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性的历程:从上古到隋唐(一部中华版 >

第2章

性的历程:从上古到隋唐(一部中华版-第2章

小说: 性的历程:从上古到隋唐(一部中华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经》乃是群经之首。“经”,自然是经典的意思,只要是涉及中国文化的学问,基本上都可以上溯到《易经》的。那么“易”呢,则有三义:不易,变易,容易(一说简易)。举凡天地万象,无不网罗其中,连现代心理学的鼻祖荣格也为之倾倒万分,是一本牛哄哄的书。

  既然号称包罗万象,对男女性事这一人生大事少不了也要卜上几卦。开篇第一卦“乾卦”()如果翻译得“形象”的话,就是描写一个勃起的全过程。

  乾:元,亨,利,贞。是好的开始,可以发展、可以繁荣、可以结果。(这个总卦,直白地讲,就是性交是好事情。)

  初九:潜龙,勿用。龙潜在水底,不要有动作。(还没有勃起。)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见到龙升到田野里来了,见到大人先生是好的。(为什么在野呢?野合之谓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白天努力,晚上努力,这样干,就没错。(少年人就是这么不舍昼夜地拼命啊。)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龙)在下面跃跃欲试了,没错。(要出头了,当然出的“小头”啦。)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飞在天上了,见到大人先生是好的。(锋芒毕露。)

  上九:亢龙有悔。龙飞在天上,高过了头了,是要后悔的。(别太兴奋了,会过头的。)

  大家看到这里可能要说我这是曲解了吧,不过呢,我这样的曲解还算是比较克制,有些人甚至直接就说《易经》是中国人的第一本性学专著,每一卦讲的都是男女性爱。近代学者钱玄同就说:“我以为原始的易卦,是生殖器崇拜时代底东西:乾坤二卦即是两性底生殖器底记号。”而郭沫若对此进一步阐述,他认为:“八卦的根柢我们很鲜明地可以看出是古代生殖器崇拜的孑遗。画以像男根,分而为二以像女阴,所以由此而演出男女、父母、阴阳、刚柔、天地的观念”

  再看看《易经》的原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每一句都是在歌颂性交的。《易经》所谓的阴阳,其实就是生殖文化,所以《周易·系辞》直接说了:“生生之谓易。”

  如果这些大学者还不能说服读者,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易经》里的“咸卦”(),这个“咸卦”呢,和“乾卦”又不同,是个女性卦,是感应卦。

  咸:亨,利,贞,取女吉。可发展、繁荣、结果,娶个女人,是吉象。

  初六:咸其拇。碰她的大脚趾。(先露一手,试探一下。)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碰她的小腿。不好,不动才好。(这个女孩子比较保守哦,慢慢来,老公有的是耐心。)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碰她的大腿,她用手推开他的脚。(越来越接近战略要地,该死,又被对方拒绝了。)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不动就好,动了就糟了,内心忐忑,朋友,照你所想的去做。(煮熟的鸭子害怕你跑了,胆子太小了就不是男人。)

  九五:咸其,无悔。抱住她的背,不要后悔。(迂回作战,绕到后面去。)

  上六:咸其辅、颊、舌。吻她的嘴唇,亲她的脸颊,舐她的舌头。(即将搞定。)

  可见“咸卦”是典型的性交卦,阐明了性交前的调情动作,还有女上男下(兑上艮下,兑象征少女,艮象征少男)的性交体位。潘光旦先生认为,这一段文字与其说是描写性交本身,毋宁说是描写性交的准备。所谓“咸其拇”,“咸其腓”,“咸其股,执其随”,“咸其脢”,“咸其辅颊舌”,都是前戏,以解除女方的恐惧感,并刺激女方的性欲,自外而内,步骤分明,以叩开女方的齿牙为结束。

  不过呢,《易经》所讲的性爱,并不是单纯的性欲发泄,而是追求一种两情相悦的性爱,同时也体现了对女方的尊重。这些理论后来被中医所吸收,认为性交需要精、气、神俱至。

  有些专家学者甚至认为六十四卦衍生圆图也是先民的群合图。李铭远就认为一阴一阳是男女交合,而两阳交合则是男同性恋,两阴相交则为女同性恋,其他的可视为一男多女或一女多男的媾和,或多男多女的媾和,这些断语倒未必是无稽之谈,像“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垢,女壮,勿用取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之类的话,都足为旁证。

  不过,如果把《易经》当成纯粹的性爱入门读物也不对,这本书是用性爱来讲道理,讲哲学的道理,因为这样的方式更容易深入人心。现在,很多人爱读王小波的小说,却不知道王小波学的也是《易经》的手段,用性爱谈人生,诱引读者坠其中而不觉。


  谈性正浓:马王堆的性学书目(下)

  这七本书是中华性学之发凡,内容之间的理论要素也趋于统一,都是通过天道来演述人道,体现了对“天人合一”的追求。

  《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这三本则比上面四本书籍内容更为翔实,因此价值更高。

  《十问》一书,伪托了黄帝与天师、大成、曹熬、容成,还有尧与舜、王子巧与彭祖、商王盘庚与耇老、禹与师癸、文执(挚)与齐威王、王期与秦昭王等历史名人之间的问答,相当于现代的电视专栏,每期都要特邀嘉宾,节目的内容自然是“谈性正浓”。

