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临证经验集-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运行及脏腑间之协调平衡即遭破坏,而变生疾病。反之,精神
情志活动正常,调节合宜,则气血通畅,脏腑安和,从而疾病化
解,健康常随。
强大或持久之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集中于
一点,即可产生意念力。意念力与短暂或散发之精神活动相
较,其对于人体生理病理之作用及影响,百倍过之。因而业医
者务必加以研究,用以为治疗疾病及养生保健服务。
据不完全观察与体会,意念力有如下特征:
一曰:具传递性。意念力可通过心、脑等相关器官向体内
外发射、传递。其中体内传递拟称:“信息反馈”。反馈之信
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脏腑组织等肌体之功能活动。
意念力(或信息)有良性与劣性之分。良性之意念力来自
精神愉悦、情志舒畅、意识高尚、思维善向。反之,劣性之意念
力产生于精神痛苦、情志变动、意识低下、思维恶向。
良性信息反馈可促进气血运行、肌体各部生理功能之正
常发挥及相互协调,既利防病,亦利除疾,因而有益于健康。
不良信息反馈结果相反,抑制机体正常生理活动,轻者损害健
康,重则导致疾病发生、加剧,甚至殒灭。
意念力形成之反馈信息其强度与意念力强弱成正比,与
意念力持续时间成正比。精神情志活动所形成之意念信息,
不仅直接作用于疾病本身,还影响药效。《内经》论药物须经
人体吸收,然后始能发挥作用,如正气衰弱,无力发挥药效,所
谓“神不使”,则金丹无异顽石,灵芝还同朽木。良性之信息导
向,可增强机体活力,促使药效充分发挥,而疗效相应提高。
不良信息导向,可抑制功能活动,降低药效势所必然。
二曰:具定向自动增益性。人体之意念信息,一旦形成之
后,无论良性或劣性,如不加改变或阻断,原有信息可定向自
动增益。即可在原意向上自动加强意念,增强信息反馈,则良
者愈良,劣者愈劣。因而不良意念切莫起之于心,一旦萌动速
使消除,否则变生疾病,有碍健康,尚属小事。若病患者之恐
惧心理不及时解释,则恐惧之情与日俱增,终至不可自持。其
余各种意念,亦复如是。据此,则良性信息当引导增长,而劣
性信息自宜速断。
三曰:具可阻断性与可逆性。信息之无论良劣,形成之
后,可以阻断,亦可逆行改变。以何阻断,以何使之逆行?曰:
以意念阻断,以意念使之逆行。须知意念之产生、持续、变异、
熄灭,全在践行者之一念心中。故罗谦甫于《卫生宝鉴》中曰:
“心静则万病息,心乱则百病生。”今仍举恐惧为例,患者之恐
惧意念既已形成,悟其不善,急欲除之,只须思想中真切抛弃
此一意念,渐可不再恐惧。如代之以大无畏,则劣性信息逆行
而转为良性,且善之又善矣。其余良劣诸念,各皆准此。
余一密友,因久病缠绵,痛苦倍尝,“赍百年之寿命,持至
贵之重器,委付凡医”,一度感伤之至,悲戚不已。虽时过境
迁,而此念不消,常浮脑际,以至愈来愈强,甚至梦寐之中屡见
不祥。此即意念之定向自动增益。彼至此时,猛然觉醒。深
感人生难得而百年易逝,理当克制病痛,勤恳努力,以奉献社
会,造福人民,岂可自暴自弃?由是则念虑顿转,从此勤劳奋
发,心情欢愉,不为病扰,不仅工作顺利,病体亦渐好转。此则
全在阻断、逆转之力,否则后果岂堪设想也哉!
