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游戏-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弄清三枚硬币落地时情况完全相同或不完全相同的几率,我们必须首先列出三枚硬币落地时的所有可能性。简单说,一共有八种情况,而只有两种情况是三枚硬币完全相同。这意味着三枚硬币情况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是1/4,三枚硬币落地时情况不完全相同的式样有六种。因此其可能性是3/4。
换句话说,甲的打算是,从长远的观点看,他每扔四次硬币就会赢三次。他赢的三次,乙总共要付给他15分。乙赢的那一次,他付给乙10分。这样每扔四次硬币,甲就获利5分——如果他们反复打这个赌,甲就有相当可观的赢利。
启示:有时候我们的命运像冬日果树。谁会想到哪些枝条会转绿开花,可是我们希望,我们知道它会如此。
概率——生活的真正指南
前面谈到的每个问题,都与一个概念密切相关,那就是概率。
明天会不会下雨?丢铜板会出现正面还是反面?想拿到一手好牌吗?这些问题都涉及概率
按照巴特勒的说法,概率是“生活的真正指南”。概率论已经广泛运用于科学、技术、经济和生活的各方面。要打好作决策的基础,就得在概率方面多下点工夫。
很少有一个学科像概率论这样说明我们的直觉是多么不可靠。我们的经验甚至常识往往和概率论所揭示的答案相悖。
很多人相信某一独立事件的概率要受到过去的影响。比如在战争中,士兵们相信,躲在新弹坑里比较安全,因为炮弹两次打中同一地点不大可能。这也许有一点道理:大炮每次射击,都可能会因反作用力使炮位稍稍移动,弹着点也可能略有偏差。但是这也只是空谈,因为毕竟不止是一门炮在射击。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坐飞机,他很害怕会遇上一个带着炸弹的恐怖分子,于是他就自己带了一个炸弹(当然,炸药已经卸掉了)。他的理由是:一架飞机上有一个带炸弹的恐怖分子的概率很小,一架飞机上有两个带炸弹的恐怖分子的概率就更小了。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减低了遇到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可事实上,他带或不带炸弹不会影响其他旅客带不带炸弹。
当发现我们以为“天经地义”的东西竟是错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第二反应是想弄明白到底怎么回事。自然,如果没有一点概率学知识,想弄明白也不容易。
决策的形成共有五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极其简单:一、列出所有可以采取的行动,包括不采用的行动也要列出来,而决策就是从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中选出一个来:二、尽可能列出每个行动的可见后果;三、尽量评估每种结果可能发生的机会(可能性,几率),这一点常被忽略,因此应仔细加以讨论;四、试着表达你对每种结果的渴望或恐惧程度;五、最后把列出来的所有因素全部放在一起考量,做出合理的决策。
我们会逐项探讨后面三个步骤(前两项步骤会随着决策而有所不同,故在此暂不讨论)。如果根本没办法列出选择方案或可能的结果,那么你一定得先解决这两个问题,绝没有第二条路可走。毕竟决策的本质就是从众多选择中,挑出一个最好的,其目的就是要达到最佳结果:如果你连选择方案都说不出来,更别想作出任何决策。当然,也不讳言人生的确存在着未知的选择,也会有出乎意料的结果,可惜这些实际生活中的悲剧或惊喜并非本书的主题。本章的目的是为上述的第三个步骤打好基础,也就是讨论概率方面的问题。
启示:某种事件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做概率。例如,在一般情况下,一个鸡蛋孵出的小鸡是雌性或雄性的概率都是1/2。概率,也叫几率,旧称或然率。
概率与机会
一般人一听到概率就害怕,因为这个词太莫测高深,听来就很“数学”,而大多数人在数学方面又极不自信(这并不全怪我们,也要怪那些把数学变成苦役的教师们)。其实,概率与机会其实是相同的概念,不能因为数学家给它起了个拗口的名字,就把这个有用的概念丢弃。
但是,这并不表示概率的深层意义也是粗糙的概念,也不表示数学家或气象局在算概率时,不会用到深奥难解的数学,只能说一般决策用到的概率并不需要那么高深的技巧。生活中有许多情况,即使不了解事物的运作过程,仍可顺利进行。许多人在工作或休闲时都会用到电脑,他们虽然不太知道程序是怎么写出来的,也不知道电脑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对中央处理器、电脑内部零件等如何运作的认知,更是少得可怜。但多数时候,他们还是可以有效操作电脑。汽车驾驶员、电视观众、飞行员,以及众多利用现代科技的人,都是如此。换句话说,就算不知道事物的运作方式,也能使用自如。
这绝不是为自己的无知辩护,相反地,愈了解这个世界,生活就愈丰富、愈美满,也愈能顺利完成每件工作。有人曾说他犯过很多错误,但没有一次是因为知道得太多。其实你不必在开始之前就知道一切,如果你觉得那是必要的,就注定会瘫痪、茫然,以致一事无成。概率不过是0与1之间一个普通的分数结构,也是用来测量事物发生可能性的工具。概率值为0表示绝对不会发生,概率值为1表示定会发生,至于其他数值则表示介于两个极端之间的情形。听起来似乎有点儿循环论证的味道……其实就是!有谁为几率下过定义?再想想,还真有点儿深奥。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这里有个问题:究竟是概率(比如我们说的硬币哪一面朝上的可能都是50%)决定了个别事件(某一次掷硬币)的结果,还是个别事件结果的积累决定了概率?比如,你可能会说:“好吧,我承认,硬币哪一面朝上的概率都是50%,可是如果我连扔5次都是正面,那么下一次还是正面的概率就应该小于平均值,否则,整个的概率不是就偏向正面了吗?”
