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

第2章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2章

小说: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中国的近代经济史著作历来都是叙述性的。 
       对以下各部分材料的处理不可避免地是选择性的。我在各个部分中将集 
  中论述满洲王朝最后五十年内那些在一定背景中的新的或正在变化的情 
  况,直到1911年和很久以后这个背景依然是一个在经久不变的社会结构中 
  起作用的并且基本上没有变化的混合体。这并不意味着中华帝国在最后一个 
  世纪中没有发生任何重大变化。相反,意识形态的风暴和政治风暴摧毁了这 
  个儒家的帝国。但是基本的经济变化和近代的经济发展之所以发生,并不是 
  因为在晚清经济制度中它们自身有这种动能。它们显然是一种新的、可能仍 
  旧是脆弱的政治组合体的副产品,这个政治组合体本身只有经过了几十年的 
  政治斗争、外国入侵和内战以后才得以形成。 
       人们在一开始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与相当数量有启发性的地方 
  局部材料相反,还没有一种全面的精确的计量材料,也不可能为民国以前的 
  中国令人满意地取得这样的材料。这种情况再也没有比象国民收入这样的基 
  本估量表现得更为明显了。表一经过修正,反映了对十九世纪中国国民总产 
  值的估计,就我所 
       表一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国民总产值估计 

1 ①本文作者感谢社会科学研究会中国经济委员会和密西根大学中国研究所在作者准备这篇文章时给予的 

支持。 

… Page 9…

         部       门            数 量 (1000两)             % 

 农           业                   2;229;941                66。79 
 非  农  业                        1;108;816                33。21 
      采  矿      业                  47;800                     1。43 
      制  造  业*                    128;000                     3。77 
      建  筑      业                  30;000                     0。90 
      运    输  业                    30;000                     0。90 
      贸          易                 220;000                     6。59 
      金          融                  74;645                     2。24 
      住 房 建 筑                    164;000                     4。91 
      政 府 劳 务                    164;000                     4。91 
      各种职业的、绅士               241;313                     7。23 
      的以及其他劳务国 
      外的净收入                      11;258                     0。34 
      合计                         3;338;757               100。00 

  *几乎全是手工业。 
  材料来源:张仲礼: 《中国绅士的收入》(1962年),第296页。本表估计 
  数的主要缺点除了公认的有非难的数字问题外,是张仲礼可能夸大了绅士劳务 
  的部分,以及过于认真地依赖1887年关于耕地面积的官方材料。正如我在下 
  一节所提出的那样,这些官方材料和农业部分都至少应向上调整三分之一。我 
  这样做了,并且在不改变张仲礼的其他部分的数字的情况下,相应地重新计算 
  了百分比。 
知,这是唯一的尝试。表内的个别数字常常是武断地作出的,但是否能够收 
集到比此更加可靠的大量材料,也值得怀疑。这些估计数字大致显示了十九 
世纪八十年代几个经济部门的相对规模。 

