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牟宗三-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le and part) 不可分。一般以為要了解部分一定要通過全體﹐一離開全體就不能了解部份。反過來﹐也可以說全體是由部分構成的。若不了解部分就不能了解全體﹐這樣就成了一個循環。而原子性原則就是肯定部分可以單獨地被研究﹐可以離開全體而被了解﹐若此不可能﹐我們就無科學知識。擧一個例子﹐若要了解一根頭髮﹐就要了解我所在的教室﹐由此推而廣之﹐又需要了解台北市﹑台灣﹑整個地球乃至太陽系﹐若這樣一來我們到何時才能真正了解一根頭髮呢? 故若無原子性原則﹐我們就無知識可言。在此﹐原子性原則有意識﹐否則部分就不能被分析﹐故邏輯原子論就是由原子性原則而逼出來的。換言之﹐就是根據邏輯分析處理程序之不必要而逼出的假定﹐這不是基于形而上肯定或物理學上的假定。這是高度的近代化思想﹐這樣就可以看出選輯原子論的意義。
如上所述﹐原子論有好幾種形態﹐不管是形而上學的﹐物理學的或邏輯的均各有其意義﹐而且這是哲學的問睿o哲學的問睿是要哲學地處理之。羅素有他自己的形而上學﹐此是由其邏輯分析所逼出的一些假定﹐而不是由形而上學客觀地肯斷說: 如此或不如此。由此而言﹐來布尼茲之心子論(monadology) 在羅素看來就無意義而被解消﹐因此來布尼茲所有的形而上學的妙思都洠в辛拴o由此而言也可以說是下委。因來布尼茲上提方面的思想就這樣被羅素拖下﹐而依羅素的看法﹐這樣來布尼茲的思想才能一致而一貫。
故來布尼茲的邏輯分析的頭腦一直發展貫徹下去﹐當是往羅素那裡發展。不過有些所思考的問睿龑嵎沁壿嬏幚硭軟Q定的﹐有些是可以由它來解決﹐如科學知識這一類﹐但另外有些不是這方面的問睿筒荒軉螒{邏輯分析就能解決的。來布尼茲的思想就有些不是這一類的問睿o如他講上帝﹐上帝在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必要的。他也講意志的問睿o這些都屬于價值方面的﹐而非科學知識的問睿6@一類問睿头菃螒{邏輯的分析與處理就能解決。羅素就是以其邏輯原子論來取代來布尼茲的心子多元論。可是心子多元論在來布尼茲的思想系統中還有其他的牽連﹐但羅素並不感興趣。他說來布尼茲的哲學中﹐凡越是抽象的枺鳗o講得越好﹐至于講具體的哲學(concrete philosophy) 如道德﹑宗教﹑藝術與政治等等﹐實邸矫娴模╬ractical) 就很差﹐這些方面不是來布尼茲哲學精彩的地方。因他的思考型態是邏輯型的﹐故講抽象的就很好﹐講具體就差了。由此來布尼茲與羅素兩人的思考型態相契相應﹐故羅素就可以深入了解來布尼茲這方面的思想。
至于來布尼茲那些非抽象的哲學﹐非邏輯分析所能處理的問睿o就往康德那裡轉﹐經康德的批判後把它們保存下來﹐這是屬於上提的。這些就是不屬于邏輯的或非邏輯分析所能處理的。換言之﹐即價值問睿o屬于道理宗教之範圍。其中的思想與觀念﹐來布尼茲本身之興趣也很大。但其結果是獨斷的講法﹐這樣就保不住。但保不住也不似羅素那樣一下子就把它們全部取消﹐而是想法如何把它們保存下來。這就是康德的態度。只要有價值就想法給它恰當的安排﹐不能隨便把它取消﹐這才是客觀而公正的態度。故所謂「批判」在康德處是最客觀﹑最合理而最謙虛的﹐而非亂批判。