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下’者,谓六师等诸邪见辈,所谓富兰那迦叶、末伽梨瞿舍梨子、散阇耶毗罗
胝子、阿耆多枳舍钦婆罗、伽拘罗迦毡延、尼揵连陀阇提弗多罗,及余邪见辈。
如是,比丘!大师为诸声闻所作,我今已作,汝今当作所作,如前箧毒蛇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段时期,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譬如一条灰暗的大河,南岸极热,有很多尖锐的
利刺藏匿暗处。许多人在河中,随波逐流而漂荡淹没。其中有一人不愚昧、不痴
迷,很聪明、有智慧,乐于真正的解脱之乐,厌恶世间的痛苦,乐于生、厌恶死,
他作这样的念头:‘我现在是有什么因缘,会在这条南岸极热、又有很多尖锐的利
刺藏匿暗处的灰河里,随波逐流而漂荡淹没呢?我应当以自己的手足当划桨,让
自己逆流而上。’一番努力后,渐渐看见微细明光,这个人心里默念:‘现在已经
度过最危险的情况,才能看见这微细明光。’又运用手足更加精勤努力划桨,最
后终于到达平地。就站在这平地上观察四方。这时,看见大石山不崩裂、不损坏,
也没有洞穴穿透其内,就爬上大石山。
又见很清凉的八分水,冰冷、甘美、轻细、柔软、清香、洁净,饮时不噎喉,
入喉很甘甜,饮后身心很轻安。就进入水中,又是洗澡、又是喝水,远离了所有
的烦恼痛苦。然后又更深入前进,在大石山上看见七种花!优钵罗花、钵昙摩
花、拘牟头花、分陀利花、修揵提花、弥离头揵提花、阿提目多花。闻过花香后,
255 不随灰河漂没
256 守护六根如来禅
又上大石山,看见有四层阶堂,就坐在阶堂上。又看见有五根柱子的帐幕,就进
入里面,收敛身心,端正禅坐。帐幕里各式各样的枕头、床被,都遍布花朵,庄
严妙好,就于帐幕内随意地坐卧,凉风从四面八方吹来,令身心很安宁。坐在高
大树林下,就大声唱说:‘灰河里的众生啊!诸位贤能端正的人士啊!那灰暗的大
河,南岸极热,又有很多尖锐的利刺藏匿暗处,你们要想办法脱离啊!’在灰河
里漂浮的人听到这警告声,顺着声音而问说:‘要往什么方向才能脱离呢?要从什
么地方才能脱离灰河呢?’
这时,有些在灰河里漂浮的人说:‘你何必去问他要从何处才能脱离灰河呢?
那个大声说警告语的人,自己也不知道、也不清楚要从什么地方才可脱离灰河。
他应该继续留在这南岸极热、又多尖锐利刺藏匿暗处的灰河里,随波逐流,顺流
而下。何须问他如何才能脱离这灰河!’”
“就像这样,比丘!我说这个譬喻,现在就为你们开演法义
灰者:引申三种恶、不善的觉受。哪三种?就是贪欲、瞋恚、害人的觉受。
河者:引申三种界面的贪爱欲界(有粗重色身)的贪爱、色界(无粗重
色身的存在状态,例如天人)的贪爱、无色界(只剩下意识及想法的存在状态)
的贪爱。
南岸极热者;引申内、外六入处。六根、六尘的现象,一切烧然。
多诸利刺者:引申色、声、香、味、触五欲的作用。五欲如利刺,心若黏着
必受苦痛。
闇冥处者:引申无明业识障碍、遮蔽了明觉的慧眼和心意识。
众多人者:引申心意识不明觉、不知不明生命实相的愚痴凡夫。
流者:引申生死大流。愚痴凡夫长夜漂流其中,生死轮回,不得解脱。
河中有一人,不愚、不痴者:引申菩萨摩诃萨,即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追
求菩提道之修行者。
手足方便,逆流而上者:引申精勤修习解脱道,出离生死大流。
微见小明者;引申得法忍,即见法,悟入佛知见。于佛法中得大善利,安住
257 不随灰河漂没
258 守护六根如来禅
于正法上。
得平地者:引申持戒。持戒才能远离欲恶不善法,心不扰动,如履平地。
观四方者:引申见四圣谛苦、集、灭、道。
大石山者:引申正见,是修持八正道求解脱的基础。
八分水者:引申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
正定。
七种华者:引申七觉分正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觉支。
四层堂者:引申四如意足欲定、精进定、心定、思惟定如意足。
五柱帐者:引申五根信、精进、念、定、慧根。深观深修,如树根深扎
入地。
正身坐者:引申无余涅槃。永断烦恼,趣入寂静涅槃境界。
散华偏布者:引申诸禅、解脱、正定、正受。禅悦寂止的生命,如花散布芬
芳。
自恣坐卧者:行止坐卧自在清净的境界,引申如来、应供、等正觉。
四方风吹者:引申四增心欲增上、精进增上、心增上、观增上,增强心
离苦得乐的力量,而日益增上,故能离欲恶不善法,而现法安乐。
举声唱唤者:引申转法轮。
彼有人问‘诸贤正士何处去、何处出’者:引申舍利弗、目揵连等诸贤圣比
