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257-症因脉治 >

第15章

257-症因脉治-第15章

小说: 257-症因脉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燥火喘逆之因】燥万物者,莫燥乎火,故喘症燥火居多。《原病式》叙喘逆热淫条下 
,盖燥火烁人,则诸逆冲上,诸痿喘呕,诸气 郁,肺家不宁,喘症作矣。 
【燥火喘逆之脉】脉多数大,或见滑数。右脉数大,燥火伤气;左脉滑数,燥火伤血。 
【燥火喘逆之治】栝蒌根汤、知母甘桔汤。脉大口渴,人参白虎汤,调益元散,大便结 
x栝蒌根汤x 
天花粉 麦冬 知母 石膏 甘草 
x知母桔甘汤x 治肺家受燥,咳嗽气逆。 
知母 石膏 桔梗 甘草 地骨皮 
x人参白虎汤x 治胃受燥邪,喘呕烦渴。 
人参 知母 石膏 粳米 甘草 
口渴,加葛根。气逆,加橘红。 
x凉膈散x 治燥在上焦,喘咳气逆。 
黑山栀 黄芩 桔梗 连翘 川连 薄荷 甘草 
以上皆外感喘逆,故不用滋阴。 

卷二喘症论
内伤喘逆
属性:【内火喘逆之症】五心烦热,口燥唇焦,喘逆自汗,得食稍减,少顷复发,时作时止, 
面赤便秘,此内火发喘症也。 
【内火喘逆之因】内而欲心妄动,外而起居如惊,五志厥阳之火,时动于中,煎熬真阴 
,精竭血燥,内火刑金,肺气焦满,而喘逆作矣。 
【内火喘逆之脉】脉多洪数,心火上炎。左关脉数,肝胆之热。两尺洪数,肾火上逆。 
右寸脉数,肺中有火。右关洪数,胃家有热。 
【内火喘逆之治】肾虚火旺,宜养阴制火,壮水之主,以镇阳光,门冬饮子、家秘肝肾 
丸。肝火上冲,宜柴胡清肝散。心火上炎,导赤各半汤。脾胃之火上冲,宜清胃汤。肺火煎熬,石 
x门冬饮子x 见伤燥嗽门。 
x家秘肝肾丸x 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 
黄柏 知母 白芍药 当归 
四味为末,又以天冬、地黄二味同煎,收膏为丸。 
x柴胡清肝散x 
柴胡 黄芩 人参 山栀 连翘 桔梗 甘草 
x导赤各半汤x 见前心咳。 
x石膏泻白散x 
桑白皮 地骨皮 桔梗 甘草 石膏 

卷二喘症论
内伤喘逆
属性:【痰饮喘逆之症】面色虚白,胸中漉漉有声,时咳时呕,卧下喘逆,此痰饮逆之症也 
【痰饮喘逆之因】饮水过多,脾弱不能四布,水积肠间,成痰成饮,上干肺家,则喘息 
【痰饮喘逆之脉】多见弦滑,或见弦紧,或见弦数。弦紧寒饮,弦数痰热。 
【痰饮喘逆之治】苓桂术甘汤、小半夏汤、甘遂半夏汤、二陈汤。带表症者,小青龙汤 
;大便闭者,导痰汤加大黄,甚者滚痰丸、十枣汤。 
x苓桂术甘汤x 见痰饮门。 
x小半夏汤x 见支饮门。 
x甘遂半夏汤x 见留饮门。 
x二陈汤x 见湿痰门。 
x小青龙x 见溢饮门。 
x滚痰丸x 见悬饮门。 
x十枣汤x 见悬饮门。 
x导痰汤x 见食积痰门。 

卷二喘症论
内伤喘逆
属性:【食积喘逆之症】胸满,胃痛腹痛,恶食饱闷,大便或结或溏,上气喘逆,喘呕嗳气, 
【食积喘逆之因】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膏粱浓味,日积于中,太阴填塞,不能运化, 
下降浊恶之气,反上乾清道,则喘呕不免矣。 
【食积喘逆之脉】气口滑大,肠胃有积;滑大而数,热积之诊;滑大而迟,乃是寒积。 
【食积喘逆之治】宜消化者,保和丸、枳术丸。大便结者,用下法。寒积,煮黄丸;热 
x保和丸x 消滞宽中圣药。 
山楂肉 神曲 半夏 茯苓 萝卜子 陈皮 连翘 
x枳术丸x 助脾消食圣方。 
枳实 白术 
为细末,荷叶包陈米煮饭为丸。 
x煮黄丸x 攻逐寒积重剂。 
雄黄 巴霜 
x承气汤x 攻逐热积重剂。 
枳实 浓朴 大黄 甘草 

