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认识马云-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拜马云,最后也就脑子一热追随着马云创业去了。现在他们还在阿里巴巴的各个岗位上,说到当年的趣事,还是莞尔一笑。
另一位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之一彭蕾,也是马云的好朋友和同事。所以可以这么说,马云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做老师的那几年,奠定了今后阿里巴巴创业路上最核心、最忠诚的创业团队,这些伙伴和记忆,应该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积累和财富。
妻子和房子
马云的妻子张瑛,是马云在大学里认识的。由相识、相知到相爱,两人已经走过了多年相濡以沫的日子。张瑛一直默默地在背后支持着马云,鼓励着马云,并最终与马云相依相伴,成了马云忠实的人生伴侣和得力的事业伙伴。
还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教的时候,他们买了第一套房子。
其实,那时候的穷教师并没有太多闲钱,所以多数老师会选择住在教师宿舍。当时马云就向家人和朋友拼拼凑凑借了钱买下了一套还算比较大的房子。在那个时候的人们看来,那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后来当别人有了类似的房子以后,马云把那套房子卖了,去买了在互联网史上名气赫赫的湖畔花园。这在当时又算得上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了。
//
…
我的故事,我的精彩(2)
…
之后马云说起他的购房心得,颇有感触:“如果我要投资房产,我不会投资那些流行的房型,比如说一室一厅、两室一厅。相反,如果我要投资,我会选择一些比现在流行面积大一点的房子,比如当时的湖畔花园,那是比三室一厅要大一点的别墅。这样我就永远站在时代前面,如果有机会,我把现有的一套抛掉,去买更好的。”这个思路同样适用马云后来的阿里巴巴,总是做得比现有的网站要好一点,多一点,这样才有了“在全世界是商人都要使用阿里巴巴”的宏伟梦想。这与他的购房心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高校不是理想的寻梦之地
1995年,30岁的马云凭着出色的工作表现被评为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
如果马云继续守着他对学院领导的承诺,继续按部就班、一心一意地从事他的英语教学工作,那么也许今天的马云会是一名异常出色的英语教师。说句玩笑话,若马云随此发展下去的话,说不定现在的新东方还会少出几位名师,因为他们的风头只怕都会被马云一人盖住,包括后来以《疯狂英语》大红大紫于中国的李阳。
如果真这样继续发展下去的话,那么也就不会有现今活跃于电子商务领域的奇人马云了。同理,也就不会有阿里巴巴问鼎全球最大网贸市场,不会有淘宝网决胜亚洲最大网购中心,不会有收购雅虎中国之后阿里网络帝国的登顶了。但幸好故事有着另一个对于今天的马云和未来的中国B2B市场都相当完美的开局。
真正的成功者是不会安于现状,更不会甘于现状的。而马云正是一位不安于现状、不甘于现状的勇士。马云从小性格中的坚强、勇敢与不服输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求新求变的马云又是以怎样的方式与舒适安逸的大学执教生涯告别的呢?
就在1995年,30岁的马云给了我们最终的答案,他踏上了创业的漫漫征程。
//
***************
*第三章万事开头难:黎明前的摸索
***************
万事开头难,难以想象辉煌的背后没有卧薪尝胆的奋斗拼搏。分众传媒董事兼CEO江南春缔造的分众神话缘于其永怡十年的千里走单骑,九城董事兼CEO朱骏的造富神话离不开大洋彼岸的“镀金”归来。由此,若要回顾马云的“暴富”历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忽略甚至割裂阿里巴巴创立之前马云筚路蓝缕的创业经历。 无论是上文提及的蹬三轮、摆地摊,还是下文将展示的办翻译社、约会互联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个子男人此时开始慢慢揭开了其并不神秘却意义非凡的创业序幕。
…
创业前奏(1)
…
著名的学者、已故的耶鲁大学教授威廉·莱安·费尔普斯常说:“想最幸福的事就是最幸福的人。”套用这句话,我们也可以说:想最成功的事就是最成功的人。
不知道为什么马云有着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而似乎他这一生都在做决定、颠覆自己的决定、再做决定、再颠覆这永远循环的圈子下经营着自己的生命。
当所有认识马云的人都以为毕业后的他将安身立命于高校,拿着还算可观的薪酬,做一个桃李满天下的英语老师时,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马云放弃了这个机会。他选择做自己的老板,成立外文翻译社。
海博翻译社:见证马云的“永不放弃”
如果在浏览器中输入www?郾haibofanyi?郾,你会看到马云手写的一句简单但又令人震撼的话:永不放弃!在这句话的右侧还有一张马云用食指轻靠嘴唇的经典照片。
也许你会觉得惊奇,以阿里巴巴著称于世的马云,什么时候开始“把玩”上了这个看似与阿里巴巴“不着边际”的网站?这个网站又何以用马云的签名和照片作为链接直接进入主页?它们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
如果能想到马云的英语教师出身,那么细心的读者定能对马云和这个据说是杭州最早的专业翻译社之间的联系猜出几分。
走进海博翻译社的主页,关于海博有这么一段介绍:
杭州海博翻译社成立于1994年1月,由马云先生创立,是一家经工商局正式注册成立的专业翻译机构,也是杭州最早成立的专业翻译社。海博翻译成立之初即成为杭州市公证处指定的翻译社;多年来我们以快捷、准确、保密、周到的服务;深得各公证处的信赖;并被浙江省司法厅公证员协会确定为翻译合作单位。
翻译社自成立以来,始终把顾客和信誉放在首位,保证质量、服务力求完美,拥有广泛的客户群。我社不仅有好的翻译人员,还有一支精干的业务后勤队伍。10多年来,我们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过风雨,与您一起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其实海博翻译社是马云早年的一个杰作。
海博源自英文单词hope的谐音,意为希望。三十而立,1994年成立海博翻译社时,马云正好30岁。这一年,他所供职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校长对他许诺,将来让他当学校驻外办事处主任。
可就在马云刚过而立之年的1995年,在外人眼中看来仍有些“傻傻”的马云做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决定:放弃了他在大学中的美好前程,他辞职了!