丘。
于中有言‘汝何所问,彼亦不知、不见有所出处,彼亦当复于此灰河南岸极
热,多诸利刺,于闇冥处,随流来下’者:引申六个有邪见的外道大师,和那些
有邪见的人。外道六师为
富兰那迦叶否定业报、否定善恶行果报。
末伽梨瞿舍梨子否定因果论,为无因缘宿命论者。
散阇耶毗罗胝子曾为舍利弗之师,主张不可知论者。
阿耆多枳舍钦婆罗唯物论者,主张断灭论。
259 不随灰河漂没
260 守护六根如来禅
伽拘罗迦毡延主张人不可言有罪福,将一切罪福归于自在天之主宰。
尼揵连陀阇提弗多罗耆那教祖,人称大雄。主张修苦行、守戒、禁杀生。
就像这样,比丘!大师为诸位修行弟子所应该作的,我现在都已经作了。你
们应作好该作的修行工作,如同前面‘箧毒蛇譬经’所说,应当如实了知生命的
实相,随时警觉,正念、正智,永断三毒。”
佛陀说完此经后,诸比丘闻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第三三篇】
合手声譬经
譬如两手和合,相对作声。
如是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
此等诸法,非我、非常,是无常之我,非恒、非安隐、变易之我。
所以者何?谓生、老、死、没、受生之法。
261 合手声譬经
262 守护六根如来禅
'经文' 印顺本入处相应二一八经、大正本二七三经、佛光版二七二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独静思惟:“云何为我?我何所为?何等是我?我何所住?”
从禅觉已,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独一静处,
作是思惟:‘云何为我?我何所为?何法是我?我于何住?’”
佛告比丘:“今当为汝说于二法。谛听!善思!云何为二?眼、色为二,耳、
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是名二法。比丘!若有说言:‘沙门
瞿昙所说二法,此非为二,我今舍此更立二法。’彼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其
疑惑,以非境界故。所以者何?缘眼、色,生眼识。”
“比丘!彼眼者,是肉形,是内,是因缘,是坚,是受,是名眼肉形内地界。
比丘!若眼肉形,若内,若因缘,津泽,是受,是名眼肉形内水界。比丘!若彼
眼肉形,若内,若因缘,明暖,是受,是名眼肉形内火界。比丘!若彼眼肉形,
若内,若因缘,轻飘动摇,是受,是名眼肉形内风界。”
“比丘!譬如两手和合,相对作声。如是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
俱生受、想、思。此等诸法,非我、非常,是无常之我,非恒、非安隐、变易之
我。所以者何?比丘!谓生、老、死、没、受生之法。”
“比丘!诸行如幻,如炎,刹那时顷尽朽,不实来、实去,是故比丘于空诸
行,当知、当喜、当念:空诸行,常、恒、住、不变易法空,无我、我所。譬如
明目士夫,手执明灯,入于空室,彼空室观察。如是,比丘!于一切空行,心观
察欢喜,于空法行常、恒、住、不变易法,空我、我所。”
“如眼,耳……。鼻……。舌……。身……。意、法因缘生意识,三事和合
触,触俱生受、想、思。此诸法无我、无常,乃至空我、我所。”
“比丘!于意云何?眼是常、为非常耶?”
答言:“非常,世尊!”
263 合手声譬经
264 守护六根如来禅
复问:“若无常者,是苦耶?”
答言:“是苦,世尊!”
复问:“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世尊!”
“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如是多闻圣弟子,于眼生厌,厌故不乐,
不乐故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耳、
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时,彼比丘闻世尊说‘合手声譬经’教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
乃至自知不受后有,成阿罗汉。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段时期,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名比丘,独一静处,进入寂静禅思,思惟:
.“我”到底是什么?
.这个“我”到底是如何运作的?
.到底什么现象是“我”?
.“我”究竟在哪里?
