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戒律学纲要(选录) >

第12章

戒律学纲要(选录)-第12章

小说: 戒律学纲要(选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臭气,亦可燃烧各种好香来薰。如有患眼、患疮,医师处方,教用香料为药,
并且非以香料涂抹不能治好者,也可以用。在今天,好像已极少用香涂疮的实例
了,故也没有开用的必要。

  “歌舞倡伎”,是娱乐,以世间法来说,人之对於娱乐,是不能缺少的,人
类自初民开始,便有简单的歌唱与舞蹈,因为娱乐是调剂人类生活的一种产物,
所以娱乐之於世界各民族中,自古以来,均受重视。不过娱乐的范围很广,娱乐
的效果,也有善与不善,所以今世的社会,要提倡正当的娱乐而取缔不正当的娱
乐,娱乐之有益於人的身心者,为正为善,有害於人的身心者,为邪为恶。故在
中国的古圣先贤,要“制礼作乐”,“礼者养也”,礼的目的,在培养中正和平
的国民性,是为了发扬人性,提高人格而设。“乐者乐也,乐则安,安则久。”
乐的目的,是在陶冶和乐互助的国民性,是为了上下和敬,长幼和顺,族里和亲
而设。其实礼乐二者,相互为用,才能产生敬顺和乐的效果:有乐有礼,虽乐而
不流於淫乱,有礼有乐,虽礼而不滞於呆板。因此,娱乐的价值,可以达成移风
易俗的目的。

  既然如此,我们佛教,怎么要教人“不歌舞倡伎”呢?其原因,是在向往出
世,既已向往出世,那还有闲情逸致来享受世间的娱乐呢?出世者的态度,决不
可仍以顺世的心来衡量,否则也就不成其为出世者的态度了。既求出世,不可再
以广度众生的理由来随顺世俗,若尚未证入圣果圣位,空言随顺世俗而广度众生
者,那你随俗而流,顺流以去,是真的;广度众生,则绝难做到!所以《瑜伽》
菩萨戒中,菩萨为度众生,可开七支罪,虽犯戒而有功德,但又明文规定:“出
家菩萨,为护声闻,圣所教诫,令不坏灭。”(大正三○·五一七下)《摄大乘
论》则说地上的菩萨,为度众生,可开十恶,虽犯十恶,仍多功德。《根本杂事》
卷三七中说,佛陀为度乐神善爱犍闼婆王,也去天上亲奏千弦琉璃箜篌。八关戒
斋既是出世戒(本质与出家戒一样),我们既然不是地上的圣位菩萨,为了解脱
生死,持斋之日,不作歌舞倡伎,不享声色娱乐,谁说不该?

  当然,佛陀并不禁止在家弟子的歌舞倡伎,为了供养三宝,俗人可以歌舞作
为奉献,这在大小乘经典中,均有记载。唯其应以赞扬三宝的功德为先决条件,
否则不得演奏於三宝之前(今人有以佛化电影、佛化歌曲、佛化戏剧来弘扬佛法
者,自是不违佛制的,但是出家人绝不可参与演出)。如在寺院中由俗人演奏歌
舞而属於赞扬三宝功德的,并且专为出家人演时,佛陀是准许看的,至於到以歌
舞倡伎为营业的娱乐场所去看,佛陀则绝对的禁止。我以为这有几点理由:(1)
娱乐场所的歌舞,好坏不等,以娱乐为商业的人,为了“票房价值”,迎合低级
趣味的色情演出,乃是极平常的事;(2)娱乐场所的观众,男女混杂,贤愚不
类;(3)出家人的生活,应以摄心闲静为职志,应以禅诵听教为要务;(4)出
家人的服饰形貌与俗人殊异,易受俗人的注目,易招俗人的讥谤。有这四点理由,
修道人是否应该进出於娱乐场所呢?受了八关戒斋的人,可能与第四点无关,与
前三点则是有著密切关系的。但我看到净海法师报道泰国的比丘生活,他们可以
看电视,也可以听收音机中的歌唱,根据佛制要求,他们看的电视,应该是有关
佛教化的节目,他们所听收音机的歌唱,也该是赞颂三宝的歌唱。泰国实情如何,
我则不得而知。

