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 >

第31章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第31章

小说: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知见而流转。我从今日起,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形寿作为一个在家居
士,请证知我!”

179 见缘起法,知苦离苦

180 远尘离垢法眼净

    阿支罗迦叶闻佛说法后,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那时,阿支罗迦叶辞别世尊,离去不久,在路上被一头为了护子的母牛所触
杀。阿支罗迦叶在命终的时候,诸根清净安祥,脸色洁净鲜白。
    当时,世尊正在城内乞食,有很多比丘也在城内托钵,他们听到传闻:阿支
罗迦叶从世尊闻法后,离开不久,就被牛所触杀;命终时,诸根清净安祥,脸色
洁净鲜白。
    这些比丘乞食完后,出城,回到耆闭崛山,收舍好衣钵,洗好脚后,就前去
拜访世尊。向世尊行礼后,退坐于一旁,并向世尊说:“世尊!我们今天早上和许
多比丘入王舍城乞食,听闻传言:阿支罗迦叶听闻世尊教授佛法与戒律后,辞别
离去,不久于路上,被一头为了护子的母牛所触杀;命终时,诸根清净安祥,脸
色洁净鲜白。世尊!不知迦叶往生哪里?会在何处受生?得到什么果报?”
    佛陀告诉诸比丘说:“迦叶已见法,知法,知法次法向,舍念清净,不再于世
间的现象界轮转受生,安住于涅槃境界。你们应当前去瞻仰其安祥的相貌,以见
贤思齐。”
    那时,世尊为阿支罗迦叶证授其已般涅槃。

'提要'见苦,即见苦空

    “苦是如何产生的?”这问题,深深困扰着阿支罗迦叶!“是自作而生的?
是他作而生的?是自、他共同造作的?还是无因而自然生成的?”他在半路上拦
下世尊,迫不及待地要一个答案。
    佛陀托着空钵,饿着肚子,停在路中,慈悲地看着阿支罗迦叶,回答他说:
苦的产生是因为无明,有造成苦的因缘,就会产生苦的果。离断苦集的因缘,就
不会再产生苦受。如实知苦受,是缘起的现象,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
见到苦,就能见到非苦因为见到苦集的根源,知苦性本空。愈抓取,心愈紧,
苦愈深;心离抓取,苦就灭了。

181 见缘起法,知苦离苦

182 远尘离垢法眼净

    佛陀的教诲,让阿支罗迦叶看清楚苦的空性。他澄清了自己先前的误解,体
会到只要离断抓取、无明,心处在清净明觉的状态下,苦受即不生。他发现本心,
心无取着,当下得法眼净,并于倾刻间,证得阿罗汉果。
    “朝闻道,夕死可矣!”他虽于归途中丧生,但命终时,心安住于正智正念,
不着一法,诸根清净安祥,脸色洁净鲜白。显然于生死自在,心中了然而无畏。
    阿支罗迦叶透过思惟苦受而见法。这提醒我们:人生中各种正、负面的遭遇,
都是帮助我们觉醒的资粮。
    西藏密宗禅师创巴仁波切曾说:“所有的境遇都是我的上师!”人生经历中的
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关系,都可以是开启我们智慧的指导者,令我们见
法。只要我们能以广阔的心量去接纳一切顺、逆境,而非排斥、对抗。
    愈是放手接纳,愈容易在过程中,维持明觉的观照力,当下看见所有现象的
无常和空性。不论是苦或乐、喜悦或瞋恨,都只是生命中的一股能量。所有的境
遇,都是激发我们发菩提心的上师帮助我们看到自己不取不着的本心。
    佛陀曾说,对苦的思惟,是甚深的思惟。看到苦,就看到微细我慢。而离断
我慢,就是圣法印、知见清净。关于此点,学法之人又须自行做深刻的内观,亲
身体验:自己苦感生起的原因?离抓取后,苦感是否真的灭了?如此,才能了解
本经的要义。

'注释'

