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大手印愿文 禅说 >

第3章

大手印愿文 禅说-第3章

小说: 大手印愿文 禅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众生也是游戏,修行如梦如幻,修行也是游戏,所有一切都在本性中做游戏而已,没有得到什么,没有增益,那么这是彻悟境界。彻悟了之后,人类社会有很多很多事情,不会因为这些事情,你或者有所得或者有所作为,或者说有落处,这些都是游戏,他说好也可以,说不好也可以,任何的呈现都是缘起的显现,自性上缘起的显现。而缘起不离自性,他本来空寂、本来平等、本来清净。那么什么叫成佛?什么叫不成佛呢?这里面就没有什么可说,不可思议的境界。叫定见叫彻悟。彻悟是真正悟了以后能够随波逐流地做游戏。你骂人说话,没有自己的话,没有别人的话,没有自己的意思和别人的意思,没有一个什么固定的东西可以被你抓住,也不会认为上师比你高,你比上师低,也没有这种对比的心,这里面就是不可说不可说的境界了,叫定见。非常重要的,这个见地越透彻,悟得越彻底,修行的力量就越大,他的障碍就越少,他当下的现量和佛是一样的,就契入了佛的境界。
      “守护于彼无散为修要”守护你的定见,就是明心见性的定见,就是彻悟的智慧,就是当下的现量,就是实相的现前,就是中道的理念,就是这个当下,你要守住,禅宗也讲守住。你就是要守住无着,要守住这个见,不能动摇,不能被某些念头、境界、事物所干扰,不能起变化,他时时刻刻要这样保持清净见,而且守护于彼,以后不要有散乱,不要散在境界上,不要起心动念,不要受惑,时时刻刻不散乱就是最胜修了,就是真正的修行,那么你不一定要打座不一定要念什么咒,但是也不妨打座,不妨念咒,这里没有定则,只要你不散乱就行了。任何事情发生了,你的心没有动处,没有生灭,没有取舍,没有内外,没有来去,象你们无锡到这里来,没有来和去的感觉,外面很热闹,或者天气很热,你没有感到热闹和热。天气热没热的变化,冷没有冷的变化,一切这些变化在你心里面没有散动的心,没有心可得,可以讲是无念的境界,也是无住的境界,这个叫无散,没有散乱,没有散动,就是修行要诀要点。
      “一切修中此为最胜修”一切修当中这样是最殊胜的修,为什么?本来是佛,本来不用修、无修、无得、无证嘛,只要你没散乱还修什么?因为你有这个见为基础,定见为基础,你不修是佛,如果你没有定见,不修是愚痴,你没有这个智慧,你说我天天睡觉,天天吃饭,那你一辈子下来都是愚痴,都没有什么用处,一点都没有进步,因为无记,因为愚痴,反而会造业,所以要做到定见,守护他,要守护这个无散是修的要诀,一切修中这是最殊胜的修。
      “愿常具足见行修三要”你常常具足这个真正的见宗、真正的明体之定,真正的无散之修。使三要不离当下,圆会自性之中。

      一切诸法为心所变现
      心本无心心之体性空
      空而无灭无所不显现
      愿善观察于体得定见
      那么怎么样才能得定见?不是说一次就够的。也不是某一天就完成的,他要一真深入,一直开显,这个定见没有止境,也可以这样讲,因为初地菩萨的定见和二地菩萨是不一样的,和十地菩萨也不一样,和圆满佛也不一样的。证量不同这个定见的程度不一样,那么他要不断地深入。所以“一切诸法唯心所变现”。这就是一种观察了,修行有体悟的人,他看到东西都是心的显现,是心在用。我们打座的时候出现光,出现佛都是心在动,心微细一动境界就变化了,动不同的念就出现不同的境界,都是心在作用。所以说一切诸法是心所变现的,心本无心,如果你悟到在显现的当体知道无心,而这个无心的心体是空的,什么都没有,那什么都没有你还抓什么呢?就不留痕迹,修行的痕迹、境界的痕迹、感觉的痕迹也没有了,没有了就是本来的清净体。
      “空而无灭无所不显现”虽然空,但是他不是断灭,不是断灭空,所以说无所不显现,它是一切显现,而显现的当下,我们就叫他真空,就是绝对的空了。这个是要体会的,显现一切的时候,是不是真的空了?真的没有痕迹?没有取舍?没有落处?是不是真的寂灭?
      “愿善观察于体得定见”愿你善于观察,或者我们自己愿我经常善于观察,于这个觉性的体上得定见。在密宗里面,在禅宗里面都要考验的,你这个见是不是彻,他要讲这样的话那样的话看你的心动不动,会不会受到这种话的影响。他要*你说出你自己的话,而这个说话时候,心态怎么样?心念有没有动?有没有执着,有没有难为情,有没有什么感觉出来,他都要种种考验。考验你这个话是不是有粘着,是不是有落处,是不是很彻底等等。这个大圆满上,大手印的祖师们对弟子都要考验过,一层层考验,一层层剥落,你考验到那个地方不行,他就指导你继续用功,怎么样超越出来,以前,我曾讲过:问有的弟子你用功打座身体空了没有了?他说哎我空了,呼吸空了没有等等,这就是考验。还有空了以后,你的心怎么样?有没有善恶?有没有增益?有没有什么感觉?有没有我等等,这都是考验的地方。

