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这么听闻:
有一时,佛陀在弥絺罗国庵罗园中。
当时,有一位叫婆四吒的婆罗门尼,她因六个儿子相继命终,而思子发狂,
彼头散发、一丝不挂、漫无目标的沿路乱走,也来到了弥絺罗国庵罗园中。
这时,世尊正在那里说法,有很多人围烧着世尊听法。婆罗门尼远远看见说
法中的世尊,心头为之震撼,也回复了原先的心意识,就很不好意思地缩着身体,
蹲在一旁。
世尊看在眼里,了然于心,就告诉阿难尊者说:“去拿你的上衣来给婆罗门尼,
让她穿上衣服,一起听闻佛法。”
尊者阿难接受佛陀教示,马上取衣服让她穿上。
婆罗门尼接过衣服穿好之后,来到佛前,行了恭敬的稽首礼,也就退坐一边,
听闻佛陀为她开示及教导四圣谛、八正道等,平时佛陀常为一般弟子及信众开演
的佛法。她一面听着,一面与自己的身心经验相印证。居然也信心清净,对佛、
215 生死存亡相,因缘和合生
…
216 远尘离垢法眼净
法、僧、戒不再疑惑,入佛教法,虔诚的确定三归依。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
礼而去。
之后不久,婆罗门尼的第七子,又骤然命终。这位优婆夷既没有伤心痛哭,
也没有忧悲恼苦的样子。
她先生甚感纳闷,就问她:“我们之前六子命终,你思子而忧苦、整日不吃不
喝,甚至心神狂乱。今第七子命终,却不见你有什么痛苦,好像毫无影响?”
婆四吒优婆夷说:“我和你一样,生生世世,久远以来,有数不尽的儿孙。他
们都是因缘汇聚而生,不属于你我。无量的子孙、尊长、亲友,个个辗转六道受
生,经常会互相残害、取食。
若是知见一切法随缘生灭的话,那么生、死等无常、变异,也只是生灭的现
象而已,有什么好忧苦的!
何况我已信、受、奉行佛之教示、入佛法流,知见生死存亡不过缘起缘灭而
已,非我、非我所;可修习八正道、三依一向,出离苦海轮回。你说,我又怎会
再生忧苦呢?”
优婆夷婆四吒的丈夫赞叹地说:“你今天所说的妙法,我怎么以前从未听过。
这种能令人意解心开、不再忧悲思子的妙法,是从哪听来的呀?”
优婆夷婆四吒说:“断尽一切忧苦、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正在弥絺罗国
庵罗园中,演说一切苦、苦集、苦灭、苦灭之道等,四圣谛、八正道正法,能令
一切如法修行之人,解脱苦海轮回,顺利趣向涅槃。
这就是救我脱离忧苦的伟大导师,我很庆幸能蒙其教化,也深以奉行佛之正
法为乐。就因为我已知见正法、已入法流,故能脱离思子之忧苦。”
婆四吒之夫言:“我现在也要前往弥絺罗国庵罗园,你所说的世尊,他应当会
解开我思子的忧苦。”
优婆夷说:“是应该去晋见佛陀的,他言词柔软、相貌庄严。更重要的是,他
能令你入佛正教,而调伏动荡不安的心识,广度苦海流转之人。”
这时,该婆罗门即慎重的准备启程事宜。一切就绪后,即乘着马车,直奔弥
217 生死存亡相,因缘和合生
…
218 远尘离垢法眼净
絺罗国庵罗园。从远远看见世尊,一直到抵达拜见世尊为止,他的信心和喜乐随
着距离的缩短而不断递增。
当时,世尊随即为他说法,开其法眼,令他知见苦、集、灭、道,以及如何
正向、顺向涅槃。该婆罗门随即知法,见法,得法,当下成就无间等、念念清净。
婆罗门既已知法、见法,也就请求出家。
出家之后,独自在一静处,专精思惟法义。并思考自己之所以出家学道,乃
是相信世间的家,并非身心安止之所。为了成就清净梵行,能于当下自知自证:
烦恼断尽、得证涅槃。于是,继续收敛身心,精勤修习正法律、住不放逸。世尊
为他记说:将于第三夜得阿罗汉果,成就宿命、天眼、漏尽三明。
具足三明后,佛即要他派遣车夫驱车返家,转告婆四吒优婆夷一些能令她生
起随喜心的言语,内容如下:“婆罗门去见了世尊,对佛、法、僧、戒四不坏净深
信不疑,以佛为师。佛乃为其说法,当即法眼清净,知见苦圣谛、苦集、苦灭、
灭苦的贤圣八正道、如何安稳的趣向涅槃、成就念念清净的无间等果。既知法已,
即请求出家。世尊记说:于第三夜具足阿罗汉的三明。”
该车夫奉教,急速返家。
这时婆四吒优婆夷,远远看见御者独自驾着空车而回,随即问说:“婆罗门见
到佛陀了吗?世尊是不是为他闻示法眼清净之法?他是否已知见苦、集、灭、道
四圣谛?”
