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 >

第23章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第23章

小说: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必当心生厌悔,他人也会嫌弃我,大师也会责备我,所有修行梵行者也会以法
义,而来嫌弃我。我的恶名就会流布四方、等到身坏命终,就一定堕入地狱。如
果现在有身的恶行,就知见到这辈子、下辈子,会有这样的果报,所以就会灭除
身的恶行,而来修习身的妙行。”
    “口、意方面的恶行也是这样。所以说修习三妙行后,就能通达四念处清净
满足。”
    “如何修习四念处,才能通达七觉分圆满俱足的境界?”
    “目揵连!比丘如果是按部就班,顺着身体作身身观念住时,摄持心念,安
住不忘,这时,就能随顺方便修习念觉分。随顺方便修习念觉分后,得到念觉分
满足。”
    “在对这心念状态的觉察上,思惟用什么法义来对治,作觉察、思考、衡量

51 法法相依,从此岸到彼岸

52 远尘离垢法眼净

这时,随顺方便修习择法觉分。随顺方便修习择法觉分后,得到择法觉分满足。”
    “选择思量那个对治的法义,作觉察、思考、衡量后,这时,随顺方便修习
精进觉分。随顺方便修习精进觉分后,得到精进觉分满足。”
    “择法精进后,生出欢喜心,这时,随顺方便修习欢喜觉分。随顺方便修习
欢喜觉分后,得到欢喜觉分满足。”
    “生出欢喜心后,身心状况都比较止息了,这时,随顺方便修习猗息(轻安)
觉分。随顺方便修习猗息觉分后,得到猗息觉分满足。”
    “身心状况都止息后,得三摩提(禅定境界)。这时,随顺方便修习定觉分。
随顺方便修习定觉分后,得到定觉分满足。”
    “定觉分满足后,所谓一其心,贪爱忧虑的念头都灭熄了,念念都趋向于舍
念清净,这时,随顺方便修习舍觉分。随顺方便修习舍觉分后,得到舍觉分满足。”
    “于受、心、法,作受、心、法观念住,也是如此。如是修习四念处,就能
通达七觉分满足。”
    “如何修习七觉分,才能通达明、解脱圆满俱足的境界?”
    “目揵连!比丘如果修习念觉分时,按部就班地,依远离、依离欲、依灭、
朝向于舍;这时,修习念觉分,就能通达明、解脱清净满足的境界。同样地,修
习择法、精进、喜、猗息、定、舍觉分,也是如此。如是修习七觉分后,就能通
达明、解脱清净满足的境界。”
    “目揵连!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修习。每个法都是互相依存、
互相关联、法次法向,从愚痴无闻的苦海,而通达涅槃寂静的境界。”
    佛陀说完此法时,萦发目揵连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这时,萦发目揵连见证法义,体验到法身清净,知道法次法向,入法流,超
越了所有的怀疑、迷惑,不由于他人之助,而是在诸法律中,亲身体证,而无所
畏惧。
    萦发目揵连从座位站起,整理衣服,向佛陀敬礼,合掌禀告佛陀说:“我现在
是否能够在正法律中,出家修习,得到真正比丘的身分?”

