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为什么幸运的人总幸运倒霉的人老 >

第7章

为什么幸运的人总幸运倒霉的人老-第7章

小说: 为什么幸运的人总幸运倒霉的人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我想起来了。”年轻人说,“那家公司后来获得了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最佳品质公司奖。”
  “是的,”英格里德说,“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产品销量也增加了,获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公司的财务状况比从前更好,员工的工作也更稳定。”
  “和他们一样,我们也面临着发现真相的挑战。一旦看清了真相,我们的决定就会明晰化,答案也变得显而易见。”
  “我们越了解现实,”弗兰克说,“就越有可能作出更好的决定。”
  “能再举一个公司以外的例子吗?”年轻人问。
  安吉拉的父亲桑多·库沃罗说:“可以。不过,作为一个美国人,这个例子可能会让你感觉不舒服,就像我将要提到的那些人一样,他们当时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幻象。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许多美国人都对美国、美国经济和他们自己充满了乐观的情绪,可事实上,他们却在债务的泥沼中陷得越来越深,不断地出卖宝贵的地产,而这一切只不过是为了保持他们良好的自我感觉。这就好像把房子烧了取暖一样糟糕。”
  “美国人还没来得及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桑多继续说, “很多美国的公司和地产都已被外国人收购了。最后,美国人对自己曾经拥有的东西渐渐失去了控制权。”
  年轻人问:“为什么人们在做错事的同时还能保持良好的感觉呢?”
  “经济萧条过去之后,国家的领导者帮助人们恢复了良好的感觉,”桑多回答,“他们向人们灌输国家财产的理念,而人们也愿意相信这种幻象。事情就是这样。”
  “然而,经济上的残酷现实却是:美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成了最大的债务国。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切只不过发生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
  “这种情况不止发生在美国,其他国家的人也陷入过类似的圈套。
  “前苏联的领导者认为,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尖端科技比让自己的人民吃饱肚子更重要。现在事实已经很清楚了,他们的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结构,都在这种幻象的重压下土崩瓦解了。
  “不论我们是否注意到,幻象终究会让事情变得更加棘手。美国人和苏联人可以清醒过来,就像你我可以挣脱生活的幻象一样。但是,他们要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
  年轻人也谈起了美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面临的经济困境。“我曾经从媒体上得知:如果人们在刚发现那些基础问题的时候就正视它们,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付出的代价恐怕只是最终损失的一个零头。等问题出现了十年之后再去面对,将使纳税人付出不止十倍的代价。”
  “他们为什么拖延这么久才作决定?”他问。
  一个美国人说:“是由领导者来作决定吗?我们可能不愿意承认, 但官员确实只是反映了我们的愿望,我们自己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公众。我们当初选择相信幻象,就像选择一幢漆得漂漂亮亮的但被虫蛀坏了的房子。
  “我们是公众,我们选举出来的官员是我们的代表。我们都需要学会更快地作出更好的决定,否则就要一起付出沉重的代价。我们不能无所作为,等着‘领导者’去扭转乾坤。”
  “其中时间是关键,”弗兰克说,“什么时候作决定和作出什么的决定同等重要。如今这个时代,我们都需要更快地作出更好的决定。”
  广雄表示赞同。“比如,我们跟领队一起旅行,遇到冰桥的时候,他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如果等下去,太阳会融化坚冰,使得冰桥不结实,过桥的危险将大大增加。我们需要快速行动,不能对情况的变化熟视无睹,眼睁睁看着事情变糟。
  “事实上,无论我们是否能够看到这个真相,太阳都会把冰融化。我们的感知并不能改变现实。
  “我们需要自己决定如何面对正在融化的冰桥,尽快采取行动。”
  有人笑了起来。广雄接着说:“当我们生活在幻象中时,总是寄希望于别人,就好像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根本就不看周围的环境。我们自以为蒙上眼睛,不去看真相,真相就不会存在。
  “当我们对头顶的太阳视而不见的时候,不管我们有没有意识到,原本坚固的冰桥都会在我们脚下渐渐融化。”
  安吉拉说:“去年旅行的时候,有个人给我看了一句话,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道理,而且牢记在心。
  “但我还是把它写了下来,时时提醒自己。”
  安吉拉从钱包里拿出一张纸,递给年轻人。纸上写着:
  越早看清真相,
  就能越快作出更好的决定。
  年轻人把纸还给安吉拉,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了起来。他现在意识到,向自己提问就是为了让自己发现真相。
  这时,有一个人说:“我们需要问问自己:‘是要寻找真相,还是回避真相?’”
  弗兰克说:“还是让我们直面真相吧,不管我们是否觉得舒服,也不管我们是否认可,要作出更好的决定,就必须依据事情的真相。因为除了真相,其他的一切终将离我们而去。”
  年轻人说:“我记得柏克明斯特·富勒曾经在一本书中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他说:‘对自己诚实是一切成功的核心。’”
  说话的时候,年轻人意识到,自己以前就应该把读到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去。他应该更多地发现事情的真相,并将真相作为自己行动的根据。
  聊天结束后,年轻人想出了更多问题,来帮助自己看清真相。
  星期六上午,他继续跟大家一起徒步前进,一边欣赏山上的风景,一边思考自己需要记住的东西。
  休息的时候,他回顾了自己学到的东西,总结在笔记本上:

