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临证经验集-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针后留针之际,彼谓余曰:其年四十时曾患哮喘,咳吐寒痰,
治疗两年未愈。后遇一熟人,告以用福橘皮新鲜者一枚,浸入
白酒瓶中,待酒成橙黄色,即可取饮。每日随量饮服,久之自
愈。彼回家即随手撕橘皮一块,约全橘之半,浸酒一斤,饮尽
即愈,后未复发云。
小议“截喘”说治喘
姜春华老师生前对中医各家学说、基础理论及临床医学,
均曾深入研究,并有重要贡献。其中对顽固性哮喘病发作时
之治疗,姜老师采用古今民间及日本、朝鲜的单方,将其中治
喘有效药合在一起,组成一方名“截喘方”,能有效控制哮喘发
作。
除师授而外,余于书刊中曾两处见到此方,所用药昧不尽
相同。一见于《长江医话》p.185姜老师自撰之文“支气管哮
喘证治之我见”,主方九味,药物为:
“旋覆花9g、鼠曲草15g、全瓜蒌15g、防风9g、合欢皮15g、
老鹳草15g、碧桃干15g、五味子9g、野荞麦根15g。”二见于《上
海中医药报》1993年12月5日(总第178期)“治哮喘奇效
方”。“处方组成:瘪桃干15g、佛耳草15g、老鹳草15g、旋覆花
10g、全瓜萎15g、姜半夏15g、防风10g、五昧子6g。”对勘前后
两方,后方较前方少合欢皮、野养麦根二味,多姜半夏一味,同
时药物剂量亦略有差异。姜师于原方后有“随证加减”法:“气
虚加黄芪30g、党参15g、阴虚加生熟地各15g;痰多加半夏9g、
贝母9g;咳加元参9g、麦冬9g;热证加竹沥30g、石膏30g;寒证
加附子9g,肉桂3g。”
野荞麦根沪郊亦有栽培及野生,俗名开金锁或金锁银开,
具良好之利咽、清肺作用,民间每以30~60g单味煎服或加
入辨证方中,以治咽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症,疗效可期。业
师吴竺天先生于临床中常喜用此味配入方中,以治上述病症,
每获佳效。合欢皮性味甘平,通常作宁心安神之用。然合欢
皮有明显祛痰和血作用,肺痈(肺脓疡)恢复期常以单味合欢
皮煎汤眼,名黄昏汤,以作肺痈后期修补及康复之有效药物。
可以推测,合欢皮之祛痰利肺作用,用于哮喘一症,亦有可靠
之解痉平喘功效。盖痰浊一去,气道畅通,哮喘自易缓解。
自后文分析,作者对于本方深为赞许,并已取得运用经验
实为难能可贵。文中曰:“一般中医治哮喘必须进行寒热虚实
的辨证,而运用本方,则无须辨证,各型哮喘均可服用。一般
服用7~10剂均能治愈,且十分安全可靠。”作者之这一经验
为姜老师本人所未述,是作者对本方效用之实际验证及发挥,
对本方之推广应用具有良好作用。
余曾以先师原方随证加减治疗两男孩,均患顽固哮喘久
治不效,经用上方一例治愈,一例有效控制。
第一例为六岁男童,幼年患奶癣,经敷外用药膏治愈。以
后偶见哮喘,但服西药即平。至三岁渐发渐重,一月数发,至
四岁时已一星期数发矣。且服用西药已不能控制,改服中药,
亦不见大效。至一儿科名老中医处诊治,服药一年病无进退。
此孩发病春夏秋三季为重,夏暑尤甚,冬寒病发反轻。咳喘哮
吼,痰多不爽,脉滑数有力,舌质偏红,苔薄白而干。余诊断为
“痰热壅肺”,以定喘汤化裁,益入生石膏,鱼腥草等味,即能控
制发作。然易于感冒,凡感冒数日不愈,即见汗出而痰喘复
作。余即以姜老师原方加鱼腥革、竹沥治之,可获复杯即安之
效。几次复发经用此方治愈后,竟不再发。
