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021-本草从新 >

第2章

021-本草从新-第2章

小说: 021-本草从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致后人多误。) 
用药有宜陈久者。(收藏高燥处、又必时常开看、不令霉蛀。)有宜精新者。如南星、半 
夏、 
麻黄、大黄、木贼、棕榈、芫花、槐花、荆芥、枳实、枳壳、橘皮、香栾、佛手柑、山茱萸 
、吴茱萸、燕窝、蛤蚧、沙糖、壁土、秋石、金汁、锻石、米、麦、酒、酱、醋、茶、姜、 
芥、艾、墨、蒸饼、诸曲、诸胶之类。皆以陈久者为佳。或取其烈性减。或取其火气脱也。 
( 
微 
火、令小沸、不得过七日、若日数多、火气太重、虽陈之至久、 
火气终不能脱、服之不惟无益、反致助火伤阴也。煎膏子亦宜微火、并不可久煎。阴虚 
有火之人、一应药饵食物、最忌煎炒、修合丸子、宜将药切绝薄片子、蒸烂熟、捣为丸、若 
用火制焙、不但不能治病、反致发火伤阴、旧疾必更作也。)余则俱宜精新。若陈腐而欠鲜 
明。则气味不全。服之必无效。唐耿 诗云。朽药误新方。正谓是矣。此药品有新陈之不同 
。用之贵各得其宜也。 


