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大智度论 之作者及其翻译 >

第7章

大智度论 之作者及其翻译-第7章

小说: 大智度论 之作者及其翻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莊嚴』相結合,而成為(唐義淨所譯)二十卷的大部,這是先有『
十誦律』的最有力証明。
    其次,『十誦律』卷六0(大正二三.四四九上)說結集論藏,是
為了「若人五怖、五罪、五怨、五滅。。。。。。」,『智論』卷二 (大正
二五.六九下) 亦作此說。這與『阿毗達磨法蘊足論』的「學處品」
第一相合(裕12)。『法蘊足論』是六分毗曇之一,可說是早期的論典
。而『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四0所說的論藏,是「摩窒理
迦」(大正二四.四0八中),與『順正理論』卷一 (大正二九.三三
0中) 相合。『大毗婆沙論』解說「譬喻」為:「如大涅槃持律者說
」(裕13),所說大涅槃譬喻,出於『根有律雜事』(裕14)。『順正理
論』與『大毗婆沙論』都是晚於六分毗曇的迦濕彌羅系論典。由此可
証明:較早期的是舊阿毗曇師所用的『十誦律』,晚出的「八十部律
」,則為迦濕彌羅毗婆沙師所用的『根有律』。
    『智論』以為從「八十部律」省略了譬喻、本生而成為『十誦律
』,這是『智論』成立時代的一種傳說。如我國古代,也一向傳說『
小品般若』是從『大品般若』抄出來的,而事實上卻是先有『小品』
,而後有『大品』方增補。所以『智論』的說法,也只是隨順當時的
傳說而已,難免與事實會有差距。
    說一切有部本來不重視傳說,但流傳於北印度,久而不免將譬喻
、本生融攝進去,遂成為大部的『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
    『智論』論主應該是從『十誦律』系而非迦濕彌羅系的說一切有
部出家的,所以不但對迦濕彌羅系統的論義作較嚴厲的責難 (如前「
毗曇門」之所述) ,而且說到結集律藏,也還是列舉『十誦律』的內
容。
    其實不但是『智論』論主,太凡印度出家的菩薩,如提婆(Aryadeva)
、無著(Asanga)、世親(Vasubandhu)、陳那(Dinnaga) 等大論師,也
都是先從傳統的部派佛教中出家的。所以若因『智論』論主曾在西北
印的有部出家,而推論他不是南印度出生的龍樹(Nagarjuna) ,那是
不夠嚴謹的。再者,如前(第二章第一─三節)所述:『智論』的立場
是大乘的;從「大乘」的立場貫攝不同的聲聞法,如阿毗曇 (abhid…


                            48頁

harma)、空('sunya)、□勒(Karanda) 。論主決不是局限於說一切有
部的。
    
    (裕1) 『摩訶僧祇律』卷三二:「雜藏者,所謂辟支佛阿羅漢自
          說本行因緣,如是等比諸偈誦,是名雜藏。」 (大正二二
          .四九一下)
          『彌沙塞部和□五分律』卷三0:「自餘雜說,今集為一
          部,名為雜藏。」(大正二二.一九一上)
          『四分律』卷五四:「如是生經、本經、善因緣經、方等
          經、未曾有經、譬喻經、優婆提舍經、句義經、法句經、
          波羅延經、雜難經、拢式洠缡羌癁殡s藏。」 (大正二
          二.九六八中)
    
    (裕2) Lamotte『《大智度論》之作者及翻譯』(郭忠生譯,『諦
          觀』六二期頁一一九─一二一)。
    
    (裕3) 『大智度論』卷二:「大迦葉思維。。。。。。應當結集修妒路
          、阿毗曇、毗尼,作三法藏。」(大正二五.六七中)。
    
    (裕4) 不同部派的雜藏傳說及說一切有部三藏以外的偈頌,詳見
          拙作『原始佛教拢渲伞唬撍牧に钠咚模
    
    (裕5) 如『大智度論』卷一(大正二五.六0下─六一上)引「『
          眾義經』中所說偈」明第一義悉檀之殊勝。
    
    (裕6) 『大智度論』卷一八(大正二五.一九三中─下)。
    
    (裕7) 同上,卷三一(大正二五.二九五下)。
    
    (裕8) 同上,卷三(大正二五.八二下)。
    
    (裕9) 『大智度論』卷五(大正二五.九九中─下)。『小部』經
          集三(南傳.一五七─一六0)。
    
    (裕10)Lamotte 『《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 (『諦觀』六
          二期頁一一五─一一六)。
    
