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册)-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据;3。系统论述了脉学理论知识和切脉诊断的部位和方法;4。详论各种脉象之阴阳、逆顺、寒热、虚实、生死之辨别;5。叙述了人体脏腑之生理脉象和病理脉象同各种病证之间的关系;6。对各种疾病之脉证、妇人脉证以及小儿脉证等均加以记述。《脉经》对中医诊断学之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不但推动了中医学的进步,而且对世界医学的发展有过重要的影响。例如:公元八九世纪,阿拉伯医学兴起,10 世纪前后,阿拉伯医学与中国医学形成鼎立的世界两大医学体系。但阿拉伯医学中有关脉学的内容,其中不少是直接引进中国脉学而丰富发展起来的。《脉经》不但为阿拉伯医学所引进,而且早在6 世纪已传至朝鲜、日本。公元17 世纪后还被译成为多种文字在欧洲流传⑤。在脉学诊断之外,此期还出现了病理解剖诊断技术,如《南史·顾恺之传》记有安徽濉溪一位名叫唐赐的人,因病临终时告诉妻子,死后作尸体解剖以求病因,妻按遗言解剖,却为统治者以“不道”,子“不孝”而惨遭杀害,刚兴起的求实精神就这样被泯灭了。《庾书·庾黔娄传》记有黔娄尝父便甜苦,以判断父病之预后吉凶。此举虽不符合卫生要求,然而我国诊断糖尿病以小便甜为依据即源于此,从而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针灸学之整理与提高晋人皇甫谧编撰的《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是此期针灸学发展承先启后的代表作。皇甫谧(215—282)字士妥,幼名静,自号玄宴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境)人。幼年家贫,务农为生,从坦席学儒。中年因病风痹,肢体活动受限,始钻研医学。为人沉静寡欲,好学博览,专事著述,撰有《帝王世纪》、《高士传》、《烈女传》、《逸士传》、《玄宴春秋》等。魏晋时,多次谢绝当局而不仕,一心致力于学术和医学研究。在针灸学发展上,他以《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之有关内容为基础,结合历代医学名家的有关论述和经验,编撰成《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12 卷、《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针灸甲乙经》,或《甲乙经》,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皇甫氏在编撰过程中遵循“删浮词、除重复、论精要”的原则,使前世针灸学得到明显的提高。《针灸甲乙经》共128 篇,对人体生理、病理,腧穴总数、部位、取穴,针法、适应症、禁忌症等,都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该书使中国针灸之穴位总数达654 处,其中单穴48 处,其他则为双穴,分布于全身14 个经脉线上,称为经穴。后世所发现者,则称之为经外奇穴。关于取穴方法、针刺手法、疾病主治、禁忌等,其经验及理论也都为历代医学家所遵循,是针灸学家临床治病和撰著的指南。《针灸甲乙经》不但是我国发展针灸学的典籍和培养针灸医师的教科书,而且也是日本、朝鲜等国医学教育的教科书,并有法文等译本在欧洲流传。因此,皇甫谧在医学界并不以文学、史学闻名,而以其针灸学上之卓越贡献为历代医学家所推崇而闻名于世。
⑤ 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卷下,“伤寒论”条。
第二节医学经验总结和医学的发展丰富多采的医疗方剂著作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医辈出,总结经验,著书立说之风亦甚盛行。根据《隋书·经籍志》所收录,此期医学家医药方书约有百种,其中在当代及后世有着明显影响者,如:陈延之撰《小品方》12 卷,范东阳撰《范汪方》176卷,姚僧垣撰《集验方》10 卷,徐叔响撰《杂疗方》22 卷等等,都是有着较高学术水平的佳作。这些医方著作一般多真实记录了著作者本人的宝贵经验,在隋唐时期仍较广泛地流传着。例如:《小品方》曾流传日本,在日本医学教育中,曾被列入医学院校教材而广为传诵。我国隋唐及后世医家之综合性著作,也多有引用。可惜,这些医方书籍几乎全部散佚,但由于孙思邈之《千金方》、王焘《外台秘要》等大量引用而尚能窥其梗概。
