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01-金匮玉函经二注 >

第21章

501-金匮玉函经二注-第21章

小说: 501-金匮玉函经二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去故也。当下其 。桂枝茯苓丸主之。 
x桂枝茯苓丸方x 
桂枝 茯苓 牡丹 桃仁(去皮尖熬) 芍药(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炼蜜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衍义〕此复申明胎成三月而后动也。上章以经断三月而漏下不止。然胎已成。 
故虽漏下。而胎动于上也。此章以六月动者。以前三月经水利时而成胎。胎虽 
成而血时下。至后三月始断而不血。是以妊娠六月而胎始动。盖前三月因下 
血而胎失养。前三月与后三月之血。下不止者。以其 不去故也。当下其 。此丸主之。 
妇人怀妊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其所以然者。子脏 
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 
〔衍义〕妊至六七月筋骨坚强之时。若其脉弦。弦为虚。为寒。内格其阳于外而发 
热。阴寒内逆而作胀。腹痛恶寒者。其内无阳。故子脏开。少腹如扇也。用附子汤复返其阳。以温其脏。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 
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x胶艾汤方x 
阿胶(二两) 艾叶(三两) 甘草(二两) 当归(三两) 
芎(二两) 芍药(四两) 干地黄(六两)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 
〔衍义〕经水与结胎。皆冲任也。冲任乃肾用事者也。肾属坎。坎者时与离会。则血 
满经水行。犹月之禀日光为盈亏也。精有所施。心神内应。血即是从。故丁壬合 
而坎离交。二气凝结。变化 胎矣。然持守其阴阳交合。长养成胎者。皆坤土资 
之也。阴阳抱负。则坤土堤防。故不漏。若宿有瘀浊客于冲任。则阴自结而不得 
与阳交合。故有半产漏下不绝也。若妊娠胞阻者。为阳精内成胎。阴血外养胞。 
负坤土失其堤防。用此方皆治之。芎、归辛温。宣通其阳血。芍药味酸寒。宣通其 
阴血。阿胶之甘温。内经曰。肺合外皮毛。皮毛生于肾水。东垣谓其入于太阴足 
少阴厥阴。尝思在身气化成形。金石草木之药。终不如血肉之资养同类者以 
养之。此方用阿胶安胎补血。塞其漏泄宜矣。甘草和阴阳。通血脉。缓中解急。其 
气内入。开利阴血之结。而通于阳。地黄犹是补肾血之君药也。调经止崩。安胎 
养血。妙理无出此方。然加减又必从宜。若脉迟缓。阴胜于阳。则加干姜、官桂。若数大。则宜加黄芩。 
妇人怀妊。腹中 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x当归芍药散方x 
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泽泻(半斤) 芎 (三两) 
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衍义〕此与胞阻痛者不同。因脾土为木邪所克。谷气不举。浊淫下流。以塞搏阴 
血而痛也。用芍药多他药数倍以泻肝木。利阴塞。以与芎归补血止痛。又佐茯苓渗湿以降于小便 
也。白术益脾燥湿。茯、泽行其所积。从小便出。盖内外六淫。皆能伤胎成痛。不但湿而已也。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x干姜人参半夏丸方x 
干姜 人参(各一两) 半夏(二两) 
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和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三丸。日三服。 
〔衍义〕此即后世所谓恶阻病也。先因脾胃虚弱。津液留滞。蓄为痰饮。至妊二月 
之后。胚化成胎。浊气上冲。中焦不胜其逆。痰饮遂涌。呕吐而已。中寒乃起。故用 
干姜止寒。人参补虚。半夏生姜治痰散逆也。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x当归贝母苦参丸方x 