  关於“歌舞倡伎”的内容,《梵网》菩萨三十三轻垢戒说:“不得听吹贝、
鼓、角、琴、瑟、筝、笛、箜篌、歌叫、妓乐之声;不得樗蒲”(赌钱)、围棋、
波罗赛戏(象棋)、弹棋(汉宫人妆奁戏)、六博(即今双陆戏)、拍球(球戏
)、掷石、投壶(竟技用,如今之铅球、标枪、打靶等)、八道行城(西域以棋
子分八路进退游戏)、爪镜(圆光法)、蓍草(易卜)、杨枝(樟柳神)、钵盂
(搅水碗法)、髑髅(报耳法)而作卜筮。”(以上多分参照藕益《梵网合注》
括注,大正二四·一○○七中)

  藕益大师在《沙弥十戒威仪录要注释》中又说:“唱曲吟诗,名之为歌;掉
臂踯足,名之为舞;吹箫、弹琴、双陆、围棋、掷骰、赌钱、医、卜、星相、投
壶、射箭、驰马、试剑等,并名倡伎。”(续藏一○六·三四三B)从此可以
明白,不歌舞倡伎的内容,是包括了一切的歌舞技艺与杂耍了。

  “不故往观听”是说,只要不是存心蓄意去看去听,如果道经其前者,不为
犯戒,但也不得因为偶而道经其前,便驻足观听,或随逐观听——这要注意了,
争看街头巷间的热闹,也是不许可的。

  第七条、不坐卧高广大床。

  关於律中的“床”这样东西,中国人可能还不大明白,床在我们是专门用来
睡觉的,但在西域,床的含义较广,睡觉用的叫做床,起居用著坐的也叫床,床
有大小及高矮不等,有的高大得需要好多人来抬,有的卑小得可用一双手轻轻地
移动。因此,有的床可以二人乃至数人坐卧两用,有的床是只能坐不能卧的。故
在佛典中的床与座,往往通用或并用的,如说“身为床座偏大千”,这是说明愿
心之大,载德之厚,能以一己而广度大千众生的意思。经中常说佛陀“敷座而坐”,
但也有敷座而卧的,如《鼻奈耶》卷四中说:“时世尊四迭襞忧多僧(七条衣)
敷床(座)上,僧伽黎(大衣)著头前,右胁卧狮子座,累膝互屈申脚……。”
(大正二四·八六六上)又如西藏达赖与班禅喇嘛的“坐床大典”,实也即是“
升座大典”,所谓“金床”,也就是“宝座”。

  明白了床的含义之后,我们可以解释高广大床了。

  藕益大师《十戒威仪录要注释》称:“床足但高一尺六寸,坐时脚不挂空,
过此量者,即名为高;但可容身转侧,过此即名为广。既高且广,即名为大。”
(续藏一○六·三四三B)这是根据《四分》比丘戒单随法八十四条而来。

  唯有淡泊了物质的享受,才能提高精神的领域;唯有简单了物质的生活,才
能勇猛於道业的精进。既然向往出世的境界,自当放下感官的贪著了。资生的用
品越好越美,我们就越是会被资生的用品所役所转,甚至受护资生的用品要比爱
护自己的道心更为热切;资生的用品越高贵,我们的心也就越是因了资生用品的
高贵而现得高傲我慢起来,一有高傲我慢之心出现,道心也就走得无影无踪了。
所以唐代悟达国师,因受沈香宝座,一念名利心起,竟遭人面疮报。

  再说,床上刻画雕漆,绫罗绸帐,绣枕锦被等等,都算是高贵,如果再加床
身宽广高大,试问那对於一个修行的人是适合的吗?一个人睡在这样好而且大的
床上,会有些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当亦可想而知了!

