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后期艺术史-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1822年,18岁的塔利奥妮在维也纳首次登台演出,便一鸣惊人。此后,
曾先后在巴黎、慕尼黑、斯图加特等地演出,崭露头角。1827年,她进入著
名的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主演《贞洁的修女》、《西西里人》,大获成功,
全欧洲开始传诵塔利奥妮的名字。1828年被提升为芭蕾舞团主要演员。1832
年,主演由亚·努里编剧、让·修尼兹霍法尔配乐、其父菲利普·塔利奥尼
导演的《仙女》,引起极大轰动。“舞台上,仙女——塔利奥妮身穿一件洁
白的重叠数层的薄纱裙,裸露着脖子和双臂出现在人们面前。她的脖颈上系
着一副美丽的项链,背上装饰着轻巧的小翅膀。由于当时已采用了瓦斯灯照
明,蓝眼睛、黑弯眉、红嘴唇的塔利奥妮——仙女显得那样光采夺目。观众
顷刻间便被这新奇的服饰和化妆吸引住了。演出时,塔利奥妮先穿着软底鞋
表演,后来即改用足尖舞蹈,她那轻飘的衣裙,模仿飞翔的舞姿, ‘犹如上
帝派遣的天使一般的美妙!’观众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奇特的幻想世界中,全
然忘记了台上只是一位女演员在舞蹈。一曲奏罢,四座震惊,大家仿佛刚从
梦里醒来,掌声、欢呼声, ‘好啊!好啊!’的喊叫声,经久不息地响着;
鲜花、饰物居然也向台上飞去。塔利奥妮一再跑到台前行礼致意,感谢观众
①
对新舞剧的热烈支持,但仍平息不了人们的狂热心情。”塔利奥妮在演出《仙
女》时,首创了剪短了的钟形透明薄纱舞裙,有利于女演员舞蹈技巧的充分
发挥,她的足尖舞蹈技巧的娴熟运用,更是大大丰富了芭蕾女演员的舞蹈语
汇,从而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表演新风格。当时,舆论界给予了塔利奥妮主演
的《仙女》以极高的赞誉。伟大的文豪维克多·雨果向塔利奥妮赠书题词:
“献给你那神奇的足,献给你那美妙的翼!”著名诗人、未来的芭蕾《吉赛
尔》的剧作者戈蒂埃更是兴奋地断言:“巴黎歌剧院已经被神秘的精灵占领
了,奥林匹斯山上金碧辉煌的大理石宫殿(指长期充塞在歌剧院舞台上用来
演出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布景),现在只应被放置到仓库的尘埃之中。”自《仙
女》一剧始,塔利奥妮形成了她轻盈飘逸的跳跃、诗意典雅的造型等艺术特
点。1837—1842年,她巡回演出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等地,除保留剧目《仙女》
外,大都演出由其父编导的《多瑙河之女》、《吉卜赛姑娘》、《影子》等
剧目,获得极大荣誉。1845年赴伦敦演出《帕里斯的裁决》和佩罗编导的《四
人舞》,对欧洲各国芭蕾艺术产主了深远的影响。1859—1870年任教于巴黎
歌剧院舞蹈学校。塔利奥妮一生编导的唯一作品是由她最出色的学生李芙莉
主演的《蝴蝶》,1860年首演于巴黎。
《仙女》是浪漫主义芭蕾舞剧的开端作品,显示了舞剧创作题材的重大
转变,提供了“现实与非现实、人间与非人间”两方面同时并存于一部舞剧
中的结构形式,同时还大量使用了以西班牙、波兰、意大利民间舞蹈步伐为
① 钱世锦编著: 《世界十大芭蕾剧欣赏·仙女》,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年版,第18 页。
… Page 71…
素材的地面舞蹈语汇,从而创造了符合剧情要求真实而热烈的氛围。它的成