反驳当然容易,比如一个美国人可能不相信全世界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只因为他认识的所有人中没有一个是中国人。原因是他的取样太少了,范围又太窄了。
概率本身就是有趣又重要的课题,我们说投掷一个铜板正面朝上的机会是五五波,50%或是概率0。5,指的是同一件事吗?乍看之下好像是典型的循环论证,因为如果出现正面的次数多了,就说明那个铜板是假的。西方电影里头戴黑帽的赌徒一碰到自己手中的牌不符合概率原则,就气急败坏地拂袖而去,显然这些电影里的角色对所谓公平赛局早已了然于心。
简单地说,一个理性的人对赌局的预期,就是概率,信不信由你。要把这个人的想法换成数字,只要看他在赌局下注的比例,再把这个比例换算成概率就行了。拿掷铜板来说,他可能会说正反面机会各半,这时你就知道:哈,那就是0。5的概率了,下一块钱就赢一块。再譬如掷两粒骰子,你想知道掷中7的机会有多少,受过教育的赌徒会告诉你是l∶5,那么你就可以算出掷出7的概率是l/6或0。1667。这个比例也许是经过计算,也许是长期经验累积而来,不过都不打紧。
有些守旧的统计学家或数学家会急切地告诉你,这根本是胡说八道。他们说,概率是一种测量铜板在多次的投掷后,正面出现次数所占的比率。如果发生比率刚好是一半,那么机率就是0。5。
但是,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何为先?》一书的作者山谬尔·巴特勒说过,鸡不过是蛋生新蛋的一种方法而已。只要掷的次数够多,铜板就有一半的机会出现正面,这究竟是因为出现正面的概率0。5所造成的,或者不过是概率的定义罢了。再说,又有谁会这么不厌其烦地掷这么多次铜板?如果今天就得下注,你还会在乎长期结果如何吗?从口袋里拿出一个铜板,或是足球裁判丢铜板决定哪一队先开球,这第一次掷的铜板又会如何?所谓长期或次数够多又有何用?长期或次数够多是古老而过时的概率定义,高学历的统计专家已逐渐摒弃这种定义,原因很多,其中至少包括一点:基本上,在第一次掷铜板之前,就可以有相当的把握说出概率多寡,根本不需要掷上亿上兆次,更何况法则是无法由实验结果来定义的。
绝对对称
但如果这个原则用得过于浮滥,就会出问题,因为这个推理只能用于每个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完全对称的情况下。如果告诉你,一个硬币在平滑桌面上旋转之后,一面向上的次数多于另一面,也许很多人会大吃一惊。其实硬币的正反面重量分配确实不同,正面背面图案的差别,对钱币旋转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严格来说,在桌面上旋转硬币猜正反面,并不是一个完全对等的游戏。
在某些无法确定是非的问题上,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滥用“中立原理”。例如有人问你: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有多大?你并不知道,但是你想:只有两种可能,有或没有,所以,有生命存在的概率是50%。如果你是这么想的,你就犯了滥用“中立原理”的错误了。
在漫长的历史中,这个原理曾被应用于科学、哲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很多领域,因而声名狼藉。例如法国天文学家、数学家拉普拉斯有一次以这个原理为基础计算太阳明天升起的概率,答案是将近1/2000000!
