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 >

第73章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第73章

小说: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或思在我中’,对境界投射各种意志、希望,想要什么、不要什么……,种种
善、不善、不善不恶的意思冲动因此不断聚集。心陷在各种缘自无明触的意思冲
动之中,流转不休。
    以上现象,就是众生的身心现象、世间经验。所谓的世间,不过是根源自六
触入处所形成的‘此有故彼有’的缘起现象。于六触入处不明觉,着于相,认同
有‘我、我的’,六根就随着业识习性攀缘追逐可爱境界,不断增加各种无明触,
各种感受、臆想、意思冲动、妄想分别便相续不断,造作善恶业行,而有未来世
的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纯大苦的世间现象就是这样聚集的,所以叫做有因有缘
世间集。”
    “所谓‘此无故彼无’:如果没有六触入处,就没有缘生的六识身、六触身、
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
    或者,于六根触六尘时,心依‘三依一向’保持觉察力,正知正念六根、六
尘皆缘起、无常、生灭的现象,故缘生的六识亦是无常、生灭的现象,不起贪爱,
那么业识就不现行。心意识如实的过滤、认识、分别境界,明察各种相的分别差
异,但不取着、不随转,六识身不断攀缘聚集的现象就止息了(六识身无)。
    心依‘三依一向’,正见缘起,对六根、六尘、六识不生贪爱,则根、尘、识

159 正知世间集、世间灭

160 正见缘起断生死

因缘和合所生的六触,就是明触,无明触不断攀缘聚集的现象就止息了(六触身
无)。
    触境明觉,不着于相,缘无明触而生的各种有爱染的感受、臆想、意思冲动,
便止息、清凉、寂灭(无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不再相续造作善恶业行。贪
爱寂灭则抓取寂灭,抓取寂灭则有续的冲动也寂灭,所以身坏命终之后,必不随
业流转而受生、得身,也就没有未来世的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纯大苦聚集的世
间现象,就是这样寂灭的。”
    “如果多闻圣弟子,对于世间集起、世间寂灭的现象,如其实相地正确了知,
善巧地照见、善巧地觉察、善巧地趣入,这样的圣弟子,就是趣向究竟解脱的善
法、得到究竟解脱的善法、知道究竟解脱的善法、入于究竟解脱的善法;他觉知、
觉见世间只是随顺缘起的生灭现象,无常、苦、空、无我,而成就贤圣的智慧,
出离诸世间(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爱取系缚,以出世间智见贯穿‘世间实有’ 
的幻象,照见真谛,了知苦因已完全灭尽不再生起,自证完全解脱的涅槃境界。
为什么呢?因为多闻圣弟子,善巧地照见、善巧地觉察、善巧地趣入的缘故,己
经如实知道世间聚集、世间寂灭的真谛。”
    佛陀说完此经后,诸比丘听闻佛陀所说,欢喜信受奉行!

'提要'

    思考此色身从何而来?因何而灭?对于破除对世间的颠倒妄想与迷情执着,
有显而易见的助益。
    佛说:“此身非汝所有,亦非余人所有”,而是思虑、行愿于六根触境时之投
射而不断抓取,因而不断继起的身心现象,非我、非我所。
    专心思惟佛陀的教法,从缘起法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观”、“生死观”、“价
值观”、“世界观”……等等长期习染而不知反观的世间知见,会看到以“我见、
我爱、我慢”为基础的世间思惟,有明显的局限性及偏颇。

161 正知世间集、世间灭

162 正见缘起断生死

    不过,这一切都须要每个人亲身检证,才能自知作证:世间苦难的根源,以
及出世间的清净之道。“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世间灭”,警醒自己在六根触
境生起受、想、思时,深入探索这些受、想、思背后的结构与运作过程,看清楚
心理冲动与世间思惟之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如实知见何谓“世间”。
    如是反覆探索、深观,必知见世间集、世间灭,不过循业发现,一切无常、
苦、非我、非我所,如此解脱之道,才有个入处,所谓“如实正知,善见、善觉、
善入”故。

【第十二篇】
因缘法与缘生法
    云何因缘法?谓此有故彼有,谓缘无明行,缘行识
    缘生故有老病死、忧悲恼苦。
    云何缘生法?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处、触、受、爱、取、有、
    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163 因缘法与缘生法