  这十问讨论了十个有关房事养生的问题,主要论述房事中应如何顺应天地阴阳的变化进行补养。第一问,问的便是如何行气,提出了采阴补阳的最初的浅显概念。第二问,讨论的是房中食补,通过服食动物的睾丸以达到壮阳的目的。第三问则提出了固精不泻的法门,一连列举了九种不泻的好处。第四问讨论的是长生长寿,把做爱当成健身运动了。第五问提到了性功能是最早衰退的,因此要爱护它,学习和研究如何保护它。第六问则讨论的是养阳,包括导引按摩、行气服食等内容。第七问已经隐隐约约有了还精补脑的最初概念。第八问则有点搞笑,开篇讲述大禹治水多年,过于劳累,以至于阳痿,结果是家庭大乱,他的臣子给他开的药方是每天做体操之类的有氧运动。第九问谈的是养生,主要是食补和睡眠。第十问则讲的是取天地之气和通过对女子的采补还补自身。

  应该说这《十问》全文四千多字,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性学的概要,涉及面很广,但每一点其实都语焉不详。《合阴阳》和《天下至道谈》则不同,专一课题讲的都是性技巧,所以不可避免地在有些地方有所雷同。

  先说《合阴阳》,这本书专论行房的原则和方法,讲到了男女行房之前的前戏和性交。提醒男方要注意挑逗女方的性欲,观察其相应的反应(“五欲”之征)。

  哪“五欲”呢?一是脸部发热;二是乳头树立鼻尖出汗;三是舌薄而滑;四是阴水流湿大腿;五是不断吞咽口水。

  到了这个时候,就是正式进行交合的最好时机了。

  交合的时候呢,男女应当模仿多种动物的活动姿态进行交合。对于抽送力度、角度、深浅和频率也一一作了说明。有“十动”之说,后世所谓的“九浅一深”即是发源于此。同时在交合的过程中,男方还要细细品味。

  书中还提到性交时女子阴户产生的气味,分为“十已”:

  一已出现清新凉爽的感觉;二已可以闻到烧烤骨头的气味;三已闻到焦燥的气味;四已阴液如油膏;五已闻到稻谷的清香;六已阴户十分滑润;七已交媾能够持久;八已阴液浓稠;九已阴液如胶似漆;十已则精气耗竭。

  耗竭之后阴户又会滑润,清新凉爽的感觉重新出现,女方达到了性高潮。

  又指出性高潮的特点:女子鼻上出汗而嘴唇发白,手足抖动,臀部离开垫席。此时男子当及时停止性交,如不停止,就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这时,前阴部位因为气血汇集而扩张,精气输入内脏,就会产生旺盛的精力和聪明的才智。

  可以说,这本书证明了古代的中国人已经掌握了性交过程中有兴奋期、持续期、高潮期、消退期,并作出了精彩而形象的描述。

  《天下至道谈》的意思当然是把房事养生保健上升到了天下至道的高度。这本书伪托了黄帝和左神的对答,和《合阴阳》最大的不同,在于这本书主要讨论的是性保健,而非纯粹的性技巧。在开篇即提出节制性欲对性保健的重要意义。接下来就谈到性交的“八益”和“七损”。

  所谓的“八益”:

  一是调治精气;二是致其津液;三是掌握时机;四是蓄养精气;五是调和阴液;六是聚集精气;七是保持盈满;八是防止阳痿。

  而“七损”则为:

  一是精道闭塞(即性交的时候,阴茎或者阴户疼痛);二是精气早泄;三是精气短竭(即淫欲过度);四是阳痿不举(即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五是心绪不宁;六是陷入绝境(即女子没有性欲的时候,男子粗暴地强行交媾);七是耗费精力(即性交的时候求急图快,不能使双方都达到性高潮)。

  该书认为“八益”使气血流畅,津液不绝,男女双方情投意合配合默契,能让身体得到补益。而“七损”则是交合不得其道,对人体是有损害的。

  讲完“八益”、“七损”之后,顺理成章的便是开始讨论性交的体位了,共分为“十势”;而整个性交过程分十个步骤,名之为“十修”;而每次性交插入的角度、深浅和抽送频率又名之为“八道”。“十势”、“十修”、“八道”统称为“接形”。

  以上这些描述的视角是从男方的角度出发的,那么在整个性交的过程,女方的反应又如何呢?下文则描述了女性性兴奋的八种动作,称之为“八动”;五种女性性兴奋的声音,称之为“五音”。总而言之,本书指出,如果女性不达到性高潮便不能被称为一次美满的性交。