53 法法相依,从此岸到彼岸

54 远尘离垢法眼净

    佛陀告诉目揵连:“你现在已得以在正法律中,出家修习,得到真正比丘的身
分了。”
    萦发目揵连出家后,精进思惟,安住于不放逸,直到成就阿罗汉的境界。

'提要'念念三依一向

    七觉分的修习,依次第包括: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息
觉分、定觉分、舍觉分。是一套可以出离世间尘垢的心意识状态、而通达出世间
清净解脱的修行法要。
    从正智正念当下身、受、心、法的状态,为离欲恶不善法而择法对治,既而
依法护念精进,进而因克服欲恶不善念而心生喜受,再正观喜受而离喜受,达到
身心轻安,一其心而入正定,再于定境中一心行舍,念念明觉,而无所取着,自
证出世间之涅槃寂静。
    所以,要修行满足七觉分,就必须满足四念处的修行,对自己身、受、心、
法的状态与品质,随时正智正念。也就是对自己身、口、意的行为与冲动,随时
警觉,随觉、随观、随离种种欲恶不善法,转身、口、意的三恶行,成为清净无
染的三妙行。因此,就必须在六根触境时,守护六根、善护念,于触六尘而生识、
生受、想、思时,明觉不随转,安住于解脱界。
    所以,若能于起心动念时念念明觉,念念三依一向:依远离、依离欲、依灭、
向于舍,则自可念念自证明觉、解脱的果报福利。
    法法相依、法法相润、法次法向,从此岸到彼岸。佛法的修行,缘自觉知,
离欲恶不善法,不待时节,即可当下见法自证。

'注释'

55 法法相依,从此岸到彼岸

56 远尘离垢法眼净

1 萦发:将头发束成一大髻
2 遮罗迦:指行脚僧
3 福利:指法的作用。如说布施、持戒,可得生天之作用。


【第四章】
苦乐因缘生,正念不随转
    尊者优陀夷言:六根触境,从其因缘生诸苦、乐、不苦不乐;
    守护六根,心不随转,因缘生苦、乐、不苦不乐灭。
    毗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见法。

57 苦乐因缘生,正念不随转

58 远尘离垢法眼净

'经文' 印顺本入处相应二0一经、大正本二五三经、佛光版二五五经

    如是我闻:
    一时,尊者优陀夷往拘萨罗国人间游行,至拘磐荼聚落,到毗纽迦旃延氏婆
罗门尼庵罗园中住。
    时,毗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有诸年少弟子,游行采樵,至庵罗园中,见尊
者优陀夷,坐一树下,容貌端正,诸根寂静,心意安谛,成就第一调伏1。
    见已,往诣其所,共相问讯已,退坐一面。时,优陀夷为诸年少种种说法、
劝励已,默然而住。彼诸年少闻尊者优陀夷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
    时,诸年少担持束薪,还至毗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所,置薪束于地,诣毗纽
迦旃延氏婆罗门尼所,白言:“我和上尼当知!庵罗园中有沙门优陀夷,姓瞿昙氏,
依于彼住,极善说法。”
    毗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语诸年少言:“汝可往请沙门优陀夷瞿昙氏,明日于此
饭食。”
    时,诸年少弟子,受毗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教已,往诣尊者优陀夷所,白优
陀夷言:“尊者当知!我和上毗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请尊者优陀夷明旦饭食。”
    时,优陀夷默然受请。
    时,彼诸年少知优陀夷受请已,还归和上毗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所,白言:“和
上尼!我以和上尼语请尊者优陀夷,尊者优陀夷默然受请,和上尼自知时。”
    尔时,尊者优陀夷,夜过晨朝,着衣持钵,往诣毗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舍。
时,毗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遥见尊者优陀夷来,疾敷床座,请令就座,设种种
饮食,自手供养,丰美满足。食已,澡漱、洗钵讫,还就本座。
    时,毗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知食已讫,着好革屣,以衣覆头,别施高床,
现起轻相,傲慢而坐,语优陀夷言:“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与不?”
    优陀夷答言:“姊妹!今是非时。”作此语已,从座起去。
    如是明日,诸弟子复至庵罗园采樵,听法,还复白和上尼,和上尼复遣诣请

