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七十空性论科摄 >

第2章

七十空性论科摄-第2章

小说: 七十空性论科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生,由无生故,即无有失。
  摄曰:无常是苦苦无我;业若有性则应常,常则无苦应成我,
  彼所感身亦应常。勿虑空故业失坏,实则无性业方有。
  第三款  业之无性与缘成
  复次:
  业缘生非有,非缘亦无有:诸行如幻事,阳焰寻香城。卅六
  业从缘生,即非是有;从非缘生,更不得有。何以故?由诸行如寻香
  城、幻事、阳焰,故业无自性。复次:
  业以惑为因,行髓为惑业,身以业为因,此三皆性空。卅七
  业从烦恼因生,诸行从业及烦恼为因而生,身从业因而生,是故此三皆自性空。
  摄曰:缘非缘业悉非有,诸行如幻无性故,
  身、业及惑层⒂依有,是故彼等皆无性。
  第二条  连环破四
  第一款  总连环
  无业无作者,无二故无果,无果无受者,是故皆远离。卅八
  如是,若以正理观察:果无自性,则业非有;若无有业,作者亦无;若无业及作者,则亦无果⒃;若无有果,即无受者:是故皆成远离。
  摄曰:果无性故业亦无,业无性故无作者,业、作且无况业果,果无是亦无受者。
  第二款  别合破
  第一项  逆明业、果无性
  复次:


  ⑴  '后'字另本作'复'。
  ⑵  此句另本顺序为,'数应理故,非一切法皆空,有一、二、多等数'。
  ⑶  “故”字另本做【破】字。
  ⑷  另本无此“答:”,而于‘灭”后有一  “者”字。
  ⑸  另本作'与因已法灭'
  ⑹  此句,另本作‘若性无生灭'
  ⑺  另本作“故无生无灭'
  ⑻  另本此下有一括号,内云'无法谓实无体性之法'。
  ⑼  生灭存在之形式即“时'。
  ⑽  另本作'诸时论者说有三时'。  
  ⑾  另本作'由此相待'。
  ⑿  本论中全部'审'字另本皆作'谛'字,后准此知,恕不二列举。
  ⒀  另本作‘何故非有'。
  ⒁  “复”字另本作'师'字。
  ⒂  此‘层”字原稿模糊,辨认不清,或许有误。
  ⒃  此另本作'则果亦无'。

  若善知业空,见真不造业,若无所造业,业所生非有。卅九
  由见真故,善能了知业自性空,不复造诸⑴业。若无彼业,则从业所生者亦悉非有。
  摄曰:善达业空不造业,无业亦无业所生。
  第二项  顺明作、业缘成
  问:为全无耶?抑少有耶?答:可有。如何而有?
  如佛薄伽梵,神通示化身,其所现化身,复现余变化。四O
  佛所化且空,何况化所化,  一切唯分别,彼二可名有。四一
  作者如化身,业同化所化,  一切自性空,唯以分别有。四二
  如佛世尊以神通力示现化身,其所化身复现其余之化身。当知业亦如是。如来所化自性且空,况彼化身所化余身耶?如是二事唯以分别可名为有。其业亦尔。
  摄曰;作者及业分别有,勿虑全无如化故。
  第三条  重斥性业
  复次:
  若业有自性,无涅盘作者,无则业所感,爱非爱果无。四三
  若谓业有自性者,有自性则定⑵无涅盘。亦应无作业者,何以故?即无作者,亦有业故。若有⑶自性者,则业所感之爱非爱果亦皆非有。
  摄曰:性业叵灭无涅盘,性业自有无作者,
  作者无故果亦无,故汝不宜许性业。
  第二节  别释圣言密意
  问:经广说有,云何言无耶?答:
  说有或说无,或说亦有无,诸佛密意说,此难可通达。四四
  经中有处说有,有处说无,亦有处说亦有亦无。诸佛密意语言,于一切种不易通达。
  摄曰:有、无、俱教密难达,宁质⑷执有难说无!
