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辩的艺术-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句话就动手砸东西,闹得天翻地覆。
妻子一怒之下,写了离婚状子告到法院。
法院先予以调解,调解人员和亲朋邻里百般劝说,都无济于事。这时,老太太对法院同志说:“我支持儿媳妇的意见,你们就给判离了吧。”又转身对儿子说:“你这样的人,不配有这么好的妻子。”在场的人都感到奇怪,觉得老太太的话说得有点叫人不可理解,哪有婆婆支持儿媳妇离婚的。
老太太又以真诚的口气对媳妇说:
“这个家都是你来后挣下的,房子、家产、孩子都归你。你先自己过着,家里的活忙不过来,我和你的兄弟们来帮助你。以后遇到机会,我再给你选一个好女婿。”
老太太的话音未落,媳妇的眼泪早已夺眶而出。
不难看出,这位老太太说的“我支持媳妇的意见,你们就给判离了吧”显然是假话。她之所以这样说,一是为了教育儿子,二是为了平息儿媳妇的心头怒气。末尾的劝辞,实际是为了使儿媳妇动情,达到收回离婚状子的目的。其实,她在这里施用的是隐夺诡辩术。
118。唇抢舌剑致命一击
——对立引申术
论辩是智慧的角逐,是语言的较量,论辩对方唇枪舌剑,刀光剑影,往往呈现出尖锐的矛盾对立的态势。而一个高明的诡辩家则总是善于从共同的前提中引申出与对方针锋相对的结论,以此与论敌相抗衡。像这样,由同一个前提中引申出与论敌针锋相对的结论的诡辩技巧,就是对立引申诡辩术。
阿凡提有个做买卖的朋友要出远门,来跟阿凡提辞行,看见阿凡提手上戴着只金戒指,便打主意要把那只金戒指讨过来。朋友说:“阿凡提,氏久不见你,我可真过不了日子。如今我要出远门了,以后一定会很想念你。我说,看在咱们多年交情的份上,把这只金戒指给我戴上吧!我一见到这只金戒指就会像见到你本人一样安心了。”对于朋友的无理要求,阿凡提说道:
“承你好心,不过,长久不见你的面,我也是过不了日子的,你还是让它留在我这儿,让我一见到它就会说:‘噢,朋友讨过,我没给’。这时,我就会想起你来了!”
从同样的为了怀念对方的前提中,双方得出的结论却截然相反:送戒指与不送戒指。
在论辩中恰当使用对立引申诡辩术,可以使我们的论辩语言具有极强的对抗力量。
占代有个叫徐昌谷的人,在郊外乱坟岗上建了一座别墅。每当夜幕降临,阴风惨惨,令人胆战心惊;野狐悲鸣,使人毛骨悚然:点点萤火飘忽于乱坟之间,更令人不寒而栗。
他的朋友见状,双眉紧锁,不禁说道:
“你住在这里,每天见此情景,心中肯定不快乐!”徐昌谷却反驳说:
“你说得不对,我每天见此乱坟,却恰恰使我不敢不乐!”对于同样的目中所见,朋友得出使人心中不乐的结论,而徐昌谷却由此联想到人生有限,得出要珍惜人生、享受人生的结论,表现了他豁达的气度和坦荡的胸怀。
罗蒙诺索夫出生于一个渔民家庭,童年时代生活非常贫困。成名以后,罗蒙诺索夫仍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习惯,毫不讲究穿着,埋头于学问研究。有一次,一个专爱讲究衣着但却不学无术而自作聪明的人,看到罗蒙诺索夫衣袖的肘部有个破洞,就指着那个窟窿挖苦说:“从那儿可以看到你的博学?先生?”