  在家人,受了八关戒斋的日子,应该男女夫妇分床分房睡,如果家里只有双
人床,没有单人小床,不妨特为自己购置一张单人小床,专备六斋日卧用。否则
虽受戒斋,亦不得戒斋。

  出家五众,对於这条,尚有规定,在此不举。

  第八条、不非时食

  前面已经说过,八关戒斋的过中午不食是非常要紧的一条,而且是最主要的
一条。受八关戒斋而不持此“不非时食”,固然不成戒斋,出家而不持“不非时
食”,便不能为俗人作八戒阿舍梨(师);不终身持“不非时食”者,也不得为
俗人作八戒阿舍梨,不得为俗人授八关戒斋;更不得作沙弥戒和尚乃至比丘戒和
尚;沙弥不持“不非时食”,不得受比丘戒。这是非常严正的一条。

  在佛陀时代的印度,外道婆罗门,均持“不非时食”,佛在《舍利弗问经》
中说:“诸婆罗门,不非时食,外道梵志,亦不邪食。”(大正二四·九○二下)
中后不吃东西,身心都很轻爽,杂想妄念也会减少。

  不非时食,是说过了日中之后,除了饮水,不得再吃任何食物。俗人也许不
惯中后不食,到了晚上也许会饥饿难忍而反增烦恼,甚至形成胃病。这一点,我
要普劝:如你万不得已,你可以方便吃糖减饿;可以吃果子汁,但要先用清水滴
净,并且不得吃果子肉。如果你能忍受的话,反正一个月只有六天,为什么不勇
敢一些来忍受一下呢?如说营养不够,那是多余的顾虑,至於详细的情形与理由,
我有一篇〈佛教的饮食规制〉,可以参看。(见拙著《佛教制度与生活》一○六
至一五○页)


第二章 六斋日及其戒斋清净     

第一节 什么是六斋日

  八关戒斋,是俗人在每月的六斋日受持的。前面说过,阴历的初八、十四、
十五、二十三,以及月底的最后两日,便是六斋日。

  不非时食,是印度的内外道通行的,六斋日也是印度的内外道共同守持的。
在此,我们必须明白,佛法与外道,在人天法的许多观念中,是可以相通的,外
道虽不如佛法的深广博大,外道在人天法中所见境界,有许多在佛教是可以承认
的。只要是对的,外道说了正法,虽为外道所说,仍应得到尊重,如果是不对的,
佛子说了邪法,虽是佛子所说,还是不能采信,这也是佛教的伟大之处。

  六斋日,梵语叫做逋沙他(Posadha)。这与佛教每半月布萨说戒的
布萨,是同一义,意为“长净”,长养善法,清净梵行的意思,其实比丘半月布
萨说戒,与六斋日的关系很深。如《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六:“王舍城诸
外道,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集一处呗诵,多得利养,眷属增长,尔时瓶沙王
信佛法僧,往诣佛所……佛言听诸比丘,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集一处呗诵说
法。”(大正二三·六○三上,印度当时将一个月分为二月,称为白月与黑月,
每月只有十五天,只有初一到十五,没有十六到三十)至於布萨,原因亦为“王
舍城诸外道梵志於月三时为集会,众人群来周旋,共为知友,供养饮食。佛劝瓶
沙王制之,有比丘对白衣说经,白衣施食比丘等者,原为月二回,次第增为六斋
八斋等。”见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八六二页)乃至增为十斋日的。可见比丘的
半月布萨一回与八戒的半月布萨三回,是同出一个原因了。

  那么,为什么要选这六天为斋日呢?

  《大般若经》卷十二:“六斋日,月八日、二十三日、十四日、二十九日、
十五日、三十日,诸天众会。”(大正八·三一○下)

  《四天王经》:“诸天斋日,伺人善恶,须弥山上即第二天,天帝名因,福
德巍巍,典主四天,四天神王,即因四镇王也,各理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者下,
案行天下,伺察帝王臣民、龙、鬼、 飞、虫支行、蠕动之类,心念、口言、
身行善恶;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王自下;二十三日使者复下;二十九日太
子复下;三十日四王复自下。”(大正一五·一一八中)