      从本来有自现迷为境
      由无明故执自明为我
      由二执故流转于诸行
      愿断无明迷乱之根源
      “从本来有”这个“本来有”是什么呢?本来我们有这个本性光明,本来我们有缘起大用。一真法界是一个整体,是本来有。但是“自现迷为境”一旦真如与无明和合,自现就是有见分有现分。第八识里面呈现了能藏所藏与含藏的种子以后,并现为第七识的我执,把整个灵妙无相的真如就迷为境界了。再由种种境界产生了分别执着。
      “由无明故执自明为我”由无明的关系内知为自己有个明觉是我,有个感觉有我的存在,指内自明为我。我内里面有个明白,有个感觉为我。
      “由二执故流转于诸行”有我执、法执、执着我,执着于境界。由于执着了种种境界,所以对境界产生了概念,产生了分别,产生了种种的作用,在这个法上,起种种的作用,那么就流转于诸行了,行就是迁流,行就是行动,行就是作为。人要作意,人的身口意要起作用,所以说形成了诸个行。这个“一切诸行”都是无常,“一切诸行”当中就有因果,所以这些都是无明的迷乱。“愿断无明迷乱之根源”要断这些无明迷乱的根源,这里面就有三个层次了。
      第一层如果你悟性高的话,知道一切境界,人我都是我们本性自现,而根本在自性当中没有人我。如果这层不行那么在第二层的观察中,在自我当中,在法当中能够了知我和法是空的,慢慢地观察,如果还未悟到,就要依第三层的修持——就要守住戒律,守护心念,不要使自已流于诸行。身口意三业要清净不动,要守护他,这个大手印和禅宗一样,都是在根本的地方打破无明的。他要了知自性本空,所显的境界都是自性所显而不要被他所迷。那么无明当时就能够顿断。

      一切非有诸佛亦不有
      一切非无轮涅众根因
      非违非顺双运中道观
      愿证离边心体之法性
      “一切非有”因为一切都是自性显现的境界,所以当引生迷乱时就有无明的执着,有人我,有诸行。如能悟入自性,这一切都是空而非有。不但这一切都是空的,诸佛也不有。诸佛的概念与形象怎么来的?因为有众生相来的,有众生才有佛,没有众生就没有佛,都是自性的不同显现,自性本来清净,自性就象水一样透明的,可以形成冰,可以形成蒸汽,有种种假名和形相,都是因为众生才建立的,都是心念启动的关系。如果心没有动,没有执着的话,佛也没有,佛不知道自己是佛才是真佛。
      真见性的人没有性,性不可得。真有智慧的人不知道自己有智慧,一切都不存在。这种有为的建立,相对的建立,差别的建立,就会不存在了。所以诸佛也不有。
      “诸佛亦不有”我们为什么有净土?有阿弥陀佛的形相?为什么有种种的事相?这就是佛慈悲众生,方便建立的这种庄严相,功德相来引导你的向上,然后因为这样的引导,你有了信心以后,就会听佛的话,就会知道自已的不足,自己的烦恼,自己的痛苦,那么就寻求这个道。怎么样把痛苦烦恼去掉,怎么样才能解脱?在走向解脱的路上慢慢开智慧,慢慢就找到本性了,找到本性后,噢,原来多少年行脚,多少年念佛、持咒,哎呀,原来我本来是佛,本来不用这样修行,本来具备的。这些佛国也好,轮回也好,都是空中楼阁,都是海市蜃楼;都是梦幻泡影,都是一种假象,都了不可得。
      一切宇宙万法都是这一片本性,而这片本性虽然平等清净,但是灵知的显现不同,因地上的愿力不同,因果的作用不同,成就的示现不同。所以一切圣人又有差别了。不妨示现,等于做游戏一样,有种种示现,不妨有净土,不妨有神通,一切具有。
      有的人说,是不是开悟成道了,连圣人也没有了?不是的,圣人只是不以为是圣人,圣人还是有啊,本性还是放光,只是无相,只是没有痕迹,没有落处,没有执着而已。圣人还是放光动地,还是这样起大作用。在法界当中不生不灭,永远存在,只是他自己找不到了,找不到我,也找不到一个对象,也找不到一个涅磐;也找不到什么神通,这些执着都没有。
      有的人说圣人没有了,不是没有人情味了吗?修了半天圣人都没有了,净土都没有了,不是这样,一切都存在。只是见地上实证到这个境界的人,他完全变了,他常在这一片清净当中,原来不平等的东西都没有了,就是这样子的一种境界,这叫什么境界?叫实相。这实相的境界,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佛菩萨都在法界当中。观音菩萨时时刻刻在度众生,他是怎么样呢?谁都看不到,谁也不知道。只要你证入观音菩萨境界的时候,你也不知道什么叫观音了,但是别人可能会叫你观音,你也有神通示现,有加持力,一一妙用,都能具备。但是你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但是他存在,存在于不存在之中,妙在无言当中,无相当中,不可得当中,佛经讲到最后就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又不可思议。《华严经》讲:不可思议,还要不可思议,就是妙在这里。那次讲的《宝藏论》讲到这个道理,讲得很透彻,所以说,“一切非有诸佛亦非有”
      “一切非无轮涅众根因”。“一切非无”但是一切又不是没有啊,一切功德、一切妙用都能显现,诸佛国土,众生世界、轮回和涅磐,众生的种种的根机,众生的种种的因地、因果、缘起,一切都有,都在自性当中显露。两句话统一起来了,就是大智慧。你能够把这二句话统一在你的心当中,明明白白,非常透彻,就是大智慧,就对任何一边的说法,就会没有矛盾。佛经怎么讲的,祖师怎么讲的。现代人在那里争来争去的讲法,你都会没有矛盾了。但是这里要细致深入下去,也是非常微妙的,要真正的透彻,于事理圆融无碍方可以。
      “非违非顺双运中道观”不是违,违中无违,一切违缘,一切违境,魔境没有违。入魔了也没有魔,内心还是清净。虽然佛菩萨加持你或家庭生活宽裕,身体很健很壮。名声地位等一切条件都是有利于你的,也没有这种感觉。这个叫双运中道观。双运就是不落违不落顺,这非常重要的,在实际当中你就会体会到。这个双运就是不落两边,可以有很多的名词,如空乐双运,空觉双运,空明双运,空悲双运乃至非苦非乐,非善非恶等很多名词,一串下来就中道观。能够达到这个不二的境界,这是实际的,不光是见地的,实际当中真的这样,没有违没有顺,没有苦没有乐,要实际体验到的。
      “愿证离边心体之法性”“愿证离边”有边空边,违边顺边,愿我证到离边心体的法性。要证到这就是证量。所以说证量即遥远也很近。如果哪一天你发现违缘来了,我没有感觉了;顺境来了也没有开心,那你就证到法性的清净了,就证到了。所以说证量是没有办法比了,自己知道的,祖师也知道,如果这个证过来人知道你在境界上没有违,也没有顺,他说你也证到了,一样的证到了,这就叫证量。所以说如果悟到了这个道理,没有违没有顺。我明白本性就是这样的,产生了这样的见地那是悟,不是证,如果实际当中你这样做到了,体悟到了,就是这样子,我的内心很清净、空灵、没有违没有顺,实际是这样,就是证量到了。其实也不奇特,而且非常实际,自己会觉受到的。所以说要在境界中练,要透过它,这叫真实用功了,真实受用了。
      这个证量,是一步步证过来的,悟可以顿悟,修是渐修,慢慢地圆融,慢慢地去透过,慢慢地增加道力,是一点点证上来的。前一段还动心,现在这个事来了,一点都不动了。你就有证量了,就知道了功夫证过来了。

