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5-姚贞白医桉-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急以蛇胆陈皮末一支开水调服,随拟下方:
生麻茸3克 光杏仁6克生石膏12克(冲碎) 冬桑叶4.5克
白桔梗3克 焦山查6克 生甘草3克 净竹茹4.5克 牛
黄0。15克(研粉并蛇胆) 陈皮末一支分次调入药内。
二诊:上方服一剂,翌日,抽搐渐止,神识较清,颜面及疹色转红。咳嗽已宣,喉中痰鸣及喘促减少,发声啼哭。
但热未退,大便不通,小便短赤。脉弦数,舌红苔黄,指纹退至命关。续拟宣肺清热,祛化风痰。处方:
生麻茸3克生石膏12克光杏仁6克焦山查6克冬桑
叶6克生甘草3克烧鸡金1枚芦苇根9克净竹茹4.5克
炒谷、麦芽各6克 蛇胆陈皮1支(分次调入)
三诊:上方服二剂后,神清,麻疹渐靥,烧热逐退,抽搐停止。咳减痰化,食少,大便通而不畅,溺黄。指纹退至气关,脉弦稍数,舌红润,苔黄。此余毒不清,肝旺肺热胃滞。续用下方清理:
生石膏9克 光杏仁6克 赤芍药4.5克焦查炭6克广连
翘4.5克 冬桑叶4.5克 生甘草3克 炒谷、麦芽各6克
烧鸡金1枚通大海1枚
四诊:麻疹已靥,大便畅通,热退,咳止,能进饮食。
脉细滑,舌苔红润。续拟清化调理。
白元参9克 大寸冬9克 金银花6克 广连翘6克 冬桑
叶6克 茯苓9克 生白芍6克 川贝母3克(冲) 生甘
草3克竹茹3克 丝瓜络4.5克
'按'1940年仲春,昆明麻疹大盛。此例患儿乃正虚邪实,为麻疹逆症,由风寒闭肺,热毒内盛,火势亢极,故先以蛇胆陈皮镇惊、驱化风痰;随投麻杏石甘汤加真犀黄等品,复透宣达,疹透喘平,不徐不疾,再拟疏理脾胃,并嘱避风寒,调节饮食,遂得康复。
慢惊抽搐
金××,男,三岁,昆明市人。1938年6月。
初诊:泄泻已旬余,色黄绿,质稀薄,日七、八行。呕吐不食,时出自汗。自服参苓白术散等方,无效。继见唇口青,四肢厥冷,又服附子理中汤,病势仍无转机,竟趋垂危,家属急抱负前来诊治。症见颜面及口唇苍白夹青,神迷,肢厥,抽搐阵作。口流白沫,下利不止。舌淡苔白,脉象沉微,指纹隐没。此因久病吐泻,脾阳欲绝,虚寒至极,厥逆生风,当急用加味逐寒荡惊汤挽救。处方:
上肉桂4.5克(冲)(开水兑服)公丁香3克白胡椒1.5克(冲)
川干姜6克 川附片6克(开水先煨透) 荜澄茄3克 炙吴
萸3克灶心土一块(烧红淬开水煎药)
二诊:服上方二剂,抽搐渐平,呕吐减少。下利未止,面色苍白,四肢未温,神迷嗜睡。脉稍起。此里寒较化,而泻久中虚,真阳不足,以前方加减:
上肉桂4.5克(开水兑服) 公丁香2.4克 川附片9克(开
水先煨透) 川干姜6克 西砂仁3克(冲) 炒老米9克
生甘草1.5克 白胡椒1.5克(冲) 烧大枣2枚
三诊:上方服二剂后,抽搐已止,呕泻轻减,四肢转温,神识渐清,发声啼哭。能进少量饮食,但面色仍苍白。
