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序》
得法眼净,离三恶道
这是一本佛在世时,在家、出家、外道、男、女各类人等,在各种不同的
生命处境中,听闻佛陀的教法而开悟的专书。若你有因缘得以翻阅本书,请用
心阅读、体验,切勿让难得的法缘空过。若能敬心阅读全书,纵不见法,至少
也会有正知见,必将裨益无穷尽的生命旅程,减损堕恶道的因缘。
开悟,是无论走在正法中,或是浸在相似佛法里的学佛人,都想要获得的
体验。特别是流行台湾的相似佛法,标榜所谓“即刻开悟”、“明心见性”、“见
性成佛”等悟境名相,更让流转于滚滚红尘、满腹贪瞋痴而抓取不断、以致痛
苦不断的世间人,心向往之。
开悟,的确是美好的体验 当下顿断所有的烦恼与疑惑,识无所住。而
1 书序
…
2 远尘离垢法眼净
流行中的相似佛法,特别是与“般若宗”有关的经论、或是南宋之前少数大禅
师的经论语录,也往往能对“专心致志”的读者,产生策进、驱迫心意识的思
维极限,使刹那间跃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解悟之境。
但这毕竟只是刹时间的体验,如电光火石,若无法住智为基础,或悟后不
知如何修行 守护六根、修不放逸,纵有十次、百次的解悟经验,因不知如
何转化心意识的品质与取角,仍然如同凡夫而未入法流。
真正佛陀的教法,根本不是自称“大乘”的经论之教、更非禅宗的参禅之
法,而是正观五阴无常、契入“苦、集、灭、道”的正思惟,当下明觉而“见
法、知法、得法、入法”,当下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开法眼,得见如来清净,当然就是“开悟”。且入此悟境是依无常观、正思
惟而契入,因此法住智充满,知法次法向而亲证涅槃,当然既明心又见性
明觉心意识运作之生灭流转,正见诸相流转生灭、无常变异之非我、非我所、
不相在,当体即空,不取不着,而自证如来清净法界。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自知,诸大乘论师或高明之禅宗大师高谈的“一心三
观(假、空、中)”,远不及“无常观”如实、妥当、受用既如实照见心意
识取着流转之世间生灭,又同时正见“生灭灭已,寂灭现前”,于修行上又“有
道有迹”,若能念念明觉,则可时时自知自证。
而中国历代之判教者,以论师之知见为知见,不以佛之知见为知见,不知
不见佛法之“初、中、后善”、不知不见佛法之“法法相依、法法相润、从此岸
到彼岸”,却以凡夫知见妄加“判教”,胡乱割裂佛陀开示众生使悟入“佛知见”
之完整教法,继之后来者迭相附丽,积非成是,致正法隐没。
至于流行台湾之相似佛法,续其末流,以赶经、拜忏、念咒、盖庙为能事,
非法占用国土、放生致放死、政教联手邪枉人民,种种愚痴行、恶邪见,实令
人不忍闻问。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也就是有因有缘有报,要明辨法与
非法,又当先远离欲恶不善法。否则,纵耗尽三千尺牍、遍读三千经论,若不
3 书序
…
4 远尘离垢法眼净
见法,依然不明究里。若得见法,于正法律心得无畏,纵然不知不识“大乘”
经教、禅宗、密宗之为何物,佛说此人得一果须陀洹,“七往人天,究竟苦边”。
本书之诞生于此国土世间,当然是希望有助于显扬正法,以利学佛人之见
法、得法,“减损阿修罗众、增益天人众”。至于破邪说,只是随笔带到,其实
是徒增议论的无聊习性。因为,要能分辨“法与非法”,除了自见法外,完全是
人云亦云。这种大事因缘,当然只能是“循业发现”,言说议论其实助益不大。
所以,还是只有感谢,感谢佛陀、及戮力于正法修行与流布的三世十方众
生,也感谢种种相似佛法及外道知见的众生,让我们知非即舍,有因有缘有报
得入法流。
本书是“分享杂阿含经”系列的第二本:闻示悟入佛知见,收录《杂阿含
经》中有关见法的经文共廿三篇(另有六篇已编在“分享杂阿含经”系列一:
《远离烦恼得自在》一书),编辑架构分四部分:一、经文部分,选自印顺长老
编的《杂阿含经论会编》一书,于标点部分略作调整。二、读经笔记部分,是
明和讲堂师生共同的研读心得,由负责的同学具名撰写。三、提要部分,集结
自课堂上的关演与讨论,由本书主编张碧华小姐执笔整理,希望有助于读者对
法义的思惟。四、注释部分,有些参考佛光大辞典的注解,有些则是我们研读
的心得,提供读者参考。
再者,本书的编排是有设计的,我们建议读者至少一次,依编订的次序阅
读完全书,必能获益匪浅。
感谢明和讲堂全体同学于闻、思、修上的共同努力,促成这样的大事因缘;
感谢勉力写作读经笔记的同学,感谢碧华的发心并戳力编辑本书,感谢荣南大
力支持,感谢所有助印者。愿此功德,回向十方众生,早日见法、得法,离苦
得乐,清净自在。
5 书序
…
6 远尘离垢法眼净
【第一章】
苦集灭道,转法轮
佛陀证道后,于波罗柰鹿野苑中仙人住处,
向五比丘三转、十二行法轮,开演四圣谛。憍陈如等见法。
诸天传唱:“增益诸天众,减损阿修罗众。”
7 苦集灭道,转法轮
…
8 远尘离垢法眼净
'经文' 印顺本谛相应一经、大正本三七九经、佛光版三七八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柰鹿野苑中仙人住处。
尔时,世尊告五比丘:“此苦圣谛,本所未曾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