第二例系一少年,在读初中。四、五年前发哮喘,发作由
稀而频,常因发病不得已中断学习。此儿家境极为清寒,严父
驼背,慈母退休,不仅供其养育之费,还须治病之资,其母省吃
俭用,百计为之调治,仍然效果沓然。后来余处就诊,余见其
身材瘦损矮小,叫名十四岁,却如八、九岁人,骨瘦如柴,皮薄
肉脆。与之对坐时,哮鸣之声两耳可闻,痰声漉漉,咳吐频频。
但脉却滑大有力,舌质偏红,舌中及舌尖剥苔,舌上红点如刺。
此例不仅肺有痰浊,且上焦心肺有热,肺中津液耗伤,加之先
天不足,肾阴亏损,为本虚标实之证。余亦以上方加减,随证
益入生熟地、川石斛、北沙参、鱼腥草、鲜竹沥、川贝母之属,即
可有效控制发作。但仍时有反复,恃药可使缓解,能勉强跟班
学习。余思其不能根治之故,主要由于体质过差,先天真元太
弱,后天营养不继,调养失宜,以致病久难痊。余同事黄金妹
医师及其女儿李耿蔚医师不禁悲悯救苦之心,为其觅得健康
母体之新鲜脐带数枚,教以每日一根煮熟后于睡前服食。以
后则继以胎盘粉每日内服。精心调治两年余,哮喘已极少发
作,偶有所发亦极轻微。且已长高10cm,面色红润,肌肤渐
丰。乍见之下,岸然一英俊少年也。
哮喘缓解时服用脐带及胎盘粉,以增强体质、预防复发,
古书已有记载,姜老师于文中亦极推崇,此二物既能补益气
血、增强体质,又能平喘,一举两得。
脐带,中医古籍称为“坎炁”,放瓦上以炭火焙至干黄松
脆,研末吞服。余往昔有一领导,其爱子幼年得喘,遍访名医,
百治无功。后得亲戚为觅一方,即上方也。当时中药店尚有
干燥坎炁可供购买,即逐渐购服,竟得痊愈,现已三十开外矣,
形体结实,健康无病。
至于胎盘,为血肉有情之品,具补益气血之特殊功用。哮
喘患者恢复期作培本之计时,如不服胎盘粉而服用河车大造
丸,亦极有效。余曾治一大专生,哮喘屡发,余诊时正在缓解
期中,患者形瘦,脉细,舌淡,嘱购河车大造丸,按常规剂量服
用,每日2~3次,经服数月后,哮喘竟得有效控制。
另有一种肺肾阴虚之气喘症,症状以上气喘促、呼吸气
短、呼吸急迫难以相续为主。兼见短气乏力、口干舌燥、腰酸
足软,或见头晕耳鸣,喘甚则汗出等证。余每以六味地黄丸合
生脉饮,应手取效。其中一例,病起于七十年代在农村劳动
时,二十余年间几乎发无虚夕,投以上法一服见效。以后凡服
药之日病必不发,连续服用半年后竟得根治。
小儿肺炎奇验案
1984年豫儿年方十二岁,9月中旬忽然壮热(体温
39.7℃),旋即咳嗽频作,声若从瓮中出。腹中隐痛,二便自
调;有汗热不解,脉浮数,右手脉按之不衰,苔薄白。予桑菊饮
无进退,改投银翘散,每服药后,体温辄从39.7℃降至
37.4℃。数小时后,复升如初,两日皆然。西医胸透示:肺纹
理增深,右肺小片状阴影,诊断为“肺炎”。给予抗生素注射。
每次注射后二小时内体温可略降,二小时后又复回升,如此将
近一周,病不能解。余寻思再三,一筹莫展。至9月24日叩
求于张寿杰老师,师即详询前因后果及服药机变,沉思片时,
继而谓曰:“吾得之矣。咳声‘空空’然若出瓮中,是肺气之壅
而不清,法当开肺为先,清肺为辅。银翘、桑菊偏清偏透,与症
虽近而未合;腹中隐痛,发热蒸蒸,是积热在肠,熏蒸肺脏。病
发于里而见象于外,根本在下而标显于上也。治当泄热清肠。
综观全体应以开肺达邪,清肠泄热为法。”
余聆听师训,顿有所悟。师尊清肠泄热之说,诚为高论,
然余性钝识浅,谛思良久仍不得其药,因复赧然请益。师诲余
曰:“余积数十年之经验,知母与枳实同用最为得体。夫知母
一物,人皆知其清肺,不知最清肠热,与枳实相须为用,投剂得
当,立竿见影。”语竟,师援笔直书一方:
