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3俄罗斯 >

第5章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3俄罗斯-第5章

小说: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3俄罗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偷窃事件竟这样得到圆满处理。那个学生果然改掉了偷窃的恶习。 

同时也使大家受到了教育。 

     后来,马卡连柯的学生卡尔巴诺夫主持的一个少年违法者教养院里,发 

生了一次学员偷吃面包的事情。卡尔巴诺夫想运用马卡连柯的现成办法来教 

育那个学员。没想到,那个学员却当着众人的面平静地拧下一块面包,旁若 

无人似地大口吃起来,完全没有达到卡尔巴诺夫预想的结果。 

     卡尔巴诺夫疑惑不解,为什么同样的事情,采用同样的方法,却得到截 

然相反的结果呢? 

     一次他在翻阅马卡连柯的著作时,看到了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在 

我这里,没有两种情况是完全相同的。”他从中受到了启发。因为时间、地 

点、环境不同了,所采用的办法也应有所不同。 

     更主要的是马卡连柯对那个偷鸡的学生非常了解,才采用这个办法的。 

如马卡连柯在创办教养院之初时,曾打了一个坏学生“领袖”的一记耳光, 

结果使他变成了好学生的领袖,但马卡连柯以后再没用这个办法。 


… Page 27…

                              防毒面具的诞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在伊布尔与英法联军作战,首次使用了秘密武 

器——毒气。这使联军的许多士兵丧失了性命,阵地上乱作一团,不战自溃。 

     毒气投入战场后,德军气焰嚣张,令英、法、俄等协约国惊恐不安。为 

此,这些国家都派出了本国著名的化学家来到前线,研究对付毒气的对策。 

     俄国著名化学家泽林斯基来到前线,立即进行细致调查。他到部队了解 

毒气弹爆炸时的情况,并向从毒气弹下死里逃生的士兵询问,结果发现,这 

些侥幸保命的士兵,是在毒气袭来之时,把头蒙在军大衣里,或者把脸钻到 

松软的泥土里才死里逃生的。经过考证,泽林斯基意识到:毒气之所以没能 

夺去这部分士兵的性命,是由于军大衣的毛和松软土壤把毒气吸收了的缘 

故。那么,什么东西吸收能力最强呢?泽林斯基做了几种试验,认为木炭具 

有吸收气体的奇特作用。实验证明,木炭不仅能够吸收气体,而且因为它有 

多孔的结构,还能够使新鲜空气畅通无阻。事不宜迟,泽林斯基凭着他的博 

学,立即采用一种特殊的化学处理方法,制出了一种防毒效能很高的“活性 

炭”来。在另一位俄国同事的协助下,经过多次论证,很快设计制成了一副 

能戴在头部的防毒面具:在一个面罩前安上一个短粗的小罐,罐中装着特制 

的活性炭,让它恰好罩在鼻子上。当毒气袭来通过活性炭时,毒气被过滤掉, 

新鲜空气却能保证供应,不致令人感到难受。 

     泽林斯基的发明被迅速送到协约国的最高指挥部,正为如何防毒绞尽脑 

汁的军事长官和化学家们欣喜万分,可又不敢相信这小玩意儿真能防毒。便 

小批量生产了部分面罩送往前线试验。 

     那天,联军部分士兵装备了防毒面罩摸到德军前沿,德军见状大惊,抵 

抗不及便退。联军士兵亦不追击。片刻,只听空中传来爆炸声,接着是一片 

黄绿色的烟雾腾空而起,朝联军阵地飘来。奇怪,联军士兵安然无恙。 

     于是,联军立即批准泽林斯基此项发明。联军广泛使用防毒面具后,德 

军的毒气战终于再也无法显威。以后,防毒面具也成了士兵们的常备武器。 


… Page 28…

                              死坦克拖活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乌克兰的一次战斗中,有辆苏军的HE式重型坦 

克,由于作战勇猛,一马当前,冲入了德军的腹地,虽然把敌军打得狼狈鼠 

窜,但它自己脱离了大部队,陷入了德国的阵地中。更不巧的是突然轰隆一 

声,它陷入了德军阵地中的一条防坦克深沟之中,顿时熄了火,动弹不得。 

     被坦克追得走投无路的德军顿时围了上来。他们用枪托敲着坦克的铁 

甲,喊着话:“俄国佬投降吧!” 

