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大乘无量寿经解+ >

第37章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37章

小说: 大乘无量寿经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普缘一切众生,引无量之福,得无量之果,故名四无量心。
  「甘露灌顶受位」。「甘露」者,天人所食之美露,味甘如蜜。《光明文句五》曰:「甘露是诸天不死之药,食者命长身安,力大体光。」「灌顶受位」者,显教谓等觉菩萨将入妙觉之位,一切十方佛,以智水灌菩萨顶。譬如转轮圣王,取四大海水灌太子顶,唱言:「太子已受位竟。」是名灌顶受位。又密典《秘藏记钞》以水灌顶,名甘露灌顶。《大日经疏》曰:「今如来法王,亦复如是,为令佛种不断故,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为顺世法故,有此方便印持之法。从此以后,一切圣众,咸所敬仰。亦知此人毕竟不退于无上菩提。定绍法王之位。」又《秘藏记》曰:「菩萨初地乃至等觉,究竟迁佛果时,诸佛以大悲水灌顶。即自行圆满,得证佛果。」如上种种微妙法音,皆是水波自然之声,无情说法,遍满国土,池水树林,悉演妙法。
  得闻如是种种声已,其心清净,无诸分别;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随其所闻,与法相应。其愿闻者,辄独闻之;所不欲闻,了无所闻。永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上段明闻者得益。谛闻妙法,心无妄念,离诸垢染,故曰「其心清净」。「分别」者,思量识别诸事理,以妄分别为体。乃妄于无我无法之上,而分别我与法也。若无我、人、众生、寿者之相,平等无差,一味无别,故曰「无诸分别」。「正直」者,方正质直,无邪无曲。《往生论注》曰:「正直曰方。。。。。依正直故,生怜愍一切众生心。」又《法华经》曰:「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此中所谓正直,指唯说圆教之一乘妙法之本怀也。「平等」,无差别曰平等。《往生论注》曰:「平等是诸法体相。」因真如周遍于一切诸法。万法一如,故曰平等。又《论注》曰:「闻阿弥陀如来至德名号,说法音声,如上种种口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口业。」是故极乐国人,得闻种种法音,其心清净,远离分别,正直无邪,毕竟得如来平等口业,故曰「平等」。又《法华科注四》曰:「平等有二:一者法等,即中道理。二者众生等,即一切众生,同得佛慧也。」盖谓:一者,平等是中道之理体,一毛一尘无非中道,故曰平等。二者,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同得佛慧,故曰平等。「善根」者,《小本》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弥陀要解》云:「菩提正道名善根。」《圆中钞》疏曰:「执持名号,发愿往生,方名多善根也。」《弥陀疏钞》云:「执持名号,愿见弥陀。诚多善根、大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也。」彼土众生因闻泉流说法,如上之不可思议善根,悉皆成熟。
  「随其所闻,与法相应」。《唐译》曰:「得闻如是种种声已,获得广大爱乐欢悦,而与观察相应、厌离相应。。。。(乃至)涅槃相应。」「相应」者,即契合之义。《往生论注》曰:「相应者。譬如函(匣也)盖(匣之盖也)相称也。」又《起信论》曰:「以离念境界,唯证相应故(唯有实证,方能契入离念境界。)」又《华严论》曰:「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今经云「随其所闻,与法相应」,深显弥陀本愿功德,不可思议。诸往生者,善根成熟,所闻妙法,悉能契会。蹑解起行,行起解绝。忘照同时,能所不二。智与理冥,乃至种种所闻,悉能顿契,与法相应。下云:「其愿闻者,辄独闻之。所不欲闻,了无所闻。」复表此水圆明具德,自在无碍,妙应无穷。「一一随众生意」也。极乐国土,水鸟树林,悉演妙法。色光声香,皆作佛事。耳目所对,全显本心。举足下足,咸作佛事。故于无上菩提之心,永无退转,纯是增上因缘。