南沙参9g枳实6g大力子9g知母6g蝉蜕6g银
花9g桔梗4g藿香9g橘红9g黄芩6g
药煎就,时已中午,测得体温39.4℃,随即进药,过二小
时许,复测体温38.2℃,四小时后体温降至37.4℃。再进二
煎,晚间热即退清。为廓清余邪计,翌日又进一帖,从此恢复
正常。
孰料愈后第四日晚间,豫儿又觉腹痛,移时便下糜粪半痰
盂,色褐如酱,酸臭难闻。三十分钟后复便多许,色略淡。再
半小时后又如厕,虽仍糜状,然色已纯黄,次晨登圊,却一切如
常。始知隔宿所泄糜粪,为先前久稽之物,是肠中积热之根。
药后肺开气降,肠疏积动,渐渐元气来复,则积滞自去也。
按:沪上名医张寿杰先生,早岁就学于丁甘仁先生创办之
“中国医学院”,虽无等身著述,而经验宏富,观其治豫儿肺炎
案,即可知之也。此案病因复杂,与常见肺炎截然不同,而张
师治病如与可作画,胸有成竹,挥洒自如,余分析其关键有二:
一曰辨证精确,二曰用药精当。本症之辨证,其标在肺,
其本在肠。师以咳声“空空”然若出瓮中辨为肺中浊气壅塞清
道,与外邪袭肺、化热作咳者迥异,足气壅而非热郁。两者于
治法上亦自不同:气壅须开,热郁宜清。可见原用宣肺泄热,
是隔靴搔痒,其不效也宜矣。师以藿香、橘红、桔梗辛香引气
之品重开肺气,佐蝉蜕、牛蒡、银花轻清宣泄以解气热。此为
肺中标病之治。
此病之根在于肠中积滞化热,师以证见腹中隐痛绵绵,而
即慧眼识真情,投知母、枳实以泄热清肠。师曾告余曰:知母、
枳实同用最清肠热是乃师丁甘仁先生所授之法,用之得当,病
去如扫。
张师于整个诊治过程中,未见病人,仅听余转述病情,不
切脉,不观舌,竟如此识病真,用药准,除先生精研医理,学验
丰富外,可见精于问诊,善于把握主症、主因及证情演变规律,
亦是医家之基本功大。余昔年读书,见近代名医恽铁樵先生
治病,不用脉诊,必待于问,深为不解,今见张师治此症,始自
解悟。
心房纤颤
心房纤维性颤动为成人常见之心律失常病症,以惊悸、胸
闷为患者主要自觉症状,房颤时心房发生每分钟350~600
次不规则之冲动,引起不协调之心房颤动。本病无论急性与
持久性,轻者易愈,重者难疗。虽临床见证多端,然余所见病
例,多呈虚性脉症,于气、血、阴、阳四者之中,以气虚为其主
体。而常兼阴血亏损,时或兼挟心火、痰涎或虚阳扰动、或血
行阻滞、或心阳不振,如何立法主治,又当临证权衡,当机立
断。当房颤影响及肺时,亦可导致喘息危象。今随文报告治
愈房颤及房颤喘息各一例。
例一房颤例。三年前,有科技人员曹某前来就医,年龄
约五十七岁,自诉无慢性病史,近年来常觉心悸怔忡,胸背间
有跳突感,心动过速及早搏时作时止。经西医检查,拟诊心肌
炎后遗症。余切其脉小而带数,指下按之不足,舌质淡红,苔
薄净而干。证属气阴两虚。心失所养致心神不宁,治以两调
气阴兼以宁心安神为法,用生脉散加昧。药如党参、麦门冬、
五味子、生地、当归、白芍、朱茯神、炒枣仁、龙齿骨、炙远志、甘
草、夜交藤、丹参之属,服第一帖后,即觉心胸间舒适异常,诸
症尽失。于是连服十四剂,前十三剂,剂剂均觉有非常之效,
自谓药后病已痊愈。不意服至第十四剂时,虽在春夏之交而
天气燠热异常,突觉心跳不止,一分钟可达百跳以上,于是疑
为用药不当所引起,因而自动停服前方,不再服余之药。心速
一症持续半月后始渐平复。所幸以后.二、三年间,心律失常竟
未复发。去岁冬杪,一日夜间子时,勃然心悸异常,胸闷窒塞,
有惊慌恐惧之感。于是仰卧不敢稍动,静以待之,自觉心胸间
如气轮机之发动。“突!突!突!突!”震跃不已。经二、三小
时,渐渐缓解,次日白天,除胸膺不宁之外,深感疲劳乏力,动