马车夫于是重复了一遍世尊所交代的话:“婆罗门已见世尊,得净信心,奉事
大师,为开法眼、说四圣谛、成无间等。既知法已,即请求出家。专精思惟,世
尊记说:于第三夜具足三明。”
优婆夷果真心生随喜,对车夫说:“你带回婆罗门宿阇谛已得三明的讯息,我
真高兴!车马就送给你,再赏赐你金钱一千。”
马车夫说:“这些车马、金钱对我有什么作用呢?就全部归还给你吧!我要回
到婆罗门那里,随他出家。”
优婆夷说:“你既然这么想,那就赶快回去,跟着婆罗门出家,不久也可像他
219 生死存亡相,因缘和合生
…
220 远尘离垢法眼净
一样证得阿罗汉,具足三明。”
马车夫说:“是的,优婆夷!我当然也要像他那样出家。”
优婆夷言:“如同旷野中有一条大龙,悠游太虚,怡然自在,其余诸龙,还有
龙子、龙女也会心向往之,跟着一起去。主人出家,你跟着去,不久后我也会去,
和婆罗门一起出家,过着三衣一钵、简朴清净、易养易满的生活。”
马车夫说:“优婆夷!若真这样,必当如你所愿。不久,将见你执持衣钵,人
弃我取,乞受而食,因欲贪转淡,不会贪得无厌,也就少欲知足。你也会剃除头
发,穿着袈裟,于五阴、十八界、六触入处精勤修习,断除爱欲,离断欲贪的束
缚、断尽烦恼,脱离苦海轮回。”
这一家子,包括婆罗门、马车夫、婆四吒优婆夷、女儿孙陀槃梨,全数出家,
也全部究竟苦边,证得涅槃。
'提要'以清净心回向给三世亲友
爱别离,是佛陀所言“世间八苦”之一。丧子之痛,向为父母生命中难以承
受的重!更何况是连丧六子!婆四吒优婆夷难忍悲痛,思子发狂!
婆四吒以世间知见看待亲子关系及死亡。她认为孩子是她所拥有的,亲子之
间的关系会是永远不变的,她不接受死亡使她与爱子们永别的事实,她认为死亡
是一切的终点。这些观念造成了她的痛苦,直到遇到世尊,才清楚了生命的实相。
佛法是如何看待亲子关系及死亡的呢?
正如婆四吒开悟后,答其夫言:“我和你一样,在数不清的过去世中,曾经有
过千万子孙,亦曾经千万次为人子孙,这些都是受到业缘引动,因缘和合而生、
而灭的现象。即使曾经亲如一家,也有可能随着业力流转,于未来彼此相残。生
命的实相就是如此!如果对所谓生死存亡的假象,心不取着,则于生死自在,又
怎会有忧苦呢?”
死亡,不是结束。没有永断贪瞋痴的死亡,只是另一场轮回的开始!
