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瞩目的着名将帅(二)-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部分伤员奉命撤退外,战场上只剩下30多人在浴血奋战,他们誓死保卫阵地。在弹尽刀折的情况下,程世才准备带领警卫连战士用石块与敌人进行最后的搏斗。这时,只听得背后喊杀声连天,原来是邹丰明率265团赶来增援,顿时,许多人忍不住哭了起来,程世才也哭了。又是一场恶战,徐向前总指挥和李先念政委也亲临前线指挥。红军主力来到后,268团替下265团继续战斗。第二天拂晓,程世才一声令下:“全体出击!”各团战士冲向山谷,敌军顷刻乱成一团,忙于奔命。经过一天一夜的恶战,全歼了孙南甫的两个旅及其所属的部队,毙伤敌军4000余人,俘虏敌军1万余人,缴获大批枪炮及电话、电台等。接着,程世才率领红30军向西挺进,直逼嘉陵江岸,追歼逃敌,刘湘的六路围攻遭到了彻底粉碎。
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中央军委下令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策应红一方面军渡江北上,第30军为渡江主力,在苍溪以南的塔子山附近实施重点突破。嘉陵江是纵贯四川东部的一条大江,刘湘部六路围攻失败后退守大江西岸,构筑坚固工事。而大江东岸,我军技术条件、武器装备都占劣势。如何取得渡江战斗的胜利,成为程世才日夜思考的问题。程世才考虑到,虽然我军技术条件、武器装备方面都不如敌军,但我军士气旺盛,准备时间充分,有夜间行动的便利条件,尤其是有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只要认真选好渡江地点,精心部署,是可以取胜的。
程世才决定由第88师担任强渡。该师263团为强渡的先头部队,其他两团则进行渡江战斗的训练和准备工作。在渡江地点的选择上,程世才看准了苍溪县东南二十余里的石家坝一带。此时,嘉陵江江面宽阔,水深流急,两岸地势险峻,选好渡江地点是渡江作战取得胜利的关健。程世才选定的石家坝一带初看并不适合渡江,对岸守敌兵力雄厚,装备精良,而且具有一定的战斗力。敌人擅长阵地战,我军则擅长运动战。这明显不利于我军渡江战斗。但程世才有自己的考虑,他认为主渡点江岸突向我方,两边则突向敌方,便于渡江时炮火掩护。此处由于江面宽阔,水流较为平稳,也比较适合渡江作战。经过再三权衡,程世才有了胜利的把握,他开始全力投入准备工作。首先是造船工作,由于利用了人民群众的力量,造船工作进展顺利,50余只战船很快就全部造成。程世才组织大部分部队进行紧张的渡江作战训练,同时派出侦察人员大量搜集敌军情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935年3月15日午夜两点,渡江命令下达。渡江战士驾着几十只战船,奋力划向对岸,等敌人发觉开枪阻击时,大部分船只已靠岸。战士们迅速占领碉堡,歼灭守敌,占领敌军营团阵地。凌晨6时,第二梯队全部过江。我军佯渡部队也在左侧发动攻击。程世才命令两个营原地防守,在敌军遭到大量杀伤、等待援兵时,及时出击,几乎全歼了反扑之敌。程世才在追歼逃敌时,来到敌人的通讯联络站,迅速包围敌军,使敌军全部缴械。负责联络站的团长怎么也不相信站在自己对面的是红军。是啊,他们有那么多的部队,又有嘉陵江的天险,红军除非长了翅膀,否则不会这么快来这里的。然而,英勇的红军创造了奇迹。当他终于明白过来时,这位庐山军官学校毕业的神气十足、白白胖胖的中校团长,顿时像一摊烂泥一样瘫倒在地。程世才在掌握了敌军兵力部署后,命令268团部分官兵迅速占领十里之外的敌军医院。第二天,程世才率30军向剑阁方向出发,6月,第30军一部作为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与红一方面军在懋功地区胜利会师,会师后,红军士气大振。
在毛儿盖,程世才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与李先念、程世才等人亲切握手,详细地向程世才询问了一些部队的情况。毛泽东问得特别细,如部队掉队人数,各连人员情况,战士情绪如何,生活给养怎么样,休息得好不好等等。接着,毛泽东席地而坐,在地图上向大家讲了自己对战局的看法及作战部署。毛泽东的和蔼可亲、对红军战士的深切关怀及对战争全局的准确把握,都给程世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程世才这位年仅23岁、手里拎着一条长枪的红军军长也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他紧紧握着程世才的手说:“你这个
军长很年轻啊!”而当他得知程世才作战勇猛、每次都冲锋在前、当了军长也步枪不离手时,再一次细细地打量了一番这位年轻勇敢的军长,赞许地点了点头,又重重地握了一下程世才的手。
