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 >

第32章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第32章

小说: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尼,出家人修清净梵行,是为了离断世间的纠缠,故须断除心中对于饮食、憍慢、

195 有依当断,离慢清净

196 远尘离垢法眼净

爱欲、淫欲的依赖、依恋,至无所依赖、不生染着。
    我们对于饮食,应该“计数思惟而食”第一,知足知量,营养均衡;第
二,专心吃,注意咀嚼的次数及状况。第三,正知正念,清楚吃东西是为了导向
身心轻安、少苦离苦,不抓取。
    有吃,就有消耗。饮食,是为了调身,为了滋养慧命,让色身有力无事,心
神安宁。就像汽车须要妥善的保养,才能维持最佳性能。饮食不当,不但会导致
身心粗重、六根守护困难,造成身心不安,破坏健康;若为满足口腹之欲而杀生,
甚至会造作恶业。
    而且,多食又多欲,食欲强弦烈,会增长淫欲心。节制食欲,有助于节制憍慢、
爱欲、淫欲之心。所以,饮食知量,是十分重要的。
    修行,就是从凡夫地朝向清净界。秽食、憍慢、爱欲、淫欲,这些习性,就
是度我们朝向苦边的船筏。时时警觉我们心中存有的这些习性,一发现有所依、
有所碍,就立即离断。点点滴滴,屡败屡试,一直到心中的缺漏,完全断尽为止。
    性欲,是一股中性的生命能。但因为有身见、我见,而产生人我、男女、美
丑等等抓取,转成淫欲心。淫欲心是在此基础下,所升起的一个念头。此念头能
够增强,也能够削弱,甚至灭尽。作无常观,观诸相非我、非我所,转念即能舍
离。念头升起时,如实面对、转向、离断,调伏淫欲心并不困难。

'注释'

1 发露:毫无掩盖地揭露、表白自己所犯的过失。让出家人心保持清净,无所覆
  藏,成为值得供养的良福田。

197 有依当断,离慢清净

198 远尘离垢法眼净

【第十二章】
离断五盖,行八正道
    佛言:苦非宿命,
    贪、瞋、睡眠、掉悔、疑,此五因缘生心法忧苦。
    尸婆外道见法。

199 离断五盖,行八正道

200 远尘离垢法眼净

'经文' 印顺本外道出家相应一三经、大正本九七七经、佛光版九六九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尸婆外道出家,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
言:“瞿昙!有一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见、如是说:‘若人有所知觉,彼一切本
所作因;修诸苦行,令过去业尽,更不造新业。断于因缘,于未来世,无复诸漏;
诸漏尽故,业尽;业尽故,苦尽;苦尽者,究竟苦边。’今瞿昙所说云何?”
    佛告尸婆:“彼沙门、婆罗门,实尔洛漠说耳!不审、不数,愚痴、不善、不
辩。所以者何?或从风起苦,众生觉知;或从痰起,或从唌唾起,或等分起;或
自害,或他害,或因节气。”
    “彼自害者,或拔发、或拔须、或常立举手、或蹲地、或卧灰土中、或卧棘
刺上、或卧杵上、或板上、或牛屎涂地而卧其上、或卧水中、或日三洗浴、或一 
足而立身随日转。如是众苦精勤有行,尸婆!是名自害。他害者,或为他手、石、
刀、杖等种种害身,是名他害。尸婆!若复时节所害,冬则大寒,春则大热1,
夏寒、暑俱,是名节气所害。”
    “世间真实,非为虚妄。尸婆!世间有此真实,为风所害,乃至节气所害,
彼众生如实觉知。汝亦自有此患  风、痰、唌唾,乃至节气所害觉,如是如实
觉知。尸婆!若彼沙门、婆罗门言:‘一切人所知觉者,皆是本所造因。’舍世间
真实事,而随自见作虚妄说。”
    “尸婆!有五因、五缘,生心法忧苦。何等为五?谓因贪欲缠、缘贪欲缠,
生心法忧苦;因瞋恚、睡眠、掉悔、疑缠,缘瞋恚、睡眠、掉侮、疑缠,生彼心
法忧苦尸婆!是名五因、五缘,生心法忧苦。”
    “尸婆!有五因、五缘,不生心法忧苦。何等为五? 谓因贪欲缠、缘贪欲缠,
生彼心法忧苦者,离彼贪欲缠,不起心法忧苦;因瞋恚、睡眠、掉悔、疑缠,缘
瞋恚、睡眠、掉悔、疑缠,生彼心法忧苦者,离彼瞋悉、睡眠、掉悔、疑缠,不