为什么会有这么离谱的答案?拉普拉斯是如何论证的,我们并不了解,但是可以推想。就拿“火星生命”的问题来说吧:火星上存在生命吗?“中立原理”的回答是:有1/2可能性;那么,火星上存在最简单的细胞生命吗?同样,可能性是1/2;存在植物生命吗?还是1/2;存在低级动物生命吗?1/2;存在哺乳动物吗?1/2……好了,现在看看火星上不存在以上形式生命的概率:1/2乘1/2乘1/2乘1/2……结果是1/16,也就是说,至少存在一种生命的可能性达到了1/16,这和原来我们估计的1/2相矛盾了。
“中立原理”只能应用于客观情况是对称的这一前提。不能因为答案是二选一,就认定两种答案的可能性都是1/2。同样的,如果你买彩票或竞选总统,可能的结果不是赢就是输,可惜这两个结果并非几率各半。
启示:所谓“中立原理”,是由经济学家凯恩斯在他的《概率论》一书中总结的,大致内容是:如果我们没有理由说明某事的真假,我们就选对等的概率来表明它的真实程度。
概率的独立和互斥性原则
决策几乎都是处理单一事件,掷铜板就是单一事件,在只能掷一次的情况下也很难看出这个铜板是不是一枚真铜板,也许会出现正面,也许会出现反面。或许是太过天真,但我们也只能假设铜板是公正的,依此来估计可能的几率。
在约会游戏里,假设每一次约会都是一个新的追求者,其实这就是一种赌注(真实生活也是如此),但是你不能在开始决策前,每次都跟100个人约会来决定几率的大小。
因此,所谓的决策几率是指0到1之间,用来测量某件事发生可能性的数字,而这个数字可以利用各种方便的技巧来推测。即使必须去问专家或数学家也无妨,只要记得找个好的就是了。如果要用猜的也可以,但千万别高估自己的技巧,可惜这也是很多人常犯的错误。也许有人比你更了解情况,对几率的预测也比较准确,如果能找得到这样的人来帮你,尽管去吧。但是千万记得对只会唬人的预言家敬而远之,譬如观天象、读掌纹、看水晶球的各种算命大仙,都应该列在谢绝往来的名单上。话虽如此,很多人还是蛮信这一套的。
当然,概率也不是完全随机的,在计算概率时,还是有规则可循,内容并不多,但很明确,主要是避免掉入自相矛盾或无稽之谈的泥沼。譬如要计算两个独立事件都发生的概率就是将个别概率相乘,如果一个5分钱的硬币,每两次有一次出现正面的机会(概率为0。 5),那么两个硬币同时掷出正面的机会就是l/4,也就是概率值为0 。25。同理,两个硬币至少有一个出现正面的概率为0。75。两个硬币同时出现反面的概率也是0。25。因此无论如何,只要给定概率值,就必须严格遵守结合两事件发生的概率原则,否则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阻碍整个决策过程。
以下就是三项基本的概率原则:
1。两个完全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是个别发生概率相乘的结果,两事件以上的情形亦同。
2。两事件互斥,至少一件事发生(或说两者不能同时发生)的概率是个别概率的总和。若不是彼此互斥,情况就稍微复杂一点。
3。如果某种情况注定要发生,这些个别独立事件的发生概率总和等于一。例如足球联赛中一定有一队会获得冠军,则所有球队获胜的概率加总起来定会等于一,而且各队获胜也是互斥事件。
虽然这些原则看起来并不难懂,只要用到分数和小数相加就可以了,这些常识每一个高中生都该学过。但概率问题的复杂性还是会造成一些困难,并使很多人作出不利于自己的错误决策。
启示:在日本有一种邦赛树,当它的树苗刚长出地面,日本人就把它拉出泥土,扎住树干,结果它就成了一种美丽但高不过几寸的树。在美国加州有一种将军莎门树,它在加州肥沃的土地上自由地疯长,长成后竟然可足够建造35间房子。然而,当这两种树还是种子的时候,重量都小于三千分之一盎司。树不能选择命运,但上苍赋予人类的许多宝贵礼物中,“选择的权利”就是其中的一个。
第10章 赌场:醉鬼漫游
反对赌博不只是一种道德立场,也是一种明智的策略选择。当你参加一场赌博时,你赢的机会是负的期望。当你使用一种赌博系统时,你总要赌很多次,而每一次都是负的期望,绝无办法把这种负期望变成正的。
为什么赌博是坏事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被认为是最好的经济学入门读本,半个多世纪以来已经发行到第17版。萨缪尔森《经济学》在讲了“投机”以后,有一节的标题就是“赌博和边际效用的递减”。
萨缪尔森说:“为什么赌博被认为是很坏的事情呢?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在道德、伦理和宗教方面,但是从经济学上看,反对赌博的理由也相当大。
“首先,即使庄家不取抽头,不搞别的花样,赌博也只是毫无益处地把金钱从一个人手里转到另一人手里。赌博并不创造新的价值,却要耗费时间和资源。所以,除了小金额赌博还有某些娱乐功能外,赌博危害社会并减少国民收入。
“赌博的第二个坏处是,它趋于扩大收入的不平等和不稳定。不平等和不稳定为什么不好?众所周知,增加100元收入带来的效用小于减少100元收入而损失的效用。所以,即使在机会均等的‘最公平的’赌博中,输家效用的损失比较大,赢家效用的增加比较小。可见,从整体上说,即使是‘最公平的’赌博,对社会也没有好处。”
萨缪尔森所说的第二个原因涉及经济学的重要原理——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说的是:消费者在消费物品时,每一单位物品对消费者的效用是不同的,它们呈递减关系。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一个饿着肚子的人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