    (裕11)參看拙作『原始佛拢渲伞唬撍娜に娜澹
    
    (裕12)『阿毗達磨法蘊足論』卷一(大正二六.四五三下)。
    
    (裕13)『大毗婆沙論』卷一二六(大正二七.六六0上)。
    
    (裕14)『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三五─三九 (大正二四
          .三八二下─四0二下)。

五、佛教的中國與邊地

                                49頁


    『智論』卷二五(大正二五.二四三上)說:

      「弊生處者,安陀羅,舍婆羅(裸國也),兜呿羅(小月氏),修
      利,安息,大秦國等。在此邊國中生,若在大眾中,則多怖畏
      。佛在迦毗羅婆中國生,故無所畏。」

    邊國或「邊地」(Pratyanta…janapada)與中國(Madhyade'sa…jan…
apada) ,見於律典。釋尊所撸Щ貐^為中國,所不曾撸Щ貐^,即為
邊地(裕1)。
    安陀羅 (Andhra)、舍婆羅 ('Sabara)、兜佉羅(Tukhara)、修利
(Suli)、安息(Arsakes) 、大秦,這些都是弊生處──邊國。安陀羅
,為龍樹時代興盛的大國,而『智論』稱之為邊國。Lamotte 乃以為
:『智論』作者所稱佛教之「中國」,僅指使用雅利安語,而又崇信
宗教之國度 (裕2)。而干潟龍祥則認為:龍樹住在安陀羅國,在此活
動,並受該國國王庇護。安陀羅為當時(二─三世紀半)南印度強盛之
文化國度,龍樹等諸學者輩出。而『智論』竟以此為「弊生處」,顯
見此非龍樹之言,而羅什面對如中華文化國之豪奢生活,方有稱彼安
陀羅為邊國之可能 (裕3)。此皆不知佛教中「中國」與「邊地」之定
義而引起之錯铡

※              ※              ※              ※        ※

    佛法流傳南北之後,從前的邊地,佛教已大為興盛,當地的佛弟
子不甘於自居「邊地」,乃引起釋迦佛以神通撸Щ鞣降膫髡f。如『
智論』卷九(大正二五.一二六中─下)說:

      「釋迦牟尼佛,在閻浮提中生,在迦毗羅國,多撸袞|天竺六
      大城。有時飛到南天竺儯邮可崾芄B。有時暫來北天竺月
      氏國,降阿波羅龍王。又至月氏國西,降女羅剎。佛在彼石窟
      中一宿,于今佛影猶在;有人就內看之則不見,出孔遙觀光相
      。如佛有時,暫飛至罽賓搿贤酉扇松缴希√摽罩校荡讼
      人。仙人言:『我樂住此中,願佛與我佛髮佛爪,起塔供養。
      』塔于今現存。」

    佛到南天竺,是神通而至的。至北天竺,見『根有律藥事』(裕4)
,這是佛與金剛手夜叉 (Vajrapani…yaksa)乘空而往的。『智論』所
說四處,與『阿育王傳』所說相類似 (裕5)。這一乘空而往北天竺的
傳說,在『根有律藥事』中,共有十四處(裕6)。
    這類神通撸Щ膫髡f,在佛教於阿育王 (A'soka) 時傳入錫蘭 (
Simhala) 後,也


                              50頁

開始在錫蘭展開。如『島史』(Dipavamsa) 說:佛曾去錫蘭三次,降
伏夜叉、龍王,並與五百比丘在島上入定 (裕7)。又如『增壹阿含經
』說:給孤獨(Anathapindada)長者女須摩提(Sumagadha),嫁在多信
裸形外道的滿富城 (Purnavardhana),焚香請佛,佛與大弟子們都乘
空而去。這是枺叺氐姆帜瞧磐幽牵ㄔ'8)。
    錫蘭與枺竭叺兀褐钦摗浑m洠в姓f,但同是佛法擴展而引起的
傳說。『智論』作者重於南北印佛教,而北方的佛教盛行,傳說也就
更多了。