世医徐之才与中医方剂学之发展在中国医学史上有许多父子传授世代业医的医学世家,政府也很强调医学籍贯,群众对“世医”也更为信任,所以“世医”成为评价医生医术的一个重要条件。徐之才(505—572),字士茂,世医出身,祖籍东莞(今山东莒县),迁居丹阳(今江苏镇江)。先祖徐熙,好黄老之学,精医术,从祖徐謇、祖父徐文伯均以医术著名于时,且擅长炼丹术,颇得统治者之赏识。父徐雄,亦以医术见称于江南一带,曾任南齐政权的兰陵太守。之才兄弟等也均以医术闻名,后因战乱被俘至北魏,封西阳王。他聪明过人,博学多才,治病每多奇效,对药物方剂之组成原则和方法颇有研究,曾对《雷公药对》及《药对》等书详加修订,在药物炮制加工和总结吸收前代方剂学精华方面,有着显著的贡献。譬如他总结和发挥中医学之“七方十剂”理论和经验,对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所谓七方,即大、小、急、缓、奇、偶、复;所谓十剂,即宣、通、补、泄、轻、重、滑、濇、燥、湿。由于他阐发了经典,总结了新经验,故有承先启后的作用。譬如:宣剂,宣可去壅,生姜、橘皮之属;通剂,通可去滞,木通、防己之属;补剂,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等等。结合陶弘景“诸病通用药”,从而使中医学在临床处方之药物调遣和配伍原则的掌握上,有了一个更为科学的新规律可循。徐之才除发展了中医方剂学外,对妇产科学也研究有素,特别是对产科的产期卫生,胎儿发育等很有见地。他还撰有《家传秘方》、《徐王八世家传效验方》、《小儿方》等等。徐氏历代以医传家,学贯南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极有名望的医学世家。
外科学与外科手术的进步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外科之伤残、感染性疾病大大增加,客观上促进了外科学与外科手术的发展,我国现存较早的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即成书于此时。该书作者可能是刘涓子,后经龚庆宣整理编次为10 卷而流传于世。据龚氏序,刘涓子晋末人,曾随同宋武帝北征,夜射“黄父鬼”而得其所遗医方书,故名《刘涓子鬼遗方》。据其序,刘涓子为随军医生,用该书处方治病疗伤,“千无一失”,并谓“有被创者,以药涂之即愈”。该书内容包括有战伤、各种化脓性感染、疥癣,以及其他皮肤病等。其治疗技术,载有止血、止痛、解毒、收敛、镇静等内、外治法处方140 多个。所有药物也以富有抗菌、消毒作用的黄连、大黄、水银。。等为最多,而且配制成软膏等剂型。更有价值的是该书提倡早期治疗的先进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该书强调痈疽早期诊断和治疗,在脓已成时则应及时进行手术切开引流,对手术切开之部位也作了科学的论断。
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畸形在此期也有显著的进步。例如《晋书·魏咏之传》记载咏之先天性唇裂(俗称兔唇),曾往殷仲堪帐下名医求治,术后唇裂弥合,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这一唇裂修补术的成功是很出色的,反映了我国古代整形外科已达到很高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次,如目瘤摘除术、头部巨大肿瘤的手术切除等,也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中外医药学交流公元519 年,扶南遣使中国,其易货贸易中有中药郁金、苏合香、沉木香等;中天竺等也以中药琥珀、郁金、苏合香、真珠等与我国交换;波斯更以琥珀、真珠、朱砂、水银、薰陆、郁金、苏合香、青木香、胡椒、毕拨、石密、香附、诃黎勒、雌黄等与我国互易,这些都反映了此期东南亚、南亚和阿拉伯世界在与我国香药贸易上的兴盛状况,也反映了我国对这些香药等的大量需求和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的情况。公元541 年,朝鲜请中国医生治病,公元552 年,我国以《针经》赠送日本,又有吴人知聪带《明堂图》等医药书籍160 卷赴日传播中医学。尽管中国尚不统一,战争不断,但医药之与国外交流较前代还是有着明显的扩大,从而也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葛洪和陶弘景是这一时期的医学的大家,本编已分别为他们立传,这里不再重复。
第二十九章妇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关于妇女的记录慢慢地多起来。见于《隋书·经籍志》者,有“梁武帝女《临安恭公主集》三卷,梁征西记室范靖妻《沈满愿集》三卷,梁太子洗马徐悱妻《刘令娴集》三卷。又著录有“《妇人集》二十卷,梁有《妇人集》三十卷,殷淳撰。又有《妇人集》十一卷,亡。《妇人集抄》二卷”。这些都是妇女自己写的书。《隋书·经籍志》又著录“《杂文》六十卷”,原注称:“为妇人作”。又著录“《女鉴》一卷,梁有《女训》十六卷。《妇人训诫集》十一卷,并录梁十卷,宋司空徐湛之撰。《娣姒训》一卷,冯少胄撰。《贞顺志》一卷”。这些大概都是男性作者为妇女而写,可能主要是关于妇女教育的撰述。《隋书·经籍志》以上所著录的这些书,当是了解当时妇女情况的重要资料,可惜都失传了。范晔《后汉书》、沈约《宋书》都有《列女传》,而其中可用的资料不多。现在,只能就各书所见零碎的材料,取其有突出成就及有代表性的人物,汇成本篇。