201 离断五盖,行八正道

202 远尘离垢法眼净

起心法忧苦。尸婆!是名五因、五缘,不起心法忧苦。现法得离炽然,不待时节,
通达现见,缘自觉知。”
    “尸婆!复有现法离炽然,不待时节,通达现见,缘自觉知,谓八正道  
正见乃至正定。”
    说是法时,尸婆外道出家,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时,尸婆外道出家,见法,得法,知法,入法,离诸狐、疑,不由于他,入
正法律,得无所畏。
    即从座起,整衣服,合掌白佛:“世尊!我今可得于正法律出家,受具足,得
比丘分耶?”
    佛告尸婆:“汝今得出家。”
    如上说,乃至心善解脱,得阿罗汉。

'读经笔记'

    我曾这么听闻:
    有一时,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那时,有一位外道的出家人,名叫尸婆,来到佛所,拜访佛陀,与佛陀见面
后,向佛陀问讯请安,退坐于一旁,禀告佛陀说:“瞿昙!有一派沙门、婆罗门如
此知见、如此说:‘若人对于苦有所觉知,则知道这一切的苦,皆源于自己过去宿
命的所作所为;故修行种种苦行,令过去的业报灭尽,同时不再造作新业。断除
这些苦因,令这业缘无所缘起,于未来世不再生苦与烦恼,这些烦恼有漏因此得
以灭尽,种种的业报也跟着灭除;业报灭除了,所以苦不生;苦尽不再生,那就
到了苦的边际。’不知瞿昙您的看法如何?”
    佛陀告诉尸婆说:“这些沙门、婆罗门如此说法,实在是太草率!没有好好的
审察、细数,是愚痴、不好的、不擅于分别的!为什么呢?这些苦,有的是受风
寒而起,于此众生都能觉受知道;有的由痰引起,有的由唾液引起,或是由上述
因素综合引起;这些苦,有的是自虐自害而起,有的是受他力他害而来,有的是

203 离断五盖,行八正道

204 远尘离垢法眼净

因四季节气的变化而产生。”
    “因自虐自害而生的苦,如拔自己的头发,或拔自己的胡须,或一直高举双
手而立,或蹲在地上,或躺在灰土中,或卧于荆棘上,或躺在木槌、木板上,或
将牛屎涂于地并卧其上,或将身体卧在水里,或一天洗三次澡,或单脚站立、身
随太阳而转。像这样,用种种苦行精勤修练者,尸婆!这就称为自害。”
    “因他力他害而生的苦,如被他人用手所伤,或被石头所砸,或被杖打等,
种种因他力而产生的危害,这就称为他害。”
    “尸婆!如果遇到四季节气的变化,身体会因为无法调适,而产生种种的苦
感,如冬天的大寒、春天的闷热、夏天的忽冷忽热。像这样的苦受,是来自于四
季节气的变化,这就称为节气所害。”
    “以上这些苦受,在世间确实都存在着,并非虚妄。尸婆!世上确实有这些
苦受的现象存在,例如,受到风寒而生痰、唌唾之苦,或是自虐自害,或是受他
力所害,或是受节气的变化所害。这一切的苦,所有众生都能如实觉知。你也一
样有这些恼息  从风寒、生痰、唌唾……,一直到受四季节气的变化所苦的感
受,你也都能确实觉知。尸婆!如果那些沙门、婆罗门说:‘为一切世间人所觉知的
苦,都是源自于自己过去的作为而起,全归于宿命。’这样的说法,就是悖离世
间的实相,而随着自己的无知妄见,说虚妄不实的话。”
    “尸婆!有五种因、五种缘,会使心生起忧患与恼苦。哪五种呢?就是因贪
欲生染着,而于五欲之境,无有厌足,故心缘此,为贪欲所缠,不得出离,而生
忧苦;因心生瞋恚,故于违情之境,心怀愤怒;因心想睡眠,故心性被昏沉覆盖;
因心生掉悔,故心躁动不安,无法止息;因心生疑,故于法犹豫而无决断,随妄
念流转。心因为这些现象,故生起了忧患与苦恼。尸婆!就是这五种因缘,使心
生起种种忧苦的现象。”
    “尸婆!有五种因、五种缘,不会使心生起忧患与恼苦。哪五种呢?就是因
贪欲生染着,而于五欲之境,无有厌足,故心缘此,为贪欲所缠,不得出离,而
生忧苦;心若离此贪欲,于境不抓、不取,即不着、不缠,故不生忧苦。因瞋恚、

