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牟宗三 >

第2章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牟宗三-第2章

小说: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牟宗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普遍性是由觀念﹑概念來了解﹐但觀念是要表現的﹐要通過生命來表現的﹐這就是普遍性在特殊性的限制中體現或表現出來﹐這種真理是哲學的真理。而科學的真理則不管由什麼人皆可以研究﹐研究科學的人雖然不同﹐但我們不能說科學的普遍真理通過特殊的生命來表現而有不同。也不能說”2+2=4” 這個數學真理由各種不同階級的人的生命來表現有不同。此話是講不通的﹐若以語言分析來分析﹐這種說法是無意義的。

  由此而言﹐西方哲學講語言分析是有道理的﹐因為我們通常的語言常常是不清楚而不確定的﹐不清楚不確定並不是觀念不清楚而是因為我們常常表達得不當或不合文法而變成不清楚﹐故語言分析當方法學來看是有道理的﹐要求我們表達得清楚﹐可是把它當成一種主張(doctrine) 就不對了。但從事語言分析的﹐一開始都說自己是屬于方法學﹐但無形中卻成為一種主張﹐以此而反對許多枺鞫溆谄姪o說形上學是無意義的。其實並不是那些道理現真正洠в幸饬x﹐而是他們根據他們的主張而說洠в幸饬x。另一方面目前從事語言分析的人也缺少創新的能力﹐其實他們連擧新例的能力都洠в些o所舉的例子千篇一律都是黑格爾哲學中的一些句子﹐而且都拿黑格爾來做開現笑或譏諷的對象。這只是人病﹐並非法病。其實這種語言分析的工作是當該做的﹐因為我們目前所處的時代﹐生活中的一切災害﹐最後最嚴重的就是在這個地方﹐因共產黨玩弄文字魔術﹐欺惑大眾﹐于是構成所謂觀念的災害﹐文字的災害。

  茲再回到哲學真理須通過生命來表現﹐因為仁不是抽象性的概念﹐是要具體地表現出來的﹐與”2+2=4” 的數學真理不同。譬如剛性的人與柔性的人表現仁就不大相同﹐分別地說﹐剛性的人比較容易表現義﹐柔性的人也可以有義﹐故兩種不同性格的人﹐表現仁就不大一樣。不但這樣﹐表現也因對象而不同。同是表現仁﹐對父母表現為孝﹐對兄弟表現為友愛﹐擴大而言﹐依孟子「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最親切的是親親﹐故論語云: 仁民愛物均是仁的表現。

  仁就是這樣性伲钠毡檎胬愆o此與”2+2=4” 顯然是不一樣的。”2+2=4” 這種數學真理是普遍而無國界的﹐無中西之分﹐而仁義這種普遍真理是要通過生命來表現﹐就有各種分際的不同﹐此是普遍性要在特殊性的限制中呈現﹐而且一定得呈現﹐否則講空話是無用的﹐而且表現要在生命的限制中表現﹐這樣特殊性就出來了。由此才能了解哲學雖然是普遍的真理﹐但有其特殊性﹐故有中國的哲學也有西方的哲學﹐普遍與特殊性均要承認﹐這樣就可解消二律背反。以其有普遍性﹐通過中華民族或希臘羅馬民族來表現也可以相溝通。可相溝通就有其普遍性﹐由此可言會通﹐若無普遍性就不能會通。雖然可以溝通會通﹐也不能只成為一個哲學﹐這是很微妙的﹐可以會通﹐但可各保持其本來的特性﹐中國的保持其本有的特色﹐西方也同樣保持其本有的特色﹐而不是互相變成一樣。故有普遍性也不失其特殊性﹐有特殊性也不失其普遍性﹐由此可言中西哲學的會通﹐也可言多姿多彩。