164 正见缘起断生死

'经文' 印顺本因缘相应一四经、大正本二九六经、佛光版三三四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因缘法及缘生法。云何为因缘法?谓此有故
彼有,谓缘无明行,缘行识,乃至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云何缘生法?谓无明、
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来自所觉知,成等
正觉,为人演说、开示、显发,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缘生有老死。若佛出世,若
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来自觉知,成等正觉,为人演说、开示、
显发,谓缘生故有老病死、忧悲恼苦。此等诸法,法住,法定,法如,法尔,法
不离如,法不异如,审谛、真、实、不颠倒。如是随顺缘起,是名缘生法,谓无
明、行、识、名色、六入处、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是名
缘生法。”
    “多闻圣弟子,于此因缘法、缘生法,正智善见,不求前际,言:‘我过去世
若有、若无?我过去世何等类?我过去世何如?’不求后际:‘我于当来世为有、
为无?云何类?何如?’内不犹豫:‘此是何等?云何有?此为前谁?终当云何
之?此众生从何来?于此没当何之?’若沙门、婆罗门,起凡俗见所系,谓说我
见所系,说众生见所系,说寿命见所系,忌讳吉庆见所系,尔时悉断、悉知,断
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成不生法。是名多闻圣弟子,于因缘法、缘生
法,如实正知,善见,善觉,善修,善入。”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165 因缘法与缘生法

166 正见缘起断生死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我现在就来说因缘法和缘生法。
    什么是因缘法呢?就是此有故彼有,有因缘条件的汇聚,才有现象果报的产
生。也就是因为有无明而有行,因为有行而有识……种种因缘果报,就这样互
相依存,前后转化,一直到纯大苦聚集。
    什么是缘生法呢?缘生法就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处、触、受、爱、
取、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等,由因缘法则而生起的种种生命现象。
    不论是有佛住世间,或没有佛陀的时代,因缘法一直都存在着,而且是一直
存在于所有的现象界,是诸佛如来自知自证完全觉悟,而为一般人演说、开示、
显发的诸法实相,亦即因为有无明而有行……直到因为有生而有老死。
    不论是有佛住世间,或没有佛陀的时代,缘生法一直都存在着,而且是一直
存在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是诸佛如来自知自证完全觉悟,而为一般人
演说、开示、显发你真理实相,也就是有生而有老病死、忧悲恼苦等生命现象的
呈显。
    在一切的现象中,缘起法则一直存在着,也确定不变,法就是这样,法本来
如此,与现象界同在,也是世间一切人、事、物的真理准则,是真理、是实相、
不会变易错置。
    而依循缘起法所开展出来的生命现象,称为缘生法。所谓无明、行、识、名
色、六入处、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等流转不断的生命
现象,就是缘生法。”
    “听闻正法、如法修习清净梵行的佛弟子,对于因缘法和缘生法,以正智慧
完全知见‘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一切法随缘转化,无常也无我’的真理,
所以他们
    不会探求自己的前世:‘我到底有没有过去世?是在什么界面?我过去世有那
些经历?’
    也不会探求自己的来生:‘我到底有没有来生?若有来生,会在哪一个界面?
会是什么样的生命状态?’

167 因缘法与缘生法

168 正见缘起断生死

    对于自己的五蕴身不怀疑、不迷惑,不会有如下各种疑问:‘这个五蕴身到底
是什么?怎么会有这个五蕴身?这个五蕴身的前世是谁?这个五蕴身的未来世又
会趣向何处?这个众生从那里来?死后又到何方?’
    也不会像有些修行的出家沙门或在家婆罗门那样,生起世俗的见解、被俗见
所系缚:执着说有我,被我见所系缚;执着说有众生,被众生见所系缚;执着说
有一期的寿命,被寿命见所系缚;执着与解脱无关的忌讳吉庆见解,被戒取见所
系缚。
    这些对生命的迷惑,以及被世俗见解牵制的烦恼,多闻圣弟子都已完全断除
、完全了知,因为他们知见缘起,故能随顺生灭观、无常观而断我执,历缘触境
之时,不生喜贪,安住于舍、离抓取,也就不再流转生死,有如截断多罗树头一
般的断其根本,于未来世不可能再有生命现象产生。
    这样的多闻圣弟子,对于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的因缘法,和依循因缘法
而开展出生命现象的缘生法,已如实深入了解,确实知见真理实相,保持适当的
观照,如法修习,入佛法流迈步八正道,趣向解脱涅槃!”
    佛陀说完此经后,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信受奉行!