… Page 10…

                                    农       业 

       中国的农业虽然发生了细枝末节的变化,某些部分的规模或质量方面有 
  了改变,但它的技术与组织,1911年与1870年相去不远。 (甚至进入二十 
  世纪三十年代,它基本上仍保持不变。)这段时期的主要变化是:人口有了 
  缓慢的、但是可以觉察到的增长,但耕地没有相应的扩大;随之而来的是每 
  人平均田地面积的缩小,特别在华北更是如此;种植作物类型有了变化,这 
  部分是人与地之比日趋不利所致,部分是对国外市场新出现的机会的反应; 
  作为农民手工业的纺纱业出现了绝对的和相对的衰落,以及为了应付这种衰 
  落而出现了农村非农业收入来源的部分再组合;在发展中的条约口岸附近的 
  内地的土地占有形式,与中国大部分农村内地的土地占有形式出现了某种差 
  别;把各种土地使用的法定形式的差别加以消灭的那种早已在进行的过程已 
  经完成。 
       有关十九世纪后半期人口统计方面的有用的资料当然不可能得到。官方 
  估计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人口略为超过四亿人;有人争辩说,这个估计 
                                                      ① 
  数虽然不能说十分精确,但相对地说是可靠的。 太平天国之乱和十九世纪 
  中期的其他大起义不但使人口大量减少(特别在华中),而且又造成了经过 
  整顿的保甲制(这项制度曾经收集了1776至1850年期间有关人口的比较可 
  靠的资料)的崩溃。“从1851至1949年这一百年期间虽然可以取得各种数 
  字,但对人口统计学者来说实际上是个空白。”② 
       但是,根据足够的叙述性材料,即使不能测算出增加的数字,也可以断 
  定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王朝末年人口在缓慢地增长。从各省迁到未受严重 
  损害的帝国西部和北部的移民,逐渐又重新住到饱受内战之苦的长江流域各 
  省来了。在满洲王朝的最后四十年中,国内是比较安定的,与十九世纪中期 
  相比,也是繁荣的。虽然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在政治上和外交上有很大的重 
  要性,但它们对人口并没有大的影响。1877至1878年中国北部和西部的大 
  饥荒以及1892至1894年和1900年的几次较小的但仍很严重的饥荒无疑会 
  使人口暂时减少。由旱涝造成的这类危机在过去经常发生,而且在二十世纪 
  中也反复出现(例如1920至1921年、1928年、1931年的几次天灾)。它 
  们是许多“不发达” 

       国家人口统计类型中特有的内在组成部分,这种类型中高而动荡不定的 
  死亡率和高而相对稳定的出生率结合在一起,就造成了人口缓慢的、但是大 
  量的增长。 
       但是增长了多少?乔启明和J。L。巴克在1924至1925年观察了四个省的 
  4,216家农户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后,估计中国的农村人口在十九世纪六十年 

① 何炳棣:《中国的人口研究,1368—1953 年》,第47—64 页。 

… Page 11…

                                                                 ① 
  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期间每年的平均增长率可能为1。4%。这样的增长率 
  如果持续不断的话,就会使人口在这七十年中翻一番;从表面上看,它作为 
  一个实际的长时期的平均数是太高了,不过在短时期内对某些地区可能是正 
  确的。1934年,实业部所属中央农业实验所根据它的农作物上报者收集的回 
  顾性的、因而也是站不住脚的材料,提供了1873至1933年期间农村人口和 
  农田面积变化状况的估计,我现在将它制为表二。表上显示,自1873至1913 
  年的四十年中,人口增加了17%,即每年平均增加0。5%弱。假定1873年的 
  总人口数在三亿五千万至四亿人之间,那么到1913年总数应到四亿一千万 
  至四亿六千八百万之间。如果考虑到以下的事实:人口在十九世纪中期略多 
  于四亿;太平天国战争和其他内战造成了严重的人口损失;经过多年战争和 
  内战之后在中国进行的一次最接近于实际的人口调查算出1953年中国的人 
  口数为五亿八千三百万人;那么1873至1913年的上述数字至少不是不合理 
  的。 
       如表二所示,中央农业实验所调查的答复者报告说,他们所在的几个地 
  方的农田面积与所发生的缓慢而持续不断的人口增长相比,并没有增加的迹 
  象。随之产生的人…地比例状况的日趋不利可以从表三所表示的农田平均面 
  积的历史性资料中反映出来(这些材料是巴克的实地调查员为他的有历史价 
  值的土地利用研究工作收集的)。绝大部分巴克的答复者把报告中耕田平均 
  面积 
             表二          —18731933年中国农村人口和农田面积变化的指数 
                                  (1873年为100) 

                                      人口                农田 

                  1873                100                  100 

                  1893                108                  101 

                  1913                117                  101 

                  1933                131                  101 

             材料来源: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农业经济科编 《农情报告汇 
             编》,1934年,第48—58页。 

  的缩小归因于他们所在地区人口的增加。在华北(巴克调查的冬小麦…高粱 
  产区),农田平均面积的缩小比华中 (大米…小麦和大米…茶叶产区)更为明 
  显。这个差别可以归因于长江以南各省因太平军叛乱而造成的严重得多的人 
  口损失,和随之产生的华中和华南人…地比例的暂时下降。随着从人口比较 
  稠密的地区向这些当时人口相对地说比较少的省分移民,后者的人…地比例 
  又向上升,于是在1900年以后,耕田的平均面积慢慢地缩小了。 