  自由世界所以要保存個體性就是要保存這多姿多彩﹔所保存的普遍性並不是抽象的普遍性(abstract universality) 。所謂抽象的普遍性是把差別性都抽掉﹐這種抽象的普遍性就是共產主義的ideology所造成的。故說到最後而簡單的一句話就是共產黨的普遍性是無特殊的內容﹐無多姿多彩﹐故為抽象的普遍性。這樣的社會一律平等﹐他們就由此抽象的普遍性來建立他們所謂的無產階級的大同﹐洠в须A級對立的大同社會。這樣的社會一律平等﹐他們就由此抽象的普遍性來建立他們所謂的無產階級的大同﹐洠в须A級對立的大同社會。但這種大同一出現﹐全部的社會就死掉。此即所謂的封椋У纳鐣╟losed society) ﹐不是開放的社會(open society) 。而我們這些個體(individual being ) ﹐都變成純一色的物伲╬ure matter) ﹐這就是共產黨所希望的﹐因為這樣最易統治。在這樣的純物伲缘膫人﹐怎麼能講個體性(individuality) 與自由(freedom; liberty) 呢? 它本來就不要讓你有這些﹐你一有這些﹐共產黨就完了。它這樣下去﹐這不是災害嗎? 它要以政治的力量﹐集體的力量把一個社會硬壓成這樣﹐當然就要殺人﹐非殺人鬥爭不可。

  空想與付諸行動的實現是很不同的﹐只是空想還無所謂﹐我們現在就因為由于有行動造成的實例敚г谘矍癌o才深切的了解這一層的不同﹐如無共產黨出現﹐我們還不會深切了解到這種行動所造成的災害的嚴重與可怕。只是空想大同如何好﹐當年的康有為就是這樣﹐他那時想「大同」時﹐共產黨尚未出現﹐他以為「大同」的理想多崇高﹐多偉大﹐所以當時的人認為康有為的思想是最新奇﹑最進步的。但是這種新奇的思想是不能付諸實行的。一付諸實行﹐就要千萬人的人頭落地﹐就要毛澤枺鼇須⑷恕.敃r康有為只是空想﹐而這種思想被認為是最進步﹐取新奇﹐最理想﹐而共產黨就來實行這一套。罵我們是反動的﹐落伍的﹐腐敗的﹐以種種醜惡的名詞來形容﹐這些都是玩弄文字魔術。你不能為這些文字魔術所威茫o若被威茫驮懔拴o這個時代的悲劇就是這樣﹐故其統戰有效。假如大家不為這些麻醉的字眼所威茫曰螬o他們的統戰就洠в行Я恕

  當時康有為把他想像的大同社會都具體地列擧出來。人老了就進養老院﹐死了就燒成灰做肥料﹐夫婦結婚同居不得超過一年﹐有了孩子就送進孤兒院﹐這種大同社會任何人無家庭之累﹐這樣看來是夠進步了。事實上毛澤枺娜嗣窆邕洠в凶龅竭@個地步﹐大家都已經受不了﹐故劉少奇才讓步。我們要知道這種知識分子的空想﹐這種不負責任的論眨o其後果是很可怕的。由于對現狀的不滿而發發脾氣還無所謂﹐但不知道會有那麼可怕的後果﹐千萬人頭落地。所以這個時代諸位要認真仔細用心思考問睿o不能隨隨便便發脾氣表現浪漫性﹐這種浪漫性不是隨便可以表現的。

  「大同」是可以講﹐大同的基礎在普遍性(universality) 。我們人之所以有理想都是基于普遍性。無普遍性就不能有理想﹐理想就顯不出來。所以在這個地方共產黨就反過來罵自由世界的人自私自利﹐只管現實的生活﹐追求個人的幸福而無理想。所以它要有個理想﹐無產階級的理想﹐它要黨員殉道﹐殉那個抽象的普遍性﹐他們的理想就寄託在這個地方﹐所以一轉就成為黨性﹐他們說個性是小資產階級的﹐他們卻不知道自由世界的普遍性是在個人的特殊性中表現﹐這樣才能保存這個社會的自由與多姿多彩。大家對這個道理無所知﹐所以為共黨所迷惑。一個人要想由抽象的普遍性﹐進一步來了解具體的普遍性(concrete universality) 是很難的﹐故青年人不易了解﹐他們的脾氣很急躁﹐眼看現實上有種種不滿就性急地要拉掉一切﹐這樣就成了抽象的普遍性﹐這是最真實的事實﹐歷來就是如此。所以他們不了解自由世界所代表的普遍性是具體的普遍性。具體與抽象是相對反的。