卷一草部
内容:x山草类x 

卷一草部
人参
内容:x大补元气、生阴血、亦泻虚火。x 
甘温微苦。大补肺中元气。(李东垣用药法象曰∶肺主气、肺气旺则脏腑之气皆旺、精 
自生 
而形自盛。十剂曰∶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类是也、人参补气、羊肉补形。)泻火。(东垣曰 
、参 甘草、退火之圣药、按烦劳则虚而生热、得甘温以益元气、而虚热自退、故亦谓之泻 
。)除烦,生津止渴,开心益智。(心气强、则善思而多智。)聪耳明目。(洗与服俱佳。)安 
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通血脉。(气行则血行。)破坚积。(气运则积化。)消痰水。(气旺 
则痰行水消。)气壮而胃自开。气和而食自化。治虚劳内伤。(伤于七情六欲、饮食作劳为 
内伤、宜养正、伤于风寒暑湿燥火为外感、宜祛邪、如发热证、外感则发热无间、内伤则时 
热时止、恶寒证、外感虽絮火不除、内伤则得暖便减、头痛证、外感则常痛不休、内伤 
则时痛时止、外感则手背热、内伤则手心热、外感则鼻塞不通、内伤则口淡无味。)发热自 
汗。(自汗属阳虚、宜参 补气、亦有因肺热汗多者、服参 汗必更多、宜清热而兼养血、 
汗自止矣。凡外感风邪、每多发热自汗、脉必浮缓、而外证亦自可辨。)虚咳喘促。(陈嘉 
谟本草蒙筌曰∶咳有肺热还伤肺之句、唯言寒热、不辨虚实、若肺中实热者忌之、虚热者、 
服之何害。)心腹寒痛。(方书谓痛无补法、以其气实也、若虚寒作痛、急宜用之矣。)伤寒 
。(庸浅之辈、不察虚实、但见发热、动手便攻、且曰伤寒无补法、独不观仲景伤寒论、立 
三百九十七法、而治虚寒者、一百有奇、垂一百一十三方、而用人参附子者、五十有奇乎。 
)瘟疫。(瘟疫病、阳脉濡弱、正虚也、阴脉弦紧、邪实也、正虚邪实、则一团毒邪内炽、 
莫 
能解散、病固缠身为累、而冬不藏精之人、触其气者、染之尤易、所以发表药中、宜少用人 
参三、五、七分、以领出其邪、喻嘉言寓意草中、论之甚详。)呕哕反胃。 疟泻痢。(皆理 
胃培脾之功。唯肺遗热于大肠、而为泻痢、虽日久、宜清肺之化源、及风入肠胃、而致久 
泻久痢、宜祛风邪从肌表出、俱忌用。)淋沥。(肺气化、则溺行而不频数。)胀满。(皇甫嵩 
本草发明云∶胸膈逆满、宜补之而胀自除、经所谓塞因塞用也、俗医泥于作饱不敢用、不知 
少用反滋壅、多用则宣通、补之正所以导之也。)多梦纷纭。离魂异疾。(有人觉卧则身外有 
身、一样无别、盖卧则魂归于肝、此由肝虚邪袭、魂不归舍、病名离魂、夏子益奇疾方、同 
龙齿赤茯苓朱砂各一钱、临睡煎服、三服愈。)妊娠吐水。(酸心腹痛、不能饮食、惠民和剂 
局方、炮姜等分为末、生地黄汁和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胎产诸虚。小儿慢惊 
。痘科险证。(凡痘证颜色娇红、而不苍老、或顶陷、或皮薄浆清、或痒塌泄泻、俱属气虚 
、宜用。若因肺热、浆不大行、及靥后难脱者、均忌、泄泻由于肺热者、亦忌之。)外科 
阴毒。(痈疽出脓后收口、其效尤神、掺药用之亦妙。)因虚失血。(古人治大失血、脉芤洪 
者、并用人参、气旺则能摄血也、又凡血脱者、须益其气、盖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乃 
生、阳生则阴长之义也、若单用补血、无由而生矣、若火气方逆、血热妄行、则咸忌之)气 
虚甚者。浓煎独参汤进之。挟寒者。稍加附子。按人参功能在诸药之上。但闭气。肺有火热 
。及肺气不利者忌之。实表。表有邪者忌之。凡痧痘斑毒。欲出未出。但闷热而不见点。若 
误用之。以阻截其路。为祸尤烈。产辽东。宁古台出者。光红结实。船厂出者。空松铅塞。 
并有糙有熟。宜隔纸焙用。忌铁。不宜见风日。茯苓为使。畏五灵脂。恶皂角、黑大豆、紫 
石英、人溲。反藜芦。(李言闻曰∶东垣理脾胃、泻阴火、交泰丸内、用人参皂角、是恶而 
不恶也、古方疗月闭、四物汤加人参五灵脂、是畏而不畏也、又疗痰在胸膈、人参藜芦同用 
、而取其涌越、是激其怒性也、非洞奥达权者、不能知也。凡失血不止、人参和童便服、 
即止、因相恶而效更奇也。) 
参条(生津补气。)乃横生芦头上者。其力甚薄。止可用以调理常病。及生津止渴。其 
性横 
行手臂。凡指臂无力者。服之甚效。 
参须(生津补气。)亦横生芦头上。而更细者。其性与参条同。而力尤薄。要知参条参 
须。 
不过得参之余气。危险之证。断难倚仗。 
太子参(大补元气。)虽甚细如参条。短紧坚实。而有芦纹。其力不下大参。 
参芦(宣、涌吐、然亦有补性。)苦温涌吐。虚劳痰饮。(吴绶曰∶人弱者、以参芦代瓜 
蒂、 
朱丹溪本草补遗曰∶人参入手太阴、补阳中之阴、芦则泻太阴之阳、亦犹麻黄苗能发汗、根 
能止汗也、痰在上膈、在经络、宜吐之、吐中就有发散之义、一妇因怒而病呃、作则举身跳 
动、昏不知人、乃痰因怒郁、气不得降、以参芦半两、逆流水煎饮之、大吐顽痰数碗、大汗 
昏睡而安、一人作劳发疟、服疟药变为热病、舌短痰嗽、六脉洪数而滑、此痰蓄胸中也、以 
参芦汤加竹沥、涌出顽痰三块、次与参 当归而安。)今东洋西洋。俱常用之。(又人参内有 
一种、白皮细长、名凤凰城、又有一种、皮糙体松、名泡头、东洋俱大行。) 
x参叶x 大苦大寒。损气败血。其性与人参相反。且无用。所以从来本草内。俱不 
载。 

卷一草部
珠儿参
内容:x补气、除肺火。x 
苦寒微甘。味浓体重。补肺降火。肺热者宜之。脏寒者服之。即作腹痛。郁火服之。火 
不透 
发。反生寒热。其性大约与西洋人参相同。不过清热之功。热去则火不刑金。而肺脏受益。 
非真能补也。出闽中。须多去皮。再用滚水泡。以其苦劣之味在外皮。近中心则苦味减而稍 
甘。 

卷一草部
党参
内容:x补中气、生津。x 
甘平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虚。用以调补。甚为平妥。按古本草云。参 
须 
上党者佳。今真党参久已难得。肆中所卖党参。种类甚多。皆不堪用。唯防风党参。性味和 
平 
硬纹者伪也。(白党、味微甘而甚淡、功力远不及尔。) 