    
    (裕1) 拙著『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頁三九七─四00)
          ,有比較『銅牒律』「大品」『皮革犍度』、『十誦律』
          「皮革法」、『根有律』「皮革事」、『四分律』等之不
          同傳說。
    
    (裕2) Lamotte『《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諦觀』六
          二期頁一0八。)
    
    (裕3) 干潟龍祥『大智度論?作者????』 (『印度學佛教學
          研究』七卷一號頁二下─三上。)
    
    (裕4)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卷九(大正二四.四0上)
          。
    
    (裕5) 『阿育王傳』卷一:「昔者佛在烏萇國降阿波波龍,於罽
          賓國降化梵志師,於乾陀衛國化真陀羅,於乾陀羅國降伏
          牛龍。」(大正五0.一0二中)
    
    (裕6)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卷九 (大正二四.四0上
          ─四一中)。
    
    (裕7) 『島史』(南傳六0.一─一七)。
    
    (裕8)『增壹阿含經』卷二二(大正二.k八六0上─六六五中)。


六、南天竺與北天竺

    本生(jataka)、譬喻、(avadana)、因緣 (nidana),在大正藏是
集為「本緣部」的。這些都是傳說中的故事,如用為教化的例證,意
義是大致相通的。Lamotte 從「地理暨歷史背景」說到「藏外資料」
,推論『智論』作者為西北印度的學者,理由是:作者自然會偏好採
用其所在地區之傳說故事(裕1) 。這種推論與事實是大有出入的。此
下從五方面分析:

    1。本生等是一切部派所共有的。有部以外,大抵編在「雜藏」 (
南傳名為「小部」,編入「經藏」)(裕2) 。
    2。Lamotte 列舉『智論』的十事(都是本生),以(西元七世紀)玄
奘的『大唐西

                                51頁

域記』及(西元五世紀)法顯之所巡歷為證,認為這是烏仗那(Uddiyana)
一帶的北印度。然而我們也可以引用西元三世紀,康僧會所出的『六
度集經』,支謙所出的『撰集百緣經』;西元五世紀初,鳩摩羅什
(Kumarajiva)所譯的『大莊嚴論經』,曇學等經于闐聽來而集成的『
賢愚經』等來證明不是北印度的。
    『智論』的十事中,(四)獨角仙人 (Eka'srnga)事,『智論』卷
一七說:「波羅□國山中有件人,。。。。。。波羅□國有婬女,。。。。。。」
明說是中印度的波羅□(Varanasi),而不是北印度;其他九事,『智
論』都洠в忻髡f是何處,自亦不能判定其必然在北印度。
    (五)羼提(Ksantivadin)比丘為迦梨(Kali) 王割截身體,『賢愚
經』卷二作「波羅□羼提波梨」(大正四.三五九下) 。(六) 一切施
(Sarvada) 王以身施乞者,由乞者交與敵人,『大度集經』卷二作「
波羅□國王名波耶」(大正三.六上)。(八)尸毗 ('Sibi)王割肉餵鷹
,『大莊嚴論經』卷一二作「拘尸國王名曰尸毗。」 (大正四.三二
一中);『撰集百緣經』卷四作「波羅□國有王,名曰尸毗。」(大正
四.二一八中)。拘尸即迦尸(Kasi)國,波羅□(Varansi)是迦尸國的
大城,這是如來初轉法輪處。
    大凡佛陀過去生中的本生、譬喻,誰也不知在何處,起初都是說
在波羅□的。著作『智論』的時代,也還是如此,怎能依五或七世紀
(大乘佛法盛行後)北印度的傳說,而說「西北印度無疑是佛陀本生譚
之主要舞台」(裕3)  呢?本生談,不但地名不一致,人名也是如此。
像(一)釋尊前生從燃燈佛(Buddha Dipamkara)授記,『智論』卷三五
作「須摩提」(Sumati)──善慧(大正二五.三一六中);『四分律』
卷三一作彌卻(Megha)──雲童子 (大正二二.七八四上─七八五中)
;而後漢竺大力共康孟詳譯出的『修行本起經』卷上則作「梵志儒童
,名無垢光」(大正三.四六一下)。人名、地名都依部派的傳說而不
同,是不能依法顯、玄奘所說為定論的。
    3。阿耨達池(Anavatapta)等,在佛教傳布中,已成為佛教界公認
的事。如『長阿含經』(法藏部本)卷一八,有從阿耨達池流出四河的
記錄(大下一.一一六下),遠從錫蘭(Simhala) 傳來的『善見律毗婆
沙』卷一,也說到了阿耨達池(大正二四.六八0上)。Lamotte 以『
智論』提及喜馬拉雅山之大湖阿那婆達多池(即阿耨達池)為例,說明
西北印度之地理在本論中之極大位置 (裕4) ,這可說是洠в姓f服力的
,難道那些提過阿耨達池的經律,都與西北印佛教有淵源嗎?
    4。Lamotte 又舉『智論』好引『阿育王經』(A'sokasutra) 暨『
大莊嚴論經』(Su…


