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卫兵档案 作者:吴过-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是党和人民的孩子,受了挫折不要灰心,要继续跟党走,跟着毛主席干革命。”
孔丹抬起了头,他的目光和周恩来的目光碰在一起,他发现周恩来的目光中,有一
种难于言说的爱和凄楚。
在场的老红卫兵,周恩来认识不少,他们大多数人的父母亲是周恩来的老熟人、老
部下。周恩来一一叫着他们的名字,亲切地交谈着。前排有的老红卫兵发现,周恩来眼
角也闪着泪花。
周恩来努力克制内心中的感情,在台上说道:
“这次在这里见到大家,是毛主席的意思。我送外宾到广州,发现抓了许多人,都
是些孩子,这怎么行呢?不能不教而诛嘛!回京后向毛主席作了汇报,毛主席说:‘不
要抓嘛,放回去嘛。’……你们回去后,不要搞向毛主席请罪的活动,这样不好,这也
是毛主席一贯反对的,应当以实际行动跟着党干革命。”
江青在一旁插话:“你们不要把自己划成小团体,会引起误会,你们自己考虑。”
顿了一下,江青问道:“谁是牛皖平?”
牛皖平站了起来。
江青笑了笑,用讽刺的口吻说道:“啊,久闻大名,今天才见到。听说你们有些人
骂我,说我这个人不好?”
牛皖平没有回答。
江青说:“骂吧,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派是不怕骂的,也是骂不倒的。你们还小,
还不懂得斗争是艰巨的,也是复杂的——”说到这儿,她停下来,意味深长地向全场打
量着。
大厅里,一片沉默。
午夜时分,一百多名“联动”成员走出人民大会堂时,月亮在乌云中穿行,时隐时
现,朦胧的月色中,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那几个镌金的大字显得格外清晰……。老红卫兵
从监狱里取回了衣物,步行回家,他们心中回荡着的不知是激动、是悲怆、还是别的什
么?
痛苦的涅磐
4月22日,一百多名“联动”骨干成员被释放出狱,又一次刺激了“联动”的狂热性。
既然放人了,就说明当初中央文革抓人是错误的,至少,是中央文革的失策。基于此种
认识,他们中间少部分人更加大胆、也更加顽强地以各种方式来显示他们的力量。
不少学校的“联动”成员召开了“老红卫兵新生大会”,并参与当时中学生中势均
力敌的“四·三派”与“四·四派”的派性斗争。5月初,“联动”部分成员串连在一起,
与北京28中的“四·三派”发生武斗,占领北京28中达3天之久,还在全市搜捕对立派观
点的人。
失而复得的自由使他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发泄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仇恨。这时的“联
动”,不可能把矛头再次直接对准中央文革,就拿一切出身不好的“狗崽子”开刀。他
们高喊“把狗崽子斩尽杀绝!叫他们永世不得翻身!叫他们尸骨成山,血流成河,要杀
尽这些狗崽子!”
这种歇斯底里的情绪只能使他们加速走向悲剧性的结局,只能在群众中煽起对老红
卫兵更大的反感、更深的憎恨。
※ ※ ※
更多的“联动”成员在经历了这一次的磨难后,对政治产生了厌倦情绪。
一个老红卫兵说:“我再也不过问政治了。”
另一个老红卫兵焚烧了“联动”袖章和以前保存的全部传单、日记,含泪同昨天告
别:“让我去醉死梦生吧,太阳出来了我要睡觉。”
当时,有相当数量的“联动”老红卫兵情绪消沉,不再与风起云涌的红卫兵运动相
呼应。他们组织地下沙龙,读“黄书”(被封禁的中外小说,以前苏联小说居多),练
小提琴,传唱外国歌曲,聚餐,游山玩水……。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老红卫兵是在“颓废”中积蓄力量,在“沉沦”中汲取养
分,等待着在下一轮角逐中再展露头角。但是在当时,他们被人们普遍认为已经“跨掉
了”。
他们在“跨掉”的过程中发现了另一个更为广阔的天空。在“跨掉”的过程中,他
们认识了普希金、莱蒙托夫、蒲宁、叶赛宁、艾特玛托夫、叶甫图申科以及萨特、加谬、
赛林格等等一批人类的天才和疯子,他们在“跨掉”中体验到了幸福,享受到了乐趣,
也为重新崛起奠定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当时的情况是:他们的“跨掉”为人不耻,不被人接受,即使是在其他“联动”
老红卫兵中,也难为“革命战友”理解。
有一部当时颇有影响的老红卫兵话剧《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其《后记》中作者
写道:“把历史的教训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为了教育那些由于犯了错误而失去信心、
希望、醉死梦生的老红卫兵,提醒他们,过去的战斗生活,是多么充满战斗激情和令人
含泪的回顾呵!再看看你们今天的生活,你不羞愧吗?”