卷二喘症论
内伤喘逆
属性:【气虚喘逆之症】身倦懒怯,言语轻微,久久渐见,不接续,喝喝喘急,此中气大虚 
【气虚喘逆之因】或本元素虚,或大病后,大劳后,失于调养,或过服克削,元气大伤 
,则气虚喘逆之症作矣。 
【气虚喘逆之脉】多见浮大,按之则空,六部无根,虚浮于上,或见濡软,散大无神。 
【气虚喘逆之治】人参平肺散、参橘煎、四君子汤。虚热,参冬饮;虚寒,理中汤;虚 
x人参平肺散x 治元气不足,肺气不平。 
桑白皮 知母 甘草 白茯苓 人参 地骨皮 青皮 陈皮 天门冬 薄荷叶 
热甚,加山栀、黄芩。 
x参橘煎x 补气而不凝,顺气而不克,用补之前隧也。 
人参 橘红 
x四君子汤x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有痰,加半夏、陈皮。 
x参冬饮x 
人参 麦门冬 
等分同煎。 
x理中汤x 
人参 白术 炮姜 炙甘草 陈皮 
x独参汤x 补气养元,第一重剂。 

卷二喘症论
内伤喘逆
属性:【阴虚喘逆之症】气从小腹直冲于上,喘声浊恶,撷肚抬身,乍进乍退,时止时作,此 
阴虚火冲之症也。 
【阴虚喘逆之因】阴血不足,五志厥阳之火,触动冲任之火,自下冲上;阴精不足、龙 
雷之火,直冲上焦,二火上冲,皆名阴虚喘逆之症。 
【阴虚喘逆之脉】多见细数。右关脉数,脾阴不足;左关脉数,肝血有亏;两尺脉数, 
【阴虚喘逆之治】阴血不足者,四物汤加竹沥、陈皮、童便。阴精不足者,家秘天地煎 
x四物知柏汤x 
当归 生地 川芎 白芍药 知母 黄柏 
x四物青黛汤x 加真青黛同煎,冲竹沥、童便。 
桢治阴火呃逆,单用四物知柏汤,今治阴火喘逆,又用四物汤加青黛、竹沥,因喘逆系 
上焦不和,必兼痰火故耳。丹溪虽有方,未有发明,故特表之。 
x家秘天地煎x 
天门冬(四两) 地黄(四两) 黄柏(二两,炒) 知母(二两) 
x家秘肝肾丸x 
天门冬(六两) 地黄(六两) 当归(四两) 白芍药(四两) 知母(二两) 黄柏(二两) 

卷二喘症论
内伤喘逆
属性:【伤损喘逆之症】张口抬胸,喝喝喘急,不能接续,或胸胁作痛,或吐紫血,此伤损喘 
【伤损喘逆之因】或饱后举重,或饥时用力,或号呼叫喊,伤损肺气而喘作矣。 
【伤损喘逆之脉】或促或结,大小不均,六部冲和者生;至数不清,按之散乱者死。 
【伤损喘逆之治】理气调逆,和血去瘀,四磨汤,合四物汤。伤损肺窍,久不愈,白芨 
x四磨汤x 通治气分要药。 
枳壳 槟榔 沉香 乌药 
x四物汤x 通治血分要药。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怀熟地 
x白芨散x 治肺络损伤,喘咳吐血。 
白芨 飞曲 
二味同研,白汤调服。 

卷二喘症论
附产后外感喘
属性:【产后喘逆之症】喉中喘促,气急息粗,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此产后外感喘逆症也。 
【产后喘逆之因】产前、临产、产后,不慎起居,偶犯外邪,内气先亏,外邪难散,壅 
而发热,则成喘逆之症矣。 
【产后喘逆之脉】右脉浮数,肺胃热邪;右脉浮紧,肺胃寒邪;左脉浮数,太阳风热; 
【产后喘逆之治】太阳冒风,芎归汤,加羌活、防风。太阳冒寒,芎归汤,量加麻黄、 
杏仁。肺冒风热,泻白散,加防风、干葛。肺冒寒邪,芎归汤,加苏子、杏仁。 
x芎归汤x 
川芎 当归 
x泻白散x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卷二喘症论
附产后内伤喘
属性:【产后内伤喘之症】喉中气急,喘促抬肩,目慢唇青,身无表邪,此产后内伤喘症也。 
【产后内伤喘之因】临产去血过多,荣血暴竭,卫气无主,此名孤阳无阴,若恶露不行 
,上冲肺胃,又名恶血攻心,二者皆令人喘也。 
【产后内伤喘之脉】脉见芤涩,血虚之诊;脉见浮散,气虚之候;脉见沉数,气血热壅 
【产后内伤喘之治】脉见浮散细微,芎归汤,兼用独参汤。若恶露不行,又宜行恶露为急 
,桃仁红花汤、夺命散。热壅不行,牡丹皮散;寒凝不行,四神散;身热昏沉,苏醒汤。 
x芎归汤x 见前条。 
x独参汤x 即人参一味。 
x桃仁红花汤x 产后行瘀通用方。 
桃仁 红花 苍术 生玄胡 生蒲黄 泽兰 芍药 楂肉 枳壳 
x夺命散x 逐恶露,定喘逆。 
没药 血竭 
x牡丹皮散x 治血分有热。 
冬瓜子 当归 赤芍药 丹皮 
酒煮大黄、桃仁。 
x四神散x 治血分有寒。 
当归 川芎 赤芍药 炮姜 
x苏醒汤x 治产后血虚风热。 
当归 川芎 荆芥 紫苏 