明、觉。此苦集、此苦灭、此苦灭道迹圣谛,本所未曾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
智、明、觉。”
“复次,苦圣谛,知当复知,本所未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
苦集圣谛,已知当断,本所未曾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复次,
此苦灭圣谛,已知当作证,本所未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复次,
此苦灭道迹圣谛,已知当修,本所未曾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
“复次,比丘!此苦圣谛,已知已知出,所未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
明、觉。复次,此苦集圣谛,已知已断出,所未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
明、觉。复次,苦灭圣谛,已知已作证出,所未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
明、觉。复次,苦灭道迹圣谛,已知已修出,所未曾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
智、明、觉。”
“诸比丘!我于此四圣谛,三转、十二行,不生眼、智、明、觉者,我终不
得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闻法众中,为解脱,为出,为离,亦不自证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已于四圣谛,三转、十二行,生眼、智、明、觉故,于诸天、魔、梵,
沙门、婆罗门、闻法众中,得出,得脱,自证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说是法时,尊者憍陈如、及八万诸天,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尔时,世尊告尊者憍陈如:“知法未?”
憍陈如白佛:“已知,世尊!”
复告尊者憍陈如:“知法未?”
拘邻白佛:“已知,善逝!”
9 苦集灭道,转法轮
…
10 远尘离垢法眼净
尊者拘邻已知法故,是故名阿若拘邻。
尊者阿若拘邻知法已,地神举声唱言:“诸仁者!世尊于波罗柰国仙人住处鹿
野苑中,三转、十二行法轮,诸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所未曾转;多所饶
益,多所安乐,哀愍世问,以义饶益,利安天人,增益诸天众,减损阿修罗1众。”
地神唱已,闻虚空神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炎魔天,兜率陀天,化乐天,
他化自在天2,展转传唱,须臾之间,闻于梵身天3,梵天4 乘声唱言:“诸仁者!
世尊于波罗柰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三转、十二行法轮,诸沙门、婆罗门,诸天、
魔、梵,及世间闻法未所曾转;多所饶益,多所安乐,以义饶益诸天、世人,增
益诸天众,减损阿修罗众。”
世尊于波罗柰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转法轮,是故此经名转法轮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时,佛陀在波罗柰国鹿野苑中仙人住处。
那时,世尊告诉五比丘:“要离苦,须先知苦。这苦的真理,是你们前所未闻
的。这世间,是众苦的集合场:生老病死,是苦;和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或是和
心爱的人离别,是苦;心有所求却无法得到,是苦;五阴无常、如火炽燃,是苦。
你们要带着正念,好好地思惟这些现象,正思惟五阴无常、苦、空、无我,世间
万法只是因缘生灭的现象。如实知苦,便能对于苦感,产生理解、智慧、明了、
觉察。
同样地,这苦集、苦灭、灭苦方法的真理,也是你们前所未闻的,我现在就
为你们说明。苦为什么会形成呢?是因为有无明的贪瞋痴在造作。因为我们对五
阴现象有爱喜,所以有抓取;有抓取,故有有续的冲动;有有续的冲动,所以会
造成生的现象;有生,所以有老病死、忧悲恼苦,种种大苦因而聚集起来。不过,
这些烦恼痛苦是可以灭除的,只要如实知五受阴的集、灭、味、患,而离舍喜贪
11 苦集灭道,转法轮
…
12 远尘离垢法眼净
抓取,灭了有续的冲动,心自然寂静涅槃。那么,灭苦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八
正道 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如此戒、定、
慧等持,精进修习不放逸,才能解脱生死轮回。
对于我以上所说的苦集、苦灭及灭苦之法这三项真理,你们同样要带着正念,