  第七章  根、境、识等
  第一节  境、识⑸
  第一条  色境
  第一款  约能生四破
  第一项  大种生色色即无自性
  问:此中说色是大种生故有,余非色诸法亦应是有。答:    
  色从大种生,则从非真生,非从自性生。
  若说色是大种所造,色则从非真实生。从非真者,谓非从自,是故色非从自性生。
  摄曰:既说色从大种生,则知色非自性有。
  第二项  色无自性色不从他生
  彼无非他生。四五    
  问:是事实尔,非从自性生,是从他生,以诸大种是他故。破日:彼无非他生,谓色非从他生。何以故?以彼无故。彼无,即他无。云何他无?谓自性不成故从他非理:说无从他生固非理,说无之他亦非理故。
  摄曰:自无自性之诸色,岂复需依有性他!
  第三项  所依无性,能依亦无性
  复次:大种非有故。若说大种从相生,彼相在大种前,不应正理。若无
  能相,则所依⑹之大种亦不得成。复次:
  一中非有四,四中亦无一,依无四大种,其色云何有。四六
  由四中无一、一中无四故,依止无体之四大种,其色如何得有耶?无者,谓非有也。
  摄曰:大种能相非有故,自且不成色宁有;
  一中无四四无一,大种体无色性无。
  第二款  约能了因破
  第一项  直明色不可取遍外转救
  复次:
  最不可取故。
  最不可取故,色即非有。何以故?由最不可取故。色是最不可取,若无可取,云何是有!
  摄曰:最不可取色非有,汝执有色是何因?
  第二项  心无自性心非色因
  由因因亦无,从因缘生故。
  若谓由因,因即缘色之心。若有缘色之心,则能成彼色,以若无境,则心不生,由此心为因,故知有色。答⑺:由因,因亦无。因亦无者,⑻因非有也。何以故?从因缘生故。其为因之心从因缘生,故彼非有。
  摄曰:因缘生心心即无,故彼不成有色因。
  第三项  色若非无色应有因
  有无因非理。四七
  又:有,无因,非理!若谓色是有,而无成立有色之因,亦非正理。谓因非有,非正理也⑼。
  摄曰:勿以心非性色因,横执无因而有色;
  世间岂有无因事,是故此执非正理。
  第四项  心不取自体即不取他色
  复次:
  若谓能取色,则应取自体,缘生心无故,云何能取色。⑽四八
  若说能取色者,则应取自体。然以自体能取自体,未见此事。从缘所生之心由自性⑾空故无体,彼云何能取无色?
  摄曰:勿以无因理曲故,又执心能取诸色;
  心不自取且无性,如何能取无性色!
  第五项  刹那不能取,何能及过、未
  问:经说过去色、未来色,故取色应有。答:
  若刹那生心,不取刹那色,云何能通达,过去未来色。四九
  此约刹那色心而破。刹那生心尚不能取刹那生色,况能通达过去及未来之色!以非有故,不应通达。云何者,是除遣义。由此理趣,色最不可取。
  摄曰:性心性色刹那间,尚不能取况过、未!
  第六项  显形性非异心亦不能取
  又虽许显色、形色,然说取色亦不应理。何以故?
