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斑,机能退化,行动、说话、思考反应迟缓、艰难,气力虚弱,这些现象就叫
老。
什么叫做死呢?就是各类众生从这一世消没、变迁、转移(从一个生命型态
转变成另一个生命型态),他的色身完全败坏无法再使用这期寿命尽了,体温变
冰冷,生命迹象停止,心意识脱离色身的时刻到了,
75 缘起法的法说与义说
76 正见缘起断生死
死、以及前面所说的老,这两种现象合起来,就叫做老、死。
以上所说,就是缘起法的详细义理。”
佛陀说完此经后,诸比丘听闻佛陀所说,欢喜信受奉行!
'提要'
佛说,众生随顺无明,而缘生三界流转:因欲爱而起欲有,则得欲界生死;
因色爱而起色有,则得色界生死;因无色爱而起无色有,则得无色界生死。三界
唯随无明、爱、取、行、业而不断变异继起的生死流转。
故当深入十二缘支,彻底了透每一缘支之“法说”与“义说”,由明显而入精
微,从简明而知广大,则确知“三界唯心”,特别是“人类”的身心(名色)现象,
俱足了三界众生的心行,唯欲心重,故得欲界之五蕴身心。透过内观,即可见“人
心”除了欲心之外,亦然具有色爱与无色爱的心行,甚至具出离三界的潜能。
原来世间是循业发现的,若能永断对三界的欲贪与业行,则出离三界,永断
轮回。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个自需要学习的课程,一直要学到完全了透生命的实相、
灭尽心意识中“贪、瞋、痴”这三种不善行的根源,证阿罗汉,才能永断轮回,
停止所有的学习之旅,不再受生。自己如此,别人亦然。因此,对于往生的亲友,
不必对他们的去向感到怀忧惶惑,让他们带着你清净的回向和祝福,继续另一个
学习旅程。愿他们不论生存在哪一个界面,都能够无瞋、无怨、无忧,得闻正法
朝向离苦之道升进,早日断尽无明烦恼,得涅槃安乐。
对于自己,在还无法永断轮回之前,时时依佛所说,自我提醒:此身心不属
于我所有,也不属于别人所有,而是有因有缘过去所作的业行加上意思愿望
的投射、抓取,故有此业报身(见本书第十一篇)。所以如果未来还想生于人界,
记得:能为善就不要为恶,如果不能帮助别人离苦,至少不要加油添醋让别人苦
上加苦。尽量引动业识中善向的种子现行,有机会累积福德资粮就不要放弃。于
77 缘起法的法说与义说
78 正见缘起断生死
临终时善护念以往生善界(你可以提醒即将往生的亲友如此护念,而自己临终时
也记得能如此护念):
1 接受此报身将尽的事实,放下对此世身心的执着。
2 尽量保持清明不要昏沈,觉察当下的身心状态,提醒自己要放舍。
3 把该了的世间事务先处理好,好好和亲友道别,感恩此生的相处和陪伴,
请他们放下忧悲和不舍,平静地送你离去;而自己内心也可以更无牵挂。
4 忆念此生做过的善行(例如,忆念此生闻思修正法、布施、持戒、净化身
口意行,以之供养佛法僧的功德),令心生喜悦,用欢喜心来调伏内心的不安及身
体上的不适;许下正向、善向的愿望,希望来生能有闻、思、修正法的因缘,继
续福利众生。
当必须舍离报身的那一刻来临时,带着正向的心愿以及对自己的祝福,平静
的踏上另一个学习的旅程。
【第五篇】
识缘名色,名色缘识
譬如三芦,立于空地,若去其一,二亦不立,
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
识缘名色,亦复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
79 识缘名色,名色缘识
80 正见缘起断生死
'经文' 印顺本因缘相应六经、大正本二八八经、佛光版三二六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罗,在耆阇崛山。
尔时,尊者舍利弗,晡时从禅觉,诣尊者摩诃拘絺罗,共相问讯庆慰已,于
一面坐,语尊者摩诃拘絺罗:“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与不?”
尊者摩诃拘絺罗语尊者舍利弗言:“仁者且问,知者当答。”
尊者舍利弗问尊者摩诃拘絺罗:“云何,尊者摩诃拘絺罗!有老不?”
答言:“有,尊者舍利弗!”
复问:“有死不?”
答言:“有。”
复问:“云何老死自作耶?为他作耶?为自、他作耶?为非自、非他、无因作
耶?”
答言;“尊者舍利弗!老死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亦非非自他作无因
作,然彼生缘故有老死。”
“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
名色为自作?为他作?为自他作?为非自他无因作?”
答言:“尊者舍利弗!名色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无因作,
然彼名色缘识生。”
复问:“彼识为自作?为他作?为自他作?为非自非他无因作?”
答言:“尊者舍利弗!彼识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无因作,
然彼识缘名色生。”
尊者舍利弗复问尊者摩诃拘絺罗:“先言名色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
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名色缘识生,而今复言名色缘识,此义云何?”