毛儿盖会议以后,红军主力转向东方,右路军为北进主力。程世才所率红30军成为右路军乃至整个北上红军的先锋。红30军的首要任务是占领包座。程世才率部日夜兼程向包座进发。包座守敌背山面水,拥有天然屏障和集群式碉堡,对我军构成很大威胁。战士们英勇进攻,攻占了碉堡,歼灭了两个连的敌人。程世才经过详细的调查和周密的计划,决定用一个团的兵力继续围攻包座守敌,将88师、89师的大部分兵力布置在敌人必经之路的西面山上,并派小部队控制了东山制高点。但敌人很狡猾,并没有将全部主力开进我军预设的埋伏圈,而是先进行局部战斗,攻占有利地形,主力再前进。程世才不断根据战斗形势的发展调整作战策略。战斗进行得相当艰难,几乎每前进一步都会踩到烈士们洒下的鲜血。战斗到最后,机关干部、宣传队、伙夫、马夫都拿起枪来参战。程世才拎起步枪进行实地指挥。经过七八个小时的战斗,第30军终于取得胜利。敌师长武成仁受伤跳河,一个团长和一个副团长被俘,红军还缴获了七八百条牦牛、马匹及大量的粮食、弹药。围攻包座的部队也歼灭了大部分守敌。包座战的胜利使我军顺利完成北上打开通道的任务,对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36年8月,第四方面军走出草地,经过岷州,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胜利会师。会宁会议之后,部队根据中央“建立河西根据地”、“打通国际线路”的部署,开到黄河边上准备渡河。10月20日,部队集结在甘肃靖远虎豹口,等待渡河命令。晚11时,渡河正式开始。20分钟后,敌人开枪阻击。我军掩护部队迅速以火力掩护,部队向纵深发展。站在渡口严密观察敌情的程世才这才长舒一口气。而这时,他已一天一夜没吃饭了。第30军胜利渡河,朱德、张国焘向中央军委连发了三份捷报。全军渡过黄河以后,第30军仍作为全军前卫冲锋陷阵,取得一系列的胜利。谁知,此后作战指令几日一变,程世才陷入迷茫,他无法领会上级指令的意图,也深深为部队的给养和发展担忧。
1936年11月8日,党中央和军委命令河西部队改称西路军,在河西创立根据地,打通国际线路。程世才奉命率30军西进。11月9日,中央军委电令西路军停止西进,在永昌、凉山一带建立根据地。永昌、凉山一带自然条件极差,给养补充困难,没有群众基础,却便于敌人骑兵作战。西路军损耗很大,陷入苦战。红军大队人马继续西进,第30军在倪家营子一带严阵以待。敌人组织大批人马发起进攻,我军挥舞战刀与敌展开肉搏,终于击退马匪。一个多月的苦战中,毙伤敌人万余名。我军也伤亡了数千人。后接中央命令调头东返,士气顿时高涨,在反击追敌的战斗中取得重大胜利,而在程世才等待趁胜前进的命令时,却接到命令重返倪家营子,占领甘北。全军回师西进。第9军为前卫,总部直属队随后跟进,30军殿后掩护并钳制追敌。等30军返回倪家营子,发现这里惨遭土匪洗劫,原就地安置的伤员被杀害。敌人层层推进,重新包围过来,冲到军部所住的庄子里,程世才组织反击,扼制了敌人的进攻,但我军处境仍很危险。经过连续恶战,西路军弹尽粮绝,战士疲劳之极,而且部队伤亡极大,损耗过半,随时都有被消灭的危险。
1937年3月13日,西路军作出决定,部队分散活动,等待援军;陈昌浩和徐向前回陕北;30军和第9军编为左、右支队,在附近山区打游击。程世才带领左支队1000多人,冒着逼人的寒气,忍饥挨饿,艰难地转战在祁连山。一天,程世才得到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仅有的一部电台和党中央取得联系,中央指示左支队保存力量,可以去新疆。部队经过讨论决定去新疆。经过四十三天的跋涉,左支队终于走出祁连山,到达甘西平川,而人数已由渡河前的2万余人削弱到903人。部队在祁连山西端的古色城休整。万佛寺住持道人郭元享倾其数年积蓄,为这支“为穷人打天下”的部队捐赠了小麦、面粉、食油等物资,使精疲力竭的队伍得到给养补充。程世才留下收条让郭道士在革命胜利后兑现。25年后程世才还回忆起这段缘分。
1937年4月下旬,西路军左支队抵达星星峡,彻底摆脱了噩梦般的险境。他们收到迪化方面的供应品和枪支弹药,党中央代表陈云和腾代远亲自迎接他们,大家忍不住热泪滚滚。不久,程世才等人从新疆回到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程世才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央党校学习。后来陆续担任冀热察挺进军参谋长兼第12支队司令员、抗大分校校长、延安中央党校四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程世才任冀热辽挺进军参谋长兼第12支队司令员,于日寇投降不久第一个率部进入东北山海关,发展武装,建立根据地,为我军抢占东北并最终解放东北全境作出了贡献。其间,程世才历任辽南军区副司令员、辽东军区副司令员、东北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南满军区司令员、辽东军区司令员、辽西军区司令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程世才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深造
,后经毛泽东亲自圈定担任公安军第一副司令员,负责主持公安军的实际工作。他还担任了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沈阳卫戍区司令员。1959年,程世才任军委装甲兵副司令员。
1955年,程世才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0年11月15日,程世才因肺癌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终年78岁。