                          52頁

tralamkara'sastra)為例,證明『智論』作者「較迦膩色迦王相當後
出,所以他不可能如一般所信是西元一、二世紀之人」(裕5) (指龍樹)
。然而『阿育王經』約西元一世紀即已傳出,『智論』引用它,那是
理所當然。而『大莊嚴論經』近代推定為經部本師鳩摩羅羅陀(Kuma…
ralata) 之『譬喻莊嚴』 (Kalpanamanditika) 。鳩摩羅羅陀比龍樹
(Nagarjuna) 要早一些,『中論』已破斥他的種子說了。所以『智論
』引其『譬喻莊嚴』,實不能作為「『智論』非龍樹作」之根據。更
何況 Lamotte 引『智論』十四事,認為出於『大莊嚴論經』(裕6) ,
也多似是而非。如第4。拘睒彌(Kau'sambi)比丘論諍事,出於律部(各
派律皆有記述);第 7。佛為放牛人說法事,出於有部的『雜阿含經』
,南傳藏則編入『增支部』;第11。六牙白象、12。鹿王、 13。國王捨
身交予敵國、8。尸毗王('Sibi) ─這些本生故事,更是各部派所共傳
的。第3。佛化除糞工人尼陀(Nitha),『賢愚經』卷六(大正四.三九
七上) 說在舍衛城 ('Sravasti) ,不在西北印。第 2。所提弗迦羅城
(Puskaravati) 固然在北印,但是『智論』也不是只提北印,如其卷
八(大正二五.一一九上)即說到南天竺法師說法而斥外道之修行為狂
相。──像這些,都證明:『智論』談本生、譬喻,未必本諸『大莊
嚴論經』,更未必以西北印的流傳故事為主,而是普及全印,且大多
為部派共傳,又都流傳在龍樹之前,若欲以此諸資料證明『智論』作
者是西北印人,而非龍樹,那是不能成立的。
    『智論』作者是曾撸v北印度的,所以他熟悉北印地區,一再提
到大月氏與罽賓,卷九說到大月氏西,佛肉髻住處國,有人得埃эL病
,求遍吉──普賢(Samantabhadra)菩薩而病愈事(大正二五.一二六
下),卷一一說到弗迦羅城的畫師(大正二五.一四一下) 。但他決不
是只說北印度事的,如『智論』卷四(大正二五.七六下─七七上)說
: 
      「如漚祇尼大城、富樓那跋檀大城,阿耍嚩嗔_大城,弗迦羅
      婆多大城,如是等大城多人豐樂而不住,何故多住王舍城 (按
      :指佛陀多住如下城) 、舍婆提大城、波羅奈、迦毗羅婆、瞻
      婆、婆翅多、拘睒□、鳩樓城等?。。。。。。答曰:佛雖大慈等及
      ,以漚祇尼等諸大城是邊國故不住;又彌離車弊惡人,多善根
      未熟故。」

    這又是「邊國」──彌離車(Mleccha) 問睿喝鐏聿蛔∵叺卮蟪
。此中,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