  显色与形色,异性终非有,不应取彼异,许同是色故。五O
  若显色、形色有异者,取彼二为异,容应正理。然许显、形同是色法,故不应理。
  摄曰:显、形性非绝对异,同是色故不可取。
  第二条  眼识
  复次:
  眼识非在眼,非色非中间,彼依眼及色,褊计即颠倒。五一
  若审观察:眼识非眼中有,非色中有,亦非彼二中间而有。遍计依眼及色有彼生者⑿,即是颠倒。
  摄曰:内眼外色及中间,能取眼识悉非有,
  愚夫持有自性见,定执依眼或依色。
  第二节  根、境⒀
  第一条  直约能见、所见义破   
  第一款  约不自见义破
  问:眼等诸处是有,眼所见等亦有,谓眼见色、耳闻声等。答:
  若眼不自见,云何能见色,故眼色无我,余处亦同尔。五二
  若眼不见自性,云何能见于色?由不自见,亦不见色,故说眼无我,即无自性。又色亦无我,如不可见,即非是色。余处亦尔。以此次第⒁,则余诸处皆成无我,即无自性。
  摄曰:眼不自见宁见色,故知眼处无有我⒂。
  色非可见亦无我。余处⒃①无我例亦尔。
  第二款  约自性他性空义破
  问:眼能自见,非是识见。何以故?识是能取故。由能取细色等,故名曰识。眼能自见,眼以清净大种为体,此即眼之自性。能取此者,是识;如是能见⒄显色、形色等诸色差别者亦唯是识。是故汝说若眼不自见云何能见色,不应正理。答:是事不然。何以故?
  眼由自性空,复由他性空。色亦如是空。余处空亦尔。五三
  眼由依他趄故名空,即眼是依他而成,凡依他成者即自性不成,故眼是自性空;眼由自性空者,自性即自体也。若许有他性,亦非正理。何以故?自性若无,岂复有他性?他性亦无,故是他性空。又言他性空者,他即是识,即是眼由识空之异名。何以故?以眼无知故,若无知者,则不应有识性,故亦是他性空。又识亦即是空也。由何知空?以识是依他起故。云何依他?谓识依所知等而有。凡是依他有者即无自性,故识无自性;是故说识能取细色等,不应正理。
  色亦如是者,谓与彼相同。如眼是自性、他性空,色亦是自性、他性空。云何色是自性、他性空耶?如前已说一切法自性于一切非有;若审观察,  一切法皆非有,即是一切诸⒅法皆无自性之异名。空者,即不可得之异名也。又由缘起故,亦说名空。如色由大种为因而成,是依他成,凡依他成者,则非自性成,故色是自性空。亦是他性空:色之他为眼及识,眼与识是有境,色即是境,境非有境,故他性空。又识属内,色是所行是外非内,
  故亦是他性空。亦尔者,谓如色由自性、他性空,如是余处亦由自性、他性空。⒆
  摄曰:净种眼性自能见、识唯能取亦不然。眼、色及识自、他无。
  余处亦同无自、他。因缘生故自性空。自性无故他性无。
  第二条  由就触俱、不俱义破
  复次:
  若触俱一起,则余者皆空,空不依不空,不空不依空。五四
  若时一处与触俱起,则余者皆空。是空则不依不空,不空亦不依空。
  摄曰:一处触俱余处空,空与不空不相依。
  第三节  触、受、识、识者
  复次:
  三非有自性,不住无和合,则无彼性触,是故受亦无。五五
  三非有者,谓彼无⒇。于不住自性中则无和合。和合无故,则无彼性触,谓无从彼所生之触。由无触故,受亦无。
  复次:
  依止内外处,而有心识生,是故识非有,如幻如焰空。五六
  由依内外处而有识生,故识非有。如幻事、如阳焰,其性本空。若作是念:有识、有识者。亦不应理。何以故?
  由依所识生,是故识非有,识所识无故,亦无有识者。五七
  识依所识而生,故识非有。由所识、能识俱非有故,识者亦无。
  摄曰:根、境、识三无和合,彼等不住自性故;三和无故性触无。
  性触无故受非有。识生依止内外处,即是无性如幻等,
  又依所识故无识。识、所识空识者空。
  第八章  流转还灭
  第一节  正明流转还灭无自性
  第一条  预启其门
  问:如说一切无常,以说一切无常故,即显不空。答:
  一切无常者,非常无有常,常无常依性,其性岂能有。五八
  一切无常者,当知意说非常或无有常。若有性者,可说常或无常。其性岂能有,谓无有也。
  摄曰:佛说“一切无常”语,意唯遮“常”非表'性',
  性有可说常无常,过故彼性岂能有!