尊者摩诃拘絺罗答言:“今当说譬,如智者因譬得解。譬如三芦,立于空地,
81 识缘名色,名色缘识
82 正见缘起断生死
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
竖立。识缘名色,亦复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
尊者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尊者摩诃拘絺罗!世尊声闻中,智慧、明达,
善调、无畏,见甘露法,以甘露法具足身作证者,谓尊者摩诃拘絺罗,乃有如是
甚深义辩,种种难问,皆悉能答!如无价宝珠,世所顶戴,我今顶戴尊者摩诃拘
絺罗,亦复如是。我今于汝所,快得善利,诸余梵行数诣其所,亦得善利,以彼
尊者善说法故。”
“我今以此尊者摩诃拘絺罗所说法故,当以三十种赞叹、称扬、随喜:
尊者摩诃拘絺罗,说老死厌患、离欲、灭尽,是名法师;说生、有、取、爱、
受、触、六入处、名色、识厌患、离欲、灭尽,是名法师。
若比丘于老死,厌患、离欲、灭尽向,是名法师;乃至识,厌患、离欲、灭
尽向,是名法师。
若比丘于老死,厌患、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善解脱,是名法师;乃至
识,厌患、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善解脱,是名法师。”
尊者摩诃拘絺罗语尊者舍利弗言:“善哉!善哉!于世尊声闻中,智慧、明达,
善调、无畏,见甘露法,以甘露法具足身作证者,谓尊者舍利弗,能作如是种种
甚深正智之问!犹如世间无价宝珠,人皆顶戴,汝今如是,普为一切诸梵行者之
所顶戴、恭敬、奉事。我于今日,快得善利,得与尊者共论妙义。”
时,二正士更相随喜,各还所住。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那时,尊者舍利弗与尊者摩诃拘絺罗,都在耆阇崛山修行。
一日,尊者舍利弗于晡时(午后三五时)出禅定,即前往尊者摩诃拘絺罗
83 识缘名色,名色缘识
84 正见缘起断生死
处拜访,二人相互问候庆慰之后,舍利弗便在一旁坐下,向摩诃拘絺罗说:“有些
问题想请教,不知道你是否有时间回答?”
尊者摩诃拘絺罗告诉尊者舍利弗:“仁者请问,我知道的一定会回答。”
尊者舍利弗问尊者摩诃拘絺罗:“尊者摩诃拘絺罗!你的看法如何?有老这个
现象吗?”
摩诃拘絺罗答言:“有的!尊者舍利弗!”
舍利弗复问:“有死的现象吗?”
摩诃拘絺罗答言:“有的!”
舍利弗复问:“那你的看法如何?老、死的现象,是自己所造成的吗?或是他
人(他力)所引起的?或是自己和他人共同造成的?或是既非自己也非他人,而
是无因、就这样发生的?”
摩诃拘絺罗答言:“老、死的现象,并非自己所造作的,也非他人所引起的,
也不是自己和他人共同造成的,更不是既非自己也非他人而无因发生的。是因为
有生的缘故,所以有老死的现象。”
舍利弗复问:“如是观生、有、取、爱、受、六入处、名色等现象,……名色
现象,是自己所造作的呢?或是他人所引生的呢?或是自己和他人共同成就的?
或是既非自己也非他人而无因发生的?”
摩诃拘絺罗答言:“尊者舍利弗!名色现象,非自己所造作的,也非他人所引
生,亦非自己和他人共同成就的,更不是既非自己也非他人而无因发生的。然而,
名色现象是因有识,而缘识生。”
舍利弗复问: “那么,识是自己所造作的呢?或是他人所引生的呢?或是自己
和他人共同成就的?或是既非自己也非他人而无因发生的?”
摩诃拘絺罗答言:“尊者舍利弗!识非自己所造作的,也非他人所引生,亦非
自己和他人共同成就的,更不是既非自己也非他人而无因发生的。然而,识是因
缘于名色而生的。”
尊者舍利弗听后,又问尊者摩诃拘絺罗:“你之前才说:‘名色现象,非自己
85 识缘名色,名色缘识
86 正见缘起断生死
所造作的,也非他人所引生,亦非自己和他人共同成就的,更不是既非自己也非
他人而无因发生的。然而,名色现象是因有识,缘识而生。’但现在你又说:‘识
是因有名色,因缘于名色才有识生。’此义何解?”
