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典故 >

第1章

典故-第1章

小说: 典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喻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汉代王符《潜夫论·贤难》引谚:“一犬吠形,
百犬吠声。”《晋书·傅咸传》:“一犬吠形,群犬吠声。”
·一片冰心
喻指心地的纯净洁白。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叶知秋
见一片叶落而知秋天的到来。比喻由小见大,
或从事物的某些迹象中可以窥知它的发展趋向。
《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目睹瓶中之冰,
而知天下之寒。”宋代唐庚《文录》:“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
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写当十读
文章抄写一遍,胜过阅读十遍。《太平御览·学部·晚学》引桓子《新论》曰:
“高君孟颇知律令,尝自伏写书,署郎哀其老,欲代之,不肯,云:‘我躬自写,
乃当十遍读。’”读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手写九经》:
“唐代张参为国子司业,手写九经,每言读书不如写书,高宗以万乘之尊,
万几之繁,乃亦亲洒宸翰,遍写九经,云章烂然,终始如一,自古帝王所未有也。
又尝御书汉光武纪,赐执政徐俯曰:‘卿劝朕读光武纪,朕思读十遍不如写一遍,
今以赐卿。’圣学之勤如此。”宸翰:指皇帝亲笔书写。
·一衣带水
比喻长江狭窄有如一条衣带。后泛指虽有江河阻隔,但不足以限制交往。
·一字褒贬
旧指《春秋》笔法谨严,往往于一字之中寓褒扬或贬斥之意。
晋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
然皆须数句以成言。”后泛指行文用字严格而讲究分寸。
·一枕黄梁
比喻转眼成空。清代袁枚《梦》诗:“古今最是梦难留,一枕黄梁醒即休。”
详见“黄梁一梦”条。
·一挥而就
形容文思敏捷,落笔很快。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王)复为《鸟散余花落》
诗二十首,授毫而就,时忽风雨暴至,数幅为回飚所卷,泥滓渍,不胜舒卷。
曰:‘勿取,但将纸来。’复纵笔一挥,斯须复十余篇矣。”回飚:旋风。斯须:
一会儿。《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俞良一挥而就,做了一只词,
名《过龙门令》。”亦作“一挥而成”。
·一倡三叹
一本作“壹”。原谓一人唱而三人和。倡:通“唱”。
后常用以形容诗文的缠绵婉转,情韵悠长。亦作”一唱三叹”。
宋代苏轼在《答张文潜县丞书》中谈到苏辙的文章时说:“汪洋澹泊,
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及。”
·一诺千金
诺:许诺,答应。一诺重千金,比喻说话信誉很高。《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唐代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
“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错刀:古钱名。
·一暴十寒
《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pu曝)之,十日寒之,
未有能生者也。”意思是晒一天,冷十天,即使是容易生长的植物也长不起来。
后用来比喻工作或学习的忽冷忽热,没有恒心,努力少而荒废多。
·一箭双雕
形容射技的高超。《北史·长孙晟传》载:北周遣长孙晟送千金公
主去突厥与摄图完婚,摄图“爱晟,每共游猎,留之竟岁。尝有二雕飞而争肉,
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新唐书·高骈传》:“事朱叔明为司马,有二雕并飞,骈曰:‘我且贵,
当中之。’一发贯二雕焉。”《续景德传灯录·慧海仪禅师》:“万人胆破沙场上,
一箭双雕落碧空。”后因以比喻一举两得。
·一瓣香
犹言一炷香。焚香敬礼,表示虔诚敬仰的意思,多指学生或后学对所师承的人而言。
亦作“一瓣心香”。宋代陈师道《观兖文忠家六一堂图书》诗:“向来一瓣香,
敬为曾南丰。”曾南丰,指曾巩。曾是南丰人,故称。因为曾巩是陈师道的老师,
所以诗中表示向他致敬。
·一颦一笑
“颦”,皱眉。本指或忧或喜不轻易地表露出来。后泛指喜怒哀乐的细微表情。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唐代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后多用以形容画家精心构思,不轻易下笔。
·十目十手
即“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形容一个人一举一动,所作所为,
都不能离开人们耳目的监察,应该谨慎。《礼记·大学》:“十目所视,
十手所指,其严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也指培养人才非常不易。详见“一树百获”条。
·十鼠同穴
比喻坏东西集中在一处,可以一网打尽。《三国志·魏志·鲍勋传》:
“帝大怒曰:‘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收三官以下付剌奸,当令十鼠同穴’”
·丁一卯二
元剧俗语,犹如说的的确确。“卯”又作“确”“丁”又作“的”。
元代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要说个丁一确二,不许你差三错四。”
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我说个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览四。”
又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怕不待的一确二,早招承死罪无辞。”
后来也说作“丁是丁,卯是卯。”表示办事认真,不讲情面。
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三回:“风姐笑道:‘我看你利害,明儿有了事,
我也丁是丁,卯是卯的,你也别抱怨。’”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七步成诗,讽喻兄弟相逼。《世说新语·文学》: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文帝:指魏文帝曹丕。东阿王:曹植,曹丕之弟。按,七步诗,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陈思王集》引《漫叟诗话》作:“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谓才思敏捷为“七步之才”。
参见“煮豆燃萁”条。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民间传说中道家的八位仙人,历来说法不一。明代昊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里,
确定为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八人。
传说他们过海时,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说法。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是说人到快死的时候,所说的话常常是善意的、于人有益的。
《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孟敬之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
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项羽本纪》:“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刀俎:刀和砧板。
意谓人如宰割鱼肉的刀俎,己为刀俎上的鱼肉,比喻处于受人摆布、
任人宰割的境地。
·人生识字忧患始
旧时有一种人生就是痛苦的观点,而痛苦起自读书认字。
宋代苏轼《石苍舒醉墨堂》诗:“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人生贵适志,何要名爵乎
人生最难得的是顺适自己的志趣,而不须自己追求名誉官爵。
《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人微言轻
本作“身轻言微”。指地位低下,其言论和主张不为人所重视。多用作自谦之词。
宋代苏轼《杭州上执政书》:“轼已三奏其事,至今未报,盖人微言轻,
理自当尔。”
·入室操戈