  十方世界诸往生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自然化生。悉受清虚之身、无极之体。
  上段乃本品之(三)十方往生者皆于宝池莲花化生。此为第二十四「莲花化生愿」之成就。「自然化生」。自然者,义寂云:「非胎藏所生育。故自然。」《会疏》曰:「非妄业所感,佛愿令然,故谓自然。」化生,见前第二十四愿注。「清虚之身,无极之体」。「清虚」见汉吴译。《魏译》为虚无。其义同。义寂曰:「非饮食所长养,故虚无。非老死所殒没,故无极。」《嘉祥疏》曰:「以神通无所不至,故无极之体。如光影,故虚无之身。」又《会疏》曰:「有而若无,纵任无碍,故名虚无之身。一得受生,无有终期,故名无极之体。」憬兴云:「虚无、无极者,无障碍故,希有故。如其次第。」意谓:无障故曰虚无。希有故称无极。诸家之释,可合参。
  不闻三途恶恼苦难之名,尚无假设,何况实苦。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上文为第一「国无恶道愿」,与廿八「国无不善愿」之成就。小本云:「其彿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又曰:「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论注》曰:「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故经云:「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超世希有第十八
  彼极乐国,所有众生,容色微妙,超世希有。咸同一类,无差别相。但因顺余方俗,故有天人之名。
  本品显彼土正报依报,悉皆超越世间,甚为希有。先明正报。
  「所有众生,容色微妙」。「容」者,形容,容貌。「色」者,色相。「微妙」者,精妙之极。「超世希有」者,《会疏》曰:「非有漏生灭身,故云超世。法性清净身体,故云希有。」又《往生论》偈曰:「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由上可见,所有众生皆是一清净句之流现,超越世间,故云「超世希有」。再者,悉皆莲华化生真金色身,三十二相,故云「超世希有」。色相皆如,故曰「咸同一类,无差别相」。此即「身悉金色愿」、「三十二相愿」与「身无差别愿」之成就。
  又彼土众生,「皆得神通自在」,「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得不退转」,实皆远超天人。唯以他方多有天人,故随方俗,而亦有天人之名。本经《礼佛现光品》谓彼土「唯是众宝庄严,圣贤共住」。既皆是圣贤,故知实非世间之天人也。至于彼土,中所谓为人与天者,依义寂意,有念佛兼持五戒(人业)往生者,并此以次,皆所谓人也。或念佛兼十善(天业)往生者,是名天也。又地居者,人也。或在虚空者,天也。
  佛告阿难:譬如世间贫苦乞人,在帝王边,面貌形状宁可类乎?帝王若比转轮圣王,则为鄙陋。犹彼乞人,在帝王边也。转轮圣王,威相第一。比之忉利天王,又复丑劣。假令帝释,此第六天,虽百千倍不相类也。第六天王,若比极乐国中,菩萨声闻,光颜容色,虽万亿倍,不相及逮。
  上举喻以显彼土众生容色之超胜。共作五番譬喻校量:(一)以乞人比帝王。乞者,乞丐,讨饭求生之人,形容枯槁。人间帝王,养尊处优,形貌丰润,容颜光泽。以乞人比帝王,则丑陋甚矣。(二)以人间帝王比转轮圣王(见前注),又不如远甚。(三)以转轮王比帝释。(四)以帝释比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乃欲界六天中,顶上之天),又皆丑劣远甚,过于百千倍也。(五)但若以第六天王比极乐世界之菩萨与声闻,则「不相及逮」(不可及),过于万亿倍。极显彼国会众,光颜容色超世希有。
