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幼科类萃-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和匀熟蜜丸皂子大温水下二三丸
x葶苈丸x 治乳食冲脾伤风咳嗽面赤身热痰盛喘促者
甜葶苈(去土炒) 黑牵牛(炒) 杏仁(去皮尖炒黄另研) 汉防己(各一两)
上为末入杏膏蒸陈枣肉和捣为剂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淡生姜汤下乳食后或临卧服
量儿加减
卷之十一·疹门
论之由
属性:洁古云 疹之病其为证各异疮 肿于外者属少阳相火也谓之 小红靥行皮肤之中不出者
属少
阴君火也谓之疹凡显 证若自吐泻者慎勿乱治而多吉谓毒瓦斯上下皆出也 疹并出小儿难禁是
以别生他证也首尾不可下大抵安里之药多发表之药少秘则渐疏令邪气不壅并而能作番次使儿
易禁也身温暖者顺身凉者逆略例云伤风阳证发 有四惟温毒发 至重 如锦文或发之面部
或发之背部或发之四表红赤者为胃热也紫黑者为胃烂也一则下之早一则下之晚乃外感热者发
也阴证发 多出背胸或出手足亦稀少而水红若作热证投之凉药大误矣此无根失守之火聚于
胸中上独熏肺传于皮肤而为 点但如蚊蚋蚤虱所咬形状而非锦文也陈无择云世医论瘾疹无
不谓
是皮肤风热既分冷热冷热即寒暑之证又有因浴起凑风冷而得之者岂非湿也则知四气备矣经分
诸疮实热则痛虚寒则痒又阳明主肌肉属胃与大肠亦有冷热分痛痒不可不审世人呼白者为婆膜
赤者为血风名义混淆当以理晓察
卷之十一·疹门
疹治法
属性:陈无择云伤寒 者盖不当下而下之热则乘虚入胃当下而失下则胃热不得泄二者皆纯发
其状
锦纹赤者易治黑者难治盖热毒入胃深也如温毒发 当服玄参升麻白虎等药主之阴证发 宜调
中温胃加以茴香芍药以大建中之类其火自下其 自退可谓治本而不治标也疹属热与痰在肺宜
清肺火降痰或解散出汗亦有可下者瘾疹多属脾隐隐然在皮肤之间故言瘾疹也发而多痒或不仁
者是兼风兼湿之殊色红者兼火化也亦有内中寒而发 者按略例云完颜小将军病寒热间作有
三五点鼻中微血出两手脉沉涩胸膈四肢按之殊无大热此内伤寒也问之因暑卧殿角伤风又渴饮
水酪冰此外感者轻内伤者重从内病俱为阴也故先 衄后显内阴寒热间作脾寒有之非往来少阳
之寒热也与调中汤数服而愈
按 疹固有阴阳轻重之现证矣阳证大率用托里清热化 凉血阴证止用补中温胃其 自消
病体自定非若疮成脓胞也虽轻重俱从火化大抵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卷之十一·疹门
病诸方
属性:x元戎葛根汤x 治 在肌肤冬温始发肌中 烂咳而心闷但呕清汁
葛根 橘皮 杏仁 知母 黄芩 甘草 麻黄
上等分水一盏煎六分温服
x阳毒升麻汤x 治 在面伤寒一二日或吐下后变成阳毒腰背痛烦闷不安面赤狂言见鬼下痢
脉浮大咽痛
升麻(五钱) 犀角 麝干 黄芩 人参 甘草(各二钱半)
上 咀水煎取半盏刻许再进温覆手足得汗出即解
x玄参汤x 治 在身汗吐后毒不散表虚里实发于外甚则烦躁谵语
玄参 升麻 甘草(等分) 水煎温服
x阳毒栀子汤x 治小儿伤寒壮热百节疼痛而发
升麻 栀子仁 黄芩 芍药 石膏 知母 杏仁 柴胡 甘草
上粗末每服三钱入姜三片豉五十粒煎服
x消毒犀角饮子x 治小儿 及瘾疹
牛蒡子(六钱) 荆芥 防风(各三钱) 甘草
上 咀水煎服
x解毒防风汤x 治 及瘾疹痒痛
防风(半两) 地骨皮 黄芩 芍药 荆芥 枳壳 牛蒡子(各三钱)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煎服
x阴毒升麻鳖甲汤x 治小儿阴
升麻 当归 甘草 蜀椒 鳖甲 雄黄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煎服
x三因加味羌活散x 治小儿感四时所传肌肤发为瘾疹
羌活 前胡 人参 桔梗 甘草 枳壳 川芎 天麻 茯苓 蝉蜕 薄荷(等分)