舌淡红,脉象较前有力,指纹显露、色淡青。此真阳渐复,脾虚中弱。续以下方温固调理。
红人参4.5克(另煨分次兑服) 炒白术6克 冲上肉桂3克
(开水兑服) 云茯神6克 川附片9克 西砂仁3克(冲)
川干姜6克 生甘草3克 大枣2枚 嘱服二剂
四诊:患儿症情大见好转,呕泻均止,四肢温暖。食增,面色红润。舌粉红,苔薄,脉象调和。再拟下方调理。
上党参6克 炒白术6克 白茯苓9克 炙甘草3克 川附
片6克(开水先煨透) 广陈皮3克川干姜6克西砂仁3克
(冲) 大枣2枚炒玉老米各6克
'按'脏腑阴寒至极,惊抽厥逆,故投加味逐寒荡惊汤。此方叠用肉桂、丁香、胡椒、附片、干姜、吴萸等一派温热峻品,直驱脏腑阴霾沉寒,荡惊回阳。患儿服后,阴寒渐散,脾阳复苏,惊定风平,体现了“寒者热之”的治疗大法。
慢惊危症
何××,男,二岁半,昆明市人。1938年秋末。
初诊t烧热廿余日不退,咳嗽喘促,呕吐。腹泻,溺短赤,自汗。面色萎黄,手及足面浮肿。饮食日减,经治疗,其症未见好转。六脉细滑而数,舌苔薄黄微腻,指纹青暗。
症属:少阳阳明合病,表里不清。法当和解消食。处方:
苏条参9克 法半夏6克 广陈皮3克 炒黄芩2.4克 炒
厚朴6克 炒谷芽6克 炒麦芽6克 西砂仁4.5克(冲)
炒柴胡4.5克 生甘草1.5克 净秫米6克生姜1小片 小
枣5枚
二诊:服上方一剂后,症状不减,反现烧热烦躁,哼挣,肢冷,自汗,有时发迷。脉细数而滑,舌苔薄腻,指纹青暗,渐透三关。手足肿,已抽风二次。自服盐蛇散,病势仍重,次日清早,急来复诊。此阳明积滞未化,脾弱肝旺生风,改用消积导滞,祛风定惊之方。
苏条参9克 法半夏6克 广化红3克 茯神木9克 双勾
藤4.5克 云母石6克 炒枳壳4.5克 炒厚朴4.5克 桑枝
木9克净秫米9克 西砂仁6克(冲) 生甘草1.5克烧
鸡金1枚 蛇胆陈皮1支(分三次兑服)
三诊:上方服一剂,虽烧热略减,但肢冷厥逆,自汗不止,手足浮肿。神迷惊啼,抽搐频发,颜面青白。脉虚数无力,舌淡苔白,指纹青暗,透关射甲。此因病久元气日伤,营血亏损,脾虚生风,病势由阳入阴,转化慢惊危症,急拟下方治疗。
红人参9克(另煨兑服) 炒白术9克 川附片12克(开水先煨
透) 生口芪12克 全当归9克 大果杞9克 熟地炭9克
炒枣仁6克(冲) 黑芝麻6克 枣皮3克炮川姜6克 生
甘草3克
四诊:上方连服二剂,患儿厥回肢暖,抽搐惊啼渐平。
热势减退,自汗渐收,能安卧。指纹退至气关,脉细弱,舌转粉润。此元气渐复,病有转机。续以上方加减。
红人参6克(另煨兑服) 炒白术9克 川附片12克(开水先煨
透) 当归0克 生口芪9克 京半夏9克 广陈皮6克
西砂仁6克(冲) 炮川姜4.5克 生甘草3克 小红枣9枚
五诊:上方服二剂,烧热已退,厥回汗收,惊搐全止。
渐思饮食,指纹转红,退至风关,脉弱缓,舌红润。久病气血尚虚,肝脾失调,宜续温暖调和。
红人参6克(另煨兑服) 漂白术9克 川附片12克(开水先煨
透) 茯苓9克 米炒口芪9克 西砂仁3克(冲) 米炒当