  故由普遍性可以言會通﹐由特殊性可以言限制﹐多姿多采﹐講個性。這兩方面都要同時保存。這種普遍性與科學真理的普遍性不同﹐它只能通過個體生命來表現﹐而同時就為生命所限制﹐這兩句話同時成立而不相衝突。人生的奮鬥就在這裡﹐即所謂的為理想而奮鬥(struggle for ideal) ﹐這樣人生才能上進﹐而實現價值﹐實現理想都由此出﹐故人生就是一個為理想奮鬥的過程。這種真理要通過個體生命來表現﹐又同時為個體生命所限制﹐即為表現真理的生命所限制﹐這種真理是什麼真理呢? 這種真理顯然與數學或科學的真理不同﹐故有兩種不同性伲恼胬怼祵W真理不需通過個體生命來表現﹐只要通過研究者來研究﹐其他如科學的真理也是一樣﹐這種真理我們以專門名詞名之曰外延真理(extensional truth) ﹐這是羅素在邏輯上所使用的名詞。另一種真理如「仁」「義」這種需通過生命來表現的真理策為內容真理(intensonal truth) 。外延真理與內容真理相對。我們一定要承認有這兩種真理。外延(extension) 與內容(intension) 是邏輯學中的專門名詞。

  目前的邏輯實論論﹐並不是完全錯的﹐只是他們只承認外延真理而不承認有內容真理。外延一詞由邏輯上的extension而來。外延真理都是可以量化與客觀化的﹐能量化才能客觀化﹐科學真理都是如此。能外延化的真理才能客觀地被肯斷(objectively asserted) 。

  而相反地﹐內容真理卻不能客觀地被肯斷。依羅素以邏輯作標準﹐若命睿╬roposition) 是繫屬于主體(belongs to subject) ﹐也就是屬主觀的態度者﹐則它們都不能客觀地被肯斷。外延真理則不管主體是誰﹐都是要承認的。而內容真理則繫屬于主體﹐如我相信什麼什麼(I believe so and so) ﹐我想怎麼樣怎麼樣(I think so and so) ﹐這樣的命睿o是繫屬于我這個主觀的態度。我相信﹐我想這後面的句子都不能客觀化﹐故為內容真理。如我相信上帝﹐但你不一定相信。因上帝的存在不能被證明﹐這就不是外延真理﹐因其不能客觀地被肯斷﹐而是繫屬于我相信。但我相信你不一定相信﹐我今天相信明天也不一定相信﹐再如我想發財﹐我也不一定會發財﹐故有特殊性。

  所以羅素講科學知識的成立﹐一定要靠兩個基本原則﹐一個是外延性原則(principle of extensionality) ﹐即命睿捎善渫庋拥墓爣o也即量來決定﹐不受主觀的影響。要靠這個原則始有真正的客觀知識﹐否則一切命睿际侵饔^的。第二個是原子性原則(principle of atomicity) 。在知識上是用這個名詞﹐在社會科學上則說是個體性原則﹐其實是相通的。

  原子性原則是說對象可以被分析或分解成若干部份﹐換句話講﹐部分可獨立地﹐單獨地被了解。如每一部分都要通過而且必然通過全體來了解﹐否則就不可理解﹐那麼部分就不能獨立地被了解﹐這樣就無科學的真理。

  如牽一髮以動全身﹐要了解頭髮就要了解頭﹐要了解頭就要了解全身﹐如此就要了解我坐的桌子﹐我在的教室﹐台大﹐台北乃至全部的太陽系﹐這樣一牽連﹐到什麼時候才能了解頭髮呢? 故這樣頭髮就不能獨立地被了解﹐這樣就洠в锌茖W真理。所以必須假定原子性原則﹐也即可分性﹐全體可以分成部份﹐由了解部份來了解全體。此並不是說原子性原則可以適用于一切。某些道理是要通過全體來了解的﹐無孤立的全體﹐也無獨立的部份﹐對此後者而言即牽一髮而動全身﹐黑格爾就喜歡這種道理。講這樣道理的人認為天地間的一切都處于關係中﹐而這種關係都是內在關係(internal relation) ﹐也即一切枺魉l生的關係都是內在關係﹐如A與B在關係內與跳出來在關係外就不一樣﹐也即A與B不發生關係時是一個樣子﹐當進人這個關係時A與B的客觀性如何了解呢? 這樣關係就是所謂的內在關係。

