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460-类证活人书 >

第8章

460-类证活人书-第8章

小说: 460-类证活人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正方二十)亡阳自汗太阳病发汗多,遂 
漏不止,其人恶风,当温其经,宜桂枝加附子汤。(正方六)伤寒尺寸脉俱紧而汗出者,亡阳 
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其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 
主之。汗多不止者,可用温粉扑之。若汗多不止,必恶风烦躁,不得卧者,先服 
防风白术牡蛎汤(杂二),次服小建中汤,(正三十七)柔 自汗(太阳 
病发热,脉沉细,摇头口噤,背反张,汗出而不恶寒者,名柔 
,小续命汤主之也),(杂五十七)霍乱自 
汗(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 
主之)。(正七十五)虽然,少阴不得有汗,而少阴亦有反自汗出之证( 
阴证四肢逆冷,额上及手背冷汗 者,亡阳也)。阳明病法多 
汗,而阳明亦有反无汗之证,不可不 
x(六十七)问头汗出x 
病患表实里虚,玄府不开,则阳气上出,汗见于头。凡头汗出者,五内干枯,胞中空虚,津液少也,慎不可下,下 
之者谓之重虚。然头汗出者,有数证∶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 
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有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 
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小柴胡汤主之)。(正二十九)伤 
寒 
五六日,已汗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表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 
之)。 
(正方三十二)病患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五苓散(正六 
十六)、茵陈汤(正方九十三)。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 ,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 
汤主之)。(正四十五) 
心下紧满,无大热,头汗出者。茯苓汤主之。(杂八十四)仲景云∶伤 
寒心下紧满,无大热,但头汗出者,此名为水结在胸胁,以头汗出,别水结证,小半夏加茯 
苓汤(杂方八十二)。阳明病,下血谵语者,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 
其实而泻之,汗出则愈。汗出谵语者,有燥屎也,过经乃可下也;下之早,语言 
必乱,以表实里虚故也。 
x(六十八)问头疼x 
头疼者,阳证也。太阳证头疼,必发热恶寒,无汗者,麻黄汤(正方二十);有汗者,桂枝汤 
。若已发汗,或未发汗,头痛如破者,连须葱白汤;(杂七十五) 
服汤不止者,葛根葱白汤主之。(杂七十六)脉 
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也,少阳不可发汗,小柴胡主之。(正二十九)阳 
明证,头疼,不恶寒,反恶热,胃实故也,阳明气实,故攻头也,调胃承气汤(正四十三)主 
之。仲景云∶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疼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 
清者,知不在里,续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疼者必衄,属桂枝汤(正方一)。太阴、少阴经从足至胸,俱不至头,唯 
厥阴经挟胃,属肝,络胆,循喉咙,上颃颡,连目 
,出额,故太阴、少阴并无头疼之证,仲景只有厥阴一证吴茱萸汤,(正方一百) 
治干呕、吐涎沫、头疼而已。大抵属三阳者,头疼为多也。孙真人云∶阳伤寒者 
,体热头疼是也;阴伤寒者,不壮热,不头痛是也。若非次头疼,胸中满,及发 
寒热, 
脉紧而不大者,即是膈上有涎,宜用瓜蒂末一钱暖水调下,吐涎立愈,又问∶病患头疼鼻 
塞而烦者,何证也?此属湿家,头中寒湿,故鼻塞而头疼也。内瓜蒂末鼻中。则愈, 
法在发黄门中。 
x(六十九)问身体痛(身痒附)x 
太阳、少阴、厥阴皆有身体痛,当以外证与脉别之。太阳证表未解,脉浮紧,法 
当 
宜以汗解;假令尺脉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其然,营气不足,血少故也。尺脉迟者,先以 
小建中汤以养之;(正三十七)脉浮者,麻黄汤主之。太阳中湿,一身尽痛,发热 
身黄,小便不利,病患中湿,因而伤风,风湿相搏,一身痛重,是名风湿,当于风湿中求之 
(麻黄加术汤主之)。(杂方一百二十二)若脉沉自利而身体痛者,阴证 
也,急当救里,宜四逆汤(正七十五)、附子汤(正六十八)、真武汤(一百五)之类以温 
之(大抵大便利而身体 
疼者,当救里;大便如常而身体痛者,急当救表,此不可不知也)。或身重背强, 
腹中绞痛,咽喉不利,身如被杖者,当作阴毒治之。又问∶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而迟,当 
用何 
药?仲景有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正方十一),盖为此证也;小建 
中汤(正三十七),兼治汗后身疼、脉沉而迟者;若霍乱吐泻止而身疼痛 
不休者,少与桂枝汤(正方一)即愈。《金匮要略》云∶疮家虽身体痛,不可 
发汗,汗出则 。又问∶身痒者,何也?脉 
浮而迟,迟为无阳,不能作汗,其身必痒。太阳病 
七八日,脉微而恶寒,以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小柴胡汤主之 
;若重反发汗,则气虚,必两耳聋无闻,素无热人,可芍药甘草附子汤;(正七十二)素有热 
人,可黄 建中汤。(正三十七) 
面赤有热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当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正方二) 