205 离断五盖,行八正道

206 远尘离垢法眼净

睡眠、掉悔、疑缠,故缘瞋恚、睡眠、掉悔、疑缠,而心生忧苦;心若离于瞋恚、
睡眠、掉悔、疑缠,即不会生起忧苦。尸婆!这就是使心不生忧苦的五种因缘。
当下即能出离种种的忧患苦恼,不须等待来日,当下就能见证,这一切皆缘自对
于自己的身心经验,如实的觉察与了解。”
    “尸婆!另有一种方法,就是行八正道,能当下使心出离忧患、恼苦,不须
等到来日,即能当下见证,这一切皆缘于对于自己的身心经验,如实的觉察与了
解。八正道是  以正见做主体,正志为导向,身、口、意行皆不离正语、正业
与正命,精进于离欲恶不善法、增长善法,常思正念,心止于正定。如此即能远
离各种恼热,当下通达清净涅槃。”
    佛陀说这些法要时,尸婆外道,离断了世间的妄见所起的尘垢,见到法的实
相,得法眼净。
    这时,尸婆外道出家,见法,知法,入法流,对法已不再有狐疑,这一切皆
非他力之助,而是行于佛陀所教诫的正法律中,心无畏惧而得自在。
    他从座位起身,整理好衣服,合掌礼佛,禀告佛陀说:“世尊!我现在可以在
您的正法律中出家,接受完整的比丘戒,成为一名正式的比丘吗?”
    佛陀告诉尸婆说:“你现在就可以出家成为比丘了。”
    就如上面所说,尸婆得法眼净后,精勤修习,住不放逸,最后心得解脱,证
阿罗汉。

'提要'离于五盖,不起忧苦

    苦是因无知、无明而聚集。但当时一些外道修行人,视之为宿命,认为苦是
由过去所作的业报而来,故修种种愚痴苦行,盼以离断苦业。
    佛陀指世间的苦受,是由自害、他害、节气所害而来,若以宿命论来看待自
身所受的伤害或病痛,则为虚妄不实。
    要止息心的忧苦,最重要的是要离断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

207 离断五盖,行八正道

208 远尘离垢法眼净

的纠缠,行八正道,端正自己的身、口、意行,如实察觉心的状态,不取不着,
当下即能离苦得清凉。

'注释'

1 春则大热:此处指印度夏天雨季期之前的气候。



【第十三章】
生死存亡相,因缘和合生
    婆四吒优婆夷连丧六子,思子发狂;
    闻法后,入佛正教,丧第七子,不复忧苦。
    其夫婆罗门往诣世尊请法,出家证三明阿罗汉。