  评估:对自己诚实

  糟糕的决定基于我最初的幻象。更好的决定基于我认识到的现实。
  我越早看清真相,就能越快作出更好的决定。要发现真相,就要努力去寻找。
  更好的决定来自于简单的解决办法,这个简单的办法可能会很难找到,但最终会变得显而易见。
  要找出真相,我就要先找出自己一直以来深信不疑的幻象,虽然我希望这美好的幻象是真的,但它实际上并不可靠。
  人们往往更容易发现他人的错误,所以我要经常把自己的看法放在一边,问一问别人对我有什么看法,留意其中有没有符合我真实感受的东西。
  我有没有仔细审视我过去的决定,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我有没有认真观察周围环境和自己真实的内心?我有没有注意到显而易见的事实?我有没有看清事情的真相?我是不是在对自己说真话?
  我询问我的内心,对自己提出一个私人的问题:
  我作这个决定对自己是不是诚实,有没有相信我的直觉,我是不是还应该得到更好的?
  □是
  □否

  相信自己的直觉

  星期六下午
  星期六吃午饭的时候,年轻人注意到了彼得·戈尔登 —一位年轻的天才广告人,他瘦而结实,戴着眼镜。从他从容的举止就能看出,他一定懂得一些很有价值的东西。年轻人看见他的时候,他正独自坐在一块高高的岩石上边吃东西边俯视山谷。
  彼得发现了年轻人,他转过身来,示意年轻人到他那里去。“上来吧,在这儿可以观察你的决定。你已经开始用‘是’ 或‘否’思维导图了吗?”
  “是的。我正在用它来帮助我作一个决定。我已问过自己实际的问题,以及一个私人的问题。”
  他与彼得并肩而坐,两个人边吃边聊。彼得问:“你觉得问自己‘我有没有相信我的直觉?’对你有帮助吗?”
  年轻人立刻想了想自己的决定,开始在内心寻找自己对它的感觉。
  彼得说:“或许你可以问一问自己:‘我对自己作决定的方式有什么感觉?’”
  年轻人以前只考虑自己对决定有什么感觉,还从没想过对作决定的方式有什么感觉,这让他很好奇。
  “‘我对自己作决定的方式有什么感觉’是指什么?”
  彼得说:“比如,你可以问一问你自己:‘我是心如止水还是焦躁不安,是萎靡不振还是信心百倍,是筋疲力尽还是充满活力?’
  “如果你觉得自己作决定的方式让你感觉不对劲儿,也许就需要换一种更好的方式来作决定。
  “在作决定的时候,问一问自己,你是根据其他人的意见作决定,还是根据自己的感觉—自己的直觉,或者说自己更好的直觉—作决定?”彼得说。
  “我不太清楚你说的直觉是指什么,对什么是更好的直觉就更糊涂了。”年轻人坦白地说。
  彼得说:“我们先来说说直觉,然后再讨论更好的直觉。
  “直觉就是你根据以往经验获得的深层认识,你会在某种程度上认为它对你来说是正确的。”
  “‘我自己觉得正确’是什么意思?”
  “你在作某个决定的时候,比如现在,你有什么感觉?平静还是紧张?吃力还是轻松?害怕还是兴奋?
  “也就是说,你在作这个决定的时候感觉如何?你是不是可以凭这种感觉多多少少预测出一些这个决定带来的结果?”
  年轻人承认:“恐怕我的直觉,或者说我对结果的预测能力不是很强。”
  “或许要比你想的好,再说你只需要有意培养一下自己的直觉就可以了。”彼得说,“这个过程可能要花一些时间,但绝对值得,因为直觉将为你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莫大的好处。”
  “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直觉呢?”年轻人好奇地问。
  “你可以从回想自己过去作过的决定开始。”彼得建议, “回忆一下你当初作决定的时候有什么感受,然后看看这些决定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
  “你可以把作决定时的感受和决定带来的结果联系起来,看看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通过观察,你就可以发现自己当初的感受是怎样预示决定带来的结果的。”
  “如果你在作决定的时候感觉很不好,”彼得说,“比如感觉很焦虑,这时作出的决定通常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呢?”
  “糟糕的结果。”年轻人回忆起过去的不愉快情形。
  “我也有同样的经历,”彼得说,“如果我对自己作决定的方式感觉不好,那么这个决定最后带给我的结果往往也会很糟糕。”
  “运用直觉,并且留意自己在作决定时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觉得作决定非常吃力,那么你很有可能是在勉强自己。如果情况果真如此,那么你最后得到的结果必定不尽如人意。