罗蒙诺索夫毫不迟疑地回答:“不,一点也不!先生,从这里可以看到愚蠢。”
在对手气势汹汹的攻势面前,对立引申诡辩术往往能帮助自己摆脱困境,同时又仿佛不经意似地给对手致命一击。
119。变换立场得出结论
——立场引申术
立场引申诡辩术就是诡辩者通过变换观察事物的立场来得出与论敌的论断尖锐对立的结论,以此与论敌相抗衡的诡辩技巧。正当爱迪生致力于发明白炽灯的时候,有一家大公司的老板挖苦他说:“你已经失败1200次了,该停止这种徒劳的游戏了!”爱迪生反驳说:
“不!我的成就是发现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由于对发明白炽灯所抱的主观态度不同,公司老板认为是失败,而爱迪生却恰恰得出是成功的结论。
立场不同,可以指对事物所抱的主观态度不同,也可指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
小王开的出租车的牌照号是:“16444”,于是人们纷纷劝他说:“你的车辆牌照号16444,听起来是‘一路死死死’”,太不吉利,还是设法换个牌照号吧。”
“可是小王却自得其乐,反驳道:
“这个号码非常吉利,读起来是‘多拉发发发’,这不是很吉利吗?”从自然数的角度去看这个牌照号,它的谐音是“一路死死死”;而从音乐简谱的角度去看,所得的结论却是“多拉发发发”。角度不同,小王便得出了与对方尖锐对立的结论。
立场引申诡辩术还包括诡辩者自己针对同样一件事物,根据不同的论辩需要,通过改变不同的立场而得出互为对立的结论。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有则辩题是:
“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
复旦队在为这一辩题准备正方辩词时,根据“澳洲有四分之一的猫染上艾滋病毒”这一事实,认为:
“艾滋病并不是人的专利,无社会性可言的猫也有生这种病的可能,艾滋病毒才是艾滋病的最主要原因,而病毒是医学问题。”因而得出艾滋病是医学问题,而不是社会问题的结论。
同样,复旦队在为这一辩题准备反方辩词时,针对“在澳洲有四分之一的猫也染上艾滋病毒”这同一个事例,由此可以说明艾滋病造成的危害正波及社会的各个领域,连家养的宠物也难以幸免,由此得出:“艾滋病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的结论。从中显示了复旦队极为高超的诡辩才能。
120。抓住矛盾揭露谬误
——揭露矛盾术
揭露矛盾诡辩术,就是在论辩中,抓住论敌自相矛盾的地方,揭露其谬误的诡辩技巧。
有一个老头今年60多岁了,退休在家闲着没事。
一天,他想为小孙女做个小板凳,可是事情非常凑巧,老头请来的木匠是半路出家的,又不肯认真学艺,活做得特糟。
木匠在老头家干了一个白天,忙完了去主人那里讨工钱。老头说:“你做的活太慢了。”
“你没听说吧,慢工出细活。”
老人说:“你做的活不光慢,更重要的是质量太差,让我白贴了三顿饭,这样吧,就把这只板凳给你抵工钱吧。”
木匠不干,分辨道:“别把人当傻瓜,几块钱我不要,谁希罕你这个丑凳子?缝又大、板又斜,四只脚都不一样齐,能值什么钱?”老头若一味正面地与木匠论理,说他干活的质量如何差,木匠定然不依,于是老头采用揭露矛盾诡辩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老头故意要以板凳抵工钱,木匠于是不依,对板凳进行指责,实则是拿自己的手掌自己的嘴,闹出笑话。
运用揭露矛盾诡辩术,重点在于揭露对方的论题、论点、论据,及论证过程的矛盾,是一种正面作战的常规战法。
运用揭露矛盾诡辩术,要十分注意思维规律与逻辑规则,必须具备丰富的思维知识与逻辑知识,按部就班地进行论辩。同时,还要懂点语法、修辞及逻辑学,使自己的思维、说话,有条理、易于被人接受。在某公司的一次“树立远大理想,做好本职工作”的讨论会上,青年职工小陈说:
“有理想是假的,实惠是真的。什么理想、信念?有利就想,有福就享。”其他同志批评他这种错误认识时,他却辩解道:
“经过‘文化大革命’,你们还相信什么理想、信念这类东西呀!反正我是不信了。”
“你一点也不信?”青年职工小吴问。
“一点也不信!”
“你就这样确信吗?”
“对。”
“那么,你怎么能说没有理想信念这种东西呢?你自己首先就有了一个。”
小陈眨眨眼睛,顿时哑口无言。
这是因为小陈的狡辩中存在着自相矛盾之处:一方面他根本不承认有信念这类东西,另一方面又确信他的这个主张是正确的,而确信一种思想是正确的,正是一种信念。这时候,他等于承认了“有信念这种东西”。小吴发现了小陈狡辩中的矛盾,于是就逼小陈将两者都加以肯定,让他陷入自相矛盾之中;然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一下子就驳斥了小陈的狡辩。
121。一辱俱辱一荣俱荣
——荣辱相连术
荣辱相连诡辩术,指论辩中抓住论敌观点与自己观点的连带关系,或者将自己的耻辱与光荣和对方连在一起,一辱俱辱,一荣俱荣,使对方的反驳失去功效,更无法刁难或提出无理要求的诡辩技巧。运用荣辱相连诡辩术,要注意找出对方的观点与自已观点的连带关系,从而,进一步地牵连在一起共担荣辱。如:
某次,晏子出使楚国。
楚国人想乘机污辱他,让他从小门进去,因为晏子身材矮小。晏子拒绝从小门进入,他对守门吏说:
“出使狗国的从狗门进入。现在我出使楚国,不应当从这门进去。”守门吏只好让他从大门进来。
楚王仍不甘心,他问:“齐国没人了?叫你来当使者?”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临淄有三百闾,人们张开袖子便成布帷,挥去汗水好像下雨,肩并着肩,脚跟接着脚跟,怎么说没人呢?”楚王问:“可是为什么派你来呢?”
晏子答道:“齐国派遣使者各有对象,贤能的人派遣给贤明的君主,没才干的人派遣给没才干的君主。我晏婴最没才干,所以就只能出使楚国。”晏子以其机智和敏捷擅长处理对方的突然发难,先将对方问话中的攻击或制造的困境接受下来,然后顺着对方的话题,巧妙地将困境回敬给对方,使之一荣俱荣,一辱俱辱,从而使对方陷入自讨苦吃,无力回击的境地。运用荣辱相连诡辩术,要注意语气要和缓,要绵里藏针,不必造成一种剑拔弩张的气氛。这样既能表现自己的机智,又能显示自己的风度。战国时魏国吞并了中山国,魏王把占领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儿子。有一天,他问手下大臣:“我是个怎样的君子?”大家忙回答:
“是位仁君。”
唯有大臣任座提出不同看法:
“分封土地给儿子而不给兄弟,算什么仁君!”