     刚才还在咆哮如雷的这辆重型坦克,现在变成了又聋又哑的废物,处于 

束手待毙的绝境。但苏军坦克手誓死也不愿作俘虏,他们在坦克内高呼道: 

 “苏联红军绝不投降!”说罢,又传出了“砰砰砰”的几声枪响,接着就是 

死一般的沉寂。 

     看来,苏军坦克手在绝境中自杀了,德军只好不得已求其次,仍旧满怀 

喜悦地说:“将这辆重型坦克拉回去也是个大功劳。” 

     他们都是步兵,就近去弄了辆坦克来拉苏军的坦克。可是这辆坦克吨位 

太轻,拉不动苏军的庞然大物,于是就再弄了一辆坦克来拉。 

     两辆德军坦克拉动着苏军坦克出了壕沟,突然苏军的坦克点燃了火,启 

动起来,没有被德军坦克拉动,反而拉了德军坦克就走。 

     德军惊惶失措,纷纷发枪射向苏军坦克,但子弹打在钢甲上,只打出一 

个浅浅的坑洼,奈何它不得,那两辆被拖的德军坦克,因为目标近在咫尺, 

无从发挥火力,只好像驯服的羔羊,乖乖地被拖回到苏军阵地内。 

     原来,坦克内的苏军并未自杀,而是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让德军坦克 

将他们拖出深沟,然后凭着自身强大的威力,反而俘虏了两辆德军坦克。 


… Page 29…

                             反常的炮步协战 



     在苏联的彼列科普地区,德军凭借坚固的纵深工事阻挡着苏军第三近卫 

步兵师的进攻。在一度沉寂之后,苏军300门大炮齐声怒吼,炮弹像暴雨般 

地落在德军的第一道壕堑上。 

     德军隐蔽在深深的壕堑内,躲避炮轰,以逸待劳。他们居然还兴致勃勃 

地谈论着: 

      “俄国佬的炮火尽管猛烈,却也奈何不得我们。” 

      “别麻痹大意,炮火轰击之后,就是步兵冲锋,又是一场殊死的拼杀。” 

     德军议论的是炮步协战的一般常识,果然苏军在炮击15分钟后,以50 

%的炮火向敌后阵地延伸,50%的炮火停止轰击,这是步兵冲锋的前兆。刹 

那间,苏军阵地上矗立起无数条黑影,接着,枪声大作,德军忙各赴射击位 

置,迎战苏军步兵的进攻。 

     在这种情况下,苏军的火炮是无法发挥作用的,因为两军近战,炮火不 

长眼睛,无法只打敌军不打己军,所以德军也不怕暴露。可是当德军刚一暴 

露,苏军的300门火炮齐发,轰击德军的第一道壕堑,把德军击毙于阵地前, 

当然,苏军步兵也难以幸免于难。不过这里苏军使用了一个计谋,矗立于阵 

前的黑影,只是藏身于战壕里的苏军举起的数百个草人。 

     这个情况,当时德军并不知道内情,他们丢下了大量同伴的尸体后又躲 

进深壕中了。可是苏军的炮火又向后延伸了,这次德军的指挥官们可捉摸不 

透了,他们心有余悸地议论道: 

      “俄国佬真是不要命了,与咱们玩起了同归于尽的手段。” 

      “咱们可不能上当了,千万不要暴露自己,免得受炮火攻击。” 

      “可是,俄国的步兵再次冲锋怎么办呢?” 

