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22-温疫论 >

第6章

522-温疫论-第6章

小说: 522-温疫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居如故,人亦知其轻痢,未尝误以他病治之者,凭有积滞耳。至如温疫感之重者,身热如 
火、头疼身痛、胸腹胀满、苔刺谵语、斑黄狂躁,人皆知其危疫也。其有感之浅者,微有头 
疼身痛,午后稍有潮热,饮食不甚减,但食后或觉胀满,或觉恶心,脉微数,如是之疫,最 
易误认,即医家素以伤寒温疫为大病,今因证候不显,多有不觉其为疫也。且人感疫之际, 
来而不觉,既感不知,最无凭据。又因所感之气薄,今发时故现证不甚,虽有头疼身痛,况饮 
食 
不绝,力可徒步,又焉得而知其疫也?病患无处追求,每每妄诉病原,医家不善审察,未免 
随情错认,有如病前适遇小劳,病患不过以此道其根由,医家不辨是非,便引东垣劳倦伤脾 
, 
元气下陷,乃执甘温除大热之句,随用补中益气汤,壅补其邪,转壅转热,转热转瘦,转瘦 
转补,多至危殆。或有妇人患此,适逢产后,医家便认为阴虚发热,血虚发痛,遂投四物汤 
及 
地黄丸,泥滞其邪,迁延日久,病邪益固,邀遍女科,无出滋阴养血,屡投不效,复更凉血 
通瘀,不知原邪仍在,积热自是不除,日渐 羸,终成废痿。凡人未免七情劳郁,医者不 
知 
为疫,乃引丹溪五火相扇之说,或指为心火上炎,或指为肝火冲击,乃惟类聚寒凉,冀其直折 
,而反凝泣其邪,徒伤胃气,疫邪不去,瘀热何清?延至骨立而毙。或尚有宿病淹缠,适逢微 
疫 
,未免身痛发热,医家病家同认为原病加重,仍用前药加减,有妨于疫,病益加重,至死不觉者 
,如是种种,难以尽述。聊举一二,推而广之,可以应变于无穷矣。 

下卷
肢体浮肿
属性:时疫潮热而渴、舌黄身痛、心下满闷、腹时痛、脉数,此应下之症也。外有通身 
及 
面目浮肿,喘急不已,小便不利,此疫兼水肿,因三焦壅闭,水道不行也,但治在疫,水肿 
自已,宜小承气汤。向有单腹胀而后疫者,治在疫。若先年曾患水肿,因疫而发者,治在疫 
,水肿自愈。病患通身浮肿,下体益甚,脐凸阴囊及阴茎肿大色白,小便不利,此水肿也, 
继又身大热,午后益甚,烦渴,心下满闷,喘急,大便不调,此又加疫也,因下之,下后胀不除,反 
加腹满,宜承气加甘遂二分,弱人量减。盖先肿胀,续得时疫,此水肿兼疫,大水在表,微 
疫在里也,故并治之。时疫愈后数日,先自足浮肿,小便不利,肿渐至心腹而喘,此水气也 
,宜治在水。时疫愈后数日,先自足浮肿,小便如常,虽至通身浮肿而不喘,别无所苦,此气 
复也,盖血乃气之根据归,夫气先血而生,无所归根据,故暂浮肿,但静养节饮食,不药自愈。时疫 
身体羸弱,言不足以听,气不足以息,得下证少与承气,下证稍减,更与之,眩晕欲死,盖 
不胜其攻也。绝谷期月,稍补则心腹满闷,攻不可,补不可,守之则元气不鼓,余邪沉 
匿膜原,日惟水饮而已,以后心腹忽加肿满烦冤者,向来沉匿之邪,方悉分传于表里也,宜 
承 
气养荣汤,一服病已。设表肿未除,宜微汗之自愈。时疫得里证失下,以致面目浮肿及肢体 
微肿,小便自利,此表里气滞,非兼水肿也,宜承气下之,里气一疏,表气亦顺,浮肿顿除 
。或见绝谷期月,指为脾虚发肿,误补必剧,妊娠更多此证,治法同前,则子母俱安,但当 
少与,慎无过剂。(共七法。) 

下卷
服寒剂反热
属性:阳气通行,温养百骸。阳气壅闭,郁而为热。且夫人身之火,无处不有,无时不 
在,但喜通达耳。不论脏腑经络,表里上下,血分气分,一有所阻,即便发热,是知百病发 
热,皆由于壅郁。然火郁而又根于气,气常灵而火不灵,火不能自运,赖气为之运,所以气升 
火亦升,气降火亦降,气行火亦行,气若阻滞,而火屈曲,惟是屈曲热斯发矣,是气为火之舟楫也。 
今疫邪透出于膜原,气为之阻,时欲到胃,是求伸而未能遽达也。今投寒剂,抑遏胃气,气 
益不伸,火更屈曲,所以反热也。往往服芩、连、知、柏之类,病患自觉反热,其间偶有灵 
变者,但言我非黄连证,亦不知其何故也。切谓医家终以寒凉清热,热不能清,竟置弗疑,服之反热, 
全然不悟,虽至白首,终不究心,悲夫! 