虽然日后看起来马云的下海有些意气用事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马云自己的解释是:“当时我在学校里接触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所以很想到实践中辨明是非真假。所以我打算花10年功夫创办一家公司,再回学校教书,把全面的东西再传授给我的学生。”
也正是因为他的辞职,才有了这家杭州最早的专业翻译社的不断发展,以及之后马云所得到的幸运之神的眷顾。
而12年后,海博翻译社负责人张红女士回顾当初马云投身翻译行业时,依然动情地说:“当开始大家都还没想到这个行业的时候,当大家都还没有看到这个商机的时候,马云首先想到了,他的想法都是具有前瞻性的。那时我们杭州没有翻译社,我们是第一家独立存在的这样一个公司,大家都不看好,而且一开始也不赚钱,但马云坚持下来,没有放弃。所以,我很佩服马云,他说的话会让你振奋,没有希望的东西在他看来也充满生机,他能带给他身边的人生活的激情。”
不出色的学生成了出色的商人
据马云自己介绍,建立翻译社的想法是因为那个时候精通英语的人确实有限,但需要翻译的人又一大把。所以,就有许多人找身为英语老师的马云帮忙翻译。可是马云并没有足够的时间,于是就找已经退休的老师做“枪手”,代替他帮人翻译。
当时马云只是想开一家翻译社将退休老师供养起来,也算是为社会贡献绵薄之力。
不过仔细算起来,还在1991年,马云在学校安安心心地教书时就有开办翻译社的想法了,并且已具雏形。所以,其实海博是马云创建的第二个翻译社了。
当然,海博翻译社并没有带给马云多少资本和财富的积累。在创业初期,一切从零开始,马云和他的那群伙伴们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失败。记得开张的第一个月,海博翻译社的收入是700元,而房租是2000元。第一个月没有赚到钱反倒亏了一大半,这不禁让许多人举棋不定、内心动摇了。
而就在大家恍然不知所措的时候,马云竟然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去义乌,卖小礼品、卖鲜花、卖书、卖衣服、卖手电筒,用这些买卖的收入弥补翻译社入不敷出的艰难状况。
也许正是靠着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海博在马云的带领下,渐渐开始有了起色。据马云说,翻译社1994年已经达到收支基本平衡,1995年开始了首次盈利,而谈及现在的海博,马云的说法是“盈利很高”。
三年的等待对于马云以及翻译社的同事们来说都是刻骨铭心地漫长,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一个个迎面而来的困难,海博翻译社也无法走到今天,走过它不算太短的12年。
//
…
创业前奏(2)
…
如今回顾1994年到1995年这两年,马云认为当时的他就干成了这件“傻事”:不仅养活了翻译社,还成功地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如今,海博是杭州最大的翻译社。
“我当时认为一定会有需求,应该能成功。”马云对于自己创办海博翻译社的思路如此回答。殊不知,马云在创建翻译社的时候,仍然兼着学院老师的身份,在工作之余,永远保持着工作热情和充沛精力的马云,甚至还教起了夜校,而夜校的这段教学经历也为日后马云走上网络道路奏出了一段小插曲。
翻译社的经历相比于日后阿里巴巴的大红大紫,可以说那时的马云肯定称不上功成名就。但回忆以往的点点滴滴,马云独辟蹊径地总结道:“经营翻译社的过程让我明白成功者至少需要兼备两种品质:一是大胆执著的性格;二是对市场的敏锐嗅觉。”
惊悚大片:马云美国历险记
马云第一次接触网络缘于他去了一趟当时计算机技术发达的美国。而美国之行带给马云的并非只是一场与互联网一见钟情的相遇。
借用当时马云的话来说,“简直就是一部典型的美国式风格的好莱坞大片,特别是后来我到了美国被黑社会追杀,我的箱子现在还在好莱坞呢。”说真的,马云在美国数十日的经历,或许拿到今天来拍一部好莱坞惊悚大片都不为过。
那是1995年,杭州市政府正在修杭州通往安徽阜阳的高速公路。此时美国的一个投资者跟杭州市政府和市交通局谈判了一年,但是钱却一直没有到位。双方认为谈判中间翻译有问题,一向英语好的马云便在此时粉墨登场了,要知道那时的马云在江湖号称“可能是杭州英语最好的一个人”。
由于马云的专业是英语,对于国外的情况也比较了解,所以杭州市政府和美方都相信马云,请马云在中间从事翻译和协调的工作。但是随着在协调过程中的深入了解,马云发现这其中异常复杂的关系为他所始料不及,这在马云看来“是特别复杂的一个故事”。