1 无记:问题虚妄不实,无益修行,流于诤论,故佛陀舍置不答。佛陀说有十四
  种无记,即当时外道以十四种颠倒知见来诘难:(1)世间有常(时间无限)? (2) 
  世间无常(时间有限)? (3)世间亦常亦无常?(4)世间非常非无常?(5)世间有边
 (空间有限)? (6)世间无边(空间无限)? (7)世间亦有边亦无边?(8)世间非有
  边非无边?(9)如来死后有?(l0)如来死后无?(l1)如来死后亦有亦无?(12)如来死后
  非有非无?(13)命与身为同一?(14)命与身异?以上为外道“断、常、一、异”

183 见缘起法,知苦离苦

184 远尘离垢法眼净

  之妄见。
2 不受于法:心无取着,达“识无所住”的阿罗汉境界,已舍法、不执取法。


【第十一章】
有依当断,离慢清净
    一比丘尼色诱阿难未成,阿难为说:
    依秽食者,当断秽食;依于慢者,当断憍慢;
    依于爱者,当断爱欲。比丘尼见法,自悔过。

185 有依当断,离慢清净

186 远尘离垢法眼净

'经文' 印顺本阿难相应一0经、大正本五六四经、佛光版五六三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尊者阿难亦在彼住。
时,有异比丘尼,于尊者阿难所,起染着心,遣使白尊者阿难:“我身遇病苦
,唯愿尊者哀愍见看!”
    尊者阿难晨朝着衣持钵,往彼比丘尼所。彼比丘尼遥见尊者阿难来,露身体,
卧床上。尊者阿难遥见彼比丘尼身,即自摄敛诸根,回身背住。
    彼比丘尼见尊者阿难,摄敛诸根,回身背住,即自惭愧,起着衣服。敷坐具,
出迎尊者阿难,请令就座,稽首礼足,退住一面。
    时,尊者阿难为说法言:“姊妹!如此身者,秽食长养,憍慢长养,爱所长养,
淫欲长养。姊妹!依秽食者,当断秽食;依于慢者,当断憍慢;依于爱者,当断
爱欲。”
    “姊妹!云何名依于秽食,当断秽食?谓圣弟子于食,计数思惟而食,无着
乐想,无憍慢想,无摩拭想,无庄严想;为持身故,为养活故,治饥渴病故,摄
受梵行故。宿诸受令灭,新诸受不生,崇习长养,若力、若乐、若触,当如是住。”
    “譬如商客,以酥油膏以膏其车,无染着想,无憍慢想,无摩拭想,无庄严
想,为运载故。如病疮者,涂以酥油,无着乐想,无憍慢想,无摩拭想,无庄严
想,为疮愈故。”
    “如是,圣弟子计数而食,无染着想,无憍慢想,无摩拭想,无庄严想;为
养活故,治饥渴故,摄受梵行故。宿诸受离,新诸受不起,若力、若乐、若无罪
触,安隐住。姊妹!是名依食断食。”
    “依慢断慢者,云何依慢断慢?谓圣弟子闻某尊者、某尊者弟子,尽诸有漏,
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
受后有。闻已,作是念:彼圣弟子尽诸有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我今何故不尽
诸有漏?何故不自知不受后有?当于尔时,则能断诸有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187 有依当断,离慢清净

188 远尘离垢法眼净

姊妹!是名依慢断慢。”
    “姊妹!云何依爱断爱?谓圣弟子闻某尊者、某尊者弟子,尽诸有漏,乃至
自知不受后有,我等何不尽诸有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彼于尔时,能断诸有漏,
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姊妹!是名依爱断爱。”
    “姊妹!无所行者,断截淫欲和合桥梁。”
    尊者阿难说是法时,彼比丘尼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彼比丘尼见法,得法,觉法,入法,度狐、疑,不由于他,于正法律,心得
无畏。
    礼尊者阿难足,白尊者阿难:“我今发露1悔过,愚痴、不善,脱作如是不流
类事。今于尊者阿难所,自见过、自知过,发露忏悔,哀愍故!”
    尊者阿难语比丘尼:“汝今真实自见罪,自知罪,愚痴、不善。汝自知作不类
之罪,汝今自知、自见而悔过,于未来世得具足戒。我今受汝悔过,哀愍故,令
汝善法增长,终不退减。所以者何?若有自见罪、自知罪,能悔过者,于未来世
得具足戒,善法增长,终不退减。”
    尊者阿难为彼比丘尼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已,从座起去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时,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尊者阿难也在该处。
    当时,有一名比丘尼,对于尊者阿难心生欲爱,派人去禀告阿难说:“我身患
病苦,希望尊者慈悲,前来探望!”
    一早,尊者阿难着衣持钵,去探望该比丘尼。比丘尼远远看见尊者阿难走来,
于是袒身露体,卧在床上。
    尊者阿难在彼端,遥见比丘尼的身体,立即收摄六根、善护心念,转身背对
比丘尼,站在原地不再向前。