      “不怕,等他们冲近了再说。” 

     然而,苏军步兵并没再次冲锋,只是大炮一会儿轰向第一壕堑,一会儿 

又向后延伸,弄得德军打也不是,躲也不是。 

     苏军经过几度飘忽不定的轰击后,终于射起了一颗绿色的信号弹,这个 

信号弹标志着苏军停止了攻击,德军这才有了喘息机会,他们经过极度紧张 

之后,懈怠地倒在堑壕内休息,可就在这时,苏军步兵发起了冲击,趁德军 

不备之时占领了他们的阵地。 

     苏军运用了这次反常的战术,终于获得了彼列科普战役的胜利。 


… Page 30…

                              驾驶敌人的飞机 



     天空漆黑,月色全无,一架苏军飞机正悄悄飞行,准备在夜幕的掩护下 

轰炸德军的一个大型机场。然而,当苏机到达德军机场的外围时,被那里的 

雷达发现了,刹那间,高射炮齐发,苏机命中数弹,苏军飞行员眼看飞机就 

要坠落,赶紧跳伞保存生命。 

     这里是德国后方,到处都是德军的部队,即使跳伞成功,仍要落入德军 

的陷阱,既然是遍地荆棘,那位飞行员干脆就降落到德国的机场上去。 

     机场是德军的防范重点区域,但他们万万想不到苏军飞行员会自投虎 

口,所以只在机场附近搜寻,而对机场却疏于戒备,居然让苏军飞行员安全 

地降落在空旷的机场上,很快隐没在黑暗之中。 

     苏军飞行员在庆幸之余,立即想到自身尚在重围之中,怎么办?要突出 

重围,谈何容易?他观察当时的形势,一面是漆黑一团的机场外围,一面是 

灯火辉煌的机场大楼。机场外围神秘莫测,而机场大楼又充满杀机,他当机 

立断,卸掉了降落伞,大摇大摆地向机场大楼走去。 

     他这一着果然灵验,途中也曾碰到了几批德军,但德军万万想不到面前 

走过的人是敌人,他们误以为这个飞行员是自己机场的工作人员。 

     苏军飞行员来到大楼附近的跑道上,跑道上有一架飞机正整装待发,里 

面坐满了乘客,可是驾驶舱里却空无一人,可能是驾驶员正在忙着什么事情 

尚未来到。苏军飞行员灵机一动,坐进了驾驶舱,他那身苏军的飞行服与德 

军的飞行服比较相象,机舱里的德方乘客,谁也没想到这人是敌人,丝毫没 

有引起警惕和恐慌,就在他们谈笑之中,飞机起飞了。 

     飞机飞出机场不久,就掉转了方向,向苏方飞去。当机上的乘客发现情 

况不对时,这架德军飞机和所有的德方乘客已成了苏军的俘虏。 

     苏军飞行员凭着胆略和机智,在危难之中,不仅解救了自己,还获得了 

一批战利品。 


… Page 31…

                              高空飞行的奇迹 



     一架先进的作战飞机,其造价是十分昂贵的,但优秀的飞行员,其价值 

比飞机更为贵重,因为培养一个飞行员,比造一架飞机更为困难,所以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作战双方都把击毙对方的飞行员和保护自己的飞行员作为重 

要手段。 

     1942年3月下旬,苏军茹甘中尉驾驶的飞机在完成了对德后方轰炸任务 

返航时,不幸被德军的战斗机击中了,机身进出一团火花,眼看就要坠落, 

他当机立断,命令机组人员立即跳伞。此时飞机高度大约在7000米上空,领 

航员奇索夫大尉在跳出机舱时,正遇到了一架德军战斗机横空飞来,梭梭机 

枪子弹向他袭来。他经验丰富,推迟开伞时间,使自身飞速下坠,避免了袭 

击。但由于没有及时开伞,他的身体陷于螺旋形的快速翻滚之中,随着下降 

的速度越来越大,翻滚的速度也越来越大,根本无法控制,也无法将伞打开, 

不一会,他就陷于昏迷之中。从这么高的空中坠下,看来是难逃厄运了。 

     再说,茹甘中尉跳出机舱后,也遭到了德军的袭击,但未被击中,他及 

时地打开了降落伞,平安地降落在一片林间的空地中。 

     这里已是苏联的领土,有几个苏联骑兵在林间找到了茹甘,茹甘感到很 

奇怪,怎么会有人主动来寻找他。 

     骑兵告诉茹甘,他们先发现了另外从机上降落的人员,所以闻讯前来搜 

寻的,接着,骑兵把茹甘领进了村子里。 

     在村子的一间屋子里,茹甘意外地发现了奇索夫大尉。他欣喜地欢呼: 

 “大尉同志,你后来终于打开了降落伞了吗?” 