下卷
知一
属性:邪之着人,如饮酒然。凡人醉酒,脉必洪而数,气高身热,面目俱赤,乃其常也 
。及言其变,各有不同∶有醉后妄言妄动,醒后全然不知者;有虽沉醉而神思终不乱者;醉 
后应面赤而反刮白者;应痿弱而反刚强者;应壮热而反恶寒战栗者;有易醉而易醒者;有 
难醉 
而难醒者;有发呵欠及嚏喷者;有头眩眼花及头痛者。因其气血虚实之不同,脏腑禀赋之各 
异,更兼过饮少饮之别,考其情状,各自不同,至论醉酒一也,及醒一时诸态如失。 
凡人受 
邪,始则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疼身痛,舌上白苔,渐加烦渴,乃众人之常也。及言其变 
,各自不同者,或呕,或吐,或咽喉干燥,或痰涎涌甚,或纯纯发热,或发热而兼凛凛,或先 
凛凛而后发热,或先恶寒而后发热,或先一日恶寒而后发热,以后即纯纯发热;或先恶寒而后发热,以后渐渐寒少而热 
多,以至纯热者,或昼夜发热者,或但 
潮热,余时热稍缓者。有从外解者∶或战汗,或狂汗、自汗、盗汗、或发斑;有潜消者;有从 
内传者∶或胸膈痞闷,或心腹胀满,或心痛腹痛,或胸胁痛,或大便不通,或前后癃闭,或 
协热下利,或热结旁流。有黄苔黑苔者,有口燥舌裂者,有舌生芒刺、舌色紫赤者,有鼻孔 
如烟煤之黑者,有发黄及蓄血、吐血、衄血、大小便血、汗血、嗽血、齿衄血,有发颐疙瘩 
疮者,有首尾能食者,有绝谷一两月者,有无故最善反复者,有愈后渐加饮食如旧者,有愈后 
饮食胜常二三倍者,有愈后退爪脱发者 
。至论恶证,口噤不能张,昏迷不识人,足屈不能伸,唇口不住牵动,手足不住振战,直视 
,上视,圆睁,目瞑,口张,声哑,舌强,遗尿,遗粪,项强发痉,手足俱痉,筋惕肉 , 
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等证,种种不同,因其气血虚实之不同,脏腑禀赋之有异,更兼感重感轻 
之别,考其证候,各自不同,至论受邪则一也,及邪尽一任诸症如失。所谓知其一万事毕,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以上止举一气,因人而变。至有岁气稍有不同者,有其年众人皆从自汗而解者,更有其年众 
人 
皆从战汗而解者,此又因气而变,余证大同小异,皆疫气也。至又杂气为病,一气自成一病 
,每病各又因人而变。统而言之,其变不可胜言矣,医者能通其变,方为尽善。 

下卷
四损不可正治
属性:凡人大劳、大欲、及大病、久病后,气血两虚,阴阳并竭,名为四损。当此之际 
,忽又加疫,邪气虽轻,并为难治,以正气先亏,邪气自陷,故谚有云∶伤寒偏死下虚人, 
正谓此也。 
盖正气不胜者,气不足以息,言不足以听,或欲言而不能,感邪虽重,反无胀满 
痞塞之证,误用承气,不剧即死。以正气愈损,邪气愈伏也。 
若真血不足者,面色萎黄,唇口刮白,或因吐血崩漏,或因产后亡血过多,或因肠风脏毒所 
致,感邪虽重,面目反无阳色,误用承气速死,以营血愈消,邪气益加沉匿也。 
若真阳不足者,或四肢厥逆,或下利清谷,肌体恶寒,恒多泄泻,至夜益甚,或口鼻冷气, 
感邪虽重,反无发热燥渴苔刺等证,误用承气,阳气愈消,阴凝不化,邪气留而不行,轻则 
渐加 
萎顿,重则下咽立毙,若真阴不足者,自然五液干枯,肌肤甲错,感邪虽重,应汗无汗,应 
厥不厥,误用承气,病益加重,以津液枯涸,邪气涩滞,无能输泄也。凡遇此等,不可以常 
法正治,当从 
其损而调之,调之不愈者,稍以常法治之,治之不及者,损之至也。是故一损二损,轻者或 
可挽回,重者治之无益,乃至三损四损,虽卢、扁亦无所施矣,更以老少参之;少年遇损,或可调治;老年遇损,多见 
治之不及者,以枯魄独存,化源已绝,不 
复滋生也。 