归。克 炙甘草3克 陈皮3克 小枣9枚
六诊:服上方三剂,各症均减,思饮食,面色红润,时有痰凝做咳。小便清长,大便干,日一行。脉和缓,舌红润。再拟下方调理。
川附片12克(开水先煨透) 米炒当归9克 米炒党参9克
炒白术9克 茯苓9克 京半夏6克 广陈皮4.5克 炒杭
芍6克 西砂仁4.5克(冲) 建莲子9克 炒苡仁9克 炙
甘草3克小红枣7枚
'按'此例患儿,病久营血亏耗,元气损伤,其症遂不能因和解少阳,消导阳明而解,竟急剧恶化,由阳入阴,转为慢惊危症。观其手足浮,颜面萎黄,脉象虚数,是营血亏耗之象。神迷,厥逆,肢冷,泄泻,自汗不止,是元阳衰微之征。当此病机恶化之关键时刻,单刀直入,使用大剂加味理中地黄汤增损,扶元气,补营血,固本救里,幸挽垂危。
慢惊风
杨××,男,三岁,住昆明市。1969年。
初诊:患儿病经半月,始发烧咳嗽,呕吐腹泻,经服中西药物,烧热渐退而腹泻不止,呕吐仍频。又进清凉退热剂,反而抽风阵作。延三日,神迷抽搐,面目指甲青暗,指纹青紫,透过三关。且自汗,便溏,呕逆,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脉细微。此因发热后,脾胃虚弱,误服寒凉,伤及中阳,发为慢风之症,急拟下方:
川附片9克(开水先煨透) 焦白术9克 茯苓9克 潞党
参9克法半夏9克广陈皮3克西砂仁3克(冲) 生甘
草2.1克 川干姜4.5克 炒老米6克
二诊:上方服一剂后,神迷未全苏,抽搐尚作,而脉较起,略进饮食,啼声不扬。此脾胃阳虚,惊风未平。用原方加减:
川附片9克(开水先煨透) 川干姜4.5克 潞党参9克焦白
术9克茯苓9克炒吴萸1.5克西砂仁3克双勾藤2.4克
生甘草3克 炒老米6克烧鸡金1个
三诊:上方进二剂,神识全苏,抽搐、呕泻均止。手足转温,面色转润,爪甲口唇青暗全消,啼声清扬。指纹淡红,退至风关,舌润,脉调。此惊风已平,中阳渐复。仍气虚脾弱,续宜温暖调理。处方:
上党参9克 焦白术9克 茯苓9克 西砂仁3克 川干
姜4.5克 炒杭芍3克 生甘草3克 大枣2枚 炒玉老米
各6克 川附片9克(开水先煨透)
上方连进五剂。病痊愈。
'按'烧热呕泻,误进凉遏,致脾虚气弱,阴寒难散。
心阳不振,神明不安,筋脉失濡,遂发抽搐。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与日光明。”方投加味理中,温寒健运,阴霾散,日照当空,病遂愈。
急惊风
刘××,男,三岁,昆明市人。1958年。
患者住某医院,因发烧四日不退,今晨突发抽搐,约余前往会诊。症见面色青紫,神识昏迷,牙关紧闭,喉中痰声漉漉。小便失禁,大便秘。脉象洪数有力,舌尖红,苔黄而干,指纹青紫,透关射甲。此肝阳上亢,痰热壅塞,积滞不化,风动症危。急投下方:
双勾藤4.5克 醋煅云母石6克桑枝12克醋法夏6克姜
蚕3克楚薄荷4.5克焦山查6克甘草梢2.4克竹茹4.5克
