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必背-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小承氣湯──去實止利
36~40
濕 盛
當利小便
30
氣 利
由實滯引起者
宜通利
30
屬氣虛不固者
宜固澀→訶梨勒散──歛肺澀腸,止利固脫
45
痢疾
熱利下重者
白頭翁湯──清熱涼血燥濕
42
虛寒而便膿血者
桃花湯──溫中澀腸
41
利後
虛熱擾胸,按之心下濡
梔子豉湯──透邪瀉熱,解鬱除煩
43
餘熱未盡,差後,至其時復發
大承氣湯──攻下去積
39
預後判斷
從邪正消長與陽氣盛衰兩方面去判斷
24~29
瘡癰腸癰浸淫病茫C病證並治第十八:
癰模
將發癰之茫C
諸浮數茫礊缾汉粲型刺
1
有膿無膿辨
以手掩模希河袩嵴擤ぉび心摚粺o熱者──無膿
2
內癰通用方
排膿湯──排毒化膿;排毒散──行氣血,和營衛
6
腸癰
膿已成
茫C
少腹模Γ粗慈缌埽瑫r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茫t緊
4
方劑
大黃牡丹湯──消瘀瀉熱
膿未成
茫C
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模睿頍o熱,茫龜
3
方劑
薏苡附子敗醬散──排膿解毒
金 瘡
茫C
寸口茫刀鴿坏陡鶄
5
方劑
王不留行散──消瘀止血鎮痛
浸淫瘡
輕重
輕證──從口起,流向四肢→可治
6
重證──從四肢來,流入口→不可治
方劑
黃連粉 (方未見)
7
趺厥手指臂模мD筋陰狐疝蚘蟲病茫C治第十九:
病 名
病因病機
症 狀
方劑及其治則
趺 厥
太陽經傷
但能前,不能卻
刺腨
1
手指臂模
風濕痰涎引起
手指臂模樱眢w瞤瞤
藜蘆甘草湯──涌吐膈上風痰
2
轉 筋
脾土虛而木乘之
臂腳直,茫舷滦校⑾遥D筋入腹
雞屎白散──下氣散結,清熱通便
3
狐 疝
寒濕侵襲
陰囊偏有大小,時上時下
蜘蛛散──散寒瀉結
4
蛔 蟲
因藥毒不止
甘草粉蜜湯──緩之 (誘以殺蟲)
6
蛔厥
吐蛔,時靜時煩,得食而癒,手足逆冷,腹痛
烏梅丸──袪寒養正安蛔
7
8
腹痛的鑑別:
病 機
主 證
茫∠
治 則
方 劑
蟲擾腹痛
臍腹疼痛,吐涎,眼白睛有耍唿c,鼻孔搔癢,齒介齒,貪食或異嗜,大便不眨
反洪大
袪蛔安蛔
烏梅丸等
虛寒腹痛
腹痛耄щ',時緩時止,得溫則減,肢冷
當沉而弦
溫中散寒
小建中湯等
食積腹痛
腹脹滿疼痛,按之痛甚,口臭噯酸,瀉後痛減
弦 滑
消食導滯
保和丸;木香檳榔丸
瘀血腹痛
痛如針刺,痛有定處,按之劇痛,晝輕夜重
細 澀
活血化瘀
少腹逐瘀湯等
婦人妊娠病茫C並治第二十:
妊娠病茫C治
初期詳
婦人停經六十日,得平茫㈥幟}弱小、渴、不能食、無寒熱
1
病與胎的鑑別
癥
素有癥病,停經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動在臍上
2
胎
停經前三個月,月經正常,妊娠六月胎動在少腹部
嘔吐
脾胃不合
桂枝湯──眨椭
1
胃虛飲停
乾薑人蔘半夏湯──益氣蠲飲,降逆止嘔
6
常
見
諸
病
證
治
腹痛
陽虛寒盛
附子湯──溫陽散寒
3
沖任虛寒
膠艾湯──溫經暖宮
4
肝脾不眨
當歸芍藥散──眨透纹
5
漏下
癥病下血
桂枝茯苓丸──化癥止血
2
沖任虛寒,陰血不能內守
膠艾湯──溫經補血
4
小便不利
血虛濕熱,氣鬱化燥
當歸貝母苦蔘丸──養血散結清熱
7
氣化受阻,而有水氣
葵子茯苓丸──通福Ю
8
胎氣不安
血虛濕熱內阻
當歸散──養血健脾,清化濕熱
9
脾虛寒濕停留
白朮散──健脾溫中,除濕安胎
10
婦人產後病茫C治第二十一:
新產三證
痙
產後亡血傷津,感受風邪
養血復陰為其總治則
1
鬱冒
寒邪乘虛侵襲
大便難
腸胃失濡
鬱冒便堅
產後血虛而厥,大便堅,嘔不能食
小柴胡湯──和利樞機,扶正袪邪
2
產後腹痛
血虛中寒
腹中拘急綿綿作痛
當歸生薑羊肉湯──養血散寒
4
氣血瘀滯
腹痛煩滿不得臥
枳實芍藥散──宣通氣血
5
瘀血內停
著於臍下而痛
下瘀血湯──下血逐瘀
6
惡露停留
兼陽明胃家實
大承氣湯──清熱行血
3;7
其 他
煩亂嘔逆
竹皮大丸──安中益氣
既不拘於產後
又照顧到產後
10
下利虛極
白頭翁家甘草阿膠湯──養陰清熱
11
產後胃實大便難
大承氣湯
7
產後中風連續數十日不解
陽旦湯
8
產後中風兼陽虛
竹葉湯──表裡兼治
9
婦人雜病茫C並治第二十二:
總則:(8)
病 因
虛
氣虛血少
導致經水不眨醵鴶嘟^
積冷
久積冷氣
結氣
氣機鬱結
病 機
在上
寒飲侵肺
男女共有
在中
寒邪盤結──繞臍寒疝,或兩茫弁
(陰寒凝結,木鬱乘土)
結為熱中──痛在關元,茫龜禑o瘡,肌若魚鳎
(內有鬱熱,新血不榮)
在下
陰部掣痛,或少腹惡寒,或上引腰脊,下根氣街,及膝脛疼煩,眩冒,狀如厥癲,憂慘悲嗔
婦人獨有
浴≈
審證
陰陽緊弦
同病異茫┮圆煌畏
辨證
虛實寒熱
治法
行其針藥
其他雜病證治:
經水不利
因瘀血而月經不眨
土瓜根散──活血通瘀
10
因瘀血內阻而經椋Р恍
抵當湯──逐瘀下血
13
因水與血俱結於血室而經椋В”阄㈦y
大黃甘遂湯──逐水破血
12
漏 下
瘀血內阻而漏下不止
溫經湯──溫經養血袪瘀
9
漏下色黑屬於虛寒
膠薑湯──溫補沖任,養血止血
11
腹痛
挾風邪而瘀血內阻
紅耍ň譬ぉせ钛雇
15
血行不暢,兼挾水濕