'提要'

    世间思惟,不知不见缘起,故陷入“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的迷想
之中,既不知不见生死之缘起与缘灭,却又想断除生死轮回之大苦,故生起种种
愚痴见、妄想行,所有种种戒取与颠倒妄想,在邪见邪行中,更添愚痴与苦迫。
    佛出现于世间,正见生死流转的缘起与缘灭之道如实知见生死之根,在
于无明行而缘起的贪爱,而生起种种身、口、意行的造作,不断攀缘而流转生死。
所以解脱生死轮回之道,在于断除无明行,则一切贪爱、攀缘俱断,不再造作生
死业行,则解脱轮回。
    故知,正见缘起,方能善入法界依正见而远离邪见,学习正知正念自己

169 因缘法与缘生法

170 正见缘起断生死

的起心动念、行为导向,不再依世间思惟而起种种迷想、妄想,有止有观,念念
趣入佛知见,自知作证解脱道。
    缘起法,为法界不变之法;随顺缘起而缘生的生死流转,亦是法界的定法、
不变法。故善知、善见、善入、善修此随顺缘起的缘生之法,方能洞彻宇宙根本
大法,而悟入涅槃。这是佛陀自知作证,以开示众生,使能悟入而得解脱的无上
教示。

【第十三篇】
大空法经
    若无明离欲而生明,彼谁老死、老死属谁者,老死则断、则知,
    彼谁生、生属谁……乃至谁是行、行属谁者,行则断、则知,
    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成不生法

169 大空法经

172 正见缘起断生死

'经文' 印顺本因缘相应一五经、大正本二九七经、佛光版三三五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我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清净,梵行清白,所
谓‘大空法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云何为大空法经?所谓此有故彼有,此
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缘行识,……乃至纯大苦聚集。”
    “缘生老死者,若有问言:‘彼谁老死?老死属谁?’彼则答言:‘我即老死,
今老死属我,老死是我所。’言:‘命即是身。’或言:‘命异身异。’此则一义,
而说有种种。若见言:‘命即是身。’彼梵行者所无有;若复见言:‘命异身异。、
梵行者所无有。于此二边,心所不随,正向中道,贤圣出世、如实、不颠倒、正
见:谓缘生老死,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缘无
明故有行。”
    “若复问言:‘谁是行?行属谁?’彼则答言;‘行则是我,行是我所。’彼
如是:‘命即是身。’或言:‘命异身异。’彼见‘命即是身’者,梵行者所无有;
或言:‘命异身异’者,梵行者亦无有。离此二边,正向中道,贤圣出世、如实、
不颠倒、正见;所谓缘无明行……。”
    “诸比丘!若无明离欲而生明,彼谁老死、老死属谁者,老死则断、则知,
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成不生法。若比丘无明离欲而生明,彼谁生、
生属谁……乃至谁是行、行属谁者,行则断、则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
于未来世成不生法。若比丘无明离欲而生明,彼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纯大苦
聚灭,是名‘大空法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73 大空法经

174 正见缘起断生死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拘留搜国、调牛聚落。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我应当为你们说法,此法至真至善,从最初、中段、
到最后皆一贯圆满,法义完善、法味完善,句句都有助于修行人通向涅槃解脱、
身口意行清净无染,这就是‘大空法经’。全然地聆听!善巧地思惟!现在就为你
们开演。
    什么是‘大空法经’呢?就是一切的生命现象,都是‘此有故彼有、此起故
彼起’的缘起现象,也就是:因为有无明才有行,有行才有识住,有识住母胎才
有名色,有名色才有六入处,有六入处才有接触,有接触才有感受,染着感受才
生贪爱,有贪爱才有抓取,有抓取就有有续的冲动,有有续就有生的现象,乃至
有了这个由纯大苦聚集成的人生。是缘起法引生了各种现象,除此之外,没有实
质的、永远不变的‘我’或‘我的’存在。”
    “因为有生,所以有老死。不明白缘起法的人,看到老死的现象,会这么疑
问:‘谁在老死?老死属于谁所有?’然后下结论说:‘我在老死,老死属于我,
老死是发生在我身上的现象。’持这种看法的人,一派认为:‘生命就是身体’(即
断见:有一个我,我有生命,我的生命主体就是身体,身体死了就没有我了,一
切都虚无了。)另一派认为:‘生命和身体是不一样的’(即常见:生命的主体与
身体不同、分开的,是我的身体在老死,但是我的灵魂不会老死,生命是恒常实
有的。)这些说法看似有种种差异,但是它们的义理是相同的,就是相信老死的
现象是‘我、我的’。
    若认为:‘生命就是身体’,修持梵行的人不会有此见解;若认为:‘生命和身
体是不一样的’,修持梵行的人也不会有此见解。修持梵行者的心,不随以上二种
偏见而转,而是不偏不倚、正向‘中道’(依照缘起法来思惟世间现象),依贤圣
出世间的智慧,如实照见诸法真相、不颠倒、正见缘起:

175 大空法经

176 正见缘起断生死

    因为有生所以有老死,故老死非我、非我所有;
    因为有有续的冲力所以有生,故生非我、非我所有;
    因为有抓取所以有有续的冲力,故有续的冲力非我、非我所有;
    因为有贪爱所以有抓取,故抓取非我、非我所有;
    因为有感受所以有贪爱,故贪爱非我、非我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