简单地说事情大体上是这样的:那个美国人以投资者的身份参与杭州至安徽阜阳的高速公路修建工程。投资的回报就是美国人获得路费的收取权。这种投资修筑公路收取过路费用以偿还投资款的方式,类似于李嘉诚在深圳修筑梧桐山隧道的做法。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方面,都没有任何疑义和问题,即使在现在,也有很多市政工程都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的。
然而,问题却在杭州至阜阳的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出现了。据马云所知,当时杭州有上千民工在修杭州至安徽阜阳的高速公路,修了一年多了,眼见就要到年底了,工钱却还分文未给。连美国佬也做起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不仁义的勾当!杭州市政府委派马云作为翻译来与这个自称出现沟通障碍的美国佬进行协调。结果据美国佬说是因为香港董事会不同意,于是马云只好随着美国佬到香港去做协调工作。
可是等马云去了香港,才发现原来一切并非如美国佬所说,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马云只得和美国佬折返杭州再行商议。这次,这个狡猾的美国佬竟然把美国董事会给搬了出来,说其实是因为美国董事会的不接纳。无奈之下,拿美国佬也无法的杭州市政府只得派马云跟美国佬去一趟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
于是,马云就按着市政府的意思申请去了美国。然而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马云在美国的生活和经历,被他形容为“惨无人道”,他说“所有稀奇古怪的事情都发生了”。直到最后,马云发现那个美国佬其实一直在坑蒙拐骗,是个地地道道的骗子,甚至在美国都被称为国际大骗子。
瘦小的马云和美国佬一起前往美国。到了美国之后,美国佬带着马云去见投资商。在马云跟随美国佬会面投资商的这段空隙时间里,曾有人跟马云提到了互联网,其实1995年的互联网在美国的发展还算是比较先进的。马云当时已经对互联网有了一丝印象,这主要是因为他之前接触过的一个澳大利亚外教曾经和他谈起过互联网。美国佬带着马云去拉斯韦加斯玩。由于马云肩负着杭州市政府委托的任务,所以对于这期间发生的其他事情并没有过多地关注。
比较有意思的是,马云在拉斯韦加斯的赌场里用25美分在老虎机上赢了600美元,而马云后来正是凭着这600美元走上了互联网的道路。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马云从拉斯韦加斯回来之后就发现,美国佬所安排和布置的其实是个大骗局。在查明事实真相之后,马云计划离开美国,眼见事情败露的美国佬当然不肯放马云走,立刻把马云软禁了起来。
这个美国佬还异想天开地想利用马云去欺骗中方企业,从中牟取巨额暴利。他试图说服马云和他合伙干,并开出了10万美元的诱人年薪,然而一向胆识过人、一身正气的马云当即就一口回绝。于是美国佬继续把马云关在房间里,不闻不问。马云也是常人,也耐不住饥饿和困乏,当他觉得实在不行了的时候,就呼喊美国佬,马云对他说:“如果你希望我回去跟你合作的话,光靠做这个不行,我们应该投资一些其他的事。”之后马云就跟美国佬讲有这么个网络,但靠坑蒙拐骗混饭吃的美国佬对于当时的高科技自然是什么也听不懂,不过美国佬表示,真要是那样的话准许马云回去看看。
//
…
创业前奏(3)
…
于是,马云连行李箱都顾不上拿,怀揣着在拉斯韦加斯赌来的600美元从洛杉矶往回走。事后,马云说:“这个家伙坏透了,后来被国际刑警通缉追捕。”
//
…
和互联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1)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棋局,雅虎杨致远有杨致远的棋局,软银孙正义有孙正义的棋局,而马云则有马云自己的棋局。
1995年之前,马云的棋局是留校,为人师表,做个出色的英语老师;1995年之后,马云的棋局是“走出去闯闯”,直到他结识互联网。
从“网盲”到“网商”
马云从美国佬的黑窝里逃了出来,却没有像惊弓之鸟一样立刻返回中国。他从洛杉矶飞到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