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辩的艺术-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此可见,对于我们自己亲近的人,有时也不妨运用欲抑先扬诡辩术来化解尴尬。
139。冰释雪融消除摩擦
——化敌为友术
在论辩或交际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一些失误,以致于双方处于一种“敌对”的情况时,化“敌”为友是消除磨擦的好办法之一。化敌为友诡辩术,就是在论辩中既使对手接受我方的意见,又能消除磨擦建立起友谊的诡辩技巧。
石家庄造纸厂厂长马胜利承包工厂后,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反对最激烈的是副厂长孙文敏,马胜利在“组阁”时,又偏偏吸收他进来。可是怎样消除他们之间的对立情绪呢?两人一见面,彼此都感到十分拘谨、难堪。
马胜利首先微笑着打破僵局,说:
“老孙啊,今天,我是唱‘将相和’来了。”
老孙急忙接过话头说:
“要是唱‘将相和’,也该我去负荆请罪啊!”
两双手就这样在风趣幽默的话语中紧紧握在了一起。这里,马胜利和孙文敏用的是化敌为友诡辩术。
运用化敌为友诡辩术,要致力于消除对手的心理障碍,改变其非理性的心理状态。
一次,A君与B君议论D君,偏巧D君来到他们身边,并且听到了几句话。
A君一时愣住了,感到不好意思。
D君不高兴地问:“怎么不说话了?”
显然,大有兴师问罪之意。
这时A君灵机一动,自我解嘲地说:
“心里有鬼呗。”
一句话把D逗笑了:“背后议论就是有鬼。”
A君赶紧说:“是啊,而且不是恭维话。不过你看,我这样做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
三人相视一笑,恩怨全消。
A君背后议论人,偏被人家听到,这时,如果A君采取不认帐的办法,必然引起一场大闹。
现在A君态度坦然,勇于承认事实,就使D君的怒气消除了不少,加之说的又是一句俏皮话“心里有鬼”,D君也被逗得情不自禁地笑了。后来,A君又补充一句,既然如此,D君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由此可见,施用化敌为友诡辩术时,首先自己态度要诚恳,语气要和蔼,给人以亲切之感;其次是,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多作自我批评,对方的怒气才会大大降温;再次是,在语气表达上可以适当地来点幽默、诙谐。幽默的语言能使矛盾的双方摆脱困境,使僵局“冰释雪融”,使一个窘迫难堪的局面在笑语中消逝。
在一辆十分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一个小伙子没站稳,他的大皮鞋一下子踩在身后一位姑娘的脚上。
姑娘哎哟一声,立即柳眉倒竖,杏眼圆睁,难听话已到嘴边。小伙子马上道歉:“实在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他见对方火气未消,还要说什么,也觉得只是道歉似乎还不够劲,便把自己的脚往前一伸,说:“要不,你也踩我一下!”姑娘一看他诚实、憨厚的样子,忍不住噗哧一声笑了:“没什么!”一场即将爆发的口角,就这样转化为友好的微笑了。化敌为友诡辩术主要用以消除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不属于原则性的龃龉、摩擦或纠纷。它并不意味着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无原则地和稀泥,同坚持原则并行不悖。
140。表面糊涂心里明白
——假痴不癫术
假痴不癫诡辩术,是指面对对方的谬论,假装不明白,没发现他的本意,帮助对方把谬论发展到结尾,让其闹出笑话的诡辩技巧。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年轻时,有一天在彼得堡参加一个公爵的家庭舞会。他邀请一位小姐跳舞,这位小姐傲慢地说:“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普希金灵机一动,微笑着说:
“对不起,我亲爱的小姐,我不知道您正怀着孩子。”说完,他很有礼貌地鞠了一躬后离开了她。那位高傲的小姐在众目睽睽下无言以对,满脸绯红。
普希金明知对方是在嘲讽他,但也假装不知,故意把小姐说的“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曲解为对方“不能和腹中怀着的孩子一起跳舞”,从而彬彬有礼地为自己不了解这一点又是道歉、又是鞠躬,表面上看似笨拙,其实是机敏地避过了对方挑衅的锋芒,却在另一方面借题发挥,给对方以犀利的致命一击。
运用假痴不癫诡辩术,最重要的是“不癫”,心里要清楚,而且要迅速地思考出反驳对方的方法。
两个人去餐馆里点鱼吃。
侍者拿来了一碟鱼,里面有两条,一大一小。
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说:“请自便吧。”
那人说了声:“行”,就“自便”了那条大鱼。
一阵紧张的沉默之后,头一个人说:“其实,如果让我先挑,我也会拿小的!”
另外那个人答道:“你还有什么可埋怨的,你不是如愿了么?”运用假痴不癫诡辩术,“假痴”,要“痴”得逼真,要佯装出糊里糊涂的样子,使论敌以为自己的谬误没被发现,这样,才能使论辩深入下去。而且诡辩者要掌握好论辩的节奏,不能操之过急,更要把握好不要“跑题”,让论辩一步一步地向纵深发展、使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1976年初,周总理与世长辞,亿万人民失声痛哭。“江青反革命集团”及其爪牙居然禁止人们举行悼念活动。上海一位青年勇敢地在人民广场升起一面白旗,表示了对总理的悼念和对“江清反革命集团”的抗议。
“江清反革命集团”在沪的爪牙气急败坏,四处搜捕,把这青年抓住后立即非法审问。
这青年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毫不示弱,奋勇反抗。请看一段“审讯”记录: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悼恩来’!”