魏文侯听了,很不满,任座却拂袖而去。
魏文侯又问翟璜。
翟璜委婉地说:“我听人们常说,‘君王仁义,下臣耿直,刚才任座说话那么直率就足以说明您是一位仁君。”
魏文侯听了,羞喜交加,连忙让人把任座请了回来。翟璜巧用荣辱相连式诡辩,既给魏文侯极大脸面,又委婉地为任座说情,且通过对魏文侯的奉承让他不得不宽恕任座。
俄国寓言作家克雷洛夫生得较黑,偏偏又喜欢穿黑色衣服。一天,他遇到两个穿得花里胡哨的公子哥儿,其中一个见到克雷洛夫就对他同伴说:
“看,飘来了一朵乌云!”
克雷洛夫应声说道:“怪不得青蛙高兴得呱呱叫了!”克雷洛夫巧妙地运用荣辱相连诡辩术,既使自己摆脱困境,同时又给对方致命一击,自然贴切而又天衣无缝。
诡辩既需正面进攻,又要能侧面迂回,荣辱相连诡辩术就是一种较好的迂回战术,对于维护自己的尊严及取得诡辩的胜利具有关键性作用。122。设定条件巧答难题
——巧设条件术
客观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条件联系,离开一定的条件,客观事物就无法存在和发展。
巧设条件诡辩术就是通过巧妙地设定某种条件,然后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进行论辩的技巧。
古时候,一位国王问身边的大臣:“王宫前面的水池里共有几杯水?”大臣回禀:“这种问题只要问一个小学生就能得到正确的答复。”于是,一个小学生被召来了。
“王宫前面的水池里共有几杯水?”国王问他。“要看是怎样的杯子?”小学生不假思索地应声而容。“如果杯子和水池一般大,那就是一杯;如果杯子只有水池的一半大,那就是两杯;如果杯子只有水他的三分之一大,那就是三杯,如果……”
“你说得完全对!”国王说着,奖赏了小学生。
这个国王突然心血来潮,要人猜测偌大的一个池水中有几杯水,这实在是一个荒唐透顶的难题。面对这一难题,这个小学生不是直接作答,而是巧妙地设定:“杯子和水池一般大”等条件,对这一难题作出了圆满的、无懈可击的答辩,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在论辩中,当对方向我们提出一些令人尴尬的问题时,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都会使我们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这时只要巧妙地设定某种条件,便可化害为利。
特别是在论辩赛中当我们面对一些不利的辩题,更有必要使用巧设条件诡辩术。
在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关于“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的论辩中,正方英国剑桥大学队的三辩突然发问:
“假如我们现在十个人投票赞成说将对方三辩的财富充公,来满足大家的需要,这是公认的,这样是对的吗?”
这一提问气势逼人,如果作简单地肯定,显然与常理不合;如果简单地否定,又会直接动摇自己的论证。于是反方复旦队的三辩运用巧设条件诡辩术,答辩道:
“如果我的财产充公,能够为很多的人民谋福利的话,那我想,我会选择这样做的,因为做人要做有道德的人。(掌声)”由于通过巧妙地设定“能够为很多的人民谋福利”这一条件,不但有效地回击了对方的挑衅,而且更有力地强化了我方的论点。巧设条件诡辩术是一种强有力的诡辩招术。一个诡辩家要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它,就必须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必然条件联系,并且根据这种条件联系,巧妙地设定条件。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具备聪明的才智和临敌应变的能力。中央电视台《青年节目》特邀主持人大赛的决赛中有这么一道题:“南京路上谁穿的鞋最大?”
六位选手都答不上来。观众席上一位解放军同志答道:“谁的脚最大,谁穿的鞋就最大。”
此语一出,即得到主持人的肯定。
这位解放军同志独具匠心,能够把握住“脚”与“鞋”之间的大小条件联系,巧设条件,作出完美答辩。
123。息息相关体戚与共
——共同意识术
共同意识诡辩术,是指诡辩者在论辩中造制一种认同的、亲近的心理,以使对方接受他们本来反对或不感兴趣的观点的诡辩技巧。自古以来出现过不少有名的演说家在演说时与听众打成一片的现象。譬如,当他举起拳头时,成千上万的听众也举起拳头附和着,德国的希特勒、意大利的墨索里尼,都属于这类人物。
他们在演说中为什么会与听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呢?究其奥秘,便在于他所使用的言辞和所持的态度,他们抓住了听众的共同意识。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在演说中往往频频地使用“我们”、“我们大家”等字眼,以表示这些内容都与你我众人息息相关。所以,只需简单的几句话,即可笼络大众的心,使众人能有“命运同一”的意识。现代政治家也同样善于运用共同意识诡辩术。
这就使听众感觉到,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情,并非某一个人的事情,尽管诡辩者或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