卷一草部
土人参
内容:x补肺气、通下行。x 
甘微寒。(蒸之极透、则寒性去。)气香味淡。性善下降。能伸肺经治节。使清肃下行。 
补气 
生津。治咳嗽喘逆。痰壅火升。久疟淋沥。难产经闭。泻痢由于肺热。反胃噎膈由于燥涩。 
凡有升无降之证。每见奇效。(其参一直下行、入土最深。)脾虚下陷。滑精梦遗。俱禁用。 
以其下行而滑窍也。孕妇亦忌。出江浙。俗名粉沙参。(红党参、即将此参去皮净、煮极熟 
、阴干而成者、味淡无用。) 

卷一草部
西洋人参
内容:x补肺降火。x 
苦寒微甘。味浓气薄。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出大西洋佛兰西。 
( 
形似辽东糙人参、煎之不香、其气甚薄、禁忌与珠参同。) 

卷一草部
北沙参
内容:x补阴、清肺火。x 
甘苦微寒。味淡体轻。专补肺阴。清肺火。治久咳肺痿。金受火刑者宜之。寒客肺中作 
嗽者 
勿服。(人参补五脏之阳、沙参补五脏之阴、肺热者用之。)白实长大者良。恶防己。反藜芦 
。(肺热咳嗽者、用沙参半两、水煎服之、甚效。) 
x南沙参x(补阴、清肺火。)功同北参,而力稍逊。色稍黄。形稍瘦小而短。近有一 
种味带辣者 
。不可用。(产亳州。) 

卷一草部
空沙参
内容:x即荠 。寒利肺、甘解毒。x 
甘淡微寒。解百药毒。利肺气。和中明目。主咳嗽消渴强中。(茎长兴盛、不交精液自 
出、 
谓之强中。)疮毒疔肿。(李时珍本草纲目曰∶荠 寒而利肺、甘而解毒、乃良品也、而世不 
知用、惜哉。人参、党参、土人参、洋参、荠 、沙参、桔梗相似、不可不辨、沙参体虚 
无心而味淡、荠 体虚无心而味甘、桔梗体坚有心而味苦、党参体实有心而味甘、土人参体 
实有心而味甘淡、人参体实有心而味甘、微带苦、自有余味、洋参虽似糙参、但气不香尔。) 
即甜桔梗。(乃桔梗之一类二种。) 

卷一草部
甘草
内容:x有补有泻、能表能里、可升可降、生阴血。x 
味甘。生用气平。补脾胃不足。而泻心火。(能生肺金。)炙用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 
表寒 
。入和剂则补益。入汗剂则解肌。(解退肌表之热。)入凉剂则泻邪热。入峻剂则缓正气。( 
姜附加之、恐其僭上、硝黄加之、恐其峻下、皆缓之之意。)入润剂则养阴血。能协和诸药 
。使之不争。生肌止痛。(脾主肌肉、甘能缓痛。)通行十二经。解百药毒。故有国老之称。 
疗诸痈肿疮疡。惟中满证忌之。(甘令人满、然亦有生用为泻者、以其能引诸药至于满所、 
经云∶以甘补之、以甘泻之是已、故陶隐居名医别录、甄权药性论并云除满、脾健运、则满 
除 
也。又甘草得茯苓、则不资满而反泄满、故云∶下气除满、仲景有甘草泻心汤、治痞满。 
)大而结者良。出大同。名粉草。(弹之有粉出。)细者名统草。补中炙用。宜大者。泻火生 
用。宜细者。(去外赤皮。) 
甘草头。(宣、涌吐。)消肿导毒。(在上部者效。)宜入吐药。 
甘草梢。(达茎中。)止茎中痛。淋浊证用之。(取其径达茎中也。)白术、苦参、干漆为 
使。 
恶远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然亦有并用者。(胡洽百病方、治痰癖、十枣汤 
加甘 
草、东垣治结核、与海藻同用、丹溪治劳瘵、与芫花同行、非妙达精微者、不知此理。) 

卷一草部
黄精
内容:x平补气血而润。x 
甘平。补中益气。安五脏。益脾胃。润心肺。填精髓。助筋骨。除风湿。下三尸虫。以 
其得 
坤土之精粹。久服不饥。(气满则不饥。)却病延年。似玉竹而稍大。黄白多须。故俗呼为玉 
竹黄精。又一种似白芨。俗呼为白芨黄精。又名山生姜。恐非真者。去须。九蒸九晒用。( 
每蒸一次、必半日方透。) 