炒谷、麦芽各6克蛇胆陈皮二支,牛黄清心丸半丸,两
药分次调服。
二诊:服上方后,发热较退,神识转清,抽风已止,痰声渐消。能张口呼唤,饮水。便通,下粘液宿食等物。脉弦滑,舌苔淡黄。易怒。此风势渐平,肝肺余热未净。处方:
双勾藤4.5克醋煅云母石6克桑枝12克炒白芍6克光
杏仁6克炒青皮3克 炒枳壳4.5克 桑叶6克 芦根9克
甘草3克竹茹4.5克烧鸡金3克 蛇胆陈皮一支分次调
服。
三诊:上方尽剂,神识已清,思饮食,二便正常。脉弦缓,苔薄有津,指纹退至风关。此风平病退,续用健脾养肝,清调互进。处方。
京半夏6克 广桔络4.5克 茯等9克炒杭芍6克 桑叶
4.5克 炒扁豆9克(冲) 炒苡仁9克 生甘草3克 竹茹
4.5克小枣5个化红3克
并嘱兼用小儿健脾丸、清肝肥儿丸交替服用, 以善其后。
'按'小儿惊风,多因热毒灼阴,风火妄动,痰热壅滞,上犯心胞,而作抽掣。方用平肝熄风,化痰宣肺,兼调脾胃,配伍灵活。
脾 疳
纳××,男,三岁,住昆明市。1943年。
初诊:患儿初生时因母病,哺乳少,禀赋不足。发热后,叠用寒凉消导,热退而腹胀肠鸣,下利清谷不止,继则纳呆食减,酷嗜瓜果、成酸。病经半年余,症见毛悴色妖,肌肉消瘦。唇白,睑烂,善啼易怒;渴水自汗。便稀溏,溺浊而短。脉象弦数兼细滑,舌质红,苔黄少津。症属脾疳,乃因久病,津液气血受损,脾失运化,肝旺,胃滞有虫,积而成疳。法当调中益气,固脾养肝,和胃清热,化虫消积。处方:
明党参9克 土炒白术9克 茯苓9克 炒黄连3克炒白
芍6克 使君子6克 广芦荟1.5克 槟榔片3克 烧乌梅
2个焦查炭6克生甘草3克鲜淘米水二碗代水煎药。
二诊:上方服七、八剂,面色稍润。自汗、腹胀、肠鸣及便溏均减,胃纳渐开。但仍多啼易怒,不时咬甲磨牙。仍见睑烂目涩、鼻干唇白等症。此乃积渐消,疳未除,仍守原方加减。
明党参9克 炒白术9克 茯苓9克 炒杭芍6克 西砂
仁6克 广陈皮6克甜百部6克焦查炭6克槟榔片6克
炙甘草3克 炒苡仁9克 炒陈米9克 小枣7枚 乌梅
炭3枚
三诊:上方服十余剂,患儿毛色转润,目明,肌肤渐充,啼怒、干馋等状渐渐消除,且食纳增进,不再酷好瓜果等物。脉细数,舌苔薄。乃疳积渐消,气血尚虚,续宜滋补。处方:
苏条参9克 当归9克炒杭芍9克 白术9克大熟地9克
淮山药9克 烧乌梅9克 西砂仁6克 炒陈米12克 小
枣7枚
四诊:上方再进十余剂,疳积消,肌肤转丰。脉缓有力,舌苔红润。属配下方制丸剂常服,数月后,病全愈。
苏条参60克 全当归60克 漂白术60克 炙口芪60克 西砂
仁120克 建莲子30克 大熟地30克 大果杞15克 淮山
药60克 白茯苓30克炒苡仁30克炙甘草9克小红枣20枚
'按'首方用四君加黄连、使君、乌梅、槟榔、焦山查、芦荟等味,消积和治疳并进。次诊减消重补。三、四诊疳积消,气血未复,纯以滋补。方药改制丸剂常服,为善后良法。
百 日 咳
李××,男,四岁,住昆明市。1936年冬。