209 生死存亡相,因缘和合生

210 远尘离垢法眼净

'经文' 印顺本婆罗门相应二九经、大正本一一七八经、佛光版一一六二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弥絺罗国庵罗园中。
    时,有婆四吒婆罗门尼,有六子相续命终,念子发狂,裸形被发,随路而走,
至弥絺罗庵罗园中。
    尔时,世尊无量大众围绕说法。婆四吒婆罗门尼遥见世尊,见已,即得本心,
惭愧羞耻,敛身蹲坐。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取汝郁多罗僧1,与彼婆四吒婆罗门尼,令着听
法。”
    尊者阿难即受佛教,取衣令着。
    时,婆罗门尼得衣着已,至于佛前,稽首礼佛,退坐一面。尔时,世尊为其
说法,示教、照喜已。如佛常法,说法次第,乃至信心清净,受三自归。闻佛所
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彼婆四吒优婆夷于后时,第七子忽复命终,彼优婆夷都不啼哭、忧悲恼苦。
    时,婆四吒优婆夷夫,说偈而告婆四吒优婆夷言:
    “先诸子命终,念子生忧苦,昼夜不饮食,乃至发狂乱。
    今丧第七子,而不生忧苦?”
    婆四吒优婆夷即复说偈,答其夫言:
    “儿孙有千数,因缘和合生,长夜迁过去,我与君亦然。
    子孙及宗族,其数无限量,彼彼所生处,更互相残食。
    若知生要者,何足生忧苦!我已知出离,生死存亡相。
    不复生忧苦,入佛正教故。”
    时,婆四吒优婆夷夫,说偈叹曰:
    “未曾所闻法,而今闻汝说。何处闻说法,不念子忧悲?”
    婆四吒优婆夷说偈答言:

211 生死存亡相,因缘和合生

212 远尘离垢法眼净

    “今日等正觉,在弥絺罗国,庵罗树园中,永离一切苦。
      演说一切苦、苦集、苦寂灭、贤圣八正道,安隐趣涅槃。
      则是我大师,深乐其正教,我已知正法,能闻子忧苦。”
    其夫婆罗门复说偈言:
    “我今亦当往,弥絺庵罗园,彼世尊亦当,开我子忧苦。”
    优婆夷复说偈言:
    “当观等正觉,柔软金色身,不调者能调,广度海流人。”
    尔时,婆罗门即严驾,乘于马车,诣弥絺罗庵罗园。遥见世尊,转增信乐,
诣大师前。
    彼时,大师即为说偈,开其法眼,苦、集、灭、道,正向涅槃。彼即见法,
成无间等。既知法已,请求出家。
    时,婆罗门即得出家,独静思惟,乃至得阿罗汉。世尊记说:于第三夜逮得
三明2。
    得三明已,佛即告之,令遣御者,乘车还家,告婆四吒优婆夷,令发随喜,
语言:“婆罗门往见世尊,得净信心,奉事大师,即为说法,为开法眼,见苦圣谛、
苦集、苦灭、贤圣八道,安趣涅槃,成无间等。既知法已,即求出家。世尊记说:
于第三夜具足三明。”
    时,彼御者奉教疾还。
    时,婆四吒优婆夷遥见御者空车而还,即遥问言:“婆罗门为见佛不?佛为
说法,开示法眼,见圣谛不?”
    御者白言:“婆罗门已见世尊,得净信心,奉事大师,为开法眼,说四圣谛,
成无间等。既知法已,即求出家,专精思惟。世尊记说:于第三夜具足三明。”
    时,优婆夷心即随喜,语御者言:“车马属汝,加复赐汝金钱一千。以汝传信
言;‘婆罗门宿阇谛,已得三明。’令我欢喜故。”
    御者白言:“我今何用车马、金钱为?车马、金钱还优婆夷,我今当还婆罗门
所,随彼出家。”

213 生死存亡相,因缘和合生

214 远尘离垢法眼净

    优婆夷言:“汝意如此,便可速还,不久亦当如彼所得,具足三明,随后出
家。”
    御者白言:“如是,优婆夷!如彼出家,我亦当然。”
    优婆夷言:“汝父出家,汝随出家,我今不久,亦当随去。如空野大龙,乘虚
而游,其余诸龙、龙子、龙女,悉皆随去。我亦如是,执持衣钵,易养易满。”
    御者白言:“优婆夷!若如是者,所愿必果,不久当见优婆夷少欲知足,执持
衣钵,人所弃者,乞受而食。剃发染衣3,于阴、界、入,断除爱欲,离贪系缚,
尽诸有漏。”
    彼婆罗门及其御者、婆四吒优婆夷、优婆夷女孙陀槃梨,悉皆出家,究竟苦
边。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时,佛陀在弥絺罗国庵罗园中。
    当时,有一位叫婆四吒的婆罗门尼,她因六个儿子相继命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