當歸芍藥散──通眨浹牫疂
16
中氣虛寒
小建中湯──養血溫中
17
白帶
濕熱
凳瑭ぉで寤餄瘛。ㄍ庥萌幹校
14
寒濕
蛇床子散──逐陰中寒濕 (迹幹凶帲
19
寒飲铡
先治其吐涎沫
小青龍湯
7
涎沫止乃治痞
瀉心湯
陰中生瘡蝕爛
狼牙湯──燥濕清熱以止癢痛 (洗滌)
20
陰吹
豬膏髮煎──潤導
21
轉胞
腎氣丸──振奮腎氣,通利小便
18
咽中炙脔 (梅核氣)
半夏厚樸湯──開結化痰
5
臟躁
甘麥大棗湯──止躁緩急
6
熱入血室的四種不同證治:(1;2;3;4)
主 證
治 則
針刺與藥物
病情轉歸
中風經水適斷
寒熱如瘧
透裡達表,因勢利導
和解少陽
小柴胡湯
可酌加桃仁、丹皮、赤芍
傷寒經水適來
晝明瞭,暮譫語
無犯胃氣及上中焦
小柴胡湯加生地黃
適當選用涼血之品
可自癒
中風經水適來,熱除
茫t身涼,胸茫麧M
瀉血室之瘀熱
刺期門
桂枝紅花湯,海蛤散
陽明病下血譫語
但頭汗出
瀉血室之瘀熱
刺期門
濈然汗出則癒
二十四、中医名言集锦
一、天人合一
1.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2.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3.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4。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5.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二、养生保健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3.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
4.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5.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6.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三、防病治未病
1.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汉·张机《金匮要略》)
3.上工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
4.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5.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6.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
四、医德医风
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5.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6.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7.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8。 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清〕徐灵胎《慎疾刍言。用药》)
五、医术学习
1。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汉·张机《伤寒杂病论序》)
2。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汉·张机《金匮要略》)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序》)
4。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二》)
5。至重惟人命,最难确是医。(明·龚信《古今医鉴·謦医箴》)
6。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清·刘一仁《医学传心录·病因赋》)
7。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清·吴塘《温病条辨·自序》)
8。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清·赵濂《医门补要·自序》)
9。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药方症。(清·陈清淳《蜀中医纂·习医规格》)
10。《素问》,载道之书也,词简而义深。(元·朱震亨《格致余论》)
11。不通仲景之书,不足以言医。(舒诏《伤寒集注》自序)
12。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礼记》)