初诊:患儿初病咳嗽无痰,流清涕,不发烧,服疏风止咳剂,时轻时重。月余后,咳嗽加剧,阵作,每咳必数十百声,咳时喉中如水鸡鸣,缩颈握拳,形如“鹭鸶”。伴随呕吐,且痰中带血,微有鼻衄。颜面浮肿,双目赤红。大便秘,溺短黄。诊脉细弦且滑,舌淡苔黄。证因风邪伏于肝肺,气逆胃滞,而为百日咳,古称“痉咳”又名“鹭鸶”咳。或“顿咳”。法当宣肺平肝,降逆和胃。拟方:
麻茸3克醋法夏9克广陈皮4.5克 光杏仁6克 旋覆
花4.5克代赭石6克竹茹3克 白茅根12克 净秫米9克
鸡内金1枚(烧) 服三剂
二诊:脉舌如前,咳时呕吐较减。鼻衄、痰红未止,咳剧颜面紫胀。病势仍重,仍守原意。处方:
炙麻茸3克 代赭石6克 京半夏6克 光杏仁6克 苏梗
片6克 炒杭芍6克白茯苓9克净竹茹6克白茅根12克
生甘草3克
另用草药“羊耳朵朵尖”60克蜜炙,以大半煎汤代水煨药,余另煨作饮料频眼。
三诊:上方连进三剂,咳嗽减轻,鼻衄、痰红、呕吐均止。饮食增加,面浮目赤逐渐消退。脉细且滑,舌润有津,苔薄。病势缓解、气弱阴虚,肝脾肺经不足,续拟滋润健脾。
处方:
空沙参6克大寸冬6克 茯苓9克 川贝母4.5克(冲)
炙紫苑6克 炙冬花6克 生苡仁9克 炒杭芍6克 建莲
子9克 生甘草3克 净杷叶2片 羊耳朵朵尖30克 (用
法同前)
四诊:上方服三剂,咳止,诸症消失。脉和苔润。饮食增加。再拟滋养。处方:
苏条参9克 炒淮药9克 白茯苓9克 广百合6克生苡
仁9克 建莲子9克 小红枣7枚 大寸冬6克
注:羊耳朵朵尖即蜜蒙花尖叶。滇南本草载:“治肝经咳嗽,久咳用之良。”鲜者尤佳。
'按'侧重宣利肺气,灵活配以降逆平肝、和胃化痰、清热止血、健脾养阴。以具酸苦甘润之蜜炙羊耳朵朵尖,入肝祛风,润肺止咳,疗效显著。
乳 蛾
陈××,男,四岁,住昆明市。1948年2月。
初诊:患儿发热恶寒,咳嗽痰凝,咽干喉痛。服疏风、桂枝、双解汤丸及西药,症未减,烧热加剧,频呼喉痛,饮食不能下咽。溺短赤,大便不畅。病情急重。脉象弦、洪、浮、数,舌干黄无津。观其喉部,两侧红肿如蚕蛾大,是“乳蛾”也。并兼咳嗽.粘痰壅阻喉间,漉漉作响,呼吸迫促,音哑。系由肺胃积热,痰浊上壅,肝胆火浮,又感表那。
急针刺手太阴、阳明井穴。继用鸡翎探吐,当即吐出大量粘浊痰液。再以儿茶、冰片、麝香、硼砂、青黛、薄荷各等分研粉吹喉。内服下方:
京元参9克 细生地9克 大寸冬9克粉丹皮4.5克楚薄
荷4.5克川贝母6克大青叶3克炒积壳6克白桔梗3克
竹茹6克 桑叶6克 饶鸡金6克
每服调兑六神丸3粒。
二诊:通过上述治疗,患儿“乳蛾”及红肿消失,寒热全退,饮食增加,二便通畅。但痰少微咳,精神疲倦。此病退阴虚肺燥脾弱,续用下方调理即愈。处方:
白元参9克 大寸冬9克 京半夏6克 广桔络6克 炒杭
芍6克 白桔梗3克 生冬花6克净杷叶2片苡仁米9克
生甘草3克 白茯苓9克 白扁豆6克 楚薄荷3克(二次为
引)
'按'此症颇急,而数法中的,一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