功演出,标志着芭蕾已进入到其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浪漫主义时期。《仙
女》由塔利奥妮首演后的第四年,即1836年,丹麦芭蕾大师布农维尔根据另
一位作曲家的音乐,也编导了同名舞剧《仙女》。在这个版本中,既吸收、
借鉴了塔利奥妮演出中的优长,又加重了男子舞蹈中的份量。后来这个版本
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成为了浪漫芭蕾的经典传世之作。
卡洛塔·格丽西(1819—1899),意大利杰出的芭蕾舞女演员。幼年喜
爱唱歌跳舞。曾在米兰斯卡拉剧院的舞蹈学校受训,后又师从诺维尔的弟弟
布拉齐斯。1833年,著名芭蕾舞男演员朱尔斯·佩罗到那不勒斯演出,初次
与格丽西相遇。佩罗从这个14岁的少女身上发现了芭蕾舞蹈家特有的天赋和
素质,就以异样的热情和耐心对她进行指导,针对格丽西的身材特点,专门
为她制定了一整套训练法则,帮助她克服自身的弱点,终于使格丽西的诸如
慢板控制类动作及双人舞技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佩罗在与格丽西的接触过
程中,既是教练,又是编导,最后还成了她的丈夫。1840年,当时有名的新
闻记者、诗人、舞剧评论家泰奥菲勒·戈蒂埃狂热地迷恋上了芭蕾舞明星格
丽西,认为“年轻、美貌和富有才华都统一在格丽西一个人身上了”,“她
舞蹈时力量很强,动作轻松、柔和,且富于创造性。她是完全可与塔利奥妮、
艾尔斯勒相媲美的舞蹈家……她的成功将具有永恒的价值。”于是,决心专
门为格丽西创作一部舞剧。这就是戈蒂埃创作的《吉赛尔》的动机。1841年,
已成为歌剧院台柱的格丽西读到《吉赛尔》的剧本后,十分中意,在她丈大
佩罗的支持和帮助下,刻苦地进行排练。当时的编导是让·科拉利和朱尔斯·佩
罗,配乐为阿道夫·亚当。该舞剧于1841年6月28日首演于巴黎歌剧院。
由格丽西担任主角,鲁西欧·彼季帕饰演阿尔贝特。《吉赛尔》的演出获得
了极大的成功。舆论界立即将它与九年前引起轰动的《仙女》相比较,指出
无论在音乐构思、主角舞蹈或芭蕾编导技巧等方面,《吉赛尔》都已达到了
舞剧发展的新高度。当时年仅22岁的格丽西,第一次将浓重的悲剧表演与高
难的舞蹈技巧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为后世芭蕾女演员树立了光辉夺目的
榜样。 《吉赛尔》第2幕中的双人舞,后来成了各国举办的历届国际芭蕾大
赛中的规定动作。“维丽”(幽灵)吉赛尔那轻捷干净的脚尖步,凄楚动人
的惜别情,飘然而起的托举,落地无声的跳跃等,使扮演“吉赛尔”这个角
色成为女演员能否成为芭蕾明星的重要标准,可见对后世影响之大。格丽西
无论是在塑造欢乐、纯真、最后是在疯狂中死去的少女,还是在扮演柔情绵
绵的吉赛尔的怨魂时,她的舞蹈魅力和表演技巧都给人留下了隽永的回味。
在同时代的舞星中,她被公认为是既有塔利奥妮之轻盈,又有艾尔斯勒之热
情的一个“活生生的浪漫主义芭蕾之魂”,《吉赛尔》也由此赢得了“芭蕾
之冠——浪漫芭蕾代表作”的美誉,在世界各地舞台上长演不衰。
朱赛平娜·博扎克姬(1853—1870),一个仅活了17岁的意大利天才芭
蕾女演员。生于米兰。自幼体态轻盈,动作敏捷。9岁时开始学习芭蕾。移
居巴黎后,师从著名舞蹈教师多米妮克。这位善良、温厚的老师对博扎克姬
父亲患病、一家五口全靠意大利慈善机构救济度日的悲惨境遇十分同情,就
特地请巴黎歌剧院的经理和编导圣一列翁来观看小姑娘的表演。博扎克姬的
灵气和出色舞技打动了这两位舞台者手的心,双方当即签订了六年合同,并
申明由于博扎克姬过于年轻,两年内以排练为主而不必登台。1868年7月,
由查·纽特和圣一列翁创作,列·德里勃配乐的两幕三场芭蕾《葛蓓莉娅》
… Page 72…
正式开排,女主角原定由德国舞蹈家阿·格朗措娃担任。因编导圣一列翁还