① 乔启明和J。L。 巴克:《中国农村人口集团的组成和增长》,载《中国经济杂志》,第2 卷第2 期 (1928 

年3 月)第219—235 页。 

… Page 12…

     虽然可以肯定1870至1911年期间农村的生活水平没有改善,但也没有 
确凿的证据证明,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耕田面积的缩小,就出现了农民生活水 
平急剧而长期的下降。各省向北京呈送的关于夏收和秋收情况的半年报告说 
明,在整个十九世纪的过程中确有下降的趋势。可以合理地认为,如表四所 
示,一定程度的恶化发生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灾难性叛乱时 
期。但根据帝国海关编的《海关贸易报告册》(简称《关册》)中所列每年 
地方作物状况的许多报告,并不能有力地证明1870年以后生活水平继续在 
下降。我怀疑,清王朝最后几十年期间上报的较严重的歉收情况,部分地反 
映了各省在大力抵制北京要求增加上缴税收额的迫切愿望,关于这种情况, 
将在下面讨论行政和经济时作详细的论述。此外,因叛乱引起的人口减少可 
称为马尔萨斯安 

     表三                    —1930年耕田面积的变化1870 

                                 每块耕田的平均耕作面积 (公顷) 
 区域、地区和地点 报告的地点数 
                                 1870年 1890年 1910年 1930年 
 中国                                             55  1。371。351。060。92 
   产麦区域                                       29  1。751。771。321。10 
   产米区域                                        26 0。670。810。770。72 
 产麦区域 
   春小麦区 (甘肃、青海) 2                          0。480。510。660。71 
   冬小麦…小米区(河南、 8                            1。141。280。970。81 
   山西、陕西) 
   冬小麦…高梁区(安徽、 19 2。192。18 1。531。26 

             * 
   河南、河北、江苏、山 
   东) 
 产米区域 
   长江大米…小麦区(安                             15 0。770。990。840。79 
   徽、浙江、河南、湖北、 
   江西、江苏) 
   大米…茶叶区 (湖南、江 6                           0。420。420。760。74 
   西) 
   四川大米区(陕西、四  2                            0。820。760。640。55 
   川) 
   双季稻区 (福建)        1                        10。580。540。550。53 
   西南大米区 (贵州)      2       …                     0。520。480。36 
  *在清朝末期,河北省当时被称为直隶。 
  材料来源:巴克: 《中国土地利用的统计学》,第288页。 

… Page 13…

全阀,它暂时减轻了人口对土地的难以承受的压力。 
     各个农民的状况以及各个地点的状况当然大不相同,而他们有的能生存 
下来,有的过着苦难的生活,其间的差别往往取决于 

               表四  1821—1910年期间九省上报丰收、平收和歉收 
                               的州县的百分比 

    报告数*                        丰收            平收          歉收 
          1821     1;114               42。99      54。30          2。69 
          1825     1;192               46。47      51。67          1。84 
          1830     1;321               39。64      61。54          1。51 
          1835     1;229               20。17                  65。58  14。23 
          1840     1;304               25。07      67。02          7。89 
          1845     1;306               29。24      63。93          6。81 
          1850     1;019               22。27      72。32          5。39 

          1855       979               14。09                  65。67  20。22 

          1860       752               20。21                  59。04  24。73 

          1865     1;087               5。79                   53。81  40。38 
          1870     1;255               4。86                   45。01  50。11 
          1875     1;308               6。19                   53。66  40。13 
          1880     1;309               7。79                   52。94  39。26 
          1885     1;246               6。26                   49。51  44。22 
          1890     1;309               5。27                   45。37  49。35 
          1895     1;243               3。94                   45。29  50。76 
          1900     1;190               4。28                   42。85  52。85 
          1905     1;198               4。00                   43。24  52。75 
          1910     1;126               4。61                   37。74  57。63 
   *报告数包括了九个省中八个省的夏季报告和秋季报告;因此上报的州县 
     数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