农庄的变化情况,说原来几个农庄,未合并前很多事情不好办,合并成一个大农庄后这些事情都好办了。现在这个大集体农庄,共有一万人,计划把分散的居民点集中起来,在中心建设一个住三千人的居民点,在此周围建设各住一千人的七个居民点。

  这个材料很好。斯大林说过,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完全适合生产力。这个材料证明,没有合并以前的小集体农庄,那样的生产关系实际上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我们中国也有这样的情况。人民公社化前,很多地方都暴露了这类问题。合作社的规模小,土地不能统一使用,要修大中型水库,得利的在下游,受害的要淹掉一部分土地的在上游。明明应当建设这样的水库,但是因为这些利害关系,无法进行建设。广东的漳市社,山里有很多森林资源,但是劳动力不够,不能采集;山下有很多富余的劳动力,可是不能上山劳动;其他如手工业、运输业等等,也都不能统一安排,妨碍生产的发展。成立大社,组织公社以后,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8、搞大公社是个重要问题,我们的人民公社是“一大二公”。第567,568,581页

  教科书说(第三十一章集体农庄制度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下农业发展的特殊规律性是不断提高生产的社会主义公有化水平。表现在:第一、社会主义农业企业的固定基金和流动基金的增加,第二、集体农庄公有经济的比重比庄员个人副业的比重增长得快;第三、小集体农庄合并为大集体农庄;第四、组织新的大型国营农场。

  毛主席评论说,这一段提出的问题要研究。这里把“小集体农庄合并为大集体农庄”,同“组织新的大型国营农场”,并列为“不断提高生产的社会主义公有化水平”的第三、第四两个方面,但是没有说集体农庄本身如何进一步提高公有化水平的问题。

  苏联的集体农庄过去合并过两次,由二十五万多个合并为九万三千多个,又合并为七万个左右。将来势必还要扩大。现在他们事实上也已经在搞集体农庄联合举办的修理站、工业企业、公共福利等事情,事实上有些方面和我们的办法类似,只是不用我们的说法而已。看来,将来也不会用公社的名称。说法和名称的不同,包括一个实质问题,就是我们这里实行群众路线,他们那里不实行群众路线。

  当然,苏联集体农庄的扩大规模,按户数人数来说,可能不会像我们这样大,因为他们农村人口稀、土地多。但是,能够因此就说现在的集体农庄再不需要扩大了吗?我们的新疆、青海这些地方虽然人少地多,不是也可以搞大公社吗?而且就我国南方几省来说,有些县(如闽北的一些县)也是在人少地多的条件下搞起了大公社的。

  搞大公社是个重要问题,量变了,一定会引起质变,会促进质变。我们的人民公社是“一大二公”,首先是“大”,接着必然提高“公”的水平,也就是说,量变必然带来部分的质变。

  教科书说(第三十一章集体农庄制度的经济基础),1950—1951年进行的合并集体农庄的工作,在苏联集体农庄制度的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在集体农庄制度的最初时期,小型集体农庄占优势。小型集体农庄不可能有效地利用复杂的现代农业技术,而且它们不能全面地发展公共经济。

  毛主席评论说,这一段关于合并集体农庄的道理,讲得好。

  9、苏维埃和人民公社是发挥地方首创性创造出来的。第354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四章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列宁说:“真正民主意义上的集中制的前提是历史上第一次造成的这样一种可能性,就是不仅使地方的特点,而且使地方的首创性、主动精神和各种各样达到总目标的道路、方式和方法,都能充分顺利地发展。”

  毛主席评论说,上面引的列宁这几句话讲得真好。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中国的人民公社,就是在发挥地方的首创性、主动精神下创造出来的。

  10、农民自留地生产属于小商品生产的性质。凡是富裕中农,都是有点剥削的。第111,224,161,162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这五种经济成分的同时存在,对每个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来说,不是不可避免的。宗法式的经济形式在像中国或阿尔巴尼亚这些国家中相当普遍。