下卷
劳复、食复、自复
属性:疫邪已退,脉证俱平,但元气未复,或因梳洗沐浴,或因多言妄动,遂致发热, 
前证复起,惟脉不沉实为辨,此为劳复。盖气为火之舟楫,今则真气方长,劳而复折,真气既 
亏,火亦不前,如人欲济、舟楫已坏,其可渡乎?是火也,某经气陷,则火随陷于某经,陷于经络则为表热,陷于脏腑 
则为里热,虚甚 
热甚,虚微热微。治法∶轻则静养可复,重则大补气血,候真气一回,血脉融和,表里通畅 
,所陷之火,随气输泄,自然热退,而前证自除矣。若误用承气及寒凉剥削之剂,变证蜂起 
,卒至殒命,宜服安神养血汤。 
若因饮食所伤者,或吞酸作嗳,或心腹满闷而加热者,此名食复,轻则损谷自愈,重则消导方 
若无故自复者,以伏邪未尽,此名自复,当问前得某证,所发亦某证,稍与前药,以彻其余 
邪,自然获愈。 
x安神养血汤x 
茯神 枣仁 当归 远志 桔梗 芍药 地黄 陈皮 甘草 
加龙眼肉,水煎服。 

下卷
感冒兼疫
属性:疫邪伏而未发,因感冒风寒,触动疫邪,相继而发也,既有感冒之因由,复有风寒 
之脉证,先投发散,一汗而解,一二日续得头疼身痛,潮热烦渴,不恶寒,此风寒去,疫邪 
发也,以疫法治之。 

下卷
疟疫兼证
属性:疟疾二三发,或七八发后,忽然昼夜发热、烦渴不恶寒、舌生苔刺、心腹痞满、 
饮食不进,下证渐具,此温疫着,疟疾隐也,以疫法治之。 
温疫昼夜纯热、心腹痞满、饮食不进、下后脉静身凉,或间日、或每日、时恶寒而后发热如 
期者,此温疫解,疟邪未尽也,以疟法治之。 

下卷
温疟
属性:凡疟者寒热如期而发,余时脉静身凉,此常疟也,以疟法治之。设传胃者,必现 
里证,名为温疟,以疫法治者生,以疟法治者死。里证者下证也,下后里证除,寒热独存者 
,是温疫减,疟证在也。疟邪未去者,宜疏,邪去而疟势在者宜截,势在而挟虚者宜补。疏以 
清脾饮,截以不二饮,补以四君子,方见疟门,仍恐杂乱,此不附载。 

下卷
疫痢兼证
属性:下痢脓血,更加发热而渴,心腹痞满,呕而不食,此疫痢兼证,最为危急。夫疫 
者胃家事也,盖疫邪传胃十常八九,既传入胃,必从下解,疫邪不能自出,必藉大肠之气传 
送而下,而疫方愈。夫痢者,大肠内事也,大肠既病,失其传送之职,故正粪不行,纯乎下 
痢脓血而已,所以向来谷食停积在胃,直须大肠邪气将退,胃气通行,正粪自此而下,今 
大肠失职,正粪尚自不行,又何能与胃载毒而出?毒既不前,羁留在胃,最能败坏真气,在 
胃一日,有一日之害,一时有一时之害,耗气搏血,神脱气尽而死。凡遇疫痢兼证者,在痢 
尤为吃紧,疫痢俱急者,宜槟芍顺气汤,诚为一举两得。 
x槟芍顺气汤x 专治下痢频数,里急后 
槟榔 芍药 枳实 浓朴 大黄 
生姜煎服。 