“你家住在哪里?”
“上海滩!”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造社会主义大厦!”
“你为什么升白旗?”
“不对!这是‘悼旗’!白色象征神圣、纯洁、高尚,白色寄托我们的哀思!”
“审讯”到此,爪牙们再也按捺不住。其中一人打断那青年的话,大骂:“我看你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谁知那位青年从容地答:“当然了,到了黄河我还要游过去!”爪牙们张口结舌,气得浑身哆嗦。
这位青年语言的最大特色是出奇不意,令对方无法捉摸。他的最后一句话,更使敌人胆战心惊,不得不认输。
有一班文武官员正在看《七擒孟获》的川剧。
一个武官道:“想不到,孟子的后代孟获居然如此野蛮。”众人听了,不禁掩口而笑。
哪知一个文官接口说道:“仁兄所见极是,还是孔夫子的后代孔明强一些。”
这位文官的话对那个武官的“搞错后代”进行了极富幽默感的讽刺。为了论辩的最后胜利,不妨装得浅薄一点,让论敌自认为得计,而最后令其丑态百出。记住列宁的一句话:
“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
141。柔化锋芒以弱制强
——以柔克刚术
在论辩中,面对咄咄逼人、气势汹汹的强敌,应避开不利条件下的正面冲突,巧于周旋,见机行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柔克刚,折服对手。这就是论辩中的以柔克刚诡辩术。
“柔”相对“刚”而言,有其独到之处。刚强之物,形可碎而不可变,坚而不韧,强而易脆。而柔软之物,随势变形,柔而耐长久,软而有韧性。在论辩中,有时避强守柔,看似怯弱,实为克刚之术。“文化大革命”中,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前,江青拿着参加会议人员的名单,阴阳怪气地问:“哪一位是田维新同志呵?”“我就是。”田维新回答。
“你是哪里人啊?”江青又问。
“山东省东阿(e)县人。”田维新又答。
“什么东阿(e),明明是东阿(a)嘛!我也是山东人,你休想糊弄我。”江青显得盛气凌人。
田维新不慌不忙地说:“我们那儿祖祖辈辈都这么叫,我是尊祖随俗。江青同志您虽然是山东人,但由于在外谋事早,所以山东的民俗风情不一定全了解。”
江青自知理屈,又不肯认输;“那是方言。”田维新答道:“也许是。”江青还不算完,又抖着名单,慢条斯理,阴阳怪气地说:“田维新同志呀,你的名字可不大好。维新者,维新派也,是属于康有为的一伙嘛。你的这名字可得改一改,依我看就改成田维华吧。”
田维新同志听了,不依从也不求饶,笑着说:“我的这名字是小时候父母起的。他们当时不知道什么是维新派,再说,我这个维新,还有一番新意。我是支持新生事物,维护新生事物。”
田维新这么一说,江青也就哑口无言了。
江青不学无术,却又不懂装懂,盛气凌人。但由于她的特殊地位,有些反驳她的话不能直说,又不能不说。田维新采用了以柔克刚诡辩术,纠正了她念的错别字,既坚持了原则,又为她开脱几句。说她念错了是因为早年就外出谋事,也是可以理解的。当江青称“东阿(e)”是方言后,田维新也就适可而止了。
然而江青“左”得出奇,扣帽子、打棍子,随便给别人改名字,断定田维新是维新派,“是康有为的一伙”。田维新柔中带刚地用江青常用的“支持新生事物,维护新生事物”来回敬她,致使她哑口无言。约翰先生下班回到家里,发现他的妻子正在收拾行李。“你在干什么?”他问。
“我再也呆不下去了,”她喊到。一年到头,老是争吵不休,我要离开这个家!”
约翰困惑地站在那儿,望着他的妻子提着皮箱走出门去。忽然,他冲出房间,从架上抓起一只皮箱,也冲向门外,对着正在远去的妻子喊道:“等一等,亲爱的,我也呆不下去了,我和你一起走!”怒气冲天的妻子听到丈夫这句既好笑又充满对自己爱意与歉意的话,像一只充满了气的皮球被扎了一个洞一样,慢慢地消气了。聪明的约翰以柔制刚,以谐息怒,取得极好的效果。在论辩中运用以柔克刚诡辩术,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柔化反击锋芒,使之外柔内刚。在论辩中,不能感情用事,要处变不惊,受辱不怒,沉着应付。
二是,在软磨硬缠中,寻找突破口。以柔克刚并不是只靠一次交锋便可取胜的,而往往要在磨和缠中寻找突破口,这就需要时间,需要一定的过程。综上所述,可见,以柔克刚诡辩术适用于当对方处于强大的主动地位,自己处于被动的弱小地位的论辩局势。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避免正面冲突,作暂时的退却和忍让,寻找对方的薄弱环节加以利用,以弱制强,以柔克刚,取得论辩的胜利。总之以柔克刚诡辩术是论辩中的软兵器,运用得当可以收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142。言此意彼藏而不露
——暗渡陈仓术
“暗渡陈仓”这一成语已为人们所熟悉。后来,它多被用来表示“表面上不动声色,暗中进行活动”的意思。
暗渡陈仓诡辩术,是指在诡辩中制造假象蒙骗对方,而达到的是另一种目的的诡辩技巧。
有一次俄罗斯著名马戏丑角演员杜罗夫举行观摩演出,幕间休息时,一个傲慢的观众走到他面前,讥讽地问道:
“丑角先生,观众对你非常欢迎吧?”
