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意识身。
缘识名色者,云何名?谓四无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云何色?谓
四大,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此色及前所说名,是为名色。
缘名色六入处者,云何为六入处?谓六内入处:眼入处,耳入处,鼻入处,
舌入处,身入处,意入处。
缘六入处触者,云何为触?谓六触身:眼触身,耳触身,鼻触身,舌触身,
身触身,意触身。
缘触受者,云何为受?谓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缘受爱者,彼云何为爱?谓三爱:欲爱,色爱,无色爱。
缘爱取者,云何为取?四取:欲取,见取,戒取,我取。
61 缘起法的法说与义说
62 正见缘起断生死
缘取有者,云何为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
缘有生者,云何为生?若彼彼众生,彼彼身种类,一生超越和合出生,得阴、
得界、得入处、得命根,是名为生。
缘生老死者,云何为老?若发白,露顶,皮缓,根熟,支弱,背偻,垂头,
呻吟,短气,前输,柱杖而行,身体黧黑,四体斑驳,闇钝垂熟,造行艰难,羸
劣是名为老。
云何为死?彼彼众生,彼彼种类没、迁、移,身坏、寿尽、火离、命灭,舍
阴时到,是名为死。此死及前说老,是名老死。
是名缘起义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拘留搜国、调牛聚落。
那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我现在应当为你们开演缘起法,缘起法的总体、
缘起法的详细义理。全然地聆听!善巧地思惟!我现在就为你们说明。”
“什么是缘起法的总体呢?就是:此有故彼有(因为有了这个现象,所以才
有那个现象)、此起故彼起(这个现象生起了,所以那个现象随之生起),也就是
因为有无明所以产生行,有行所以产生识,有识所以产生名色,有名色所以产生
六入处,有六入处所以产生接触,有接触所以产生感受,有感受所以产生贪爱,
有贪爱所以产生抓取,有抓取所以产生有续的生存意志,有有续的生存意志所以
有生,有生所以有老病死、忧悲恼苦,世间各种大苦因而聚集起来。这就叫做缘
起法的总体。”
63 缘起法的法说与义说
64 正见缘起断生死
“什么是缘起法的详细义理呢?首先,就是缘无明所以产生行。
什么是无明呢?就是
不知道有前世、不知道有来世、不知道有前世及来世,也就是不知道有三世
因果,不知道有因有缘有报;
不知道自己的身心现象缘起、无常、生灭,不知若随着之流转会产生什么影
响?不知道外在境界或他人身心亦缘起、无常、生灭,不知若随之流转会产生什
么影响?不知道自身与外境之间各种关联的缘起、无常、生灭,不知若随互动的
状态而流转会产生什么影响?
不知道自己身、口、意行的状态所造的业,不知道这些身、口、意行所引生
的结果,不知道由所作业而产生的因果报应;
不知道有像佛陀这样完全觉醒的生命状态;不知道佛所开演的四圣谛、缘起
法,是解脱痛苦、正向涅槃的正法;不知道有朝向离断贪瞋痴、乃至永断无明的
清净修行人;
不知道世间种种现象,无常、苦迫、不实有,不知道世间忧悲恼苦众集的因
缘为何,不知道众苦是可以寂灭的,不知道依八正道清净身、口、意行正是灭苦
的方法;
不知道各种现象的成因?不知道这些因又是依什么而生起的?
不知道怎样的身、口、意行,是善的或不善的?有罪或无罪?
不明白自己应该学习转化不好的习性、朝向离断贪瞋痴而升进?或是不学
习、而继续随着业识习性作反应?