卷一草部
萎蕤
内容:x即玉竹平补气血而润、去风湿。x 
甘平。补中益气。除烦渴。润心肺。治风淫湿毒。目痛 烂。(风湿。)寒热 疟。中风 
不能 
动摇。头痛腰痛。(凡头痛不止者、属外感、宜发散、乍痛乍止者、属内伤、宜补虚、又有 
偏头风、左属风与血虚、右属痰热与气虚、腰痛亦有肾虚、气滞、痰积、瘀血、风寒、湿热 
之不同、凡挟虚挟风湿者、宜葳蕤。)茎寒自汗。一切不足之证。用代参地。不寒不燥。大 
有殊功。去毛。蜜水或酒浸。蒸用。畏咸卤。熬膏良。(小便猝淋、葳蕤五钱、芭蕉根二座 
、水二盏、煎一盏、入滑石末一钱服。) 

卷一草部

内容:x补气固表、生亦泻火、生阴血。x 
甘温。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丹溪曰∶黄 大补阳虚自汗、若表虚有邪、 
发汗 
不出者、服此又能自汗。)温分肉。实腠理。补肺气。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 
。温三焦。壮脾胃。(脾胃一虚、土不能生金、则肺气先绝、脾胃缓和、则肺旺而肌表固 
实、补中即所以固表也。)生血生肌。(气能生血、血充则肉长。)排脓内托。疮痈圣药。(毒 
气化则成脓、补气故能内托、痈疽不能成脓者、死不治、毒瓦斯盛而元气衰也、痘证亦然。) 
痘证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合人参、甘草、生姜为保元汤、治痘虚不起、或加芎 、官 
桂、糯米助之、王好古汤液本草曰∶实卫气是表药、益脾胃是中州药、治伤寒尺脉不至、补 
肾元是里药、甄权谓其补肾者、气为水母也、日华大明本草谓其止崩带者、气旺则无陷下之 
患也、蒙筌曰∶补气药多补血药、亦从而补气、补血药多、补气药亦从而补血、益气汤虽用 
当归、因势寡、功被参 所据、补血汤黄 数倍于当归、亦从当归所引而补血、补血汤、黄 
一两、当归二钱、气药多而云补血者、气能生血、又有当归为引也、为补药之长、故名耆 
。)形如箭竿者佳。绵软而嫩。无丫枝。(故又名绵 、切片、外白中黄、金井玉兰。五台 
、口 、皆不堪入药、入补中药。)捶扁,蜜炙。如欲其稍降。盐水炒。(有谓补肾及崩带 
淋浊药、宜盐水炒、汪 庵曰∶此说非也、前证用黄 、非欲抑黄 使入肾也、取其补中 
升气、则肾受荫、而崩带淋浊之病自愈也、有上病下取、下病上取、补彼经而益及此经者、 
此类是 
酒 
炒亦可。茯苓为使。恶龟甲、白藓皮。畏防风。(东垣曰∶黄 得防风 
、其功益大、乃相畏而更以相使也。)按黄 极滞胃口。胸胃不宽者勿用。实表。有表邪及 
表旺者勿用。助气。气实者勿用。多怒则肝气不和。亦禁用。阴虚者宜少用。恐升气于表。 
而里愈虚尔。(用盐水炒、以制其升性、亦得。)熬膏良。 

卷一草部
野白术
内容:x补气生血、健脾燥湿。x 
甘补脾。温和中。苦燥湿。(经曰∶脾恶湿、急食苦以燥之。)本善补气。同补血药用。 
亦能 
补血。(气能生血。)无汗能发。有汗能止。(发汗加辛散之味、止汗同 芍之类。)补脾则能 
进饮食。祛劳倦。(脾主四肢、虚则四肢倦怠。)止肌热。(脾主肌肉。)化症癖。症癖因脾虚 
不运者、宜用此以健脾、脾运则积化也。)和中则能已呕吐。定痛安胎。(得黄芩、清胎热、 
得艾、疗胎寒、得参、大补胎元之弱、盖胎系于脾、脾虚则蒂无所附、故易落。)燥湿则能 
利 
又生津、何也、汪机本草会编曰∶脾恶湿、湿胜则气不得施化、 
津何由生、用白术以除其湿、则气得周流、而津液生矣。)止泄泻。化胃经痰水。(土旺自能 
胜湿。)理心下急满。(脾胃健于转输。)利腰脐血结。去周身湿痹。(二证皆湿停为患、湿去 
则安矣。)按白术赞云。味重金浆。芳逾玉液。百邪外御。六腑内充。盖甚言其功之广也。 
肾虚者勿用。有火者宜生用。(寓意草中、载蒋中尊病伤寒、临危、求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