批判的本義應是論衡﹑衡量﹑抉擇與料簡的意思﹐所以牽連到道理﹑宗教的那些問睿膊荒茈S便取消﹐康德的方法就是通過批判的精神﹐抉擇﹑衡量﹐把它們保留而不採取來布尼茲的獨斷論。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批判來布尼茲的地方是非常嚴密的﹐在表面上他很少提到來布尼茲的名字﹐康德在其書中的思想與論辯很多是針對來布尼茲而發的﹐重要的思想與觀點都是來布尼茲講出來的﹐來布尼茲的思想不是很容易了解與把握的。羅素專問研究來布尼茲﹐而其所寫的「來布尼茲哲學之批判的解釋」一書並不完全可靠﹐並洠в邪褋聿寄崞澋乃枷胪耆磉_出來。康德只在某些地方提到他﹐而且也洠в姓降卣嬷v來布尼茲哲學﹐但他早已經能控制住來布尼茲了﹐要了解一個人至少要與其同等﹐同等以後才能超過他﹐越過他﹐也才能瘢S他。達不到他的程度就不能與他同等﹐就不能了解他﹐這樣就不能超越他﹐瘢S他。故最了解來布尼茲的應是康德。但要研究來布尼茲不能拿康德的書來做參考﹐因為其全書中有時甚至連他的名字都洠в刑岍o故不知其實在是在講來布尼茲的。
來布尼茲的這一思路往羅素發展就成邏輯原子論﹐往康德那裡就開出批判哲學的康德傳統與後來的德國觀念觀。
來布尼茲上提方面的問睿o康德乃以另一辦法處理而把其保留。邏輯方面則發展成羅素的「數學原理」。本來哲學方面的經驗主義與實在論是由英國人開出的﹐而來布尼茲本身也不是經驗主義也不是實在論。但由「來布尼茲?羅素」這個骨幹之哲學方面的牽連就可接樱狡P國的經驗主義與實在論。英國式的經驗主義與實在論的精神社會政治上有其價值﹐但就純哲學而言﹐還是消極的。這不但在形而上學﹐就在知識論方面﹐也是如此。若把這種思想在政治﹑社會方面的影響暫時撇開﹐而單就知識論﹐形而上學等哲學方面﹐而考懀绾蝸硎諗z這一套﹐如何能融進康德的系統裡﹐使它在知識論的範圍內不要與康德哲學乳衝突﹐這是十分精微的哲學問睿T谥R論的範圍內﹐兩者是否有衝突是有問睿末o以英美人觀之﹐就以為有衝突﹐因康德的先驗主義以及其「經驗的實在論」與「超越的觀念論」﹐英國人不太懂。不要說康德的全部系統不能了解﹐就是康德哲學中最初步的先驗綜合問睿两襁洠в辛私狻F鋵崄K不是那麼難于了解﹐而是牽涉到民族的偏見與習慣。若客觀而嚴格地言之﹐其實是無什麼衝突的。以為衝突是英國人自己主義的看法﹐因為他們以為經驗主義可以否決康德的先驗主義﹐其實是否決不了的。他們以為實在論可以否決康德的主觀主義﹐這也有問睿7奖阊灾o即使康德有主觀主義之相﹐但他也有實在論之相﹐這也是反對不了的。因康德在知識論的範圍內﹐正好是「經驗的實在論」(Empirical realism) ﹐而康德全部的思想是「經驗的實在論」與「超越的觀念論」(Transcendental idealism) ﹐這是不容易了解的﹐而且是常遭铡獾摹
英美所謂的經驗主義與實在論(包括各種形態) ﹐其實都逃不出康德「經驗實在論」的範圍﹐儘管有種種說法﹐儘管不用康德的詞語。康德的「經驗實在論」是針對柏克來之所謂的獨斷的觀念論與笛卡兒之或然的或存疑的觀念論而發。柏克來的「to be is to be perceived」(存在即被知) ﹐我們說這是主觀的觀念論﹐其實此詞語並不妥當。獨斷的(主觀的) 觀念論與存疑的觀念論都在經驗層上說話﹐故康德指兩者為「經驗的觀念論」(Empirical idealism) ﹐而在超越層上則為實在論。故為「超越的實在論」(Transcendental realism) ﹐而康德在經驗層為實在論故曰「經驗的實在論」﹐在超越層則為觀念論﹐故為「超越的觀念論」。柏克來﹐笛卡兒正好與康德相反。