《后汉书·郑玄传》:“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
《左氏膏肓》……。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
‘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代我乎!’”康成:郑玄字。矛:与戈同类的兵器。
后以“入室操戈”比喻利用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
·入境问禁
进入别国的国境,须先了解那一国的法禁,以免触犯。《礼记·曲礼上》:
“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竟:境,指国境。国:都城。
·九天直下
形容水流发源高,奔腾速。从高空一直落下,蔚为壮观。
唐代李白《望庐山瀑布》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九流十家
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汉代刘歆《七略》中的《诸子略》,
曾把先秦和汉初诸子思想分为十家,并分别指出其思想渊源。所谓十家,即儒家、
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此十家中;除小
说家而外,称为九流。汉代班固《汉书·艺文志》即据此著录各家人物和其著作。
·力透纸背
形容书法遒劲有力,或形容写作诗文立意深刻,工力很深。
唐代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
此功成之极矣,”清代赵翼《瓯北诗话·陆放翁诗》:“意在笔先,力透纸背。”
·三丈之木
战国时商鞅立三丈之木,悬赏募民搬运以取信于民的故事。
《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
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千金。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与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三耳秀才
喻指聪明的人,明代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三耳》:“张君房《脞说》
载三耳秀才事,谓阴官晋方以事恳上元夫人,不允。闻阳世柳慎善文,
遂追令为表。既而获命,喜曰:‘子何愿?’对曰:‘欲聪明也。’
乃取一耳置其额,额痒,搔出一耳,时号‘三耳秀才’。又,《太平广记》载之,
但易晋方为唐张审通,上元夫人为太山府君,事意俱同。”
·三过其门而不入
三次经过家门都不进去。比喻勤于职守,公而忘私。《孟子·离娄下》: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本以形容禹、稷的尽瘁国事。
又据《史记·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
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后遂专用作夏禹治水的故事。
·三年不窥园
形容学习的刻苦专心。《汉书·董仲舒传》:“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
下帏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要把活儿干得好,就必须先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这是孔子回答子贡问如何培养仁德时所打的譬喻。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男儿相别三天,就应另眼看待,极言进步之速。《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南朝宋裴松之注:“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
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
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参见“吴下阿蒙”条。
·下车伊始
伊:语气助词。《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末及下车,
而封黄帝之后于蓟。”旧时常用“下车伊始”称新官刚刚到任,
今亦用以说刚到一个地方。 
·下里巴人
古代楚国的民间歌曲。《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
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
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李周翰注:
“《下里巴人》下曲名也。《阳春白雪》,高曲名也。”郢:楚国的都城。
下里:乡里。巴:巴蜀,古代认为是偏僻的蛮地。后多泛指俚俗的作品。
参见“东野巴人”条。
·大巧若拙
大黠大慧的人,很象是极笨拙的。《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讷:迟钝。
·万马齐喑
喑(yǎn):哑。亦作“万马皆喑”。宋代苏轼《三马图赞序》:“振鬣长鸣,
万马皆喑。”鬣(liì猎):马颈毛。清代陈维崧《贺新凉》词:
“万马齐喑蒲牢吼”蒲牢:大钟。又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恃:依仗。风雷:喻大变革。现在多用“万马齐喑”
比喻人们都沉默,不发表意见。
·万物与我为一
意谓宇宙万物与我混然同为一休。《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
·与狐谋皮
与狐商量,要它让出身上的毛皮来。比喻不切实际地想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太平御览》卷二0八引《符子》:“周人有爱裘而好珍羞。欲为千金之裘,
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
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猪羊叫“少牢”,“谋其羞”的“羞”,指作菜的羊肉。
后人又说“与虎谋皮”,意同。
·才如史迁
谓才能犹如汉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后汉书·孔融传》:
“冤如巷伯,才如史迁。”巷伯:春秋时官名,犹后世的太监。
《诗·小雅》中有《巷伯》一首,相传是巷伯孟子抒写其被谗受宫刑的怨愤。
·寸指测渊
用一寸的手指去测度深渊,指做不可能的蠢事。《孔丛子·答问》:
“子立尺表以度天,直寸指以测渊。
·寸草春晖
唐代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之恩如春天的阳光,子女如小草之赖以长育,
比喻即使竭尽孝心也不能报答万一。
·山雨欲来风满楼
比喻事情在没有发生前,已有征兆先见。唐代许浑《咸阳城东楼》诗: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比喻事情的成功在于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老子》六十四章:“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劝学》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亦此意。
跬:跨一脚。
·千载一遇
形容难逢的机会极为可贵。语出东汉班固等撰《东观汉记》。
·久旱逢甘雨
比喻急切的期望一旦如愿得以实现。宋代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得意失意诗》:
旧传有诗四句诵世人得意者云:‘久旱逢甘雨,他乡见故知。洞房花烛夜,
金榜挂名时。’”
·亡羊之叹
追找亡羊而遇歧路,不知该向何方,因而发出叹息。《列子·说符》: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
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曰:‘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 ; 所以反也。’”竖:
僮仆。反:同返。同书又云:“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门庭若市
形容来的人很多。《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飞鸟尽,良弓藏
飞鸟打完,良弓无用,只好藏起来,此喻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
《史记·越世家》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