189 有依当断,离慢清净

190 远尘离垢法眼净

    那比丘尼看见尊者阿难,收摄六根、转身背对着她,站在原地不动,心生惭
愧,起身穿好衣服,铺好坐具,出门迎接阿难,请他坐下,向他恭敬行礼后,站
在一旁。
    尊者阿难就座后,向比丘尼说法:“姊妹!此色身之所以能生长增广,是因为
有饮食、憍慢、爱欲、淫欲滋养润泽的缘故。姊妹!心若贪享饮食,就要断除那
贪享心;心若有所憍慢,就要断除那憍慢心;心若执于爱欲,就要断除那爱欲心。”
    “姊妹!何谓心若贪享饮食,就要断除那贪享心呢?也就是说,圣弟子对于
饮食,必须守护六根,知足知量,不乐着食物的美味,没有憍慢之心,不贪图口
腔咀嚼、饱食的快感,不为气派风光;而是为了维持身体机能,为了活命,为了
让色身不受饥渴、不生疾病。所以,适当摄取营养,导向身心轻安,以修行清净
的身口意行。离断过去对各种觉受的染着而生的习性,内心不再随转,不染着新
的觉受。尊崇修习正法,以法长养己身,饮食知量,守护六根,正知正念,增强
法清净的作用力,心因无染而生安乐,六根于触境时清净明觉、不再造作恶业。
圣弟子应如此安住其心。”
    “譬如商人,用酥油膏来敷涂他的车子,他这么做,心中并没有染着,不生
憍慢,不为快感,不逞气派,而是为了维持车子的性能,方便运载货物。又如长
了脓疮的人,在疮上涂抹酥油,他这么做,心中不为享乐,不为憍慢,不为快感,
不逞气派,而是为了治好脓疮。”
    “圣弟子也是如此,饮食知量,不乐着食物的美味,没有憍慢之心,不贪图
口腔咀嚼、饱食的快感,不为气派风光;而是为了活命,让色身不饥不渴,以便
修行清净的身口意行。离断过去对各种觉受的染着而生的习性、内心不再随转
不再染着新的觉受。饮食知量,守护六根,正知正念,增强法清净的作用力,心
因无染而生安乐,六根于触境时清净明觉,不再造作恶业,心无烦恼故能安稳不
倾动。姊妹!这就是依食断食,因为贪享是解脱的障碍。”
    “如果心存憍慢,就要断除那憍慢心。这要如何办到呢?亦即,圣弟子如果
听到某某尊者或其弟子,修行有成,已经灭尽所有的烦恼,证得心解脱、慧解脱,