     奇索夫指着屋角的降落伞说:“它原封未动地在那儿哩!” 

     这真是奇迹,从7000米的高空摔下来,不依靠降落伞,居然没有摔死! 

     原来,奇索夫摔在一条堆满积雪的山沟里,并且沿着山沟下滑,积雪阻 

滞了他下滑的速度,使他不仅保存了生命,而且一点都没有受伤。 

     奇索夫不无骄傲地说:“如果我打开了伞就可能被敌机击毙,就不可能 

产生这个奇迹了。” 

      “是的,”茹甘同意地说,“奇迹与智慧是联系在一起的。” 


… Page 32…

                              喇叭和大炮并用 



     一次,苏军著名将领瓦杜丁领导的方面军,将德军的一支部队压缩在一 

个山沟里。当时的形势是:如果硬打硬拼,还要损耗不少兵力和弹药;如果 

听其自然,德军当然不会束手就擒。瓦杜丁审时度势,决定采用软硬兼施的 

策略。 

     瓦杜丁将军对前线指挥员利雅鲍康中校说:“立即向德军喊话,让他们 

投降。” 

     利雅鲍康下令停止射击,他用喇叭向被困的德军高喊:“德国士兵们, 

你们已被围困在我军的后方,抵抗是徒劳的,投降将受到优待。快派代表来 

谈判!”回答苏军喊话的是一阵高亢的炮火,正如预料的那样,德军仍要顽 

抗下去。 

     瓦杜丁将军笑道:“光施恩惠是不行的,还要给他们一点威严,你们师 

还有多少喀秋莎炮弹?” 

     利雅鲍康回答:“还可打三个排发。” 

      “那就先打两个排发,看看什么反映。” 

     天空中顿时出现了威力强大的弧光,苏军的喀秋莎大炮怒吼了。两次排 

发之后,德军还在抵抗,但枪炮声明显减弱了,而已显得紊乱不堪。 

     此刻,利鲍雅康的喊话声又响起来了:“德军士兵们,你们面前的是整 

整几个师的兵力,难道你们想全部死于非命,葬身于这条窄小的山沟里吗?” 

     德国人仍然用射击来回答喊话,但枪声稀落,炮声全无,看来,他们的 

战斗力越来越弱了。 

     瓦杜丁满意地笑了:“再向他们加点压力,把最后一个排发喀秋莎炮弹 

赏给他们,让德国人品尝一下挨打的滋味。” 

     火光再一次掠过严冬的大地,炮弹飞向了德军被围困的山沟。这次,德 

军已无反抗能力了。 

     利雅鲍康再一次喊话:“这是最后一次机会,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快投降吧!我们希望你们能活着回去!” 

     15分钟后,德军的代表来到了苏军的指挥部,同意缴枪投降。这次战斗, 

苏军并没有损失一个士兵就取得了预期的胜利。 


… Page 33…

                              舞红旗奶牛助战 



     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一支前苏联游击队潜入敌后,奉命炸毁德军的一座 

重要桥梁。 

     桥,就在眼前了,可是很难接近它。因为桥上有岗哨,桥下还有巡逻兵, 

德军看守太严密啦!埋伏在树丛中的游击队员们急得直冒冷汗。 

     游击队员维奥多夫东张西望,忽然看见德军营区附近有个奶牛场,那里 

有几十头奶牛,猛地计上心来,笑着说:“我看还是请奶牛来助战吧!” 

      “请奶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