卷二喘症论
附肺胀
属性:【肺胀之症】喘不得卧,短息倚肩,抬身撷肚,肩背皆痛,痛引缺盆,此肺胀之症也。 
【肺胀之因】内有郁结,先伤肺气,外复感邪,肺气不得发泄,则肺胀作矣。 
【肺胀之脉】寸口独大,或见浮数,或见浮紧,浮数伤热,浮紧伤寒;寸实肺壅,浮芤 
气脱,和缓易治,代散则绝。 
【肺胀之治】脉实壅盛者,葶苈泻肺汤;肺受热邪,加味泻白散;肺受寒邪,小青龙汤 
加石膏,家秘立加味泻白散、前胡汤、三因神秘汤,随症加减治之。 
x加味泻白散x 
桑白皮 地骨皮 陈皮 石膏 桔梗 黄芩 知母 甘草 
胸前满闷,加枳壳、苏梗。 
x前胡汤x 
前胡 桑白皮 半夏 苏子 杏仁 甘草 陈皮 枳壳 桔梗 
有风,加防风。有寒,加麻黄。有热,加石膏、黄芩。 
x三因神秘方x 
苏梗 桔梗 桑白皮 地骨皮 青皮 陈皮 木香 枳壳 

卷二喘症论
附诸贤论
属性:东垣云∶诸痿喘呕,皆属于上。伤寒家论喘呕,以为有余之邪中于外,寒变为热攻肺, 
故属于上。又有膏粱之人,奉养口腹,及过爱小儿,皆能积热成喘,宜以甘寒治之。丹溪云 
,喘因气虚,火入于肺,有痰者,有火炎者,有阴虚小腹冲上者,有气虚,有水气乘肺者。 
戴复庵云,痰喘者,喘有痰声;火炎者,乍进乍退,得食稍减,食久仍喘,此胃中有实火, 
膈上有稠痰,得食压下痰火,喘即暂止。食已入胃,反助其火,喘仍大作,不独喘症,咳逆 
呃哕,属火者,亦皆如此。若作胃寒治,便是以火济火。若胃绝而喘,抬肩撷肚,而无停止 
。丹溪云,喘须分虚实,气虚用人参阿胶五味汤。实喘者,肺窍壅滞,右寸口沉实,宜泻肺 
。虚喘者,先觉呼吸气短,两胁胀满,左尺大而虚,宜补肾。邪喘者,肺受外邪,伏于关窍 
,右寸紧盛者,宜散肺邪。亦有六部俱伏者,亦宜发散,则身热退。《三因方》云,肺实者 
,上气喘逆,咽中逆,如欲呕状,自汗出,右寸气口脉有力。肺虚者少气不足,右寸气口脉 
必无力。丹溪云,喘自小腹下直冲于上者,阴虚喘也,用四物汤加青黛、竹沥、陈皮,补阴 
化痰。夫阴虚作喘,实发人未发,但此方止可治血虚火冲者,若肾中真阴虚,非四物补阴血 
之谓,宜六味丸加门冬、五味、黄柏、知母,或知柏天地煎,煎大剂饮之,壮水之主,水升 
火降而喘自定,当与阴虚龙雷相火同看。若概云阴虚,则失分血虚、精虚矣。若肝肾皆虚, 
精血皆不足,宜以家秘肝肾丸,兼而治之。按丹溪治阴火上冲作呃,用四物汤加知柏;今治 
阴火上冲而喘,用四物汤加青黛、竹沥,以呃无痰而喘必兼痰也。总之,治喘之法,真知其 
寒者,则用青龙汤等。真知其风者,则用防风汤等。真知其暑者,则用清暑益元散。真知其 
湿者,则用燥湿胜湿汤。真知其火与燥者,则用栀连汤。此皆外感也。若内伤诸喘,血虚者 
,四物汤加竹沥、童便。若阴精不足,则补肾,地黄丸或家秘知柏天地煎。至于元气不足, 