x(七十)问筋惕肉 ,头眩身摇x 
太阳病发汗不解,发热心悸,头眩,身 
欲擗地者,属真武汤(正一百五)。大凡发汗过多,即身 动振摇,虚羸之人 
,微发汗,便有此证,俱宜服真武汤。羸甚者,去 
芍 
药,或少用之;有热证恶热药者,去附子,余根据本方加减法详之。伤寒若吐、若下后,心 
下 
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正方五十二) 
,伤寒应发汗,而动气在左,不可发汗,发汗则头眩汗出, 
筋惕肉 ,此为逆,难治,且先服防风白术牡 
蛎散(杂方二),次服建中汤。(正三十七) 
x(七十一)问喘x 
伤寒喘,只有太阳、阳明二证。太阳病头疼发热,身疼恶风,无汗而喘者,宜 
汗, 
属麻黄汤(正方二十)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 
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也(正二十八)。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浓朴杏子 
汤也(正方十九)。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也 
。阳明病,汗出不恶寒,腹满而喘,有潮热者宜下,属承气汤(正四十二)然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发汗则愈,宜麻黄汤。(正方二十)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又发汗后饮水多,咳而微喘者,水 
停心下,肾气乘心故也,小青龙去麻黄加杏仁(正三十六)。小腹满者 
,去麻黄加茯苓也(正二十六)又问∶麻黄主喘,何故去之?此治心下有水而喘, 
不留汗也,小便不利,小腹满,故去麻黄加茯苓也。 
x(七十二)问渴x 
脉浮而渴,属太阳。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而渴者,小青龙去半夏加 
栝蒌根。(正三十六)太阳病,服桂枝,大汗出后,大烦渴者,白虎加人参。(正六十五)脉浮, 
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正六十六)。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胁下满,手足温而渴 
者,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参栝蒌根主之。(正二十九)太阳证身体灼热而渴者,为风温,栝蒌根 
汤 
及春秋月可与竹叶石膏汤。(正九十三)。阳明病,但头汗出,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身必发 
黄,宜茵陈汤(正九十五)、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参栝蒌根。(正二十九)伤风寒热 
,或发热恶风而渴,属少阳。少阳胁下硬, 
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而渴,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参栝蒌汤。(正二十九)自利而渴 
,属少阴。伤寒热入于脏,流于少阴,之经少阴主肾,肾恶燥,故渴而引饮,少阴下 
利,咳而呕渴,猪苓汤主之(正六十七)。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也,白头翁汤主之。(正方一百八) 
切戒,太阳证无汗而渴者,不可与白虎汤。仲景云∶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 
人参汤。脉浮发热无汗,是表未解也,不可与白虎汤,薏苡、小青龙去 
半夏加栝蒌也。(正方三十六)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去半夏加 
人参栝蒌也。(正二十九)阳明证汗多而渴者,不可与五苓散。汗多 
中燥,猪苓复利其小便故也,薏苡竹叶汤可与之。仲景云∶阳明病发作有 
时,汗出多者,急 
下也。太阳病渴,终不可与白虎耶?太阳证得汗后,脉洪大而渴者,方可与之也 
。阳明病渴,终不可与五苓耶?阴明证小便不利,汗少脉浮而渴者,方可与之。此皆仲景之 
妙法也(仲景猪苓汤证,亦云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正六十七)凡病,非大渴不可与水, 
若 
小渴咽干者,只小呷滋润之,令胃中和。 
若大渴烦躁甚,能饮一斗者,与五升饮之;若全不与,则干燥无由作汗。发喘而死,常人见因 
渴饮水得汗,小渴遂剧饮之,致停饮心下,满结喘死者甚众,当以五苓散(正六十六)。或陷胸丸(正三十九) 
与之。《金匮要略》云∶得时气 
至五六日而渴欲饮水不能多,不当与也。何者?以腹中热尚少,不能消之,便更为人作病矣 
。 
至七八日大渴欲饮水,犹当根据证与之,常令不足,勿极意也。凡人但见仲景云∶得病反能饮 
水,此为欲愈,遂小渴者,乃强饮之,因成其祸,不可胜数。大抵伤寒水气,皆因饮水过多 
所 
致。水停心下,气上乘心,则为悸为喘;结于胸胁,则为水结胸;胃中虚冷,则为呕为哕; 
冷气相搏,则为噎;上迫于肺则为咳;渍入肠中,则为利;邪热所薄,蓄于下焦,则为小 
便不利 
,小腹满,或里急;溢于皮肤,则为肿。若阳毒倍常躁盛,大渴者,黑奴丸主 
之(杂方二十)。中暑伏热深,累取不瘥,其人发渴不已,酒蒸黄连丸 
主之。(杂七十九) 
x(七十三)问鼻衄x 
伤寒太阳证,衄血者乃解,盖阳气重故也。仲景所谓阳盛则衄。若脉浮紧无汗, 
服麻黄汤(正方二十)不中病,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小衄而脉尚 
浮紧者,宜再与麻黄汤也;衄后脉已微者,不可行麻黄汤也。若脉浮自汗,服桂枝汤 
不中病,桂枝证尚在,必头疼甚而致衄,小衄而脉尚浮者,宜再与桂枝也;衄后脉已微者, 
不可行桂枝汤也。大抵伤寒衄血不可发汗者,为脉微故也。治法,衄家不可发汗 
,汗出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瞬,不得眠。然而无汗而衄,脉尚浮紧者,须再与麻黄汤 
;有汗而衄,脉尚浮缓者,须再与桂枝汤。脉已微者,黄芩芍药汤(杂七十八)、犀角地黄汤 
。衄血不止者,茅花汤。(杂方八十)若衄而渴,心烦,饮则吐水,先服五苓 
散(正方六六),次服竹叶汤(正九十五)。又问∶阴证有衄血者乎? 