试想:过去世的父母、子女,我们今生都还记得吗?眼睛一闭,即是天人永
221 生死存亡相,因缘和合生
…
222 远尘离垢法眼净
隔,六道轮回中,何处再相逢呢?谁能保证什么、抓取什么呢?追思亲人,最好
的作法,就是让自己少一分贪瞋痴,多一分清凉乐,于六道中,向着善趣升进,
以此来回向给我们所爱的人。
因为,离苦得乐是众生共同的心愿。如果,我们能以离苦得乐的清净心回向
给世间,那么,我们三世的父母、子女,也都能因此而分享到离苦得乐的清凉。
婆四吒之夫因丧子之痛去拜见佛陀,佛陀以“苦、集、灭、道”四圣谛开其
法眼,善用婆罗门苦痛的境遇,引导他进入对四圣谛的思惟,震落其凡夫知见,
震开其心!婆四吒与爱子们的因缘,使她遇到世尊,闻四圣谛而见法。六子丧生,
成为强大的助缘、法力,回向给母亲,令母亲因极剧的苦受而得出离道,朝向自
我净化之途。而婆四吒之夫,也因丧子之痛及妻子开悟的爱缘,得闻正法,证三
明阿罗汉,永尽苦边。
许多人累世以来,不知经历过多少次的丧子之痛,但仍无法见法。生则欢,
死则悲,悲欢岁月何悠悠,一直无法穿透生死的迷障!相对之下,本经中连丧七
子的婆罗门夫妇,是非常幸运的人。他们因此得闻正法,知见四圣谛、缘起法,
如实了悟生死的实相,不过是因缘生灭的现象罢了!
佛法中有“逆增上缘”的修行法,也就是在逆境中,若能以正念、朝正向的
角度去思惟、去面对,那么,愈是强大的挫折和苦痛,愈能震开自己的心量,使
自己看清生命中的恐惧和盲点。以无常观消融内在的爱取,即使面临失去至亲的
人间至痛,也能给自己一些离苦的提醒放下对爱缘的执取,多少能减轻些烦
恼。
我们与身边的亲友,随时有可能面临生离死别。在有缘相聚的时刻,尽量彼
此成全,慈悲而不占有;在缘尽道别的时刻,记得万法无常,坦然接受,感恩地
祝福对方踏上另一个旅程。能如此的真心相爱,并不容易,这是我们修行的课题。
对于已经往生的亲人,如果你心中还有任何遗憾,请打开自己的心结,彻底
地原谅自己,接纳自己的能力和心量,曾经是那么不足。以自我净化和布施众生
的心,间接回向给过往的亲人。而与仍在世的亲人之间,彼此若有情结和误解,
223 生死存亡相,因缘和合生
…
224 远尘离垢法眼净
也要把握机会,道歉、和解。让自己的内在更柔软、和平,也帮助别人的内在更
柔软、和平,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执着于世间贪爱,心就到处碰壁;断除贪瞋痴爱缘,心就无边无际。法能福
利天、人,正因其能帮助众生远离贪瞋痴,增益众生往生清净界的机缘,减少堕
入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牲)的机缘。
婆四吒赞叹佛陀“柔软金色身”!法身柔软,因为心清净无尘秽,已完全调
伏贪瞋痴念,身、口、意行净化至不带一丝粗涩,温润、柔软而光明。这是优质
生命的典范!