卷二
哮病论
属性:秦子曰∶哮与喘似同,而实异短息。喉中如水鸡声者,乃谓之哮;但张口气急,不能转 
息者,谓之喘。《正传》云,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哮病内伤痰饮,外感风寒,合而成 

卷二哮病论
哮病
属性:【哮病之症】短息倚肩,不能仰卧,伛偻伏坐,每发六七日,轻则三四日,或一月,或 
半月,起居失慎,则旧病复发,此哮病之症也。 
【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 
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 
【哮病之脉】多见沉弦,沉数痰火,沉涩湿痰,沉迟寒饮,沉结顽痰。 
【哮病之治】身发热者,外有感冒,先解表,前胡苏子饮、防风泻白散,佐以化痰之药 
。身无热,无外邪者,消痰理气为主,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小半夏汤。伏痰留饮,结成窠臼,控 
涎丹、滚痰丸,量情选用,然必气壮人乃可。 
x前胡苏子饮x 
前胡 苏子 枳壳 半夏 橘红 桔梗 甘草 
x伤风加防风x 伤热,加薄荷、石膏。伤寒,加麻黄。身痛,加羌活。口干燥, 
加葛根。嗽不止,加桑白皮。 
x防风泻白散x 
防风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x二陈汤x 见湿痰门。 
x三子养亲汤x 见食积痰门。 
x小半夏汤x 见支饮门。 
x控涎丹x 
甘遂 大干 白芥子 
x滚痰丸x 见悬饮门。 
哮症乃肺胃二经,痰火盘结,以其发作,则喉中有声,故知其病在肺。发作则不能饮食 
,故知其胃亦病。痰火伏结肺胃,外邪一束肌表,其病即发。发时如有表邪,用荆防泻白散,先 
散外邪。若痰涎壅盛,加枳桔半夏。病去之后,宜节齐化痰丸,加枳壳,半夏,兼治肺胃。 
夫化痰丸,化肺痰,今兼二陈,则化胃痰。若大便硬者,加玄明粉,合指迷丸,兼化大肠之 

卷二
短气论
属性:秦子曰∶短气者,气短不能相续,呼吸慢而不流利,较之喘症而无促喝,若促促喝喝, 
喘息抬肩,呼吸便利,则谓之喘而非短气矣。 

卷二短气论
外感短气
属性:【外感短气之症】身发寒热,呼吸不利,短息出入,似喘而不急促,此外邪壅滞之症也 
【外感短气之因】感冒六淫之邪,初入肌表,传入于里,郁结不散,阻绝阴阳之道路, 
则呼吸壅塞,而成短气,息不得接续矣。 
【外感短气之脉】脉见浮紧,太阳寒邪。脉见洪数,乃是风热。脉若躁疾,燥邪所伤。 
寸口脉大,邪壅于肺。右关弦长,邪在阳明;左关弦急,肝胆邪逆。 
【外感短气之治】冒寒者,三拗汤。冒风者,防风泻白散。伤燥热,石膏泻白散、清肺 
饮。脉促结,应宣通。脉沉伏,当升散。 
x三拗汤x 见风痰门。 
x防风泻白散x 即泻白散加防风。 
x石膏泻白散x 即泻白散加石膏。 
x清肺饮x 
黄芩 山栀 薄荷 桔梗 甘草 连翘 杏仁 桑白皮 枳壳 
大便结,加大黄。脉数口渴,加石膏、知母。 

卷二短气论
内伤短气
属性:【实邪短气之症】身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呼吸不利,喘息倚肩,胁肋作痛,不得仰 
卧,其形似肿,此实邪短气之症也。 
【实邪短气之因】或膏粱积热,或水饮停留,干碍清道,则实邪短气之症作矣。 
【实邪短气之脉】或见沉伏,或见沉滑,或见沉弦,或见促结,脉不弦紧,乃为支饮。 
【实邪短气之治】《金匮》云∶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桂苓术甘汤主之,肾气丸 
亦主之 
饮也。又云∶咳逆倚肩,不得卧,小青龙汤,此治带表症者。以上《金匮》治痰饮停积诸经 
之治也。若膏粱积热者,浓朴大黄汤。肝火上冲者,龙胆泻肝汤。肺热喘逆者,泻白散加知 
母、石膏。胃火上升者,栀连二陈汤。水饮胁痛短气,名悬饮,十枣汤主之。 
x桂苓术甘汤x 
x肾气丸x 俱见痰饮门。 
x葶苈大枣汤x 见支饮门。 
x小青龙汤x 见悬饮门。 
x浓朴大黄汤x 见支饮门。 
x龙胆泻肝汤x 见内火喘门。 
x泻白散x 见哮症。 
x栀连二陈汤x 见湿痰门。 
x十枣汤x 见悬饮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