尊者摩诃拘絺罗答言:“我现在应当说个譬喻,有智慧的人就会因譬喻而理解
其义。譬如有三根芦草,竖立于空地上,三根芦草交缠相依,才得以竖立。若去
掉其中的一根,所剩的二根芦草就没办法竖立;若去掉三根中的二根,一根芦草
亦不能自立;因此必须三根芦草相互交缠依靠,方得以立于空地之上。识缘名色、
名色缘识的现象也是如此,经由业识的攀缘抓取,使名色(身心)得以增长扩大,
意识再透过名色(身心)的经验,加深认知以及强化业识,就是这样。”
尊者舍利弗听后答言:“说得好!说得真好!尊者摩诃拘絺罗啊!在世尊的
声闻弟子当中,智慧、明达,能善巧调伏身、口、意三行,心不颠倒无所怖畏,
见证到如来甘露般寂静涅槃的法味,并以此甘露法完全自知作证的人,就是尊者
摩诃拘絺罗,才有如此甚深法义的开演,对于种种疑难问题,都能做出圆满的答
覆!您就如无价的宝珠一般,为世人所爱戴,我现在对您的爱戴,亦是如此。我
今天在您这里,听您开演的法义,很快就得到了殊胜的法益,其余那些修行清净
梵行的人,只要经常到您这里,听您演说法义,同样也能得到殊胜的法益,因为
尊者摩诃拘絺罗是如此善于说法的缘故。”
“我现在就以尊者摩诃拘絺罗善说法的缘故,应当以三十种事项(即对于老
死、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等十缘支的三种修习成就:一、
能教人知厌患、离欲、灭尽,二、自己能够厌患、离欲、正向灭尽而修习,三、
对十缘支已不起诸漏、心善解脱。)来赞叹、称扬、随喜您的成就:
尊者摩诃拘絺罗啊!若是有人对人讲说,对于老死的现象,要知厌患、离欲、
灭尽,他就称为法师;若对人讲说,对于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
色、识等现象,要知厌患、离欲、灭尽,他就称为法师。
如果比丘对于老死的现象,能够厌患、离欲、正向灭尽而修习,就称之为法
师;对于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等现象,能够厌患、离欲、
87 识缘名色,名色缘识
88 正见缘起断生死
正向灭尽而修习,就称为法师。
如果比丘对于老死的现象,能够厌患、离欲、灭尽,断除各种无明烦恼,心
完全解脱自在,那就称之为法师;对于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
识等现象,能够厌患、离欲、灭尽,断除各种无明烦恼,心完全解脱自在,就称
为法师。”
尊者摩诃拘絺罗语尊者舍利弗言:“说得真好!很好!在世尊的声闻弟子当
中,智慧、明达,能善巧调伏身、口、意三行,心不颠倒无所怖畏,见证到如来
甘露般寂静涅槃的法味,并以此甘露法完全自知作证的人,就是尊者舍利弗,所
以能提出这般深奥又有智慧的问题。就好比世间无价的宝珠一般,为世人所爱戴,
尊者舍利弗您现在也是如此,普为一切修习清净梵行的人所爱戴、恭敬、奉事。
我今日得与尊者您共论妙义,所以能够立刻得到殊胜的法益。”
当时,二位追求正道的修行人,彼此互相随喜,便各自回到自己的修行处。
'提要'
透过缘起法的思惟,正知生命现象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亦非无因生
成,而是随顺无明、爱、取、行、业的作用,不断展现为身、口、意的行为,对
触境生起攀缘或排斥,如斯轮转不休。也就是“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不断增长、
变异的现象。
所谓“识缘名色”,可以看作是业识攀缘、住着身心现象,发动身心的潜能而
形成冲动。如业识住着受精卵,发动受精卵(色)中附载于染色体的基因库存(潜
在的名),也就等于业识中的相应业行与受精卵中的名色交互作用,而展现出相应
界面之诸根身与心理情状、思考能力、精神品质,如天人、人、畜生、昆虫……
等诸界面相应形态与情状,以及个体随个业而展现的身心品质与状态,如诸根是
否健全、心理反应的格殊习性……等,是为“识缘名色”。
又,业识既已缘取名色而于其界面(欲界、色界或无色界)发动身、口、意
89 识缘名色,名色缘识
90 正见缘起断生死
行,则既已发动的身心行为,又透过无间断的触境所生起的受、想、思,来强化
业识的过滤、取角,而不断增长业识的特性,是为“名色缘识”。
因此,名色与识,“譬如三芦,立于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故若欲出离
生死轮回,必得停止“识缘名色”的攀缘现象,使识不再住着于随触境而生起的
色、受、想、行,念念明觉,念念无所取着,则“识无所住”。识既无所住着,现
世即使有继起的身心行为,亦不会增长业识,命终即入无余依涅槃而般涅槃。
故知,修行与法施之道,在于教导自己及他人,皆能对于随顺无明、爱、取、
行、业而继起的生命现象,知所厌患、离欲、灭尽,终至永断烦恼,心完全解脱。
这才是正法正律所认可的“法师”,而不是教人举办一些与解脱无关的宗教仪式、
念咒等,用禁戒取及不正确的知见来误导众生。
【第六篇】
心意识若狝猴
凡夫宁于四大色身系我、我所,不可于识系我、我所。
彼心意识,日夜、时刻,须臾不停,种种转变,异生异灭。
犹如狝猴游林树间,须臾处处,攀捉枝条,放一取一。
91 心意识若狝猴
92 正见缘起断生死
'经文' 印顺本因缘相应八经、大正本二九0经、佛光版三二八经
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