  故由普遍性可以言會通,由特殊性可以言限制,多姿多彩,講個性。這兩方面都要同時保存。這種普遍性與科學真理的普遍性不同,它只能通過個體生命來表現,而同時就為生命所限制,這兩句話同時成立而不相衝突。人生的奮鬥就在這裡,即所謂的為理想而奮鬥(struggle for ideal),這樣人生才能上進,而實現價值,實現理想都由此出,故人生就是一個為理想奮鬥的過程。這種真理要通過個體生命來表現,又同時為個體生命所限制,即為表現真理的生命所限制,這種真理是什麼真理呢?這種真理顯然與數學或科學的真理不同,故有兩種不同性伲恼胬怼祵W真理不需通過個體生命來表現,只要通過研究者來研究,其他如科學的真理也是一樣,這種真理我們以專門名詞名之曰外延真理(extensional  truth),這是羅素在邏輯上所使用的名詞。另一種真理如「仁」「義」這種需通過生命來表現的真理稱為內容真理(intensional truth)。外延真理與內容真理相對。我們一定要承認有這兩種真理。外延(extension)與內容(intension)是邏輯學中的專門名詞。

  目前的邏輯實證論,並不是完全錯的,只是他們只承認外延真理而不承認有內容真理。外延一詞由邏輯上的extension而來。外延真理都是可以量化與客觀化的,能量化才能客觀化,科學真理都是如此。能外延化的真理才能客觀地被肯斷(objectively asserted)。

  而相反地,內容真理卻不能客觀地被肯斷。依羅素以邏輯作標準,若命睿╬roposition)是繫屬于主體(belongs to subject),也就是屬主觀的態度者,則它們都不能客觀地被肯斷。外延真理則不管主體是誰,都是要承認的。而內容真理則繫屬于主體,如我相信什麼什麼(I believe so and so),我想怎麼樣怎麼樣(I think so and so),這樣的命睿抢M屬于我這個主觀的態度。我相信,我想這後面的句子都不能客觀化,故為內容真理。如我相信上帝,但你不一定相信。因上帝的存在不能被證明,這就不是外延真理,因其不能客觀地被肯斷,而是繫屬于我相信。但我相信你不一定相信,我今天相信明天也不一定相信,再如我想發財,我也不一定會發財,故有特殊性。

  所以羅素講科學知識的成立,一定要靠兩個基本原則,一個是外延性原則(principle of extensionality),即命睿捎善渫庋拥墓爣布戳縼頉Q定,不受主觀的影響。要靠這個原則始有真正的客觀知識,否則一切命睿际侵饔^的。第二個是原子性原則(principle of atomicity)。在知識上是用這個名詞,在社會科學上則說是個體性原則,其實是相通的。

  原子性原則是說對象可以被分析或分解成若干部份,換句話講,部份可獨立地,單獨地被了解。如每一部分都要通過而且必須通過全體來了解,否則就不可理解,那麼部份就不能獨立地被了解,這樣就無科學的真理。

  如牽一髮而動全身,要了解頭髮就要了解頭,要了解頭就要了解全身,如此就要了解我坐的桌子,我在的教室,台大,台北乃至全部的太陽系,這樣一牽連,到什麼時候才能了解頭髮呢?故這樣頭髮就不能獨立地被了解,這樣就洠в锌茖W真理。所以必須假定原子性原則,也即可分性,全體可以分成部份,由了解部份來了解全體。此並不是說原子性原則可以適用于一切。某些道理是要通過全體來了解的,無孤立的全體,也無獨立的部份,對此後者而言即牽一髮而動全身,黑格爾就喜歡講這種道理。講這種道理的人認為天地間的一切都處于關係中,而這種關係都是內在關係(internal relation),也即一切枺魉l生的關係都是內在關係,如A與B在關係內與跳出來在關係外就不一樣,也即A與B不發生關係時是一個樣子,當進入這個關係時A與B就變了,這樣A與B的客觀性如何了解呢?這樣關係就是所謂的內在關係。

  而外在關係(external relation),則A、B在關係內與其在關係外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