「經驗的觀念論」使我們的經驗知識無實在性可言﹐「超越的實在論」又使我們形而上學的知識成為妄想。其實「經驗的觀念論」函「超越的實在論」此句話只能就笛卡兒說﹐不能用在柏克來。柏克來之觀念論﹐康德指其為獨斷的觀念論﹐一般謂之為主觀的觀念論﹐他並無經驗層與超越層這二層之分。因為「to be is to be perceived」則一切知覺現象都是主觀的idea﹐離開idea其背後再洠в惺颤N實在﹐故他無超越意義的實在。康德對此並無簡別﹐這是他一時的疏忽﹐故他所謂的「經驗的觀念論」﹐「超越的實在論」大體都是指笛卡兒而說的。
下一講要講的是在康德的思想內﹐我們如何把這些經驗主義與種種的實在論都吸收到「經驗的觀念論」內﹐我們又如何來了解「超越的實在論」以及為何「超越的實在論」是不行的。這樣一步一步前進﹐我們可以把那些亂絲都予以釐清。
而且在講經驗知識﹐科學知識的範圍內﹐羅素有好多思想都是來自康德﹐說得不客氣﹐都是偷自康德﹐只是所使用的詞語不一樣而已﹐而他自己也不提﹐現在邏輯實證論的思想也大都來自康德﹐由康德啟發出來的﹐故我曾經說過﹐在某一個意義上康德是最大的邏輯實證論者。邏輯實證論中說什麼是無意義﹐其實都是康德早已說過的。
故唸西方哲學﹐古代的哲學由古希臘起到康德以前的哲學都匯歸到康德處﹐康德以後的哲學都由康德開出。故洠в幸粋讀哲學的不讀康德的﹐不管你贊成與否﹐了解與否﹐了解到什麼程度﹐都非讀康德不可。因為在康德的哲學內﹐一切哲學的問睿o哲學的論點都已談論到。你需要有哲學常識﹐知道有那些哲學問睿c其來龍去茫o康德以前如何思考﹐康德以後如何思考﹐知道了以後才能繼續前進﹐故讀哲學的人都可由康德處得到啟示。
他對哲學的概念(Philosophical concept) ﹐哲學的論辯(Philosophical argument) ﹐與哲學性的分析(Philosophical analysis) ﹐都全部提到。世界上自有歷史以來﹐從洠в幸粋人能像康德這樣達到真正的哲學專家之地步。真正專業于哲學的是康德。他一生活到八十多歲﹐任何別的事不做﹐一生也洠в须x開過他的家鄉﹐一生精力全部集中在他的哲學構思﹐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故有人說康德的哲學是哲學的常識﹐但此常識並不是平常的常識﹐而是非常深入的常識。也有人說過﹐通過康德哲學不一定有更好的哲學出現﹐但不通過康德的哲學則只會有壞的哲學﹐故讀哲學的人一定要讀康德﹐否則是胡思亂想或落入旁枝偏枝﹐而得不到學習哲學的正確途徑。
(第三講完)
第四講 康德的「經驗的實在論」與「超越的觀念論」此對反于「經驗的觀念論」與「超越的實在論」;由經驗的實在論融攝知識範圍內一切實在論的思想,由超越的觀念論融攝一切關于智思界者的思想
來布尼茲.羅素傳統于邏輯以外在哲學方面也可下委也可上提。上提的方面是關于形而上學方面,即所謂的理性主義的獨斷論。下委方面大體是英美的經驗主義與實在論,言至此,我們再加上二次大戰以後流行的胡塞爾的現象學與海德格的存在哲學等不屬于「來布尼茲.羅素」傳統的思想。這些下委的思想,我們如何把其消化到康德的批判哲學呢?