车夫、优婆夷、优婆夷女,因为见证到生命的实相、及解脱的清凉乐,抛舍
家财,随婆罗门出家。法宝与世间财富,犹似云与泥。
'注释'
1 郁多罗僧:比丘于受具足戒时,受得三衣,尽形寿受持。一件是僧伽梨大衣,
如礼服,于乞食、说法、入王宫、外出时穿着。一件是郁多罗僧上衣,即七条
衣,于诵经、听法、禅坐、外出、集会的场合穿着,又称入众衣。一件是安陀
会下衣,即五条衣。三衣共有三套,以供换洗。
2 三明:(l)宿命明 对自己过去无数世以来,曾有的身分、姓氏、寿命及种种
经历,皆如实知。(2)天眼明 于众生类,生者善色恶色、逝者善趣恶趣、若
好若丑、所行所造,皆如实知。(3)漏尽明 于苦、集、灭、道如实知,尽诸
有漏,得心解脱、慧解脱,自知作证不受后有。
3 染衣:新僧服须染上坏色。所谓坏色,就是破坏正色(原来的颜色),使之变成
不好、不正的颜色。佛制,以若青、若黑、若木兰色三种颜色,调成三次色,
又成坏色。不着鲜艳正色,用意为不伤害他人视觉,并与在家人区别,表示不
与世间欲念相共呜。
225 生死存亡相,因缘和合生
…
226 远尘离垢法眼净
【第十四章】
瞋恚为毒本,杀瞋得无忧
婆肆吒婆罗门女归依三宝,其夫找佛论议,
佛说瞋恚之害,及生天之法,
婆罗豆婆遮婆罗门见法。
227 瞋恚为毒本,杀瞋得无忧
…
228 远尘离垢法眼净
'经文' 印顺本婆罗门相应八经、大正本一一五八经、佛光版一一四一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舍卫国中婆肆吒婆罗门女,信佛、法、僧,归佛、归法、归比丘僧,于
佛、法、僧已离狐疑,于苦、集、尽、道亦离疑惑,见谛得果,得无间慧。
其夫是婆罗豆婆遮种姓婆罗门。每至左右所为作时,有小得失,即称南无佛,
向如来所住方面,随方合掌,三说是言:“南无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
,身纯金色,圆光一寻,方身圆满如尼拘律树1, 善说妙法,牟尼之尊,仙人上
首,是我大师!”
时,夫婆罗门闻之,瞋恚不喜,语其妇言:“为鬼着耶?无有此义,舍诸三明
2大德婆罗门,而称欢彼秃头沙门,黑闇之分,世所不称。我今当往,共汝大师
论议,足知胜如。”
妇语夫言:“不见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诸神、世人,能共世尊、如
来、应、等正觉,金色之身,圆光一寻,如尼拘律树圆满之身,言说微妙,仙人
上首,我之大师,共论议者。然今婆罗门且往,自可知之。”
时,婆罗门即往诣佛所,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为杀于何等,而得安隐眠?为杀于何等,令心得无忧?
为杀于何等,瞿昙所称叹?”
尔时,世尊知婆罗门心之所念,而说偈言:
“杀于瞋恨者,而得安隐眠。杀于瞋恚者,而心得无忧。
瞋恚为毒本,能害甘种子。能害于彼者,贤圣所称叹。
若能害彼者,其心得无忧。”
时,婆罗豆婆遮婆罗门闻佛所说,示教、照喜。次第说法:谓说施、说戒、
说生天法,说欲味着为灾患,烦恼清净,出要远离,随顺福利清净。分别广说。
譬如清净白毡,易为染色,如是婆罗豆婆遮婆罗门,即于座上,于四圣谛得
229 瞋恚为毒本,杀瞋得无忧
…
230 远尘离垢法眼净
无间等,所谓苦、集、灭、道。
是婆罗门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诸疑、惑,不由他度,于正法律,得
无所畏。
即从座起,偏露右肩,合掌白佛:“已度,世尊!已度,善逝!我今归佛、归
法、归比丘僧已,尽其寿命为优婆塞,证知我!”
时,婆罗豆婆遮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还归自家。
其妇优婆夷遥见夫来,见已,白言:“已与如来、应、等正觉,纯金色身,圆
光一寻,如尼拘律树圆满之身,妙说之上,仙人之首,大牟尼尊,为我大师,共
论议耶?”
其夫答言:“我未尝见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诸神、世人,有能与如
来、应、等正觉,真金色身,圆光一寻,如尼拘律树圆满之身,妙说之上,诸仙
之首,牟尼之尊,汝之大师,共论议也。汝今与我作好法衣,我持至世尊所,出
家学道。”
时,妇悉以鲜洁白毡,令作法衣。
时,婆罗门持衣,往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言:“世尊!我今可
得于世尊法中,出家学道,修梵行不?”
佛告婆罗门:“汝今可得于此法律,出家学道,修诸梵行。”
即出家已,独静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须发,着袈裟衣,出家学道,乃至得
阿罗汉,心善解脱。
'读经笔记'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