兼职于俄罗斯,冬季必须赶回圣彼得堡,所以刚排完舞剧第二幕,就暂停了。
次年,该剧复排时,不巧,格朗措娃却病得很厉害。歌剧院为寻找代理主角,
经多方寻觅,毫无结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启用年仅15岁的博扎克姬。
从1869年5月起,在圣…列翁精心指导下,博扎克姬下苦功夫排演《葛蓓莉
娅》,由她担任女主角斯万妮尔达,由另一女演员厄热尼娅·菲奥勒女扮男
妆饰演弗朗兹。1870年5月25日,《葛蓓莉娅》在巴黎首场公演。虽然普
法战争正迫在眉睫,但歌剧院内依然灯火辉煌,座无虚席。在皇家包厢里,
第二帝国的主宰拿破仑三世正襟危坐,兴味盎然地观赏《葛蓓莉娅》的演出。
狂热的巴黎观众对博扎克姬和菲奥勒的表演极为欣赏,从第一分钟起就不断
报以热烈的赞声。舞剧结束时,全场更是欢声雷声。初次登台的成功使博扎
克姬异常兴奋和激动,差一点忘了谢幕时向包厢里的皇帝和显贵们行屈膝礼
的规矩。《葛蓓莉娅》的演出使博扎克姬一夜之间成了芭蕾明星,并立即被
剧院晋升为首席演员,以后,每晚的演出都是场场客满。尽管边境上的形势
日益吃紧,但芭蕾舞迷们抵抗不了《葛蓓莉娅》的魅力,仍争先恐后地涌向
剧院。由于观众太多,剧院只得采取紧缩乐池增设坐席的措施。可是好景不
长,当公演到18场时,法国正式向德国宣战,歇斯底里的战争狂热席卷了整
个巴黎,剧院不得不关门停业。9月中旬,德军占领巴黎。博扎克姬发现自
己生活在兵营里,再也不能去剧院后台练功了。这年11月,她染上了天花。
23日,正当她17岁生日的那一天,病魔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一颗耀眼的
芭蕾明星殒落了。但是《葛蓓莉娅》为博扎克姬提供的展示她轻松活跃的性
格和优美纯熟的舞伎的角色——斯万妮尔达,那象“一只自由的蝴蝶的活泼
劲儿和调皮劲儿”,早成了后人创造这一艺术形象效法的样板。100多年来,
这部在欧洲芭蕾开辟了一个以木偶为主要人物的悲剧型芭蕾的代表作,依然
按博扎克姬演出的版本在世界各地流传着,并且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斯万妮
尔达”。在今天,没有哪个芭蕾舞团不上演《葛蓓莉娅》,法国巴黎歌剧院
已突破了700场次的上演记录。
18世纪中叶,芭蕾传入美国。到19世纪,美国出现了好几位卓有成就
的芭蕾演员。奥古丝德·梅伍德1837年在她的故乡费城首次演出,一鸣惊人;
两年后,她成为舞蹈圣地巴黎歌剧院第一位美国芭蕾女主角,那时她才 15
岁。后来她担任巴黎歌剧院首席芭蕾女主角,享誉20余年。玛丽·安李于
1839年初次登台,以后演了一连串芭蕾舞剧,《吉赛尔》就是由她介绍到美
国的。她的出色表演使她享有“美国芭蕾舞娘”的声誉。乔治·史密斯是美
国造就的第一位男芭蕾主角,他在《吉赛尔》、《多璃河的女孩》中的出色
表演,使他赢得了当时“美国最杰出的芭蕾男明星”的崇高声望。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欧的浪漫主义芭蕾走向衰落,欧洲芭蕾的中心
逐渐移到俄国。从40年代起,外国舞蹈家们频繁访俄,塔利奥妮父女、佩罗、
圣一列翁等人的表演和编导活动,特别是布农维尔的学生约翰逊 (在圣彼得
堡)和布拉西斯 (在莫斯科)的教学活动,向俄罗斯舞蹈界传授了法、意两
大芭蕾派的精华,从而逐渐形成了新的芭蕾学派—俄罗斯学派,创作和演出
了《堂吉诃德》、《舞姬》、《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一
大批优秀剧目,将浪漫主义芭蕾推向了新的高峰。但俄罗斯芭蕾的鼎盛时期
是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已不属于本书论述的范围。