  要而言之,这七本书字数不多,但却是中华性学之发凡,内容之间的理论要素也趋于统一,都是通过天道来演述人道,体现了对“天人合一”的追求。

  就做爱体位姿势拟名而言,《合阴阳》上的“十节”一曰虎游,二曰蝉附,三曰尺蠖,四曰囷角,五曰蝗磔,六曰猿据,七曰蟾诸,八曰兔骛,九曰蜻蛉,十曰鱼嘬,和《天下至道谈》的“十势”基本上是重叠的。而许多沿用至今的术语已经在两千多年之前定型,比如阴门、阴户、精等等。而另外一些术语则在演进过程中,慢慢消失,如玉策(阳具)、琴弦(阴道口)等等。


  天下莫不知其姣也:孔孟对同性恋的态度

  既然同性恋能入诗,可见在孔子的眼中,同性恋算得上是很纯正的感情了。

  《史记·孔子世家》说,《诗》原来有三千多篇,经过孔子的删选,成为后世所见的三百余篇的定本。这个说法一直受到后世质疑,不过《论语》记孔子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见孔子即便没有删诗,对改订诗经错乱散失的音律也作出了贡献。

  《诗经》中有不少诗歌是歌颂同性恋的,更有意思的是《郑风·女曰鸡鸣》这一篇,歌颂一个贤女劝夫勤劳并交良友,不过他丈夫的这个良友么,很有点同性恋的味道,但是显然这位贤女一点也不介意,甚至代夫殷勤致意: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知你对他勤眷恋,我解佩玉表奉献。知你对他很体贴,我解佩玉表慰问。知你对他很爱好,我解佩玉以报答。

  呵呵,是不是有点像《红楼梦》里头的贾宝玉赠给蒋玉函玉带的情形。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既然同性恋能入诗,可见在他老人家的眼中,同性恋算得上是很纯正的感情了。这倒不是他老人家开通,而是在当时,同性恋并不被视为变态。

  《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鲁昭公之子公叔务人有一个宠爱的娈童(嬖僮),叫做汪锜。当齐国攻打鲁国的时候,公叔务人和汪锜同乘一辆战车奋勇拼杀,一同战死,一同停殡。鲁国人因汪锜年幼,就打算以殇礼葬之,殇礼就是没成年就死去的人之葬礼,礼仪上来说自然比成年人的葬礼低一些。孔子当时位列大夫,掌礼仪司法、施教化,他发表意见:“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意思是说:汪锜能拿着武器因保卫国家而战死,没什么成年不成年(葬礼)的区分,而对于二人之情事则不置一词,可见当时人是将同性恋视为常态的感情。

  《诗经·山有扶苏》有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这个“子都”乃是众多郑国少女梦中的白马王子,大名叫做公孙阏,不仅相貌生得美,还有着一身的好武艺,能征善射,因此便做了郑庄公的大夫。

  子都就是因为貌美而受到郑庄公宠爱的。郑国在决定讨伐许国的时候,组织了一次祭天的仪式,在仪式上顺带检阅部队,并提供一辆战车作为战争前鼓舞士气的竞赛奖品。大夫颍考叔乃是一位不服老的将军,他抢了就跑,子都怎么追也追不上,气得直跳脚。兵临许国城下的时候,颍考叔不愧为郑国第一勇士,擎着郑庄公的大旗一下子攻上了城墙,但他还没有来得及得意,城下的子都想起争车之恨,越看越不顺眼,在城下抽出一枝箭照着他后心就射了上去,颍考叔顿时一命呜呼。另一位将军瑕叔盈还以为颍考叔是被许国兵杀死的,连忙拾起大旗,指挥士兵继续战斗,终于把城攻破。郑军全部入了城,许国的国君吓得逃亡到了卫国,许国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郑国的版图。由于子都深受郑庄公的宠爱,在国君的庇护下,居然逃过了罪责。

  孟老夫子精通历史,不可能不知道子都暗箭伤人的事情,但是当他提到子都时,却也忍不住赞叹道:“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不知道子都长得漂亮的人,是不生眼睛的。

  孟夫子整天养浩然之气,对很多养他的国君都舍不得说几句好话,总是夹枪带棒的,可以一提起子都,完全是悠然神往的表情,可见孟夫子的审美观真的很男色很男色啊。



  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上古时代的抢劫婚

  出嫁时候坐轿,蒙上红盖头的措施,是为了不让来抢亲的人轻易看到新娘子的容颜。

  《礼记》上说:“昏礼不用乐。”

  “昏礼”就是婚礼,不用乐,就是不张扬,偷偷摸摸地进行。为什么要偷偷摸摸地进行呢?因为会有人来抢婚。所以《白虎通义·嫁娶》更直截了当地指出:“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之婚也。”

  当女人被视为财产之后,自然成了你争我抢的事物,谁的力气大,谁就夺了去。

  比如舜有个亲弟弟叫做象,一心想霸占自己哥哥的财产,他同父母亲一起商量,设下陷阱要将舜置于死地。当舜掉下陷阱之后,象得意洋洋地对自己父母亲说:“谋害舜大体上是我的功劳。那么,牛、羊、仓库都归父母亲吧,至于武器、乐器还有两位漂亮嫂子,就都归我吧。”

  象说得这么露骨明白,是因为当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