  所处宫殿,衣服饮食,犹如他化自在天王。
  上显彼土众生,依报超胜。衣食住三者,皆如欲界之顶第六天之天王。
  至于威德、阶位、神通变化,一切天人,不可为比,百千万亿,不可计倍。阿难应知:无量寿佛极乐国土,如是功德庄严,不可思议。
  上显正报之威德品位,超世希有。「威德」者,威神功德也。「神智洞达,威力自在」,「住正定聚」,「决证极果」,故云威德无比。「阶位」者,阶地品位。得三不退,位齐补处。故云阶位无比。「神通变化」者,经云,彼土声闻「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又一切生者,皆具宿命、天眼、天耳、他心、神足、漏尽等殊胜神通。如第十愿云:「于一念顷,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刹,周遍巡历,供养诸佛。」实已超过二乘神通,何况天人。故云威德阶位与神变三者,一切天人,不能为比。乃至百千亿倍,甚至不可计倍之相悬殊也。
  是故末后总赞「无量寿佛极乐国土」曰:「如是功德庄严,不可思议」。
  受用具足第十九
  本品名「受用具足」。故所有国人皆「形貌端严,福德无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如上种种殊胜受用,悉皆具足也。是乃总显正报之身心,依报之胜福,悉皆超世希有。但本品中列显「福德无量」,衣食宫殿,悉皆「应念现前,无不具足」。
  复次极乐世界,所有众生,或已生,或现生,或当生,皆得如是诸妙色身。形貌端严。福德无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受用种种,一切丰足。宫殿、服饰、香花、幡盖庄严之具,随意所须,悉皆如念。
  首数句,承上品中彼土众生「容色微妙」,故云,所有众生,过去已往生者,现在生者,将来生者,皆得「如是诸妙色身。形貌端严(端正庄严)」。「如是」二字,即指上品远胜第六天王,千万亿倍也。下显受用具足。「福德无量」。《称赞净土经》曰:「由彼界中诸有情类,无有一切身心忧苦,唯有无量清净喜乐。」又本经《决证极果品》曰「唯受清净最上快乐」。是显福德无量也。「智慧明了」。此乃「光明慧辩愿」之所摄。愿曰「成就一切智慧」。又本经《菩萨修持品》谓彼国一切菩萨,「诸佛密藏,究竟明了」,皆「智慧明了」之意。又明者,明明白白。了者,了了分明。是为明了。密教中「如实知自心」者,智慧明了也。又「照见五蕴皆空」,亦是智慧明了也。「神通自在」者,如上品中「神通变化,一切天人,不可为比,百千万亿,不可计倍」。又《菩萨修持品》曰:「以方便智,增长了知。从本以来,安住神通。」是则「智慧明了」,达神通之本,而变化神通,自在无碍。故曰:但得本,莫愁末。根本智者,本也。种种神通,皆圣末边事。以福德无量,故感得「受用种种,一切丰足」。又以智慧神通故,「宫殿、服饰、香花、幡盖庄严之具,随意所须,悉皆如念」。
  以下从饮食,衣服,住所三方面,明其受用具足。首明食。
  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色力增长而无便秽。身心柔软,无所味着。事已化去,时至复现。
  「钵器」,简称钵,梵语为钵多罗。译为应器,或应量器。乃出家人盛饭食之器。「自然在前」。《汉译》曰:「满其(指钵)中百味饮食自恣。若随意则至。亦无所从来,亦无有供作者,自然化生耳。」是知钵器饮食等等,皆弥陀本愿所感。故不须造作,自然出现也。「百味饮食」。百味,指百种好味。又《大论》曰:「有人言,能以百种羹供养,是名百味。饼种数五百,其味有百,是名百味。有人言,百种药草药果,作欢喜丸,人饮食,故百味。」按菩萨之果报食与神通变化食,有无量味。彼土甘露味食,焉可思议。所谓百味者,只是顺此方习俗耳。「实无食者」。因彼土众生,莲生化生,清虚之身,无极之体,本无饥渴之苦,故无食者。但为意乐而食也。故「见色闻香,以意为食」,非真食也。又此妙食,具增上用,能增色力,而无便秽。复显彼土一切,悉皆超世希有。又食者「身心柔软」,于此妙味亦无贪着。本经《菩萨修持品》云「于所受用,皆无摄取」。又云:「舍离一切执着」。故「无所味着」也。食已便自然化去,欲食时随意复现。一切自在无碍。