  第二条  正明其义
  第一款  流转无自性
  问:贪、嗔、痴应有,经中广说故。答:
  爱非爱颠倒,缘生贪嗔痴,是故贪嗔痴,非由自性有。五九
  从爱缘、非爱缘、颠倒缘生贪、嗔、痴,故贪、嗔、痴非由自性而有。
  复次:
  于彼起贪欲,嗔恚或愚痴,皆由分别生,分别非实有。六O
  于一境上起贪、嗔、痴,'21'故贪、嗔、痴并由分别而生。分别非实有故,分别所生贪、嗔、痴等'22'亦非实有。云何非实?
  所分别无故,岂有能分别,以是缘生故,能所别皆空。六一
  所分别全无。若无所分别,岂有能分别?由缘生故,所分别自性空,能分别亦自性空。
  摄曰:贪等如次依爱缘,非爱及倒故无性;一境三毒唯分别,   
  分别尚无况三毒;分别无由所别无,缘生所别亦无性。
  第二款  还灭无自性
  复次:
  四倒生无明,见真则非有:此无故行无,余支亦如是。六二
  由见真实故,不复从四倒而生无明。由此无明无故,则不生诸行,如是余支'23'亦不生。
  摄曰:无明缘于四倒生,见真则不起四倒,
  四倒无故无明无,无明无故余支灭。
  第二节  特示流转还灭之律理
  复次:
  依彼有此生,彼无此不有,有性及无性,为无为涅盘。六三
  若依彼而生此,则此从彼生,彼无此亦非有。有性、无性寂灭及有为、
  无为寂灭,即是涅盘。复次:
  诸法因缘生,分别为真实,
  谓于缘起法贪着、顾恋、分别、执持。
  佛说即无明,发生十二支。六四
  复次:
  见真知法空,则不生无明,此即无明灭,故灭十二支。六五
  行如寻香城、幻事及阳焰、水泡与水沫、梦境旋火轮。六六
  如实了知诸法性空,即不生无明,此即无明灭;无明灭故,十二支悉灭。何以故?若审观察,诸行如幻、如阳焰、如寻香城等,是故性空。善了知此'24',则无明不起,即无明灭,故十二支皆当息灭。
  摄曰:“依彼有此”是生理,“彼无此灭”为灭律;有性无性为无为,
  一切寂灭即涅盘。缘生无性分别有,无明发生十二支。
  欲灭无明须见真,无明灭则余支灭;诸行如幻等性空,
  善知即能灭无明。
  第九章真、俗、空、有
  第一节  佛说缘起,即显性空
  复次:
  无少自性法,亦非无有法'25',以从因缘起,法无法皆空。六七
  若审推求,'26'全无少许有自性法,亦无少许无法。法与无法皆因缘生,故悉是空。复次:
  以此一切法,皆是自性空,故佛说诸法,皆从因缘起。六八
  由一切法皆自性空,故佛说诸法皆是缘起。
  摄曰:诸法自性皆空故,佛说诸法从缘起。
  第二节  真空不可说,俗有不可坏
  复次:
  胜义唯如是,然佛薄伽梵,依世间名言,施设一切法。六九
  于胜义中,  一切缘起诸法皆自性空,唯此而已。然佛世尊依止世间名言
  如实施设种种一切诸法。复次:
  不坏世间法,真实无可说,不解佛所说,而怖无分别。七O
  于世间诸法不破不坏,于真实中则全无法可说。由未了知缘起胜义,不达如来所说,故诸愚夫于无立、无相、无分别'27'而起恐怖。
  摄曰:胜义唯空不可说,世俗假有不可坏;
  愚者不达于无立,无相、无想而恐怖。
  第十章  结义劝学
  第一节  结定缘起性空
  复次:
  依彼有此生,世间不可壤,缘起即无性,宁有理唯尔。七一
  世间说依于彼法有此法生,此世间理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