上 咀捣为末每服三大钱姜三片煎服
x调中汤x 治内伤外感而发阴
苍术(一钱半) 陈皮(一钱) 砂仁 藿香 芍药(炒) 甘草 桔梗 半夏 白芷 羌活
枳壳(各一钱) 川芎(半钱) 麻黄 桂枝
上 咀姜三片水煎服
x化 汤x 治小儿伤寒汗吐下后 发脉虚
白虎汤加人参守真类萃再加白术
上 咀时时煎服之
x当归丸x 治小儿伤寒 见无大热脉虚秘闷
当归(半两) 甘草(一分) 黄连 大黄(各二钱半)
上先将当归熬膏子入药末三味为丸渐加至利为度
黑膏 治小儿温毒发
生地黄(半斤) 好豉(一斤)
上二味以猪膏二斤合煎之至浓汁用雄黄麝香如大豆大内中搅和每服用弹子大汤化服未效
再服之
卷之十二·水肿门
脉法
属性:脉经云水病脉洪大者可治○微细者不可治○水病胀闭其脉浮大软者生○沉细虚小者死○
水病胀大如鼓实者生虚者死
卷之十二·水肿门
论水肿
属性:钱氏曰肾热传于膀胱热盛逆于脾胃脾虚而不能制肾水反克土脾随水行脾主四肢故流走而
身面
皆肿也若大喘者重也何以然肾水胜而克退脾土上胜心火又胜肺肺为心克故喘或问心刑肺本见
虚今何喘实曰此有二一者肺大喘此五脏逆一者肾水气上行傍侵于肺故令大喘也此皆为难治丹
溪云惟肾虚不能行水脾虚不能制水胃与脾合又胃为水谷之海因虚而不能传化焉而肾水泛滥反
得以浸渍脾土于是三焦停滞经络壅塞水渗于皮肤注于肌肉而发肿也其状目胞上下微起肢体重
者喘咳怔忡股间清冷小便涩黄皮薄而光手按成窟举手即满是也古方有十种论证。以短气不得
卧为心水。两胁紧痛为肝水。大便鸭溏为肺水。四肢苦重为脾水。腰痛足冷为肾水。口苦咽
干为胆水。下虚上实为大肠水。腹急肢瘦为膀胱水。小便闭泄为胃水。小腹急满为小肠水。
诸家只知治湿多利小便之说。执此一途。用诸去水之药。往往多死。殊不知脾极虚损。虽劫
目前。水气复来。缩手待毙矣。
按内经云。肾者至阴也。至阴者肾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
在肺
皆积水也。帝曰何以能聚水而生病。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
下溢于皮肤故腹肿大复上为呼喘不得卧者标本俱病也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下焦
溢为水肺移寒于肾名曰涌水故诸有水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
卷之十二·水肿门
水肿治法
属性:丹溪云水之为病不一贾洛阳以病肿不治必为痼疾虽有扁鹊亦莫能为则知肿之危恶非他病比也
治水大法宜补中行湿利小便凡有热者水气在表可汗身无热者水气在里宜上腰以下肿宜利小便
腰以上肿宜发汗此仲景之要法也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结此属阳水先五皮散次四磨饮
加生枳壳重则疏凿饮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涩赤此属阴水宜实脾饮或木香流气饮主
之阳水病兼阳证者脉必沉数阴水病兼阴证者脉必沉迟气若陷下用二陈加升提之药能使大便润
而
小便长如腹胀少加浓朴佐之气不运加木香木通以调之又有小儿国中便觉痰嗽喘急正属脾胃所
主宜先解表散次投商陆丸内经曰开鬼门洁净府正此谓也
卷之十二·水肿门
水肿不治证
属性:凡水肿先起于四肢而后归于腹者不治大便滑泄与夫唇黑缺盆平脐突足平背平或肉硬或手
掌平或男从脚下肿而上女从身上肿而下并皆不治
卷之十二·水肿门
水肿灸法
属性:小儿水气肿及腹大灸分水一穴三壮取法在脐上一寸是穴
卷之十二·水肿门
水肿诸方
属性:x加味五皮饮x 治小儿四肢肿满阳水阴水皆可服之
五加皮 地骨皮 生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一钱内加姜黄一钱木瓜)