  “但是,如果你在作决定的时候对自己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并且感觉心平气和,你就很有可能是在根据自己掌握的事实来作决定,结果也会让人比较满意。”
  年轻人回想着自己作过的决定,隐约觉得他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于是他问:“我怎样才能学会更轻松、更平静地作决定呢?”
  彼得说:“过去我也跟我的很多同行一样,整天神经紧张,疲惫不堪,后来我学会了培养并相信自己的直觉,于是一切都改变了。”
  “你是怎么做的呢?”年轻人问。
  “首先,我意识到我自己的真实感觉实际上是我的‘私人向导’,它就像是一位存在于我身体内部的导师,向我展示本来就属于我自己的智慧。我选择倾听并相信这种给我引导的直觉。”
  年轻人说:“我记得爱因斯坦说过:‘直觉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他说得一点儿不错,”彼得说,“记住,直觉不仅包括你在作决定时的感受,还包括你对自己作决定的方式的感受。”
  年轻人说:“最近我总是十分焦虑,因为我要作的决定非常复杂。”
  “也许应该说,你‘觉得’它非常复杂,”彼得说,“你可能太容易轻信自我。一个强大的自我可以帮助你增强自信,但是自我膨胀却只能导致你的决定完全围着你自己团团转。连我们的银河系也不是围着太阳转的,更何况是你的决定?它不会完全围着你转。”
  “当你在某种情况下变得自我膨胀时,就会把事情复杂化。当然,情况可能确实比较庞杂,但是它的复杂肯定是你一手造成的。”
  “庞杂与复杂有什么区别吗?”年轻人问。
  “情况庞杂是指一件事涉及许多方面,”彼得说,“而情况复杂则意味着你无法将各个方面区分开来。”
  “如果你感觉某种情况很复杂,就会感到不知所措,”彼得说,“如果你觉得事情很庞杂,则可以分析事件的各个组成部分,最后得到几种简单、明确的解决办法。把这些解决办法综合起来,就得到了整件事的解决方案。”
  “害怕的感觉看起来很复杂,但是如果你把它分解开来,就大不一样了。比如,你可以举出自己害怕的某件事。”彼得说。
  年轻人说:“我害怕坐飞机。”
  “分析这件事。你到底是害怕坐飞机,还是害怕遭遇空难?”
  年轻人笑了起来:“我怕遇到空难。”
  “当然,”彼得说,“所有的恐惧都是关于未来的。”
  “我们不会害怕站在狭窄的峭壁上,而是怕自己从那上面掉下去—有的时候,我们害怕的未来离我们相当近。”两个人都笑了。
  “坦诚地面对我们的恐惧,并一笑置之,我们就是在进步。”彼得说。
  他又接着说:“回忆一下你过去因恐惧而作出的决定。看看那些因恐惧、担忧、焦虑、愤怒、憎恨而作出的决定。所有这些情感都是恐惧所戴的各式各样的面具。”
  当彼得抬起头看风景的时候,年轻人回想了自己的过去,想起了那些自己在恐惧之中作出的决定。
  过了一会儿,彼得问:“因恐惧而作出的决定最后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年轻人无奈地摇摇头。显然,那些决定都没带来什么好结果。
  “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你身上。”彼得说,“有些人在结成生意伙伴或生活伴侣之后,总是担心他们的关系能否维持下去,但是他们却一直不觉得后悔。你见过这样的情形吗?”
  “不,我没遇见过这样的人。”年轻人说,“我最好的朋友不能确定他是否真的爱他的女朋友,却和她结了婚,因为他担心不这样做就会失去她,以后永远都找不到比她更好的伴侣。”
  “这段婚姻美满吗?”
  年轻人说:“他现在已经离婚了。”
  “真遗憾,”彼得说,“不幸的是,当我们出于恐惧而作出某个决定的时候,基本上可以肯定会得到这样的结果。所以千万不要因为恐惧去作某个决定。”
  “还好,我们只要花点儿时间,问自己几个问题,就可以避免犯错误。我们可以问自己:‘如果我不害怕的话,会怎么做?’然后就按照自己的答案去做。
  “比如,如果你的朋友当初不担心找不到更好的人结婚,你觉得他后来会怎么样?”
  年轻人说:“他可能跟女朋友分手,然后找一个他认为更适合自己的人。”
  “想起那段婚姻结束的方式,真是令人遗憾。”年轻人说, “如果他当初没有因为害怕而结婚的话,我敢肯定他会作出更好的决定。但是他那时恐怕没有花时间问问自己:‘如果什么也不怕,究竟会怎样做。’”
  “恐怕是这样。”彼得同意年轻人的看法。
  年轻人又想了想自己需要作的决定,考虑如果什么也不怕的话,会怎样做。
  他的决定又比从前进步了。
  这时,彼得问:“现在想想你作过的比较好的决定,你在作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