  又此经文,正显《往生论》中庄严受用功德成就。偈云:「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论注》曰:「是故兴大悲愿。愿我国土,以佛法,以禅定,以三昧为食。永绝他食之劳。爱乐佛法味者,如日月灯明佛说《法华经》六十小劫。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谓如食顷。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以禅定为食者,谓诸大菩萨,常在三昧,无他食也。三昧者,彼诸人天,若须食时,百味嘉肴,罗列在前。眼见色,鼻闻香,身受适悦,自然饱足。食讫已化去。若(再)须(则)复现。其事(载)在经。是故言“爱乐佛法味,禅三味为食”。」
  复有众宝妙衣、冠带、璎珞,无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自然在身。
  上明衣饰受用自在。「冠」者,帽也。「带」者,衣带。「璎珞」者,印度贵人男女,编玉以悬于身为饰,名璎珞。如是衣饰皆以众宝合成,故云众宝妙衣等等。以由宝所成故,光色微妙,如《观经》云「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是故「无量光明」。又云「一一光明八万四千色」,是故「百千妙色」。所云百千者,盖极言其多也。又色中复放光明,如《观经》云:「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红色光。。。。。。。」等等。故知光色重重无尽,如是衣饰,具足庄严,自然在身,非因造作。
  所居舍宅,称其形色。宝网弥覆,悬诸宝铃。奇妙珍异,周遍校饰。光色晃曜,尽极严丽。楼观栏楯,堂宇房阁,广狭方圆,或大或小,或在虚空,或在平地,清净安隐,微妙快乐。应念现前,无不具足。
  右明住所,受用具足。「舍宅」,所居之屋,俗云,宿舍住宅。「称其形色」者。《会疏》云:「形,其身大小。色,青黄等色」盖指房屋之形体与色彩相调和或舍宅之结构、大小、颜色等等,皆与住居者之形色相称。故形状称身如意,色彩悦目赏心。「宝网」者,由宝珠连缀而成之罗网。「弥覆」者,遍盖也。「悬」者,挂也。「宝铃」者,珍宝所成之风铃,随风能发微妙音声。「奇妙珍异」者,奇特、美妙、珍贵、希异。此赞网铃中诸宝之殊胜也。「周遍」者,遍及无余也。「校饰」者,《会疏》曰:「相交庄饰」,(庄饰即装饰)。「晃曜」「晃」者,光也,晖也。「曜」者,照也。如上云光中有色,色中有光,互相映饰,故云「光色晃曜」也。「严丽」。「严」者,庄也。「丽」者,美好也。「堂宇」:「堂」者,殿也。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宇」者,屋边也,屋檐也。「房」者,住宅;又堂之中者为正室,左右为房。「阁」者,楼也。「广狭」者,宽窄也。「方圆」,方形与圆形。又凡以直线连缀者,皆摄于方。以弧线形成者,摄于圆。例如扇形,则形兼方圆也。其大小高下,「或在虚空,或在平地」。一一随人心意,随念显现。如《吴译》曰:「所居七宝舍宅,中有在虚空中者,有在地者。中有欲令舍宅最高者,舍宅即高。中有欲令舍宅最大者,舍宅即大。中有欲令舍宅在虚空者,舍宅即在虚空中。皆自然随意,在所作为。」故知彼土舍宅之形状颜色大小以及升空在地,皆一一如人之意,应念而现。又《唐译》曰:「于众生前,自然出现。人皆自谓各处其宫。」如是无量众生,则有无量宫殿,互入互容,彼此无碍,正显事事无碍法界。「清净安隐,微妙快乐」。《会疏》曰:「无五浊,故云清净。无变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