不知道什么是低劣的、对于生命的解脱毫无助益;也不知道什么是殊胜的、
能帮助自己及他人离苦得乐;
触境不明觉,所以不知道自己的心意识是处于有爱染的状态、或是清净的状
态;
对于缘起法及其详细义理,一概不知。
他不能够如实觉知六根触境当下的心意识状态,而随着业识习性作反应,对
65 缘起法的法说与义说
66 正见缘起断生死
于触境生起的各种缘起现象,没有正知正见,所以不能念念不间断的现观,导向
离欲、舍离。一颗心愚痴、蒙昧、不明觉,就像陷在大黑暗之中。
以上种种现象,就叫做无明。”
“缘无明所以产生行:眼根、色尘、眼识三者因缘和合产生觉触,当心意识
在无明状态时,根、尘、识和合所生的即无明触,于触境生相时,同时产生自我
感,觉得‘我’在看、‘我’在受、‘我’在想、‘我’在思、‘我’在认识分别,
认同、黏着各种生起的现象(五阴/六根/六尘……),觉得有‘我、我所、相在’。
这种‘觉得有我’、‘我在’、‘我要’的内在扰动,即是无明行。由于心处在无明
状态时,就像陷在大黑暗中,迷妄、骚动、不安、不知何去何从,所以无明行是
一种蕴含着我执及贪爱的意思冲动。
什么是行呢?行,有身行、口行、意行,展现的实际行为就是业先有意
思冲动,然后表现出肢体动作、语言,及想法、忆念等。善思、不善思的造作,
会产生善业、不善业的果报。有无明的身、口、意行,必有继起的攀缘抓取、及
缘取而生的业有及生有,所以无明行是众生生死相续、轮回不休的根源。”
(阿罗汉灭尽无明,内在无明的意思冲动完全寂灭,身、口、意行都在明觉
状态,行为清净无爱染,称之“唯作”,不会造作新业,故不受后有。)
“缘行所以产生识。什么是识?即六识身(六种心识作用,‘身’指多种因素
聚集的状态)
一、眼识身:眼根对色尘生眼识,对各种色相产生认识、分别、过滤、取角。
二、耳识身:耳根对声尘生耳识,对各种声音产生认识、分别、过滤、取角。
三、鼻识身:鼻根对香尘生鼻识,对各种气味产生认识、分别、过滤、取角。
四、舌识身:舌根对味尘生舌识,对各种滋味产生认识、分别、过滤、取角。
五、身识身:身根对触尘生身识,对各种触感产生认识、分别、过滤、取角。
六、意识身:意根对法尘生意识,对各种现象产生认识、分别、过滤、取角。
缘无明行而生的识,即无明识,或称业识,内蕴我执及爱取的习性冲动,透
过六根触六尘呈显出相应的六识品质,对六尘作认识、分别、过滤、取角,并同
67 缘起法的法说与义说
68 正见缘起断生死
时生起贪欲、或瞋恚、或愚痴的觉受。
业识是无明(内蕴爱、取)、行(业)的果。过去的无明行所累积的习性、覆
盖,会影响现在业识在触境当下,做怎样的过滤、取角。由于业识用‘我见、我
爱、我慢’来过滤、拣择境界,故不如实。
在心念明觉的状态下,‘觉得有我’的无明行止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
身识、意识如实的认识、分别境界,没有‘我、我所、相在’的认同,所以也不
会黏着境界而起贪欲、瞋恚、愚痴的觉受。”
“缘识所以产生名色:缘无明行而生的业识,蕴含爱、取的冲动,觉得有一
个“我”,“我”要继续存在下去,所以会去认同、住著名色,受生、得身;于命
终时,业识旋又取另一名色,一世一世,相续不绝。只有正知当下,无明转明,
则无明的冲动止息,心意识清净明觉,便不住着、不抓取身心现象。
什么是名呢?即心理精神现象,四无色阴(四种非物质性现象的聚集)
受阴(种种感受的聚集)、想阴(种种想法的聚集)、行阴(种种意思冲动的聚集)、
识阴(种种心识的聚集)。什么是色呢?就是地、水、火、风四大,以及由这四种
质素因缘和合所造的色身。
色、以及前面所说的名,两者合起来,就叫名色,也就是众生循着各自的业
报、业识,而缘生出相应于该业行品质的身心/五阴现象。名、色不能分离,色
身必须透过心、业、营养及新陈代谢四种作用和合,才能形成、生长。”
“缘名色所以有六入处:识入母胎住于受精卵缘生名色,并不断攀缘、贪爱、
抓取,使五受阴日渐积聚、增长,发展具足六入处。什么是六入处?就是内身六
种接收反馈讯息的管道 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门。
业识抓取名色,认同六根是‘我、我所、相在’,透过六根抓取、黏着各种境
界。所谓的世间现象,就是六根经验的集结。在无明状态下,六根就是业识的奴
隶,众生皆循着各自业识的取角而发现、经验世间,因此每个人触境后所取的感
受、想法、意思冲动、识知,都不太相同,每个人的世界观都不太一样。”
“缘六入处所以有觉触。什么是触呢?就是六触身(六种由根、尘、识和合
69 缘起法的法说与义说
70 正见缘起断生死
而生的接触、感觉作用)
一、眼触身:眼根、色尘、眼识三者和合,产生看的觉触现象。
二、耳触身:耳根、声尘、耳识三者和合,产生听的觉触现象。
三、鼻触身:鼻根、香尘、鼻识三者和合,产生嗅的觉触现象。
四、舌触身:舌根、味尘、舌识三者和合,产生尝的觉触现象。
五、身触身:身根、触尘、身识三者和合,产生觉的觉触现象。
六、意触身:意根、法尘、意识三者和合,产生知的觉触现象。
有六内入处,所以能触六外入处/六尘(色相、声音、气味、滋味、触感、
意念)产生六识身,根、尘、识三者因缘和合,产生六种觉触的现象。心意识在
无明的状态时,触境生相即产生自我感,这种‘觉得有我’的内在扰动,即是行
阴。缘无明、行引动业识的作用,透过六根抓取所触的可意境、排斥所触的不可
意境,不断欲求接触可意境的机会,各种无明触因此不断聚集。而后,又抓取所
触的境界(例如思想、观念等)来强化固有的业识习性、取角,形成互为因果的
关系。”
“有觉触所以产生感受:缘于六种觉触引生身体、心理的感受,触可意境生
乐受、触不可意境生苦受、触非可意非不可意境生不苦不乐受。所以什么是受呢?