为医者无论临证抑或日常生活之间,见有不良信息者,当
好言规劝、开导、助其阻断,以至转变,使病者危者,重归坦途,
再就生机,则其功莫大焉。此或谓之心理疗法,足可辅药物之
不逮,是岐黄家宝葫芦中所不可缺者也。
四曰:具个体差异性。意念力之各种特征,与患者自身之
心理素质、敏感性及秉赋等各种因素有关,因人而异,具明显
个体差异。
五曰:具相对稳定性及可塑性。人体之意念可依精神、意
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随机改变。在心理未有根本转换情
况下,意念相对稳定。
关于精神因素、意念力在临床实践中之实际情况,试以严
重危害人类健康又难以治疗之肺痨与恶性肿瘤为例,略作说
明。
在痨病与癌症患者中,虽选择病情、体质、治疗等情况基
本类似者加以观察,而预后之个体差异依然甚大。其中除各
种客观因素而外,患者主观之精神意识情志等内心活动,影响
极为重要。二三十年代之肺痨,其恐怖及威慑之力,似不亚于
今之癌症。陈存仁于1939年出版《通俗医话》一书,反复阐述
心理与肺痨之关系。提倡“欲治痨病,欲预防痨病,必以消释
忧惧为前提”。盖因“无谓之忧愁,足以减低身体之抵抗力,使
病根愈深,难于肃清。故无论其所患者为时邪,为虚劳,为外
症,为内症,忧虑不已,必影响于疾病之痊愈,使小病转为大
病,轻病变重病。患肺痨而因忧愁不已,转为不治之症者,以
余所见则甚多”。“余尝得一统计,即肺病之死者,死于忧惧畏
悸者十之五六……欲杜痨病之狂獗,必须打破忧惧误杀之
谜”。又指出“精神畏怯,可使肺病短期死亡”。并大力倡导
“精神克制肺病,心理消除痼疾”。现在,由于医学进步,肺痨
已非不治之症,因而恐惧心理亦渐消失。反之,不为病挠之态
势,大有助于控制疾病,恢复健康。今时治疗肺痨之良好效
果,恐非全属药治之功,患者之精神因素亦至关重要。
同样,于目前癌症临证过程中,患者心理状态之优劣,直
接关系治疗效果与预后。为此,众多病员家属隐瞒病情,患者
因不知患有癌症,不生忧惧之心,不形成不良信息反馈,因而
疗效多佳。相反,懵懂而治之已经得效者,一旦明了病情,骤
然形成强烈之不良信息反馈,则病势多急转直下,从此一落千
丈,獗而不振者不乏其例。
良性意念可使恶疾自消,谓予不信,请看实例:某处卫协
负责人,曾为余述一胃癌病例,系彼地医院亲诊者,五十余岁,
某厂工人,文化较低,体质强壮。偶因胃中不适,至医院检查,
确诊胃腺癌,尚在早、中期间,建议手术,患者怫然而去,自以
为从不生病,何来癌症?竟不以为然,依然日日上班,亦不服
药。三月后医院通知复查,结果癌肿已缩小近半。又越半载,
再次给予检查,竟然癌肿消失,病体康复。该患者未经任何治
疗,其所以愈病者,全仗“不信生癌”所形成强烈持久之意念
力,产生良性反馈信息,使局部气机通达,癌毒消散,久之竟得
痊愈。
上海电视台亦曾报道一台湾女士,患此不治之症,来沪求
医亦无结果。后参加沪上特有之“癌症患者俱乐部”,不作任
何治疗,惟在其中与诸病友,相互关勉,患难与共,怡情悦志。
愉快生活。以坚韧不拔之意念力、持续不断之良性信息,集照
整个身心。一年后竞得病灶蠲除、沉疴霍然,凯旋于死亡线
上,其乐何似!