  《智度论》卷十三:“问曰:何以故,六斋日受八戒修福德?答曰:是日恶
鬼逐人,欲夺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是故劫初圣人,教人持斋修善作福,
以避凶衰。”(大正二五·一六○上)

  关於六斋日的由来,传说很多,各部经中,大同小异,《大智度论》所列最
详,如有兴趣,可以参阅大正藏二十五册一六○页。

  《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一:“三十三天……於白黑月,每常八日、若十四日、
若十五日,集善法堂,称量世间,善恶多少。……见造善者,便拥护之;见造恶
者,即共嫌毁。”(大正二七·二一一下)

  好了,我们不再多举了,其实,我们持戒斋的目的,不是怕天神来伺察善恶,
不是怕疾病凶衰,也不是怕天神的嫌毁,而是为了种植出世之因。不过,每月之
中,既有如此的六天,比较重要,所以佛陀也就选了这六天,作为八关戒斋的斋
日。绝不是说,唯有此六天可作斋日,其余日子便不可作斋日;更不是说,只此
六天应该持戒斋,其余的日子便不该作戒斋日。因为凡是受持戒斋,日日受持,
日日均有功德,六斋之日仅持其中的一日,也有一日的功德。如果不持戒斋而反
造恶业,六斋日作了固然得罪,平日作了,同样也要遭报。佛陀沿用印度外道所
通行的六天,来劝在家弟子们受持戒斋,也是一种权巧方便。


第二节 怎样算是戒斋清净

  八关戒斋,看来仅仅八条,要求受持清净,实也不太容易。身不作恶:不杀,
不盗,不淫,不著香华蔓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不坐卧高广大
床;口不作恶:不妄语,不饮酒,不非时食;只要决心来做,是可能做得到的。
至於要使意不念恶,那就很难了。最难控制的是妄念的纷纷涌现,并且不绝如缕,
心志稍不集中,妄念便会趁隙而入,妄念之中,有善有恶有无记,善的不妨,无
记亦无多损,恶念之来,念杀生、念偷盗、念淫欲、念妄语、念饮酒,乃至念非
时食,只要一念生起,不论念过去,念未来,均为斋不清净,唯其若未涉及身口
二业,仍不是破戒。

  如果有人准备於明日受持八关戒斋,以为明日既不能行杀、行盗、行淫,乃
至不能於非时而食了,便於今天故意放纵一番,这样的人,明日虽能受持戒斋清
净,也是不算清净;或有人今天受持八关戒斋清净,却存意明天去行杀、行盗、
行淫,乃至准备非时而食者,还是不算清净。持戒斋者,贵在心念出离世间,贵
在放下五欲的束缚,如果心不清净,便是斋不清净,岂可怀著贪乐五欲之心,而
来受持戒斋?

  因此,佛在《优婆塞戒经》卷五中说:“若欲受斋,先当敕语,遮先诸恶,
乃得成就;若先不遮,辄便受斋者,不名得斋。”(大正二四·一○六三中)可
见,受斋之先,不但先从身心清净而作准备,更要以口宣告他人,使得他人也知
道我要受持戒斋了。

  如何才能做到戒斋清净,藕益大师於《优婆塞五戒相经笺要》的末后说:“
凡斋戒日,不得鞭打众生:不得身口作不威仪事……不得起贪欲、嗔恚、烦恼等
邪觉,更须修六念。以上四禁,若有犯者,虽不破斋戒,而斋戒不清净。”
(续藏一○六·三七五D)

  六斋日受了八关戒斋,为防妄念丛生,为增戒斋功德,最好的方法是专持六
念:

  一、念佛:佛为慈悲导师。念佛的法门,能除愚痴;念佛的实相,能除恶意;
念佛的相好,能除怒习。

  二、念法:法为诸佛之母。佛所说法,无量无边,但以三十七道品,能够逐
层而上,完成修证之功,所以应念三十七道品,其内容是:

  (一)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二)四正勤——未生恶不生、已生恶灭除、未生善令生、已生善增长。
  (三)四如意足——欲(慕乐修持之法)、念(一心正住其境)、精进(修
习不懈)、慧(思维心不散)。
  (四)五根——信(信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