当归 贝母 苦参(各四两) 
上三味。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 
〔衍义〕小便难者。膀胱热郁。气结成燥。病在下焦。不在中焦。所以饮食如故。用当 
归和血润燥。本草贝母治热淋。以仲景陷胸汤观之。乃治肺金燥郁之剂肺是 
肾水之母。水之燥郁。由母气不化也。贝母非治热。郁解则热散。非淡渗利水也。 
其结通则水行。苦参长于治热。利窍逐水。佐贝母入行膀胱以除热结也。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x葵子茯苓散方x 
葵子(一斤) 茯苓(三两) 
上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 
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 
x当归散方x 
当归 黄芩 芍药 芎 (各一斤) 白术(半斤) 
上五味。杵为散。酒饮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苦疾。产后百病悉主之。 
〔衍义〕内经阴搏阳别。谓之有子。尺脉搏击者。由子宫之气血相搏。而形于脉也。 
精留血裹。阴阳纽合也。动搏则变化。而变化生于动。若静而不动。则不生不化。 
是以妊娠之血不可以静。静则凝。凝则泣。泣则亏少而虚。皆不得与化胎之火 
相合。要其胎孕生化。必脉动搏。故调之者。先和阴阳。利其气血。常服养胎之药。 
非惟安胎易产。且免产后诸病。芎、归、芍药之安胎补血。白术之用有三。一者益 
胃。致安气以养胎。二者胎系于肾。肾恶燥。能燥湿而生津。三者皆致中焦所化 
之新血。去腰脐间之陈瘀。至若胎外之血。因寒湿滞者。皆解之。黄芩减壮火而 
反于少火。则可以生气。与脾土湿热来伤。及开血之瘀闭。故为常服之剂。然当 
以脉之迟数虚弱加减之。有病可服。否则不必也。药者。但宜攻邪扶正。不比米 
谷。性味偏而不正。不可久服。内经曰。味之所入。各归所喜攻。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 
x白术散方x 
白术 芎 蜀椒(三分出汗) 牡蛎(四分)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一钱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药。心下痛。倍加川芎。 
心烦吐痛。不能饮食。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 
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 
〔衍义〕四味。本草皆谓能去血而养胎。何也。盖血聚而后成胎。少遇邪则所聚之 
血。时宿而不运。反类瘀恶。必生新开陈。然后胎可养也。养胎不惟在血。而胎系 
于肾。养之又在于胃。所以补其肾。调其胃。补肾、固其精也。调胃和其中也。用术 
调胃。蜀椒开痹。痹开则阳精至。牡蛎治崩。崩止则阴精固。川芎下入血海。运动 
胎气。破旧生新。或阴血不利。肝木为害。在内抑屈而痛者。泻以芍药之酸通其 
阴。设冲逆而痛者。则欲以芎 之辛温。宣通其阳。或挟瘀恶之气。上逆于胃而 
患吐。烦不能食者。用细辛温中。去痰下气。半夏治心下急痛。和胃进食。止吐逆。 
若呕而不止者。由肝木不务德。舍己而忘。用小麦饮。养其本气以安之。又且平 
胃下气止烦。一举两得。大麦主消渴益气调中。故中气不足而渴者用之。 
妇人伤胎。怀身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气状。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 
养。此心气实。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微利则愈。 
〔衍义〕内经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三焦病者。腹满不得便。溢 
则为水。心、上焦也。而不下行于肾。肾下焦也。不得上和于心。脾、中焦也。心之热 
独炎于上。肾不得和。则太阴上下不交。谷气无所输。不得养其胎而成闭塞。上 
闭不通。则湿热并而为腹满。下关不利。则腰以下如水状。刺劳宫。心气行矣。刺 
关元。肾气化矣。手足少阴交。则小便利矣。便利。则中焦之满。下焦之重。皆愈矣。 