劣性意念,可致恶疾,若谓不信,资料为证:
谢文伟《中医成功治疗肿瘤一百例》:“事实证明,癌症的
发生、预后和精神因素关系密切。例如许多癌症病人有‘好生
闷气’的性格,或有精神创伤史。国外学者莱什曾综合355年
间有关肿瘤病因及发病学文献75篇后发现,影响癌症发病的
重大生活事件,一般先于癌症起病前6~8个月。格林通过
观察大量乳腺癌病人,也证实了生离死别的忧郁悲伤和焦虑
多发生在癌症前一年左右。国内也有人调查过癌症病人的心
理状态,结果癌症组中有精神刺激因素者占86%,而非癌症
组中,有精神因素者占15%。癌症组受到的精神刺激强度也比
一般组病人要强。”由是观之,可见精神因素为酿此大病元凶
之一,亦为除此大病之灵丹妙剂,惟在患者驾驭得当与否耳。
精神因素形成之意念信息,稳定正常则辅佐君主之官而
“神明出焉”,变动不居则戕贼自身、逆乱气机而变生诸病。因
而须掌握其特性,进行有效调节,用以预防及控制疾病,保持
健康。然人身五志易极,七情易伤,心识田中,波澜起伏。因
而平昔宜加强思想修养,心理锻炼,达观人生,积极向上。则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如孟子云:“吾养吾浩然之气”。岂仅
养生保健、却病延年而已矣。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浅析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一语,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与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同为历代医
家运用汗法治外感热病之理论根据。然于《内经》原文,诸家
意见不尽一致,略析如下:
其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一语,今在“因于暑、汗、烦
则喘喝。静则多言”之后,据文译义,可解为感受于夏天暑气而
发热者,症见汗出,烦躁时即喘促气粗,喝喝有声。如邪热伤
阴,精神内乱,身形虽然平静,而反见多言多语。身热炽烈如
燃炭,若予汗解,发热便可消退。而明代医家吴鹤皋将“因于
寒”句移至“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之前,并注云:“人之伤于寒
也,则为病热,故云体若燔炭。治之之法,在表者宜汗之,汗出
则寒可得而散矣。”朱震亨、张琦均从吴注。
其二。暑为阳热之邪,初起即现气分症候,虽见“体若燔
炭”但不可“汗出而散”。《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曰:“张凤
逵云: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不必用下,可
称要言不烦矣。”然“暑病首用辛凉”作何理解?南京中医学院
之《温病学教学参考资料》曰:“张凤逵云‘暑病首用辛凉’——
暑热伤气为无形之热,故治宜清气热,肺为清空之脏,得辛凉
则平,此仍是白虎的辛凉清热,不是发汗的辛散方剂。”此说当
是。而叶文原注云:“如肌表热无汗,辛凉轻剂无误。”表热而
无汗,是有寒邪束表,故致腠理固密,必非暑热阳盛,肌表开泄
之症。验于临证实际,暑天并非全属邪热,感受寒邪者实复不
少。虽感于寒而天本热盛,又非冬月纯寒可比,故不宜辛温劫
夺之品,仅用辛凉轻宣之剂。由此可知,“如肌表热无汗,辛凉
轻剂无误”之说,非暑温正证正治。若真属暑温,则不可汗矣。
吴氏移易经文,确有至理。
其三。温病学说成熟之后,于表证最初邪在卫分(暑证虽
属温病范畴,一般无卫分证候,故不在此列。)见恶寒、咳嗽、发
热、无汗、身疼、肢倦等症,前贤创辛温疏解之法。盖温病解
表,固以辛凉为大法,然于感邪之初,必须侧重辛散,凉药不宜
用之过早,亦不宜过多,庶免凉遏之弊。故于热病最初阶段,
显见表证者,以用辛平疏解之法最多。此时症见恶寒而无汗,