辄汗出。如此夜夜举发,三日后去长寿医院作检查,诊断为
“心房纤维性颤动。”建议住院治疗,曹婉谢之,转来我处服中
药。余诊其脉两寸小而有力,左关及右关尺均小而按之软。
舌质淡红,苔薄净。据此脉症,仍属气虚阴血不足,而心火偏
旺。治拟益气养血,清心宁神。方为:
黄芪24g党参15g炒白术9g茯苓9g甘草3g 当
归9g麦冬15g生地20g炒白芍9g苦参4.5g丹
参9g生龙牡各30g炒枣仁15g五味子1.5g
前药服后,依然夜夜发病,但发作渐轻渐稀,脉则渐现小
脉,数象自除。两周后诸症消失,心胸安适。前后服药37剂,
病不发作。随之则退休,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曹素勤勉,花
甲之年,仍操劳不止,而心君竟亦泰然,未见与之抗衡也。
前方之立,是经“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而后所拟订,故能
见速效,正是前方切中病机,药物与药物之间配合默契之结
果。然若于调整心律一端而论,亦无不借重于苦参一物。近
年来苦参能治心律失常之报道甚多,皆从实验而得,确有见
地。余谓心律失常原因不一,虚证有气血阴阳之偏衰,实证则
痰瘀火郁各不相同,原因不同,调整心律之主药亦不同,是以
临证时务宜推敲斟酌,随证选药。若因心火盛者,黄连与苦参
均为首选之药,而验之临证,则苦参较黄连更为应手也。关于
苦参之剂量,诸书多用15~20g,甚则30g。而据余个人体会
剂量以切中病机,恰到好处为宜,中病即可,不要过量。盖苦
参乃苦寒之物,极易败胃.心律失常者每多气虚,此时顾护胃
气甚属紧要,若胃气重伤,未有不功败垂成者。此余一得之
见,亦一孔之见也,仅供读者参考。
例二房颤喘息例。某区粮食局科长杨某,年过不惑之
后,即患心房纤维性颤动。经两度住院治疗,仍无明显好转,
在某专家处服补养气血之中药百剂,如石投水,不见效机,出
院后回郊区家中休养。忽一日下午二时许,急电促余往诊,云
病人喘息数日,入夜不能平卧,坐以达旦,已三、四夜矣,故已
将病人送回市区。俗语云:救病甚于救火,故余随即驰往。见
患者靠坐床褥,气喘吁吁,似难接续。与之交谈,亦断续不能
成句。其妻示余一纸药方,谓是患者十余岁时得气喘症,久治
不愈,经乡下一老中医用方三帖即平。以后四十年中,病未复
发。可谓神方矣,是故信之极深,藏之极妥。认为此方仍可救
治其夫之病,欲余审阅后转抄是方。余睹方中诸品,乃三拗汤
加味,药有麻黄、杏仁、甘草、苏梗、桔梗、紫菀、款冬、半夏、贝
母之属,尽是开肺、降气、化痰、平喘之物。而患者之脉散乱无
序,舌淡苔白,一派心肺虚耗之象。余谓杨妻曰:“乃夫幼时之
喘,因于肺金痹郁,痰气交阻,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而喘,
是实证也。今日之喘,因于心力耗衰,心火不能下降于肾以温
养肾水,致使肾不纳气;肾水不能上交于心以济心火,如易卦
之‘火水未济’,由心肾不交而成喘促,是虚证也。一虚一实,
悬若霄壤;一补一泻,生死反掌。尔夫此时病势已极,用药稍
有不当,毫厘之差,必酿千里之失,抱憾终生,追悔何及!”反复
与之陈明利害,劝导一小时后,方勉强允余用药,于是振笔直
书:
党参15g淮小麦30g炙甘草10g大枣30g五味子
10g补骨脂10g枸杞子15g
遣人配药已下午四时,是夜服一帖。次日清早,余复前往
诊察,患者及其妻笑逐颜开,置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