… Page 73…
2。世界各国的民族、民间舞蹈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生活、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都
有自己独特的民族心理,反映到舞蹈艺术上,每一个民族是独具民族特色和
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的。各民族的舞蹈一般可分为宫廷舞蹈、民间舞蹈和剧
场舞蹈。在19世纪上、中期,有的衰落,有的蜕变,有的诞生,有的兴盛,
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况。
印度是一个宗教之国、舞蹈之国。谈到印度的古典舞蹈,一般认为有六
大流派:婆罗多、卡塔克、卡塔卡利、曼尼普利、奥迪西、库契普迪。印度
虽在18世纪中期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但它那具有东方神韵的民族舞蹈根基深
厚,虽遭到殖民者的歧视和摧残,却得以保存和发展,一直流传至今。其中
最有代表性的是婆罗多舞。
婆罗多舞产生于南印度泰米那德邦一带。“婆罗多”一词由梵文“表情”、
“曲调”、“节奏”三个字的字头组成,所以有人释为“表情、曲调、节奏
三者巧妙结合的艺术”。早期的婆罗多舞叫“达西阿塔姆”,因为表演者是
寺庙里被称作神的侍女的“黛维达西”。每逢宗教节日,她们在神像前或在
祭神行列里舞蹈,逐渐形成婆罗多舞的雏型。18世纪后,婆罗多舞进入宫廷,
经宫廷音乐舞蹈大师的加工提炼,在 19世纪有较大发展,并逐步形成为现代
的婆罗多舞。婆罗多舞的动作刚劲有力,舞姿优美,意境深远,速度快捷,
要求手、眼、身、法、步的严格配合,注重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的瞬
息变化,是一种技巧性很强、难度很大的舞蹈。一场完整的婆罗多舞的表演,
通常包括“阿拉瑞普”、“贾提斯瓦拉姆”、“沙布达姆”、“万纳姆”、
“巴达姆”、“提拉那”六段舞蹈,演出时间少则3小时,多则5—6小时。
它由一名女演员表演,舞者衣着装饰十分鲜艳,手上无任何道具,脚踝上系
有脚铃。表演时用眼神、手势表达细腻的感情,这种眼神、手势都有固定的
程式和特定的含义。讲究跺脚与颈、肩、小臂动作的有机配合。舞到高潮时,
动作千变万化,表情也极复杂微妙,节奏鲜明强烈,柔中寓刚,偏重于阳刚
之美。
巴厘舞是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古典舞蹈。巴厘岛是印尼小巽他群岛中的一
个岛屿。那些土生土长的岛民,不论显贵或平民百姓,也不论男女老幼,都
酷爱音乐舞蹈,大小村子里都有乐队和舞蹈,每逢宴会或宗教节日,都有舞
蹈表演。巴厘舞这一艺术奇葩,就产生在这“东方希腊”的沃土上,在世界
东方舞系中享有盛名。巴厘舞深受印度文化影响,题材多取于印度史诗《罗
摩衍那》和《摩珂婆罗多》的故事,剧目十分丰富,包括山哈央舞、列冈舞、
班耐舞、扎克舞、格巴耶尔舞、藏额尔舞、巴里斯舞等,巴厘舞的动作语汇
是高度程式化的,它的造型、表情、律动都有专门的名词表示,十分严谨。
印尼虽在1800年沦为荷兰的殖民地,但以巴厘舞为代表的民族古典舞蹈,根
深叶茂,群众基础深厚,在保持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斗争中有了进一步发展。
由于世代相传和艺术家的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特点。它要求
舞者在直立或半蹲的舞姿中,保持腰、臂部曲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