故可投葱豉汤、荆防败毒散之类以解散外邪。然温病本是热
证,常迅速热化,证见热重寒轻,或不恶寒而口渴,咽微痛,苔
微黄,脉转浮数或滑数,则又宜辛凉清解。方如银翘散,桑菊
饮之类。此时常有微汗,邪祛病退,汗亦自除。据上所述,则
温病虽是热邪袭人,初期“体若燔炭”之时,亦可适用“汗出而
散”之法。倘将《内经》原文中“因于暑”之“暑”字,视为热病之
统称,而非仅指狭义之暑病,则汗解之法,不仅适于伤寒初感,
亦宜于温病初起,则更臻完善矣。
故凡感症初起,表未解者,无论风寒、温热,必用对症之方
以解其表,方得应手而愈。兹各举一例以明之。
风寒例。友人徐某妻钱氏,于癸丑年(1973年)岁末病感
冒。头痛、恶寒、呕逆俱甚,兼见咳嗽多痰。思食鸡蛋,食后旋
又吐出。已服西药及注射退热针剂两日,体温降而复升。其
夫于除夕前夜来舍索方。要求两日内病愈而新春可以作客。
询知其病后从未得汗,因而通体不适。余详推症候是风寒外
感,表实之证也。拟一辛温解表方付之
苏叶9g荆芥9g防风9g陈皮6g半夏6g
杏仁9g炙草2g白芷4.5g桔梗4.5g
因是悬拟之方,故嘱先服一帖再议。友人配药回家,测得
其妻体温39.2℃,为求愈心切,一小时内连进两煎,且复以厚
被,药后又一小时许,得通体微汗津润,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恶寒除,头痛解,次晨即食粥两小碗,亦不复呕逆,但微见咳嗽
乏力,嘱以成药善后,新春间遂得应酬如常。
温热例。副局长朱某于1986年秋突发高热,体温40℃,
其堂妹为医院护士,打针服药倍极周至。越两日,热不少减,
迓余为诊。诊见面色缘缘正赤,所谓“阳气怫郁在表”也。口
气粗而灼热。切其尺肤则潮润而灼指,头痛、口干、咽痛,无
明显汗出。脉浮数有力,舌边红而苔薄白。证属风温外感,故
所见诸症,多呈热象,当以辛凉清解之法治之。投银翘散方,
药后得通身透汗,一剂即热退病除。方为:
银花12g连翘12g荆芥9g淡竹叶9g薄荷6g(后
入)鲜芦根30g桔梗6g生甘草3g豆豉15g
牛蒡子9g
粥油益阴有殊功
粥油者,乃煮粥甫熟时所成之稠汁也。下自孩童,上至耄
耋,无不食之屡矣。至其益阴之功,则知之者鲜也。夫米为养
生首要之物,而粥油为米中之精华,其功用已不待言。
赵晴初《存存斋医话》论粥油甚详,其文曰:“余治一暑湿
证,已热退神清,胃动进食矣。忽急邀诊,乃发热神昏,更加气
喘,细询因吃粥油三、四盏,遂至此。余力辞,病竟不起。阅
《本草纲目拾遗》言:‘粥油能实毛窍,益阴之功胜熟地。’暑湿
初愈服此,安得不复发而增剧耶!又袁了凡先生曰:煮粥饭,
中有厚汁滚作一团者,此米之精液,食之最能补精。又《紫竹
林单方》治精清不孕方,用粥油日日取起,加炼过盐少许,空心
服下,其精自浓。”
赵晴初此说,可谓简洁明了,要言不繁。其于正反两面,
论粥油益阴之功,直截了当。而殊不知粥油尚能治肺痨大病,
诚能起死人而肉白骨。余于早岁业医之初,偶听市结防所领
导之报告,中间现身说法,谓其少年时,曾在某纱厂作童工,自
昼十余小时繁重劳动,夜间睡卧低矮阴湿之双人床,名日“鸽
子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久之则潮热口干倦怠乏力,纳
呆神瘁。入夜必盗汗,衣被尽濡。不得已求医问药,确诊为
“肺结核”。然无力治疗,坐听天命而已。幸有一老年厨师窃
告之曰:粥之浓汁能治此病。并嘱其备一大号茶缸(搪瓷杯),
暗暗放人厨中指定之处,该老厨师于每日清晨大锅粥成时,即
舀满稠汁,使之潜饮。如此一日不间。凡四阅月而盗汗止,胃
纳开,渐渐体丰神焕。令人谈痨色变、闻痨落箸、且当时中西
医家每视为畏途之痨病,竟由此霍然,而粥油之力,可谓宏且
神矣。
王清任《医林改错》曰:“血化下行不作痨,”而李时珍于
《本草纲目》中引《养生集要》曰:粳米能“通血脉,和五脏,好颜
色”,可知粥油不特补阴,且补而不滞。粥油乃平淡无奇之
物,恰建奇勋于平淡之中,愿读者诸君,勿以其平淡而忽之。
虚劳初探
虚劳一症为虚损劳伤、久虚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