这样反覆思惟,直到出禅定,尚无合理满意的解答,乃前往拜见佛陀,稽首
礼足之后,退在一边,向佛陀详细禀告自己的疑惑。
佛陀告诉比丘:“宇宙人生,森罗万象,众生所能了解体验的只是根、尘二法,
根本无我、无我所。我现在就为你说明,你要专心聆听,好好思惟。
什么是根、尘二法呢?就是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
法,这六根对六尘的根、尘二法。
比丘!若有人说:‘宇宙人生,并非只有沙门瞿昙所说的根、尘二法,我认为
265 合手声譬经
266 守护六根如来禅
另有其他二法。’这人只是信口开河、随便说说而已,真要他详加解释,只有越
说越迷糊,因为那并非他能知能识的境界。
为什么呢?缘眼根触色尘,才有眼识产生。”
“比丘!眼根是色身的一部分,是肉质的水晶球体,是色境接触心识的入门
处,是众缘汇聚所产生,有坚实的质感,能领受软硬、滑涩、轻重的性质,称为
眼肉形内的地界。
比丘!眼根是色身的一部分,是肉质的水晶球体,是色境接触心识的入门处,
是众缘汇聚所产生,有津液润泽,能领受流动、黏结的性质,称为眼肉形内的水
界。
比丘!眼根是色身的一部分,是肉质的水晶球体,是色境接触心识的入门处,
是众缘汇聚所产生,明亮、有温度,能领受冷热的性质,称为眼肉形内的火界。
比丘!眼根是色身的一部分,是肉质的水晶球体,是色境接触心识的入门处,
是众缘汇聚所产生,可轻飘动摇、灵活转动取角,能领受支持、推动的性质,称
为眼肉形内的风界。”
“比丘!譬如两手合击,产生掌声。掌声从无到有,又从有归于散灭,生无
来处,灭无去所。掌声只是因缘和合所呈显的现象,当因缘离散,掌声也随着变
灭消失。
同理,缘眼根触色尘生眼识,眼、色、识三事和合生触,缘触同时产生受、
想、思,这些现象也都是因缘和合所生,本质无常、无我,若强要说‘我’,也是
无常、无主体的我,非永恒、不稳定、迁流转化变动不居的我。
为什么这么说呢?比丘!生、老.、死、没、不断在三界六道轮转受生的现象,
都是众缘和合所呈显的,无常变易,没有主体,故说无我。”
“比丘!生、老、死、没、受生,这一切现象,如魔术师变化的幻术,如阳
炎幻化出野马奔驰的错觉,片刻不停的变易、耗损、磨灭、消失,一切法,生无
来处、灭无去处。所以,比丘!对这一切不实来、不实去、当体即空的现象,应
当如实知其集、灭、味、患、离,然后离欲而心生欢喜,并于一切时正知正念:
267 合手声譬经
268 守护六根如来禅
万法当体即空,所谓常、恒、住、不变易之现象当体即空,无我、无我所。
譬如一位视力良好的人,提明灯入空室,于空室中观察,看清空室中并无一
物。就像这样,比丘!收摄心法住四念处,于六尘缘影的一切现象不住不着,念
念明觉,知见其集、灭、味、患、离,随顺三依一向,离欲心生喜乐,并于一切
时正知正念:一切法随缘转化,刹那时顷尽朽,无常变易,无有实性,故常、恒、
住、不变易法空,我空、我所空。因此断我执,趣向解脱。”
“就像眼根的因缘作用一样,耳、鼻、舌、身、意等五根,触声、香、味、
触、法等五尘,生耳、鼻、舌、身、意等五识,根、尘、识和合生触,缘触生受、
想、思,这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所生,缘起性空,无我也无常。知见其集、灭、
味、患、离,随顺三依一向,离欲心生喜乐,并于一切时正知正念:一切法随缘
转化,刹那时顷尽朽,无常变易,无有实性,故常、恒、住、不变易法空,我空、
我所空。”
佛问:“比丘!你认为如何?眼根是常,还是无常?”
答言:“眼是地、水、火、风四大因缘和合而成,随着因缘的聚散流转而变异
生灭,所以说眼无常,世尊!”
又问:“若无常的话,是苦吗?”
答言:“ 无常,是苦。世尊!”
又问:“一切法,若无常、苦,则是变易不定的生灭现象,一个入佛教法、如
法修习的修行人,有可能在这些变动不居的生灭现象中,见到我、我所、或恒常
不变的相吗?”
答言:“一切法,因缘所生,随缘聚灭,不可能在其中看到我、我所、恒常不
变的相,世尊!”
佛告比丘:“耳、鼻、舌、身、意五根的情形,也和眼根一样无我、无我所、
不相在。
多闻正法、依法修习之圣弟子,正知正念,善护眼根,知一切法,因缘所生,
无常、苦、空、无我、无我所。故于眼、色、识和合触的眼触入处生厌,厌离故
269 合手声譬经
270 守护六根如来禅
不生喜贪,不生喜贪故不染着,不染着故不为境界系缚,自境界解脱,并如实知
见自己已解脱:一切烦恼系缚已尽,清净梵行已立,贪、瞋、痴已断,不会再于
三界受生。
对于耳、鼻、舌、身、意五根的情形,同样善守护、善修习,离断一切欲贪,
清净解脱。”
当时,这位比丘听闻世尊所说“合手声譬经”的教示之后,独一静处,专精
思惟法义,住不放逸,一直到自知不受后有,证阿罗汉。
【第三四篇】
梵行清白
当作是学:关闭根门,如善男子难陀;
饮食知量,如善男子难陀;
初夜、后夜精勤修业,如善男子难陀;
正念、正智成就,如善男子难陀。
271 梵行清白
272 守护六根如来禅
'经文' 印顺本入处相应二二0经、大正本二七五经、佛光版二七四经
如是我闻: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