程世才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杰出的军事指挥家。从17岁参加红军起,他就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
程世才对于战争,好像有一种天生的悟性。17岁初上战场,勇闯敌阵被抓,他就机智地一枪打死敌人,拔步而返。在红军时期,他带出了“攻如猛虎团”、“夜老虎”等让敌人听了都胆战心寒的部队。他还多次成功指挥渡江作战和夜战,每次带兵作战,都是将勇猛强悍
与细致缜密完美结合起来。战前精心准备,周密部署,不留下任何漏洞。他往往能天才般地找到最佳战机与最佳战术。一旦战争开始,他又身先士卒,第一个冲出战壕。他一往无前,奋不顾身的战斗精神,鼓舞着后面的战友以更高昂的斗志冲上前去,拼命厮杀。这样的将领,这样的部队,又怎能不取胜呢?程世才所率部队常是作战中的急先锋,而他自己又经常是部队中的先锋。即使他当了军长,也是步枪不离身,时刻做好冲锋的准备。毛泽东在长征途中看到这位带着步枪的年轻军长,曾经大为吃惊,待弄清原委后又颇为欣赏。程世才被公认为天才的锋线英雄。
程世才有着军人特有的意志,能于绝处逢生,于没有希望处找到希望。有好多次战役,我军明显处于劣势,但他硬是凭着不服输、不退缩的劲头组织队伍顽强抵抗,反败为胜,当西路军陷于困境,不得不分散打游击时,程世才带领左支队转战于冰雪皑皑的祁连山中,经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生与死的考验,最后终于坚持了下来,成为惟一的、最后一支没有被打垮的西路军。
程世才性格倔强刚直,敢怒敢言,眼中揉不得半点沙子,容不得丝毫的阴谋和背叛行为。为了支持正义,他敢在会场上向耍阴谋的人抡凳子。而他对于真正的同志,则是掏心掏肺、真诚相待,赢得了上上下下的称赞。他是一位钢铸铁打、能征惯战的将军,是一位忠于党、原则性强、秉性耿直的猛将。抗战胜利后,他第一个率部挺进东北,抢占了国民党军进入东北的先机,为尔后我十万大军进入东北创建东北根据地,实现毛泽东关于“霸占东北”的意图,直至最后解放东北创造了有利条件。
战火已熄,往事如烟。半个世纪过去了,但程世才的猛将形象至今还那么鲜活,铭刻在人们永久的记忆中。
皮定均,1914年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双石乡一个贫农家庭,自幼丧父,母亲改嫁后,他变成了孤儿。小时候,皮定均讨过饭,给地主放过牛,饱尝地主的剥削和压迫。1927年金寨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农民运动,只有13岁的皮定均也闹着要参加农会。乡农会主席对他说:“你人小,不够条件。”他争辩说:“人小也能长大,你们干啥我干啥,你准不准,我都要参加。”农会开会他参加,农会游行他也跟着游行。乡农会主席拿他没办法,又看他是个孤儿,第二年就批准他参加了农会。那时,皮定均成为六区五乡最小的一名农协会
员。由于他聪敏伶俐,记性好,不久,乡农会主席让他当上乡农会通讯员,他跑村串湾,送文件,下通知,工作十分认真。1929年,刚满15岁的皮定均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担任乡、区童子团团长,1930年冬转为中共党员,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从此,他南征北战,参加鄂豫皖苏区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1935年,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与中央红军会师后,张国焘自恃人多、枪多,拒不执行中共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时任红军大学教导师第2团团长的皮定均,旗帜鲜明地指出:“和中央闹对立是没有好下场的。”他号召指战员们起来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坚决主张北上与党中央会合。在创建川陕根据地和长征中,皮定均多次荣立战功。
抗战期间,1939年皮定均任129师特务团团长,为控制邯(郸)长(治)大道,保卫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师部东南侧的安全,带领特务团到潞城、黎城、涉县、武安等县,放手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交通是日寇的生命线,日寇为了不让八路军和游击队控制邯长大道,把靠近公路百米以内的树砍光、房屋烧光,将沟填平,企图把邯长大道变成一个人不能蹲、鸟不能藏的恐怖地带。皮定均带领的八路军和游击队,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各式各样的地雷战,日军爬房房炸,砍树树炸,去烧庄稼,刚走到地边就响了地雷!终于将日寇驱出了邯长大道。
1943年秋,为了粉碎伪顽军对豫北的蚕食,太行军区任命皮定均为7分区司令员,率部挺进豫北。皮定均仅用了两个月时间,使大部分县都发展了近两个团的抗日武装。各县不脱产的民兵发展到3万多人。皮定均发动武装斗争,打得孙殿英、庞炳勋等伪军部队狼狈不堪。不久,豫北大部分农村被解放。
1944年夏,日寇集结重兵,向正面战场的河南地区进攻,从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