※ ※ ※
在老红卫兵话剧《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中,老红卫兵徐雅雅是创作的核心。
徐雅雅,这位北京戏剧专科学校的尖子学生,毛泽东八次接见红卫兵,她有七次在
场。有一次,她还被指定领喊口号。她属于最早起来造反的那一拨老红卫兵之一,运动
初期,她编了不少红卫兵文艺节目,在老红卫兵中享有好名声。
1966年国庆节,徐雅雅所在的戏剧专科学校与北京戏曲学院联合赶排了《红灯记》,
徐雅雅在剧中饰李铁梅。剧本经过修改,采用了跨越时空的手法,当李玉和牺牲后,台
上便出现了红卫兵,唱起了《造反歌》:“拿起笔,作刀枪,集中火力打黑帮……”在
一阵紧锣密鼓的打击乐的伴奏声中,一名红卫兵扛着红卫兵战旗上场,作“龙摆尾”的
“急急风”,在台上挥舞大旗。锣鼓猛地一停,红卫兵战旗收住,走上高台,在李玉和
就义处,铁梅把红灯交给红卫兵,在磨刀人的指引下,用铁梅作诱饵引出鸠山,最后,
红卫兵刀劈鸠山,谢幕。
这出《红灯记》的第一次演出是在人民大会堂三层楼的小礼堂里。康生、江青、陈
毅等人到场观看。演出前,徐雅雅还作了即兴发言。
演出过程中,当李铁梅从李奶奶手中接过红灯时,说道:“红灯呀,红灯,我现在
明白了,这就叫老子革命儿接班!”这句台词念过,全场老红卫兵热烈鼓掌喝彩。
※ ※ ※
1966年12月26日以后,“联动”组织被摧毁,骨干成员大多数被捕,徐雅雅所在的
戏剧专科学校,老红卫兵的势力也土崩瓦解,几乎全军覆没,最后只剩下她和另外两个
男红卫兵,“苟延残喘”般成立了一个“五敢纵队”。
可是,“五敢纵队”在学校内外完全呈孤立之势。
广播里经常喊道:“徐雅雅,到‘爱霜雪’战斗队来!”来干什么?接受战斗队的
批判。这样的批判有时候一天就得经受七八次之多。
当时的徐雅雅,诚心诚意觉得自己有错误。在“联动”被宣判为反革命组织的当天
晚上,徐雅雅与一名烈士子弟以“党之子”的署名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毛主席呀,
我们虽然喝了几口水,可我们不怕,我们要坚持革命……”
1967年4月初,北京外语学院附中一位老红卫兵慕名而来,找到徐雅雅,请她为该校
写一出歌颂红卫兵英雄业绩的话剧。
几天后,徐雅雅拿出了初稿。这就是后来颇有影响的老红卫兵话剧《希望寄托在你
们身上》。
这出戏的导演是徐雅雅。在剧中,她还饰演了校党支部副书记。实际上,徐雅雅是
集编、导、演为一身,对这出话剧作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共分八场,从1966年清华附中高三·二班几名同学罢考,
到校外荒郊圆明园遗址处秘密组建红卫兵,再到与工作组作斗争、挨整、毛泽东“八·
一八”接见。实际上集中了清华附中、北大附中、北航附中等几所中学在文化大革命初
期组织红卫兵的经历。
剧情以老红卫兵彭路生等人撕毁考卷罢考开始,以校长、工作组组织学生揭发围攻
红卫兵、“上纲上线”整红卫兵,将戏推向高潮。最后,校党支部副书记洪松站出来,
支持红卫兵,并揭发工作组组长刘加君实际上是出卖过彭路生母亲的叛徒,广大革命同
学纷纷觉醒。各中学红卫兵前来支援,并带来毛泽东将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的特大喜讯。
这出话剧中,还真实记录了红卫兵诞生初期的一些生活片断。如第一场:彭路生等
人参加红卫兵秘密会议,半夜从下水道钻回,被洞口带刺的铁丝挂伤,红卫兵念毛主席
语录“要奋斗就会有牺牲”;第二场《荒郊》:怒云蔽空,古柏耸立,20多个红卫兵列
队宣誓:“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宣誓声中,音乐伴奏,还伴有旁诵,从1927年
大革命被镇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兴起,旁诵声接近尾声时,响起了悲壮的国际歌声:
“英特奈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台上演出的红卫兵和台下观看的红卫兵一同加入到
歌声之中,场面蔚为壮观。
整出话剧的演出从始到终,都充满革命的激情。演员们有时在台上边演边流泪。在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油印剧本(后记)中,徐雅雅饱含深情地写道:“这部不成
熟的剧本,是几个还没有失掉希望、依然在摸索着前进的红卫兵战士历经了多少不眠之
夜,苦心沥血,用血汗凝成的。”
这出话剧,原来计划在1967年5月29日红卫兵诞生一周年的日子里演出的,可是5月
29日那天未能演成。剧组在北京长安剧院、天津宁园铁路工人俱乐部和石家庄剧场等处
演出了几场,反响很好。
若干年后,徐雅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悲愤地说:“我们准备了一台诗歌朗诵和
一台话剧,准备分别在5月29日和8月18日的纪念会上演出,可是后来5月29日的那个会没
有开成就夭折了。大家觉得很丧气。这件事搞不成,就等于我们红卫兵已经死了。5月2
9日这个会的夭折,等于又往棺材上再钉上了一颗钉子,钉得更加死了。”
殊不知,老红卫兵的失宠,仅仅只是整个红卫兵运动悲剧的一个开始。
4-1、共和国主席一家的沉沦
刘少奇痛苦不堪
1966年10月9日至28日,毛泽东在北京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各大区负责人、各省市