阴证 
自无热,何缘有衄?若少阴病,但厥无汗,强发之必动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 
耳目,是谓下厥上竭,为难治。 
x(七十四)问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中不仁,面垢谵语遗尿。x 
此三阳经合病也,白虎汤主之。(正六十四)不可发汗,汗之 
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者,白虎加人参也。(正六十五)又第二问论合病。 


卷第十
属性:此一卷,首论结胸与痞。盖病发于阳,下之早,即为结胸;发于阴,下之早,即 
为痞。然结胸与痞相似,但以痛不痛为异耳。心下满而硬痛者为结胸,但按之满不痛者为痞 
。医家不审,一有差互,立致危殆。结胸属陷胸证,痞属泻心证,其详各于逐问备论之矣。 
x(七十五)问心下紧满,按之石硬而痛x 
此名结胸也。伤寒本无结胸,应身热下之早,热气乘虚而入,痞结不散,便成结 
胸。若已误转了,初未成结胸者,急频与理中汤服(正七十四),自然解了,更不 
作 
结胸,盖理中治中焦故也。此古人亦说不到,后人因消息得之。若大段转损,有厥证者,兼 
与四逆汤(正七十五)便安。胃中虽和,伤寒未退者,即候日数足,可下,却以承气再下之,(正四十二) 
盖前来下得未是故也。其证心下紧满,按之石硬而痛,项强如柔 状 
(发热汗出不恶寒,名曰柔 )。其脉寸口浮,关尺皆沉,或沉紧,名曰 
结胸也。治结胸,大率当下(仲景云∶下之则和)。然脉浮与大,皆不 
可下,下之则死,尚宜发汗也。仲景云∶结胸脉浮者,不可下,只可用小陷胸汤(正方四十) 
。大抵脉浮,是尚有表证,兼以小柴胡汤(正二十九)等先发表,表证罢,方用 
下结胸药便安。西晋崔行功云∶伤寒结胸欲绝,心膈高起,手不得近,用大陷 
胸汤。(正三十八)皆不瘥者,此是下后虚逆,气已不理,而毒复上攻, 
气毒相搏,结于胸中,当用枳实理中丸,(杂八十一)先理其气,次疗诸 
疾。古今用之如神,应手而愈。然结胸有三种∶有大结胸(不按而痛,胸连脐 
腹坚硬为大结胸,大陷胸丸主之),(正三十九)有小结胸(按之心下痛 
为小结胸,小陷胸汤主之),(正四十)有水结在胸胁间,亦名结胸。头微 
汗出,但结胸无大热,此水结在胸胁证,小半夏加茯苓汤、(杂八十二)小柴胡去枣加牡蛎主 
之。(正二十九)又有寒热二证∶有热实结胸(胸中烦躁,心内懊 ,舌上燥渴,脉沉滑者,皆热证也,大陷胸汤主之) 
(正三十八),有寒实结胸。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三物白散、(正八十八) 
枳实理中丸主之。(杂方八十一)。近世治结胸,多行金针丸,用硫黄、阳起石者。若 
寒实结胸,行之或有瘥者;若热实结胸,行之必死也。又问∶大陷胸汤与大陷胸丸如何?大 
陷胸用甘遂太峻,不可轻用,须量虚实轻重,不得已,即大陷胸丸最稳。又问∶圣饼子灸脐 
中如何?此尤不可用也。又云∶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 
也。二者病患胁下旧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小腹,入阴筋者,亦名脏结,死不治。又问∶脏 
结者何也?脏结者死,仲景无治法。大抵脏结,其证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阳脉 
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也。 
x(七十六)问心下满而不痛x 
此名痞也。伤寒本无痞,应身冷,医反下之,遂成痞,枳实理中丸(杂八十一) 
最良。仲景治痞气,诸汤中有生姜泻心汤(正六十三)、半夏泻心汤,(正六十一)此二方平 
和,宜常用之。仲景云∶满而不痛者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半 
夏泻心汤主之(此汤药味,盖本理中人参黄芩汤方也)。审知是痞, 
先用桔梗枳壳汤尤妙。(杂八十三)缘桔梗、枳壳,行气下膈,先用之,无 
不 
验也。结胸与痞关脉须皆沉,若关脉浮者,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正方五九)主之(关 
浮则结热,三黄以泻肝)。若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 
心汤(正方六十)主之。病患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发渴口燥烦 
,小便不利者,五苓散(正六十六)主之。汗出表解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 
,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