191 有依当断,离慢清净

192 远尘离垢法眼净

当下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听后,便反观
自身:那名圣弟子修行有成,已永断烦恼,自知作证不受后有;我今日应该见贤
思齐,思惟自己为何尚未永断烦恼?为何尚未证得究竟解脱?于是精勤修习,心
不放逸,于憍慢,远离、离欲、灭尽、舍。在此情况下,必能永断烦恼,证得究
竟解脱。姊妹!这就是依慢断慢,因为憍慢是解脱的障碍。”
    “姊妹!心存爱欲,就要断除爱欲。这要如何办到呢?亦即,圣弟子如果听
到某某尊者或其弟子,已永断烦恼,证得究竟解脱;就要见贤思齐,思惟:我为
什么不也永断烦恼,证得究竟解脱呢?于是精勤修习,心不放逸,于爱欲,远离、
离欲、灭尽、舍。在此情况下,必能永断烦恼,证得究竟解脱。姊妹!这就是依
爱断爱,因为爱欲是解脱的障碍。”
    “姊妹!淫欲是生命无明的冲动,如果能不随着生命无明的冲动而流转,就
能截断欲望之流,停止淫欲产生的因缘。
    为什么呢?如以上所说的贪吃、憍慢、爱欲三例,这些五欲之乐的追求、冲
动,起因于贪瞋痴的无明覆盖,使心生染着,而造作诸业行。之所以如此,就是
因为不如实知五受阴无常、是因缘生灭的现象,妄以为有我、有我的,因而攀缘、
抓取不断,轮转不休。若如实知五受阴之集灭味患离,舍灭贪享、憍慢、爱欲之
念,心不染着,则能超越障碍,得到解脱。
    淫欲的行为更是如此。淫欲是因为贪着乐受,而乐受,是因缘和合而生的现
象,如果没有无明行,淫欲的因缘也就断了。为什么呢?有贪瞋痴,就有无明行,
就有识的攀缘,就会产生名色,就有六根,就有接触,就有觉受,就会因贪着乐
受而产生淫欲的现象,而在三界受生,流转不休。如果念念明觉,无明行就灭了,
也就断了淫欲的冲动,不再于三界受生,出离三界而得自在。所以说,如果没有
无明行的造作累积,淫欲心生起的因缘就断除了。
    淫欲心同样是解脱的障碍。若心存淫欲之念,就应当断除。守护六根,善护
心念,多做无常想,一切色相、欲想,皆因缘造作,非我、非我所。正视性能量
只是一股生命能,不爱着,不妄动意爱之念,于淫欲,心生厌离、离欲、灭尽、

193 有依当断,离慢清净

194 远尘离垢法眼净

舍,灭了无明的冲动,心就不会再受淫欲的摆弄了!”
    尊者阿难说此法时,那比丘尼依法思惟,看清楚自己所贪着的色欲,其色、
受、想、行、识的本质,是苦、空、非我、非我所,只是因缘和合的现象。自己
因为愚痴,执以为有,才会被贪爱所系缚。当下远离了欲望的尘垢覆盖,得法眼
净。
    当时,比丘尼见到了苦集灭道的真谛,体会到法身的清净无染,于法心生觉
悟,入于法流,心中没有任何的怀疑。之所以如此,不是由于他人之助,而是确
信依正法律能通向解脱,心中不再有畏惧。
    她向阿难恭敬行礼,禀告尊者阿难:“我要表明自己的过失,并且悔悟改过,
我因为愚痴、不善,做出这种犯戒的事情。经过您的点醒,我已见到、知道自己
的过错,现在向您表白并忏悔,请您慈悲接受!”
    尊者阿难告诉比丘尼:“你现在已如实地,自己见到、知道解脱的障碍,忏悔
自己的愚痴、不善。你知道所做所为已经犯戒,因为你自见自知过失、并且忏悔,
将来一定能持戒圆满、亲近涅槃。我今哀愍接受你的忏悔,愿你善法增长,终不
退转。为什么呢?因为自见自知解脱的障碍,而能悔悟改过的修行人,将来一定
能持戒圆满,增长善法,朝向清净解脱,终不退转。”
    尊者阿难为比丘尼开演种种正法,为她分别善恶法、教她舍恶行善、使她内
心住于正法而生明、随喜赞叹她知非即舍的决心。说完便离座而去。

'提要'饮食知量,长养慧命

    身体能生长,是因为有饮食、憍慢、爱欲、淫欲的润泽。因为有色身,所以
会产生人我比较,若未作无常观,就会贪爱色身,而生憍慢心、爱欲心、淫欲心。
长养色身,就是长养身见,滋养我见。
    心中有所依赖,就一定有障碍,你就不是个自由的人。所以,阿难提醒比丘
尼,出家人修清净梵行,是为了离断世间的纠缠,故须断除心中对于饮食、憍慢、

19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