自治区负责人、中央各部委党组织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彻底批判资
产阶级反动路线。
在10月16日的全体会议上,陈伯达作了题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两条路线》
的讲话,按惯例,讲话稿是经过毛泽东亲自审阅了的。这篇讲话,重点讲了以下八个问
题:
第一,高度评价、热烈歌颂了文化大革命和红卫兵运动。他说,“伟大的红卫兵运
动震动了整个社会,而且震动了全世界。红卫兵运动的战果辉煌。可以无愧地说,整个
文化革命运动,比巴黎公社,比十月革命,比中国历来几次大革命的群众运动,都来得
更深刻,更汹涌澎湃。这是国际上最高阶段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第二,点名攻击了刘少奇和邓小平。在这以前,不许《炮打司令部》在社会上传播,
禁止传抄。此次会议之后,社会上公开出现了“打倒刘少奇”的大字报,中央文革小组
则明显持支持态度。
第三,解释毛泽东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是“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
“群众要怎么只就怎么办”;而刘少奇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则反对让群众自己教
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把国民党的‘训政’搬来了。”
第四,明确指出“两条路线的斗争还在继续,而且还会经过多次的反复。”使文化
革命的斗争步步升级。
第五,批评了“怕字派”。
第六,提出对提出和执行错误路线的同志要区别对待。
第七,批判了“血统论”。
第八,提出了“多数派”和“少数派”的问题。他说,“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看来,离开阶级分析,来看多数或少数,也是完全错误的。”此话的真实涵义
是支持“少数派”即造反派。
10月24日,毛泽东在陈伯达讲稿的送审稿上写了批语:“改稿看过,很好。抓革命、
促生产两句,是否在什么地方加进去,请考虑。印成小本,大量发行,每个支部、每个
红卫兵小队,至少有一本。”
10月25日,毛泽东作了讲话。
毛泽东诙谐地说:“我闯了一个祸,就是批发了一张大字报;再就是,红清华大学
附属中学红卫兵写了一封信;再,我自己写了一张大字报。……时间很短,来势很猛。
我也没有料到,一张大字报(北大的大字报)一广播,就全国轰动了。给红卫兵这封信,
我还没有发出,全国就搞起红卫兵来了。各种各派的红卫兵都有,北京就有三四个司令
部。红卫兵一冲,把你们冲得不亦乐乎。”
毛泽东点火,中央文革吹风,火势迅猛地燃烧起来。到了十二月份,熊熊燃烧的大
火连毛泽东也感到有些为难了。按照他原来的设想,文化革命要经历斗、批、改三个阶
段,时间为半年左右。可是现在,半年已过,文化革命却似乎才刚刚开始。12月26日,
在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生日晚宴上,这位74岁的老人举起酒杯,半是认真半是自嘲地对
他的同事们说道:“祝展开全国全面内战!”
※ ※ ※
1966年12月,对刘少奇的斗争开始升级。
12月18日,张春桥派人,把“三司”红卫兵怀念蒯大富请到中南海密谈。张春桥把
首先在社会上煽动“打倒刘少奇”这样重大的行动,秘密交给蒯大富这个二十多岁的年
轻人,不是无缘无故的。
蒯大富,江苏滨海县一户农家之子。1963年他8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就
读于工程化学系。1966年,不安宁的岁月,蒯大富也不甘寂寞,扯起“井冈山兵团”的
大旗呐喊于清华园。9月6日,跨院校的“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革命造反总司令部”(即
“三司”)成立,蒯大富被推选为一号头头。
10月18日,毛泽东第五次接见红卫兵,中宣部废除了原来为这次接见而拟定的标语
口号,删去一些过长的文字,另发了一个呼喊口号。蒯大富得知这一消息后,率领“三
司”红卫兵起来造反,提出“谁反对毛主席就打倒谁”。结果,竟使中央政治局开会通
过了“三司”提出的一系列“革命口号”。
在其后对“联动”的斗争中,蒯大富所领导的“三司”也取了决定性的作用。
此时,在北京的政治舞台上,蒯大富和“三司”都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
张春桥当然不愿意放弃这支力量。
在中南海西门的传达室里,张春桥对蒯大富款款而谈:“从全国来讲,资产阶级反
动路线必然相当猖獗,现在还是要深入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中央那一两个提出资产
阶级反动路线的人,至今不投降。……你们革命小将应该联合起来,发扬彻底革命精神,
痛打落水狗,把他们搞臭,不要半途而废。”
蒯大富心领神会,回校后即召集部分红卫兵组织的头头作了紧急部署。要把“打倒
刘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