“还好。”
“作为马戏班中的丑角,是不是只要生来有一张愚蠢而又丑怪的脸蛋,就会受到观众欢迎呢?”
“确实如此。”杜罗夫悠闲地回答:“如果我能生一张像先生您那样脸蛋儿的话,我准能拿到双薪!”
傲慢的观众本意想污辱一番杜罗夫,没想到却被杜罗夫轻易地接过话题,乘机发挥一番,结果反落个咎由自取。
运用暗渡陈仓诡辩术,必须注意掌握以下几种技巧:一是,要制造假象,用以蒙骗对方,其假象要逼真,用于牵制对方的思维。
二是,“渡”要巧妙,要把自己的观点悄悄地渗入对方的思维领域,使其逐渐地明白真正目的,而最后又无法悔改。
三是,表明自己的观点时,可以委婉含蓄一些,甚至不说明,只是意在不言中,让对方自己去领会。
父亲送儿子去寄宿学校,对老师说:
“如果这孩子不守规矩,您就用鞭子好好教训他吧,如果他和您闹别扭,就请告诉我,我会亲自揍他。他每星期会得到一先令的零花钱,如果他多花了,请告诉我,我就一个子儿也不给他了。”
显然,这一席话听起来很粗暴,但它的真正效果却是让教师对这孩子产生了强烈的怜爱。
当父亲冷冷地说:“杰克,再见!”孩子战战兢兢地回答:“爸爸,再见!”时,老师觉得自己如果再对孩子不客气的话,简直是太不近人情了。父亲没有说让老师如何照顾自己的儿子,而是采取另一种对策向老师表达这种心情。最后我们才明白,父亲那顿训斥是一个假象,目的是能让孩子得到教师的怜悯。
有一个小伙子爱上了一位姑娘。一天,他又来到了姑娘家,两人在火炉边烤火。最后,他说道:
“你的火炉跟我妈的火炉一模一样。”
“是吗?”姑娘漫不经心地应道,她还以为是小伙子随便说的一句话。“你觉得在我家的炉子上,你也能烘出同样的碎肉馅饼吗?”他又问道。姑娘愣了一下,顿时悟出这句话所“暗示”的意义。她欢悦地答道:“我可以去试一试呀!”
由此可见,暗渡陈仓诡辩术的特点是:藏而不露、出奇制胜;表面上不露声色,但却在暗中紧张地思考对策;言此而意彼,巧用奇兵制胜。143。八方设卡堵绝退路
——关门打狗术
关门打狗诡辩术,就是根据论辩主旨的需要,设置若干问题,引诱对手作答,让他把话说死,堵绝其可能狡辩的退路,然后一举进攻,置论敌于绝境的诡辩技巧。
某医院院长家彩电被盗,侦察人员通过现场勘察,发现本院电工王某在院长家放彩电的柜子上留下了一个指纹,于是王某被列为重大嫌疑对象。怎样才能弄清王某是否是案犯?预审员于是找来王某。问:“最近你到过院长家去吗?”
答:“最近我没有到过院长家里。”
问:“真的没有到过吗?”
答:“真的没有到过。”
问:“最近你到医院上班吗?”
答:“最近我请了半个月的假,连医院的大门都没有进过。”问:“那好,我们昨天到医院院长家里,在他家放彩电的柜子上发现了你的指纹(出示证据)。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某神色立即紧张起来,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终于无可奈何地交待了自己的罪行。
预审员成功地撬开了王某嘴巴,得力于较好地运用了关门打狗诡辩术。预审员根据论辩主旨的需要,即弄清王某是不是盗窃彩电的贼,首先采取了设问的方法,提出了三个问题,目的在于证实王某是否到过院长家。而且这三个问题中使用了“最近”这个比较宽泛的时间概念,这样就堵住了王某可能会以案发前或案发后到过院长家而留下了指纹的狡辩。他既承认了最近没有到过院长家,连医院也未去过,这就没有了退路。这是先“关门”,尔后再“打狗”。
随即,预审员在此基础上突然发起了进攻:“你在院长家放彩电的柜子上留下了指纹,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一问使王某猝不及防,退路已断,只有缴械投降了。设想一下,如果预审员不是先“关门”,而是先进攻,一开始就指出“你在院长家的彩电柜子上留下了指纹”,王某可能会说“那是我以前给院长修彩电时留下的”,甚至会反问“有指纹就是盗窃犯吗”?此案就很难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