下卷
妇人时疫
属性:妇人伤寒时疫,与男子无二,惟经水适断适来,及崩漏产后,与男子稍有不同。 
夫经水之来,乃诸经血满,归注于血室,下泄为月水。血室者一名血海,即冲任脉也,为诸 
经之总任。经水适来,疫邪不入于胃,乘势入于血室,故夜发热谵语。盖卫气昼行于阳,不 
与 
热入血室,因有轻重之分,不必拘于谵语也。经曰∶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胸膈并胃无 
邪,勿以谵语为胃实而妄攻之,但热随血下,故自愈。若有如结胸状者,血因邪结也,当刺 
期门以通其结,治之以柴胡汤,治之不若刺者功捷。 
经水适断,血室空虚,其邪乘虚传入,邪胜 
正亏,经气不振,不能鼓散其邪,为难治,且不从血泄,邪气何由即解?与适来之义,有血虚 
血实之分,宜柴胡养荣汤。新产后亡血过多,冲任空虚,与夫素善崩漏,经气久虚,皆能受邪 
,与经水适断同法。 

下卷
妊娠时疫
属性:孕妇时疫,设应用三承气汤,须随证施治,切不可过虑,慎毋惑于参、术安胎之说。病家见用 
承气,先自惊疑,或更左右嘈杂,必致医家掣肘,为子母大不祥。若应下之证,反用补剂 
, 
邪火壅郁,热毒愈炽,胎愈不安,转气传血,胞胎何赖?是以古人有悬钟之喻,梁腐而钟未 
有不落者,惟用承气,逐去其邪,火毒消散,炎 
顿为清凉,气回而胎自固 
。当此证候,反见大黄为安胎之圣药,历治历当,子母俱安。若腹痛如锥,腰痛如折,此时 
未堕欲堕之候,服药亦无及矣,虽投承气但可愈疾而全母。昧者以为胎堕,必反咎于医也。 
或诘余曰∶孕妇而投承气,设邪未逐,先损其胎,当如之何?余曰∶结粪瘀热,肠胃间事也,胎附于脊, 
肠胃之外,子宫内事也,药先到胃,瘀 
热才通,胎气便得舒养,是以兴利除害于顷刻之间,何虑之有?但毒药治病,衰去七八,余 
邪自愈,慎勿过剂耳。 
凡孕娠时疫,万一有四损者,不可正治,当从其损而调之,产后同法。非其损而误补,必死 
。(四损详见前应补诸证条后。) 

下卷
小儿时疫
属性:凡小儿感冒风寒疟痢等证,人所易知,一染时疫,人所难窥,所以耽误者良多。何也?盖 
由幼科专于痘 
、疹、吐、泻、惊、疳并诸杂证,在伤寒时疫甚略之,一也;古人称幼科为哑科 
,盖不能尽罄所苦以告师,师又安能悉乎问切之义?所以但知其身热,不知其头疼身痛也,但 
知不思乳食、心胸膨胀,疑其内伤乳食,安知其疫邪传胃也?但见呕吐恶心口渴下利,以 
小 
儿吐泻为常事,又安知其协热下痢也?凡此,何暇致思为时疫,二也。小儿神气娇怯,筋骨 
柔脆,一染时疫,延挨失治,即便二目上吊、不时惊搐、肢体发痉、十指钩曲、甚则角弓反 
张,必延幼科,正合渠平日学习见闻之证,是多误认为慢惊风,遂投抱龙丸,安神丸,竭尽惊风之剂, 
转治转剧,因见不啼不语,又将神门眉心乱灸,艾火虽微,内攻甚急,两阳相拂,如火加油 
,红炉添炭,死者不可胜记,深为痛悯。今凡遇疫毒流行,大人可染,小儿岂独不可染耶?但所受之邪则一,因 
其气血筋骨柔脆,故所现之症为异耳,务宜求邪以治,故用药与大人仿佛。凡五六岁以上者 
,药当减半,二三岁往来者,四分之一可也。又肠胃柔脆,少有差误,为祸更速,临证尤宜加慎 
。 
x小儿太极丸x 
天竺黄(五钱) 胆星(五钱) 大黄(三钱) 麝香(三分) 冰片(三分) 僵蚕(三钱) 
上为细末,端午日午时修合,糯米饭杵为丸,如芡实大,朱砂为衣。凡遇疫证,姜汤化下一丸 
,神效。 

下卷
主客交
属性:凡人向有他病 羸,或久疟,或内伤瘀血,或吐血便血咳血,男子遗精白浊、精 
气枯涸,女人崩漏带下、血枯经闭之类,以致肌肉消烁,邪火独存,故脉近于数也。此际稍感 
疫气,医家病家,见其谷食暴绝,更加胸膈痞闷、身疼发热,彻夜不寐,指为原病加重,误 
以绝谷为脾虚,以身痛为血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