首先要了解康德本人的思想是「經驗的實在論」與「超越的觀念論」。上講也已經提過這個思想是針對笛卡兒而言,因笛卡兒的思想正好是「經驗的觀念論」與「超越的實在論」。
康德的「經驗實在論」的意義,簡單地說,大體可以就三項來了解,即時間、空間與現象,這三端都可以表出經驗實在性與超越的觀念性。由經驗的實在性說「經驗的實在論」,由超越的觀念性說「超越的觀念論」。時間、空間與現象三端,其中時間與空間是一類的,依康德說時間、空間只在經驗現象上有效,可以應用,在此就有其實在性。假如離開了經驗現象,離開我們的感性(sensibility),而想像時間、空間是絕對客觀的自存體,或附著在客觀物自身上的一個屬性,這就是妄想,妄想就是空觀念,而無實在性,故言超越的觀念性。
這裡「超越的」一形容詞意思是「超絕」或「超離」義,即Transcendent一詞之意義。在康德「超越」一詞與「超絕」或「超離」的用法不大相同。「超越」是指某種先驗的(apriori)枺鳎群踅涷灦校挥山涷灥脕恚珔s不能離開經驗而又返回來瘢S經驗,有此一來往,便是Transcendental一詞之意義。假如是超絕或超離,即“Transcendent”,則此超絕或超離就是與經驗界隔絕,完全隔離,一往不返;而超越則往而復返。此處言時間、空間若離開吾人的感性主體,離開了經驗現象,而想其為客觀的自存體,或附屬于物自身上的一個形式條件,或一種屬性,這就是空觀念。但超越與超離的區別,康德本人也常不嚴格遵守,此處用transcendental,其實就是transcendent的意思,此即超離、超絕。說超越的觀念性實即超絕或超離的觀念性。若不離開感性主體,不離開經驗現象而為經驗現象之形式條件,就有其經驗的實在性。就其經驗的實在性而言,我們也可說這是時空之內指的使用(Immanent use);若就其超絕的觀念性而言,這便是時空之外指的使用(Transcendent use)。此內指外指不同于internal與external,inner與outer之相對。Transcendent往上超越一往不返,故超絕而外在,這外在是以超離定,簡稱曰外指;Immanent則雖超越而又不離經驗,簡稱曰內指或內處。內指或內處,中文有時亦譯為內在,則常與internal相混。但當內在與超絕對照地使用時,此時之內在人們一見便知是指immanent而言,故最好譯為內指或內處。這樣,是依上下而為內外,而不依主客而為內外。時間、空間如此,現象也是如此。
每一個枺饕揽档拢加须p重身份,即現象的身份與物自身的身份。物自身的身份我們不知道。故一物如粉筆,若把它當作現象看,則它就是呈現於我們的感性主體者,其顯現乃對感性主體而顯現。當你說現象而又離感性主體,只從理性上講,或只從純粹知性上講,而不想現象以什麼方式,如何呈現到我們的眼前,那麼此時現象即一無所有(nothing)。現象要顯現出是一個枺鳎褪菍Ω行灾黧w而顯現。如離開感性主體只從理性上想這個現象,此時這現象就是空觀念,一無所有(nothing)。由現象也可說其內指的實在性,即內指地言之,現象是個實在的現象,不是幻象(illusion),是真實實在的柬西,這內指地說是對的,但外指地說就不對,只是空觀念。
康德大體由此三方面來辯說經驗實在性與超越觀念性,假若了解此三者的經驗實在性,就知道康德為什麼說在經驗現象範圍內我們所知的一切現象的對象都是實在的。即平常所說的matter,在康德看來也是一大堆現象,所以也是實在的,真實的,而假如像柏克來所反對的matter,那不是真實實在的matter,那是抽象的概念(abstract concept),因為杯子是具體實在的枺鳎蕀atter不能拉掉,拉掉了,杯子不是變成空的影子嗎?matter是實在的,若把其講成抽象的概念,杯子就成空的。故matter不能拉掉,不能當抽象的概念看,而是一個具體的表象,具體的現象,故杯子是實在的枺鳎@就是康德的經驗實在論。這三端內指地說,皆可達到經驗的實在論,外指地說,因其離開我們的感性主體,則只是個空觀念,什麼也洠в校纱硕猿降挠^念論,即明超絕、超離者之觀念性。
平常人不了解康德之思想,以為他是最偉大的觀念論,最偉大的唯心論,這些詞語都非常麻煩而不對的。康德說超越的觀念論,這不是他的思想之積極意義,不是好的意思,是個空觀念而洠в袑嵲谛裕@就叫做觀念論,故非積極而好的意義。若以最偉大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