上作一服水煎服一方去五加皮用陈皮桑皮
x疏凿饮子x 治水气通身浮肿喘呼气急烦渴大小便不利服热药不得者
泽泻 赤小豆(炒) 商陆 羌活 大腹皮 椒目 木通 秦艽 槟榔 茯苓皮(各等分)
上 咀水煎姜五片
x葶苈散x 治小儿水气肿满
甜葶苈(隔纸炒) 黑牵牛 槟榔 大黄(各等分煨)
x大橘皮汤x 治湿热内攻腹胀水肿小便不利大便滑泄
陈皮(一两半) 木香(二钱半) 滑石(六两) 槟榔(二钱) 茯苓(一两) 猪苓 白术
泽泻 肉桂(各半两) 甘草(一钱)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服
x十枣丸x 治水气四肢浮肿上气喘急大小便不利
甘遂 大戟 芫花(各等分)
上为末煮枣肉为丸桐子大清晨热汤下三十丸以利为度次早再服虚人不可多服
x甘草麻黄汤x 治水肿从腰以上俱肿宜此汗之
甘草(半两) 麻黄(一两)
上 咀水煎作一服
x实脾散x 治小儿阴水发肿用此先实脾土
浓朴(姜制) 白术 木瓜 木香 干姜(炮各一两) 草果仁 大腹子 附子 白茯苓
甘草(炙各半两)
上 咀每服三钱入姜枣水煎服
x消肿丸x 治小儿水肿喘满小便不利
滑石 木通 白术 黑牵牛(炒) 通脱木 茯苓 茯神 半夏 陈皮(各一钱) 木香
瞿麦穗 丁香(各半两)
上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二十丸灯心麦门冬汤下
卷之十三·腹胀门
脉法
属性:肺经曰关上脉虚即为内胀○迟而滑者为胀○肺盛而紧者为胀○严氏腹胀脉浮者易治○虚
者难治○针经曰其脉大坚似涩者胀也
卷之十三·腹胀门
论小儿腹胀之由
属性:内经曰诸腹胀大皆属于热又针经曰夫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胁胀满皮肤故命
曰胀
或厥气在下荣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而为胀也又调经篇云因饮食劳倦损伤脾
胃始受热中未传寒中皆由脾胃之气虚实不能运化精微而制水谷聚而不散而成胀满此寒湿郁遏
而胀也大抵小儿多由饮食饥饱生冷甜腻聚结不散或因久患疳积及雪后癖块不消皆能为胀按之
如鼓膨 者是也故有疳胀气胀膈胀虫胀积胀食胀虚胀冷胀锁肚胀病名不同宜各随轻重盛衰
主治庶不瘥误
卷之十三·腹胀门
腹胀治法
属性:钱氏云治腹胀者如行兵战寇于林寇未出林以兵攻之必可获寇若出林不可急攻攻则必有失
当以意渐收
之即顺也又云小儿腹胀由脾胃虚气攻作也实者闷乱喘满可下之用紫霜丸白饼子不喘者虚也不
可下若误下致脾虚气上附肺而行肺与脾子母皆虚肺主目胞腮之类脾主四肢母气虚甚主目胞腮
肿也色黄者属脾也治之用榻气丸渐消之未愈渐加丸数不可以丁香木香橘皮豆蔻大温散药治之
使上下分消其气则愈也若虚气已出附肺而行即脾胃内弱每生虚气入于四肢面目矣小儿易为虚
热脾虚不受寒温服寒则生冷服温则生热当识此勿误也胃久虚热多生疸病或引饮不止脾虚不能
胜肾随肺之气上行于四肢若水状肾气浸浮于肺即大喘也此当服榻气丸病愈后面未红者虚衰未
复故也凡治小儿虚腹胀先服榻气丸不愈腹中有食积结粪小便黄时微喘脉伏而实时饮水能食者
可下之瘥脾初虚而后有积所治宜先补脾然后下之下后又补脾即愈也不可补肺恐生虚气耳
卷之十三·腹胀门
丹溪治腹胀大要
属性:小儿腹胀萝卜子紫苏梗干葛陈皮等分甘草少许煎服食少加白术一法用大虾蟆一个入猪肚
内煮
熟去虾蟆将肚食尽若脉实人壮者或可攻之便可收拾用白术为主如因有食积而腹胀者有热用木
香槟榔丸有寒用木香浓朴丁香砂仁神曲香附有食肉多腹胀三补丸料内加香附半夏曲蒸饼丸服
实者按之不坚不痛宜下之消之次补之虚者温之升之补为要浓朴治腹胀因味辛以气聚于下焦故
也须用姜制之
卷之十三·腹胀门
腹胀诸方
属性:x钱氏榻气丸x 治小儿虚腹胀大者加萝白子名褐丸子
胡椒(一两) 蝎尾(半两去毒)
上为末面糊丸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陈米饮下无时一方有木香一钱又一方胡椒蝎