  毛主席评论说,我们在解放以后,也像俄国那时一样,有五种经济成分。大多数农民的经济,是家长制的、大半自给的经济,他们出售的商品很少。少数农民,特别是经济作物的生产者是小商品生产者。现在全国的农民,都已经成为集体经济的成员。但是,他们还有一点自留地。自留地生产的产品,大部分归农民自己消费,也还有一小部分是出售的,属于小商品生产的性质。有的富裕农民还采用一些办法进行剥削。凡是富裕中农,都是有点剥削的。

  教科书说(第二十二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庄员的基本收入是根据每个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从集体农庄的公共经济中获得的。

  我们现在的农民,和苏联集体农庄的庄员是一样的,他们的基本收入,都是从集体经济中得来,个人副业的收入只占一部分。问题是前一部分和后一部分的比例,我们前一部分所占的比重,可能比他们大。

  教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

  互助组内农民对某些工作实行集体劳动,而同时不仅保持着土地的私有制,并且还保持着生产工具以及产品的私有制。

  近几年来,我国的家长制度已经进一步地瓦解了。事实上,我国家长制度的不能巩固是早已开始了。《红楼梦》中就可以看出家长制度是在不断分裂中。贾琏是贾赦的儿子,不听贾赦的话。王夫人把凤姐笼络过去,可是凤姐想各种办法来积攒自己的私房。荣国府的最高家长是贾母,可是贾赦、贾政各人又有各人的打算。

  曾国藩恐怕是一个富农。他所提出的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个字,是一种富农思想。

  11、苏联现在还有三种生产资料所有制。有三种所有制,就一定有矛盾,有斗争。第800页

  毛主席在读完教科书《结束语》对全书所做的总体评价说,苏联现在还有三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人所有制。这种个人所有制当然和集体化以前的个人所有制不同。那时农民的生活完全建立在个人所有制上,现在是脚踏两只船,在一般情况下,百分之五十到七十的收入靠集体,从个人所有制方面得到的收入只占一部分。有三种所有制,就一定有矛盾,有斗争。他们同我们相反,不敢讲矛盾和斗争。

  12、苏联集体农庄个人副业收入占的比重很大,说明他们农村还有一个彻底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第332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四章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根据农业劳动组合章程,每一集体农庄农户有宅旁园地上的副业、住宅、产品牲畜、家禽和小农具。

  毛主席评论说,苏联集体农庄中,个人副业收入占的比重很大,有的材料说占百分之五十。这说明,他们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没有完成,还有一个彻底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而教科书对集体农庄庄员个人的副业不提公有化的问题,似乎他们要使农民永远成为农民。

  13、教科书对苏联曾经成立过的农业公社一笔抹杀。第224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二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苏联的一些地区曾经成立过农业公社,这些公社在当时没有生命力,因为它们是在技术不发达和产品不足的条件下产生的。

  毛主席评论说,这是一笔抹杀。

  14、讲阶级斗争好。第232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二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必然同工人阶级、贫农和中农群众与农村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相联系。苏联小农经济向普遍合作化的过渡,要求坚决粉碎富农的反抗。

  毛主席评论说,这段讲阶级斗争,很好。讲到富农进行各种破坏,应该说是许多富农,不是全体富农。

  15、列宁的合作化的基本原则就是集体化,机械化,按劳分配。第240,241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二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无论各个国家实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差别有多大,列宁的合作社计划的基本原则对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切国家都是共同的。

  毛主席评论说,列宁的合作化的基本原则,主要的就是集体化(合作化),机械化,按劳分配,分配中照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

  (六)自愿也要引导。不能借口“严格遵守自愿”而不搞合作化。

  教科书说(第二十二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列宁认为工人阶级对基本农民群众的领导,社会主义国家对农村的物质上、财政上和组织上的援助,是保证顺利实现千百万小农户合作化的任务的最重要的条件。实行农民合作化必须严格遵守自愿原则。在这方面,使农民根据先进生产合作社的实践确信社会主义大经济的优越性是有重要意义的。