卷二十一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属性:(论一首脉证六条方八首)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 
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 
〔补注〕阴与阳。固相资者也。故曰阳生阴长。又曰阳根于阴。夫血阴也。汗为血液。 
则亦为阴。假如血去多。则汗亦少矣。乃偏易出者何哉。血大虚。则卫外之阳因 
而不固。必多汗而腠理疏也。疏则邪易入之。血既不足以养脉。乃风入又足以 
燥其血液。故令病痉。若汗多者亡阳。阳亡必畏寒。寒多遂令郁冒。至若阴气既 
虚。津液必少。胃中燥结。大便转难。容或有之。然三者总因血虚所至。乃若不明 
其理而复出汗下。未有不至于危亡者。故圣人先以新产血虚立言。使后世之 
工。即出于中才以下。亦必从养阴起见也已。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 
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 
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补注〕产妇脉证极虚种种者。其理可得而晰言之也。妇人主血。重在冲脉。冲者。 
肝幕也。血去既多。邪中特易。邪入则必逆冷畏寒。由于遏抑。是血气亏于中。阴 
邪冒于外。卒难解也。而其所以难解者。正以血虚不能作汗。而非汗复不解。故 
欲解者。必大汗出。而后邪始退。正始越也。此言周身之汗者也。亦有血虚下厥。 
而阳气孤而无偶。遂上升而汗亦出。则其汗又头以下不得汗也。总由血虚阴 
亡。其阳独盛。汗出之后。邪退正和矣。然其津液一伤于血去。复伤于汗多。安得大便 
不坚乎。假使大便坚而复有呕不能食之证。仍是表邪未去。抑或血室受邪也。小柴胡汤为正治之法矣。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 
〔补注〕邪去则不归于府。自能食也。七八日更发热。明系食滞于胃。脾虚不能运 
之。能不急下以救其津液乎。然大虚者。当小作汤。要在临证斟酌尔。 
产后腹中 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补注〕产后本虚。则寒易入。今腹中为肝之幕。为脾之统。痛非正虚而邪实耶。此 
汤原治寒疝。取以治产后。未常不可。即以治虚劳。又谁曰不宜。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x枳实芍药散方x 
枳实(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等分) 
上二味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 
〔衍义〕仲景凡治腹痛。多用芍药。何也。以其能治气血积聚。宣行腑脏。通则痛止 
也。阴气之散乱成痛。用此收之也。以其能治血痹之痛也。以其能缓中而止急 
痛也。本草谓主邪气腹痛。故多用之。盖五气之邪。莫如厥逆。肝木之性急暴。一 
有不平。则曲直作痛。又肝为藏血之海。瘀积则海不清。而肝木之气塞矣。东方 
震木。出于纯阴。则振起发生。若出于散乱之阴。则肝本之气旺矣。木强直。更值 
邪气。则肝木与搏击矣。由此三者而言。芍药所治。皆肝木也。虽曰治之而亦补 
之。木之味酸。芍药亦酸。故云补也。枳实炒黑。入血破瘀。麦粥补血脉也。 
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 
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x下瘀血汤方x 
大黄(三两) 桃仁(二十枚) 虫(二十熬去足) 
上三味末之。炼蜜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服之。瘀血下如豚肝。 
〔衍义〕血之干燥凝着者。非润燥荡涤。不能去也。芍药、枳实不能治。须用大黄荡 
逐之。桃仁润燥。缓中破结。 虫下血。用蜜补不足。止痛和药。缓大黄之急。尤为 
润也。与抵当同类。但少缓尔。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燥发热。切脉微实。再倍 
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衍义〕太阳为表。膀胱为里。七八日表证入里。故曰无太阳证。恶露已为病气所 
郁。不能尽去。邪因入里。与恶露相搏击。在膀胱而小腹坚痛。下焦热极。故不大 
便。烦躁发热。更切其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此邪又攻于胃。胃热则不 
食。食入则谷气之热更助。两热相并。故谵语。至夜愈。此产后血虚。邪易入血室。 
入血室。则夜如见鬼状。言此以明其不在血室。而在膀胱与胃。故用大承气汤。 
产后风。续续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 
续在尔。可与阳旦汤。(即桂枝汤加黄芩) 
〔衍义〕伤寒病。太阳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又太阳病。八九日不 
解者。表证仍在。当发其汗。此治伤寒法。凡产后感于风寒诸证。皆不越其规矩。 
举此条与上文承气为表里之例耳。东垣治劳役饮食所伤挟外感者。亦名两 
感。必顾胃气。大全良方。谓新产去血。津液枯竭。如有时气之类。当发其汗。决不 
可用麻黄。取汗无取过多。活人书妇人诸病。皆用四物。与所见证如阳旦之类。各随所感而消息之。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x竹叶汤方x 
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防风 桔梗 桂枝 人参 甘草(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 
大枣(十五枚) 生姜(五两) 
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使汗出。 
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该是入字)前药扬去沫。呕者。加半夏半升洗。 
〔衍义〕此证太阳上行至头表。阳脉过膈上循于面。二经合病。故如是。竹叶汤亦 
桂枝汤变化者。仲景凡治二经合病。多加葛根。为阳明解肌药也。防风佐桂主 
二经之风。竹叶主气上喘。桔梗佐竹叶利之。人参亦治喘。甘草和中。生姜、大枣 
行谷气。发荣卫。谷气行。荣卫和。则上下交济而汗出解矣。附子恐是后所加。治 
头项强耳。颈项强。邪在太阳有禁。固其筋脉不得屈伸。故用附子温经散寒湿。 
以佐葛根。若邪在胸中而呕。加半夏治之。 
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x竹皮大丸方x 
生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如弹子大。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 
〔衍义〕妇人以阴血上为乳汁。必藉谷气精微以成之。然乳房居胃上。阳明经脉 
之所过。乳汁去多。则阴血乏而胃中益虚。阴乏则火挠而神昏乱。胃虚则呕逆。 
用甘草泻心火安中益气。石膏疗烦乱。竹皮主呕逆。桂枝利荣气。通血脉。又宣导诸药。使无捍格 
之患。柏实。本草主恍惚虚烦。安五脏。益气。烦喘者。为心中虚火动肺。故以柏实两安之。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x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x 
白头翁(二两) 秦皮(三两) 黄连(三两) 黄柏(三两) 甘草(二两) 阿胶(二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 
〔衍义〕伤寒厥阴证不利重者。白头翁汤。四味尽苦寒以治热。苦以坚肠胃。此产 
后气血两虚。因加阿胶补气血而止利。甘草缓中通血脉。然下利。血滞也。夫人 
之血行则利自止。甘草尤为要药。此方岂独治产后哉。 

卷二十二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属性:(论一首脉证合十四条方十四首)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 
如疟状。发作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