13。脾胃为病,最详东垣(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
14。不为良相,必为良医。(邵登瀛《四时病机》绍諴序)
15。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论,非《本草》无以主方。(元·朱震亨《格至余论》自序)
16。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 (〔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
17。 学医从《伤寒》入手,始则难,继而大易;从杂症入手,始则易,继而大难。 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清〕唐容川《血证论》)
18。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取则焉。 (〔元〕 朱震亨《局方发挥》)
19。 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不贵于能言医,而贵于能言真医。 (〔明〕 张景岳《景岳全书》 )
20。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 (〔清〕 刘仕廉《医学集成》 )
21。医是讲学不是市道,故商贾贸迁之术无一书之传,而医家言则汗牛充栋。(〔清〕 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
22。《内经》无论真不真,总是秦汉间书,得其词组,即是治法;《伤寒论》无问全不全,苟能用其法以治今人病,即此亦已足矣。后学能识病,全赖此数书。 (〔清〕 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
23。学医当学眼光,眼光到处,自有的对之方,此有说不尽之妙,倘拘拘于格理,便呆钝不灵。 (〔清〕 曹仁伯《琉球百问》 )
24。大约功夫到时,眼光中无相同之病。看一百人病,便有一百人方,不得苟同,始为有味。若功夫未到,便觉大略相同。 (〔清〕 曹仁伯《琉球百问》 )
25。凡看病须要格分寸。谅病之分寸,而定药之分寸,格成一方,看去增减一味不得。 (〔清〕 曹仁伯《琉球百问》 )
26。凡少年人看病,心中必谓天下无死症,如有死者,总由我功夫不到,一遇难处,遂打起精神,与他格算,必须***而后止。学医者,不可无此种兴会。 (〔清〕 曹仁伯《琉球百问》)
27。凡临证,须审病人情状,酌配方药。但记每方治某病便非。 (〔清〕 曹仁伯《琉球百问》)
28。用古人之法,审其用法之时,得其立法之心。学无常师,择善而从。 (〔明〕 孙一奎《赤水玄珠》)
29。临病人于饿顷便处汤剂何敏捷乃尔,要惟有定识于平时,乃克有定方于片刻。(〔清〕 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30。学医一道,既不能离开书本,也不能专靠书本,既要凭些经验阅历,也要懂得经籍要义。(〔近代〕 冉雪峰)
六、阴阳五行
1.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
6.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7.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8.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9.孤阴不长,独阳不成。(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火集》)
10.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11。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2。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素问·金匮真言论》)
13。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
14。阴虚之甚者,先回其阳,继而渐加补阴之药,是无阴则阳无以化也;阴虚之甚者,先补其阴,继而渐加补阳之药,是无阳则阴无以生也。(〔清〕王三尊《医权初编》)
七、藏象学说
1。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黄元御《素灵微蕴·原胃解》)
2。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
3。脾胃为水谷之海。(明·龚信《古今医鉴·泄泻》)。
4。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喘促》)。
5。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6。 头者精明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