尾各四十丸
x中满分消丸x 治中满鼓胀水气腹大热胀并宜治之
黄芩 枳实(炒二钱) 半夏(各三钱) 黄连(三钱) 姜黄 白术 人参 甘草 猪苓(
各一钱) 浓朴(制五钱) 茯苓 砂仁(各二钱) 泽泻 陈皮(各三钱) 干生姜(二钱) 知母(三
上为末水浸蒸饼子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焙热白汤食后服寒因热用故焙之
x推气丸x 治三焦痞塞气不升降胸膈满胀大便闭涩小便赤少
大黄 陈皮 槟榔 枳实 黄芩 黑牵牛(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熟汤吞下
x杨氏消胀丸x
木香 黑牵牛 萝卜子 槟榔
上等分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熟汤吞下
x槟榔丸x 治小儿疳气腹胀胸膈痞闷喘急不安
青皮(去穣用巴豆炒黄色去巴豆) 槟榔 萝卜子 香附子 木香 黑牵牛
上为末姜糊丸如粟米大每服十丸米饮下
x三棱丸x 治小儿停积腹胁胀满干呕恶心全不入食
三棱(煨) 木香 神曲(炒) 陈皮 半夏(姜汁制各一两) 丁香 桂心(各半两)
上为末面糊丸粟米大乳食后生姜汤下二十丸
x分气散x 治小儿肿胀作喘气短而急
北梗 赤茯苓 陈皮 桑白皮(炒) 大腹皮 枳壳(制) 半夏曲 真苏子(炒) 紫苏
甘草(炙各二钱)
上锉每服一钱水小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半服
x大茱萸丸x 治小儿饮食过度膨 胸膈上下气不宣通郁滞迷闷作喘强食不化作渴烦躁坐卧
不任肢体倦怠腹胁痛疼并服之
蓬术 三棱(各二钱半醋煮) 干姜 青皮 陈皮 木香(各一钱) 丁香(二钱) 吴茱萸
(二钱) 巴豆(二十粒去油)
上为末醋糊丸麻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生姜枣子汤下
卷之十四·风痫门
脉法
属性:脉诀启蒙曰脉弦为风痫○千金论云脉浮为阳痫脉沉为阴痫○凡颠狂脉虚者可治脉实者死
○难知云洪长伏三脉为风痫
卷之十四·风痫门
论风痫所因
属性:原病式云风痫之发作者由热甚而风燥为其兼火化涎溢胸膈燥烁而螈 昏冒僵仆也千金云
病先
身热掣 惊啼叫唤而后发痫脉浮者为阳痫病在六腑外在肌肤尤易治也病先身冷不惊掣不啼
呼
而病发时脉沉者为阴痫病在五脏内在骨髓难治也内经曰神不守谓神乱也大抵热生于肝又三因
云夫癫痫病皆由惊动使脏气不平郁而生涎闭塞诸经厥而乃成或在母胎中受惊或幼小感风寒暑
湿或饮食不节逆于脏气而成大抵胎内受惊与饮食作痫者多而外感者间而有之
卷之十四·风痫门
论三痫
属性:千金云小儿之痫有三风痫惊痫食痫也风痫缘衣暖汗出风因入也初时先屈指如数物乃作惊
痫起
于惊怖大啼乃作食痫其先不哺乳吐而变热后发然风痫惊痫时时有之十儿之中未有一二凡是先
寒后热热者皆食痫也惊痫皆按图灸之风痫当以猪心汤食痫当下乃愈紫霜丸佳
按此论三痫盖有三因之分风痫属外因惊痫属内因食痫属不内外因也又按全婴方云风痫因
将养失
度血气不和或浓衣汗出腠理开舒风邪而入之其病在肝肝主风验其证目青面红发搐宜驱风膏大
青膏琥珀散镇惊药有热四顺饮退后与利惊丸下其痰涎惊痫因血气盛实脏腑生热或惊怖大啼精
神伤动外邪所入为之其病在心心主惊验其证忽然叫声发搐宜琥珀散红龙散镇心丸有热四顺饮
利惊丸下之不生别病也食痫其病在脾脾纳食验其证嗳吐 气即发搐此病或大便酸臭紫丸子下
之以上三证大同小异并属阳也各目睛鲜斜手足潮搐或作猪声发过即瘥皆十生一死也
卷之十四·风痫门
论五痫
属性:三因云古方有五痫五脏痫六畜痫等名证不同难于备载别录有五痫之证一曰马痫作马嘶鸣
以马
属在午手少阴君火主之故其病应于心二曰羊痫作羊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