第一节女诗人蔡琰①蔡琰,字文姬,陈留人,文学家蔡邕之女。她博学有才辩,妙通音律。
《后汉书》李贤注引刘昭《幼童传》曰:“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琰曰:第四弦。并不差谬。”蔡琰在音律方面的才能,在幼年已有所表现。
蔡琰初嫁江东卫仲道。仲道早死,琰回娘家居住。兴平年间(193—195),天下混乱,琰为胡骑所虏,居南匈奴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痛惜蔡邕无嗣,以重金将琰赎回,再嫁陈留董祀。董祀犯法当死,琰蓬首徒行,向曹操请罪。她言辞清辩,旨甚酸哀,当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满一堂,无不为之动容。曹操说:你的情况我很同情,可是定罪的文状已经发出,怎么办?蔡琰说,“明公有良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曹操听了很受感动,便把文状追回。因问蔡琰,听说夫人原先藏书很多,不知还能记忆不。蔡琰回答说,原来先父留下的书籍有四千余卷,经过变乱,都已损失,现在能回忆起来的,只有四百多卷了。蔡琰把能回忆的各篇亲自写出后与曹操藏书核对,没有错误和遗漏。
蔡琰感伤乱离,追怀悲愤,写诗二章。其中一章为五言《悲愤诗》。诗云: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毙降虏,我曹不活汝。”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终己。有客自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夏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别离。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殻ъぃ新芬辔匮省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城郭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影,怛咤靡肝肺。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勗厉。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这首诗包括三段。第一段是说董卓的残暴和篡汉的野心。第二段是说她在胡地所感到生活的困难,听到中原有使者来迎接她回去时的喜悦以及她不忍离开子女的依恋心情。第三段是说她回到中原后所看到的依然是一片悲惨凄凉的景象,从而怀疑人生的意义和个人生活上的安定。全诗感情充沛,写出乱离生活中的切身感受,感人至深,有高度的艺术成就,是三国初期文学上的杰作。近人认为可与建安七子的作品并列。诗长五百四十字,也是前所未有的。
蔡琰所著还有另一《悲愤诗》,见《后汉书·列女传》,有《东征赋》,见《昭明文选》。相传《胡笳十八拍》①也是蔡琰所作,但有不同的见解。《胡笳十八拍》的内容及其艺术成就与《悲愤诗》相类似,但还不能据此论定十八拍为蔡琰所作。
① 本节材料见《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
第二节刘兰芝抗婚①刘兰芝,据说是建安年间庐江府吏焦仲卿的妻子。她聪明、美丽、能干,“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受过较高的教养。十七岁出嫁到婆家,与丈夫恩爱,又致力于家庭纺织。她每天从鸡鸣开始织布,夜夜不得休息,只用三天就织出了五匹布。而婆婆却嫌织得太慢,百般加以挑剔。兰芝实在做不下去了。
焦仲卿了解了情况后,上堂在母亲面前为妻子说情。他说,儿子的骨相不好,幸亏娶了这个媳妇,可以长久相处。现在我们一起生活才二、三年,时间不算长,并没有什么斜歪之事,不知她如何不好?焦母说,你的心眼太小了。媳妇不懂礼节,举止随便,我久已不满,岂能按你的意思去做!我们东邻有贤惠女子,长得也很漂亮,我可以替你求婚。你快把这媳妇打发了吧!仲卿长跪乞求说,若是休了她,我决不再娶。焦母听后大怒,说,你好大胆!竟敢替老婆说话。我已跟她没有情意可言,不会答应你了。
焦仲卿回到自己房中,看见妻子,难过得一时说不出话来。他说,这是母亲强迫她离去,不是自己的意思。他请兰芝暂时回娘家暂住,等他把府里的公事办完,再去接兰芝回来,请兰芝不要违背他的意思。兰芝说:不要再找麻烦了。自从嫁到你家后,事事顺奉公婆,进退那敢自专,昼夜辛劳,孤孤单单,总觉自己没有什么过错,原想准备奉养老人到底。哪想到这样做还是被驱遣!又说:我有生光的绣腰襦,有垂香囊的红罗帐,还有箱帘六七十个,各物都有它的特点。人贱了,东西也算不了什么,留着送人吧!时时安慰自己,久久不要相忘!
天亮了,兰芝离开焦家的时间到了。她认真地把自己打扮起来,上堂辞行,焦母毫无挽留之意。兰芝又与小姑告别,小姑泪落如珠。
焦仲卿骑着马送兰芝到了路口,下马对兰芝说:“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兰芝说:我很感激你的诚意,希望你不久来接