59 苦乐因缘生,正念不随转

60 远尘离垢法眼净

食。如前三返,乃至请法,答言“非时”,不为说法。
    诸年少弟子复白和上尼:“庵罗园中沙门优陀夷,极善说法。”
    和上尼答言:“我亦知彼极善说法,再三请来,设食、问法,常言非时,不说
而去。”
    诸弟子言:“和上尼着好革屣,以衣覆头,不恭敬坐,彼云何说?所以者何?
彼尊者优陀夷,以敬法2故,不说而去。”
    和上尼答言:“若如是者,更为我请。”
    彼诸弟子受教更请,供养如前。
    时,和上尼知食讫已,脱革屣,整衣服,更坐卑床,恭敬白言:“欲有所问,
宁有闲暇见答与不?”
    优陀夷答言:“汝今宜问,当为汝说。”
    彼即问言:“有沙门、婆罗门说:‘苦、乐自作’,复有说言:‘苦、乐他作’,
复有说言:‘苦、乐自他作’,复有说言:‘苦、乐非自非他作’。尊者复云何?”
    尊者优陀夷答言:“姊妹!阿罗诃说:‘苦、乐异生’,非如是说。”
    婆罗门尼复问:“其义云何?”
    优陀夷答言:“阿罗诃说:‘从其因缘,生诸苦、乐。’”
    优陀夷复语婆罗门尼言:“我今问汝,随意答我。于意云何?有眼不?”
    答言:“有。”
    “有色不?”
    答言:“有。”
    “有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
    答言:“如是,尊者优陀夷!”
    优陀夷复问:“有耳……。鼻……。舌……。身……。有意(有色?有意识), 
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
    答言:“如是,尊者优陀夷!”
    优陀夷言:“此是阿罗诃说:‘从其因缘,生于苦、乐。’”

61 苦乐因缘生,正念不随转

62 远尘离垢法眼净

    婆罗门尼言:“尊者优陀夷!如是阿罗诃说:‘从其因缘,生苦、乐’耶?”
    优陀夷答言:“如是,婆罗门尼!”
    婆罗门尼复问:“沙门!云何阿罗诃说:‘因缘生苦、乐、不苦不乐灭’?”
    优陀夷答言:“我今问汝,随意答我。婆罗门尼!一切眼、一切时灭无余,犹
有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耶?”
    答言:“无也,沙门!,”
    “如是,耳……。鼻……。舌……。身……。意,一切时灭永尽无余,犹有
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耶?”
    答言:“无也,沙门!”
    “如是,婆罗门尼!是为阿罗诃说:‘因缘生苦、乐、不苦不乐灭。’”
    尊者优陀夷说是法时,毗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尔时,毗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度疑、惑,不由
于他,入佛教法,于法得无所畏。
    从座起,整衣服,恭敬合掌,白尊者优陀夷:“我今日超入决定。我从今日,
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我从今日尽寿归依三宝。”
    尔时,优陀夷为婆罗门尼说法,示教、照喜已,从座起去。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时,尊者优陀夷柱拘萨罗国人间游行,至拘磐荼聚落,就住在毗纽迦旃
延氏婆罗门尼的庵罗园中。
    当时,毗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有一些年轻的弟子,到各处游行砍柴,也来到
了庵罗园中,看见尊者优陀夷,坐一树下,容貌端正安祥,诸根寂静,心意识住
不放逸,六根不再往外攀缘,显然已经调伏。
    见此情形,这些少年就前去拜访优陀夷,互相问候一番,各自就座。此时优