好好地思惟这些现象,正思惟五受阴无常、苦、空、无我,世间万法只是因缘生
灭的现象。如实知后,便能对于苦之所以聚集、苦可以灭除、以及灭苦的方法,
产生理解、智慧、明了、觉察。”
“第二,对于我刚才所说的苦的实相,你们知道后,要彻底体验、再体验,
以你们自己的身行、心行来体验,深深地体会这世间众苦的实相。其次,已知、
已体会苦聚集的原因之后,就应当断除贪瞋痴及爱喜抓取,于当下更加警觉自己
的身、口、意行,厌离欲恶不善法。复次,已知、已体会可以灭苦得解脱,就应
当以身作证,体验灭苦的状态。复次,已知、已体会行八正道可以灭苦,就应当
精勤修习、住不放逸。
对于以上我再次宣说的,第二个层次的四圣谛的修行,也是你们前所未闻的。
你们要带着正念,有止有观,好好地思惟、修行。正思惟五阴无常、苦、空、无
我,世间万法只是因缘生灭法;于每一个当下,警觉、再警觉,体会、再体会:
必须吃出苦味、断除苦因、证得苦灭、修八正道。如此,便能产生出世间的思惟,
得法眼、得菩提智、离无明烦恼而生明、从迷妄中觉醒出来。”
“第三,比丘!对此苦圣谛,你们在完全证知、完全体证苦的实相之后,便
能于苦不倾动、相对地于乐不染着,知苦但心不苦,完全证知自己已出离苦的系
缚;复次,对此苦集圣谛,完全证知、完全断除了所有会生起烦恼的因,不再抓
取;复次,对此苦灭圣谛,完全证知、明觉内在的寂灭状态;复次,对此苦灭道
迹圣谛,完全证知、明觉,念念无间等。
对于以上我所宣说的,第三个层次的四圣谛的修行,也是你们前所未闻的真
理。你们同样要带着正念,有止有观,做更精微的思惟和修证,在行住坐卧、一
呼一吸之间,人法一体,俱现苦集灭道、无常生灭的真谛。如此,必能证得法眼
13 苦集灭道,转法轮
…
14 远尘离垢法眼净
清净、涅槃智、念念明觉、完全觉醒,达到完全解脱、永断烦恼的境界。这就是
解脱知见。”
“诸比丘!我于此四圣谛,从以上三个层次、十二个面向,来思惟、体验、
修证,如此,竟而不生眼、智、明、觉者,我终究无法于诸天、魔、梵、沙门、
婆罗门、闻法众……等各个界面中,成为解脱忧悲恼苦、出离生死轮回的觉悟者,
也不能自知自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正因为我已于四圣谛,从三个层次、十二个面向来思惟、体验、修证:第
一、如实知见苦、集、灭、道;第二、于修行上,完全体验苦谛当知、集谛当断、
灭谛当证、道谛当修;第三、完全体证后,已知于苦完全出离,已知于苦集完全
断除,已知于涅槃完全证得,已知于八正道完全修证。我因此,而得以法眼清净、
得涅槃智、念念明觉、完全觉醒,所以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闻法众
中,成为出离生死轮回、解脱忧悲恼苦的觉悟者,自知自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当世尊说此法时,尊者憍陈如、以及八万名天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那时,世尊问尊者憍陈如:“你知道法了吗?”
憍陈如禀告佛陀:“知道了,世尊!”
世尊再一次问憍陈如:“你确知解脱之法了吗?”
拘邻(憍陈如另一音译名)禀告佛陀:“知道了,善逝!”
尊者拘邻由于已知正法,所以名为阿若拘邻(已开悟的拘邻)。
尊者阿若拘邻知法后,地神发声唱言:“诸位仁者!世尊于波罗柰国仙人住处
鹿野苑中,开演四圣谛,三转、十二行法轮,这是诸沙门、婆罗门、诸天、魔、
梵所未曾知、未曾说的,令正法住世,对于有情众生多所饶益、多所安乐。这是
因为世尊慈悲,哀愍世间因无明而造成苦难,所以,以法义饶益世人、利安天人,
使众生知法修行、自净其心,增加往生天道的众生,减少往生阿修罗道的众生。”
地神唱完后,闻虚空神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炎魔天、兜率陀天、化乐
天、他化自在天,展转传唱,片刻之间,传唱声传到梵身天,梵天也应声唱言,
如前。
15 苦集灭道,转法轮
…
16 远尘离垢法眼净
世尊于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初转法轮,所以此经名“转法轮经”。
佛陀说完此经后,诸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欢喜奉行!
'提要'佛陀三转十二行法轮的因缘
西元前六世纪,印度当时有十六大国。其中,迦毗罗卫国的悉达多太子,因
见世间老病死之苦,亟欲出离,而于廿九岁之年,离舍妻儿,舍尽荣华,夜半离
家出城,出家修行学道。
当时,印度修行人奉“苦行”为最高尚、最具权威的修行方式。悉达多出家
后,先后拜阿罗逻仙人、郁陀迦罗摩子仙人为师,修证得“无所有处定”、“非想
非非想处定”的禅定境界,但自觉仍无法永断烦恼、究竟苦边。
悉达多于是离闻仙人处,于尼连禅河边的苦行林中,专精修道,吃的束西很
少,后来甚且到日食一麦的地步,饿得只剩皮包骨。
出家苦行六年,悉达多仍未解脱,自身却疲弱到连渡河的力气都没有了。究
竟要如何解脱老病死呢?出离世间众苦的方法是什么呢?他发现只是苦行,并不
能解决他对于老病死现象的困惑,反而是增加对色身的执着,使心无法清净;心
不清净,又如何能解脱呢?于是放弃苦行,不再饿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