就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有感受所以产生贪爱:在无明触的状态下,业识认同缘生的感受为‘我、
我所、相在’,产生贪爱爱着相应的境界产生乐受、抗拒不相应的境界产生苦
受。不同的心识品质及取向,会对不同的境界产生认同、黏着,故贪爱有三种:
一、欲爱:对于色、声、香、味、触等感官刺激的贪爱/指对欲界的贪爱。
二、色爱:对于非感官刺激的贪爱/指对离欲界后的色界的贪爱。
三、无色爱:对于意想的贪爱/指离了欲界、色界后对无色界的贪爱。
例如:一般欲界众生,若没有正知正念,其心识常爱着、流转于五欲之中,
追求感官满足;色界天人、或是喜贪色界禅定安乐清净状态的修行人,已舍离对
于欲界五欲的贪爱,但是仍有色爱;无色界天人、或空无边处定以上禅定力的修
71 缘起法的法说与义说
72 正见缘起断生死
行人,则已舍离对于欲界、色界的贪爱,但是仍有对于意想的贪爱,喜贪无色界
的无边与寂然。
人的心识品质含括欲爱、色爱、无色爱,随着业识倾向的不同,有的人贪爱
感官之乐,有的人则贪爱禅修而来的身心喜乐。因此,修行需要深细精微的觉察,
依‘三依一向’渐次远离粗重的欲爱、较微细的色爱、乃至更微妙的无色爱,离
断对于三界的欲爱,乃至三爱灭尽永不生起,证寂灭涅槃。”
“有贪爱就有取:有贪爱,所以对于认同、黏着的境界产生抓取。什么是取
呢?就是四种抓取的冲力
一、欲取:执取透过欲贪而来的各种抓取。
二、见取:执取世间有边、无边、常有、断灭……等错误知见。
三、戒取:执取与生命解脱无关的宗教仪式或苦行。
四、我取:或称我语取,执取有‘我、我所、相在’的强大自我感。
色界诸天人依色爱而有四种抓取的冲力,造作相应的业行;无色界诸天人依
无色爱而有四种抓取的街力,造作相应的业行;欲界众生缘于业识内蕴的欲爱、
色爱、无色爱的比重及倾向不同,产生不同比重、倾向的抓取状态,造作相应的
业行。”
“有抓取所以有‘有’。众生依三种贪爱故有四种抓取,缘四种抓取产生三种
有的状态
一、欲有:即欲界的业有及生有。欲界天、人、畜生、地狱、饿鬼众生,随
他们之前所作的业行投生欲界,如果没有灭尽无明,亦将随他们现在所作的业行
而受未来的欲有、色有、或无色有。
二、色有:即色界的业有及生有。色界四禅(一禅、二禅、三禅、四禅)诸
天人,无欲界粗重物质性色身,有清净之光身,他们随之前所作的业行而投生色
界,亦将随他们现在所作的业行而受后有。
三、无色有:即无色界的业有及生有。无色界四空(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
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诸天人,已无色质,他们随之前所作的业行
73 缘起法的法说与义说
74 正见缘起断生死
而投生无色界,亦将随他们现在所作的业行而受后有。
缘业识抓取所造作的业行,能引动相应于该业行品质的后续的有(业有),如
果种种因缘条件具足,就会生起相应界面的‘生有’。‘业有’引生‘生有’
亦即,我们现在的生命品质,是由之前业识抓取所形成的习性特质,加上种种因
缘具足而生起的。所以看此刻的生命品质,就可推知前一刻的业行品质;而我们
现在的业行品质,又能引生未来生命朝向哪一个界面去升进或沉沦的有续(欲有、
色有、无色有)状态。所以三界众生,只要尚未灭尽无明,都有各种流转的可能
性。故须正知当下,善护念,管控业行品质。”
“有有续所以有生:缘欲有、色有、无色有这三种有续的冲力,众生会在三
界受生。也就是说,众生在身坏命终时,会随着过去所作的业行、以及临终时忆
念、希望的投射,而投生到相应于该业行品质的界面去。
什么是生呢?就是三界众生、各种各类的身(天人身、人身、畜生身、地狱
众生、饿鬼身),于身坏、命终、识离时,在因缘和合条件具足的情形下,立即随
着内在有续的冲力、继起的业识投射而继续受生(四种生:卵生、湿生、胎生、
化生),在相应于该业行品质的界面(欲界、色界、无色界),得到该界面的阴(身
心)、界(地、水、火、风、空、识)、入处(根门,讯息出入的管道)、命根,这
就叫做生。”
“有生所以有老、死:受生之后得到报身,由于身是缘起、无常、生灭的现
象,因此有不断变异、磨灭的老、死现象。
什么是老呢?头发变白,发落顶秃,皮肤松弛,六根老化,四肢无力,背脊
弯曲,垂头无神,不时呻吟,气息短促,身向前倾,柱杖而行,体色暗沉,皮肤
长斑,机能退化,行动、说话、思考反应迟缓、艰难,气力虚弱,这些现象就叫
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