63 苦乐因缘生,正念不随转

64 远尘离垢法眼净

陀夷为诸少年说了种种佛法,勉励大家精勤修习,然后又继续安住于静默。
    少年们,听闻尊者优陀夷所说的佛法,各各欢喜随喜,离座而去。他们挑起
柴薪回到毗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的所在,一捆捆的柴火放好之后,就去拜见毗纽
迦旃延氏婆罗门尼,说:“师父当知!庵罗园中有沙门优陀夷,姓瞿昙氏,就住在
那里,极善说法。”
    婆罗门尼对诸少年说:“你们去邀请沙门优陀夷瞿昙氏,明日于此饭食。”
    诸少年听了婆罗门尼的教示,即前往拜见尊者优陀夷,表达女师父邀请的盛
意,优陀夷默然接受邀请。
    少年们回来向女师父禀告,尊者优陀夷已接受邀请,他们也一致认为和尚尼
知道怎么安排。
    尔时,尊者优陀夷第二天早上,着衣持钵,来到毗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家。
这时,婆罗门尼看到尊者优陀夷远远而来,快速铺好床座,请客人就座,亲手供
养种种美食。优陀夷尊者餐后,漱洗完毕,回到原来的座位。
    这时,婆罗门尼知道尊者已用餐结束,就穿了上等的皮靴,包好头巾,又特
地摆了一张高大的座床,不屑的、傲慢的坐下,对优陀夷说:“有问题请教,不知
尊者方便回答否?”
    优陀夷答言:“姊妹!现在并不恰当。”说完就离座而去。
    像这次一样,第二天这些少年又到庵罗园砍柴,又去听法,又回来告诉和尚
尼,和尚尼又派他们去邀约尊者优陀夷用膳。就这样,和尚尼请法,优陀夷说时
机不当,不为说法,三请三返,和尚尼一直未能如愿。
    于是少年们再禀告和尚尼说:“庵罗园中,沙门优陀夷,极善说法。”
    和尚尼答:“我亦知其极善说法,说极善法,只是再三邀来,设筵相待,一旦
请问佛法,总以时机不当为由,不说而去。”
    诸弟子言:“师父请法时,总是穿上好的靴子,披好头巾,穿戴严整,以轻心
慢心,坐高床,居高临下,既不恭又不敬;优陀夷尊者,深知佛法可贵,怎忍心
为傲慢之人说法,当然不说而去。”

65 苦乐因缘生,正念不随转

66 远尘离垢法眼净

    和尚尼答言:“真这样的话,我知道怎么做了,再去为我邀请。”
    诸少年接受师父的教示,再前往邀请尊者,一直到尊者赴约接受供养,一切
都和前几次相同。
    这时,和尚尼知尊者用餐已毕,乃脱去皮靴,整理一下衣服,改坐在较低小
的座床上,很恭敬的对优陀夷说:“有问题想请教,不知尊者方便回答否?”
    优陀夷答言:“现在是很恰当的时机,你尽管提出问题,我知无不答。”
    婆罗门尼问:“有些沙门,婆罗门说:‘苦受、乐受,都是自作自受。’又有
的说:‘苦受、乐受,是他者(指外力,如梵天、神、天帝)做而我来承受。’又
有人说:‘我们所承受的苦、乐受,有的是自己做,有的是他者做。’又有的说:
‘苦、乐受,非自做也非他做,是自然而生。’尊者!你认为如何?”
    尊者优陀夷答言:“姊妹!阿罗汉说:‘苦、乐是众缘和合而生’,并非你方才
所提的各种现象。”
    又问:“‘苦、乐异生’是什么意思?”
    答言:“阿罗汉说:‘就是由于众缘的汇聚而生诸苦、乐。’”
    优陀夷尊者又对婆罗门尼说:“我现在问你,你就依自己的想法回答我。你的
意思如何?有眼根吗?”
    答言:“有。”
    问:“有色尘吗?”
    答言:“有。”
    问:“眼触色,生眼识,三事和合生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似苦受、似
乐受、似不苦不乐受,是这样吗?”
    答言:“如是,尊者优陀夷!”
    优陀夷又问:“耳、鼻、舌、身、意五根,触声、香、味、触、法五尘,生相
对应的五识,这些根、尘、识因缘和合生触,而有苦、乐、不苦不乐受的现象,
也是这样吗?”
    答言:“如是,尊者优陀夷!”

67 苦乐因缘生,正念不随转

68 远尘离垢法眼净

    优陀夷言:“这就是阿罗汉说的:‘根、尘、识因缘和合生触,而有苦、乐、
不苦不乐受。’”
婆罗门尼言:“尊者优陀夷!阿罗汉说:‘苦、乐受乃因缘和合而生’吗?”
    优陀夷言:“是的,婆罗门尼!”
    婆罗门尼又问:“尊者!若依阿罗汉的说法,什么因缘才得以息灭苦、乐、不
苦不乐受?”
    优陀夷答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