  毛主席评论说,不能借口“严格遵守自愿”而不搞合作化。自愿也要引导。我们在合作化中间,先引导贫农和下中农入社。农村有了百分之四十的人入社,合作化就是势不可挡了。任何运动中,总有一部分人是随大流的。造成了形势,他们就可以跟上来。第220页

  (七)对中农进行不进行分析是个重要问题

  1、在革命开始的时候,中农总是动摇的。第81页

  毛主席在评论教科书(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社会原因时说,在革命开始的时候,中农总是动摇的,他们要看看,革命有没有力量,能不能站住,革命对他们有没有好处,看得比较清楚了,他们才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十月革命是这样,我国的土地革命、合作化、人民公社化也都是这样。

  2、对中农的二重性问题要做具体分析。第117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列宁教导说,工人阶级在领导农民时,应当时时刻刻分清农民的两个方面——劳动者和私有者。中农按其本性说来是二重性的:作为劳动者,他倾向于无产阶级;作为小私有者,他倾向于资产阶级。

  在过渡时期,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之间是有某些矛盾的,例如在价格问题上,在税率问题上。但这些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和不可克服的。

  毛主席评论说,“中农按其本性说来是二重性”阶级。对这个问题也要做具体分析。贫农、下中农、上中农一方面都是劳动者,另一方面又都是私有者。但是,他们的私有观念是各不相同的。贫农和下中农可以说是半私有者,他们的私有观念要少些,比较容易改变。我们从来说,贫农是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上中农的私有观念就比较浓厚,他们历来对合作化有抵触。

  3、对中农进行不进行分析,是个重要问题。第114,115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农民的小商品生产不可避免地产生资本主义分子;农民分为贫农和富农的阶级分化还在进行。但是,过渡时期的农民分化过程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性质:中农的比重较革命前日益增长,而贫农和富农的比重则逐渐减少。中农成了农业中的中心人物。

  毛主席评论说,有问题。我国土地改革以后,土地不值钱,农民不敢“冒尖”。有的同志认为这种情况不好。我们认为,经过阶级斗争,搞臭了地主富农,农民以穷为荣,以富为丑,这是一个好现象。这说明贫农在政治上已经压倒富农,而树立了自己在农村的优势。从一九五0年起,到一九五五年,在这个问题上党内有争论。砍掉合作社的问题,也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那些同志站在富裕中农的立场,代表了富裕中农想“冒尖”的心理。

  他们认为合作社可以搞,但是要慢一些。经过批判,很多同志已经转过来,积极赞成合作化。

  教科书中说“中农成了农业中的中心人物”。这个说法不好。把中农吹成中心人物,捧到天上去,不敢得罪他们,会使过去的贫农脸上无光,其结果必然是富裕中农掌握农村的领导权。同时,他们对于中农没有分析。我们把中农分成上中农、下中农,其中又各有新、老的区别,新的又比老的好一些。历次运动的经验证明,贫农、老下中农、新下中农,政治上好,积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他们拥护人民公社化。上中农中,一部分人拥护人民公社,一部分人反对人民公社。河北省的材料,全省共有四万多个生产队,其中:百分之五十完全拥护人民公社,没有动摇;百分之三十五的队基本拥护,在个别问题上有意见或者动摇;有百分之十五的队反对人民公社,或者发生严重动摇。这些队之所以反对或者严重动摇,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队的领导权掌握在富裕中农手里,甚至掌握在坏分子手里。在这次两条道路斗争的教育中,这些队要展开辩论,首先要改变领导。这些都说明,对中农进行不进行分析,是个重要问题。

  4、不能笼统说“广大的中农群众不再动摇”。第247、248页

  教科书说(第二十二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反对农业合作化缓慢发展的现象,领导着农民群众走向社会主义的广阔运动。由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广大的中农群众不再动摇,积极加入合作社。在土地改革完成以后不到4年的时间内,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阶级斗争的条件下进行的。共产党经常领导农民同过去的地主和富农反对合作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