      即此云者谁亦难描画
      非此云者谁亦难遮除
      此离意识法性之无为
      愿穷究竟正义得决定
      “即此云者谁亦难描画”就是你通过你的修行的体悟,离开两边的执着之后,万有的法性融入在你的当下,明明白白自己知道。这样的境界,这样的体会,谁也难以描画,说不出来,没有办法说出来给别人听。只有实际当中自己知道,所以唯证乃知难可测,是测量不到的。因为不是比量,没有境与智对比,所以测不到。甚至可以讲,就是你的这个本性清净的境界,佛也没办法知道,只能依你的表现来知道你表现的落处,烦恼执着的份量、成分来知道你的修行的境界。所以菩萨的地道,就是按照这里来建立的。你除了多少烦恼了,你开了多少功德了,你有了什么样的智慧了,才安排这个地。你是初地、二地、三地等,如果没有这些,怎么安立地道呢?本性都是佛,都是一样的。实际当中的证量,因人而异,那个地道也是方便建立也不是绝对的。所以各部经里面,对地道的安立不一样。禅宗是不立地道,但是有时候,方便讲一些,是根据《楞伽经》讲的,和密宗讲的,天台讲的,都不一样。《思益经》、《缨络经》、《楞严经》等很多经讲菩萨地道的功德,除障显德的层次都不一样,这就说明这些都是方便,佛根据众生执着的程度来建立这个地,但是我们真正用功的人是不能执着这个地的。只要是按照这个见地和本性的作用,在实际当中证到,证到自在,证到无碍,证到离两边的清净境界,而证到之后,怎么描绘不出来。你说在逆境里面我也不逆了,你这个心怎么说呢?说不出来。在顺境中我也没有顺了,这里面其淡如水啊。这个没有办法去讲,因为没有奇特,没有什么可以比量。一个人比如说很健康,没有病,他没有办法说,我怎么怎么样,一个人病了或者不舒服,哎呀,我现在病好了一点了,太舒服了,太开心了,才有一个比较,比较因为不好,才有好的出现,所以说“即此云者谁亦难描画”。
      “非此云者谁亦难遮除”不是这样讲的话,谁也难以遮除,就是去不掉,遮止他或者说除掉他,也除不到,本性不是这头也不是那头,没有办法言说。它是既无法肯定,也无法否定的无相真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